教育局第三季度工作汇报本季度,我局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积极推进建设教育强市的工作为加快教育强市建设进程,在南海、顺德通过省教育强区验收后,市政府于去年11月召开了建设教育强市工作会议,提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汇报】市教育局第三季度工作汇报(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教育局第三季度工作汇报
本季度,我局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推进建设教育强市的工作
为加快教育强市建设进程,在南海、顺德通过省教育强区验收后,市政府于去年11月召开了建设教育强市工作会议,提出了2005年把我市建成教育强市的目标。各级党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先后召开了建设教育强区、强镇工作会议,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建设教育强区、强镇的热潮,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到今年7月止,全市已有2区24个镇(街)通过了省督导验收。我市建设教育强区、强镇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建设教育强市的基础更为坚实。
为进一步加大教育强市建设力度,我局9月底组成由市教育局领导,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教育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两个调研组,对各区对照《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意见》的目标和任务的要求,落实教育强市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二天的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区在推进教育强区、强镇建设进程中,成绩是突出的,全市建设教育强市的进展势头良好,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㈠ 强化政府行为,全面铺开教育强区、强镇建设
⒈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都给予高度重视,真正做到思想统一、目标明确、行动迅速,切实强化政府行为,切实把创建工作摆上政府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按照市的要求,结合当地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创建强区、强镇策略,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广泛参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有的区还提出了“分步推进,以点带面,重点帮扶”的工作策略,有力地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⒉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政真正做到教育工作“六个优先”: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各区千方百计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并形成了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镇级教育投入比例更大,村一级办学积极性也很高,形成了“党政重教、部门支教、全民兴教”的良好氛围,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和机制,保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㈡“硬件”、“软件”一齐抓,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创建教育强区、强镇过程中,各区、镇紧紧扣住一个“强”字,在“强”字上做文章,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硬件”、“软件”一齐抓,力争“硬件”上档次,“软件”上层次,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⒈扎实抓好教育“硬件”建设,为教育现代化夯实基础。近两年来,各区按照《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推进等级学校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等级学校是建设教育强区、强镇的基础工程。目前,全市区一级以上学校已有503所,其中省一级87所,市一级217所,区一级199所,使我市等级学校数量占学校总数的 66.6%,特别是优质学位增幅较大,提高了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各区都加大投入,重点建设。目前,全市己有400多所学校建成校园网,80%学校实现了“校校通”,学生人机比例达到9:1,居于全省前列。
⒉不断改革创新,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各区、镇把创建教育强区作为推动教育创新的契机,深化教育改革。一是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撤并规模小的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规模效益。据统计,今年撤并中小学达90所。各区还抓好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二是创新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多元投入的办学模式。滤布 采取了“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校长、教师队伍。各区、镇都出台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如南海区全面开展了校长竞争上岗和教师全员聘任工作,三水区白坭镇也改革了教师聘任制度。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校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⒊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各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思想品德和政治课教学,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进网络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创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学会学习。三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探索计算机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四是加强教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坚持教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五是突出英语、艺术、科技、信息技术教育等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
⒋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各区、镇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一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加强骨干教师、名教师和名校长的培养。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引进高水平教师,优化队伍结构。四是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采取多途径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目前,全市教师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㈢ 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
创“强”工作,重在创建过程,重在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优化育人环境,逐步建立社区教育体系,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⒈“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较好的落实。部分区、镇教师工资待遇有所提高,镇属学校与区属学校差距逐步缩小。
⒉营造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各学校不仅重视学校的绿化、净化和美化,而且还注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体、艺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⒊促进社区教育体系的形成。各区、镇以创“强”为抓手,在抓好布局调整、资源整合、统筹发展的同时,重视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区、镇(街)都建有成人教育机构(没有的镇正在建立)、社区文化广场、青少年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站,开办多门类、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
㈣ 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创“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区、镇教育投入困难不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及学校上等级工作受到制约;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应用不够广泛;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比较突出;教师队伍结构、水平、能力、流动机制、待遇、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够协调;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落实等。
对于上述问题,市教育局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各区教育局局长会议,提出了推进教育强市建设进程和重点解决突出问题的新措施。
二、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004年9月23日,我市召开全市教学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今年我市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对我市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 完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一年来,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健全教学、教科研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完善了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我们出台了《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的《关于加快发展优质基础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英语教学新跨越工程”的实施意见》等。这些规划和意见,对于我们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㈡ 教学质量在改革中再上新台阶
⒈教学工作在不断创新中取得丰硕成果。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与课改一同成长,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与学生在国家和省级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教师在全国及省级学科教改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观摩活动、新教材教学课例、网络课件及多媒体课件等评比中,有154人获全国一等奖,248人获全国二等奖,616人获全国三等奖。在全国“新课程经验交流与成果评价大会”上,我市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8项,市教研室获“优秀指导组织奖”。我市中小学生在英语、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全国竞赛中,有1181人获全国一等奖,1968人获全国二等奖;568人获全国三等奖。
⒉教育特色在实践中逐步凸显。今年,我市信息技术和英语教育成绩突出。教育信息化有两个突出成果:一是“网络教育应用‘全面解决技术方案’开发与应用”、“支持新课改的学科群教育资源网及其应用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入选2004年度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计划;有9件作品的作者获邀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占全省参加面试作品数的43%,其中8件作品获全国一等奖,占全省的80%;1件作品获全国二等奖;今年8月,我市还代表省在“第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论坛”上作经验介绍。二是我市出台了《关于“英语教学新跨越工程”的实施意见》。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部分试验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一些幼儿园也开始尝试开设幼儿英语课程。率先在全省采用“人机对话”模式进行中考英语口试试点,定期选派英语教师到国外进修,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⒊高考成绩在连年提高的基础上又有新突破。⑴ 上线总人数及上线率再创新高。今年,我市26958人参加高考,上线总人数23251人,上线率86.25%,比去年增加4112人,增幅达21.48%。其中第三批A线以上人数达15389人,占考生总人数的57.09%,高出省12.3个百分点,以极小差距位居全省第2位。⑵ 高分层人数、重点线和本科线上线人数有较大增长。今年高考,全市总分800分以上的考生33人,700分以上650人,比去年增加了48人,其中佛山一中叶树蓁、柳昕同学的语文,南海石门中学欧阳尚夫同学的综合科荣获广东省高考单科状元。全市考生上重点线人数3277人,比去年增加1152人,增幅高达54.21%;上本科线以上人数7416人,比去年增加1505人,增幅达25.48%,创历年增幅最高水平。⑶ 美术、音乐、体育类考生上线人数有新突破。全市美术、音乐、体育类考生上线总人数1968人,比去年增加680人,其中本科线以上775人,比去年同批增加了188人;上第三批线1193人,比去年增加了492人。美术类上线1343人,比去年增加489人;音乐类237人,比去年增加83人;体育类432人,比去年增加91人,成为高考新的增长点。
㈢ 教育科研成果显著
⒈科研力量增强。2004年申报立项课题399项,课题研究从纵向、横向拓展,队伍不断壮大。
⒉科研课题等级高。近年来立项的课题,有全国“十五”科研规划课题与其子课题、省与省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13项,全国和省其他有关部门的子课题、实验校课题30多项。2004年获得立项的课题中,重点规划课题35项,一般规划课题339项,备案课题25项。
⒊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立项课题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围绕发展优质教育、区域素质教育模式、新课程实验、主体性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模式等开展研究。结集出版了《探索、求实、创新》、《区域教育新追求》两本优秀教育论文集和一本教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集《理念、探索、求真、创新》以及教育科研专题课题成果编著《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
㈣ 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初显成效
课改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七大变化:一是教师角色的变化。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参与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二是教学行为的变化。由以往的孤军作战过渡到团队的紧密合作;由素质单向型教师过渡到素质综合型教师;由拘泥于教材过渡到开发课程资源。三是教学方法的变化。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多样化趋势,教师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四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开始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五是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坛等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学思路层出不穷。六是课堂的变化。课堂氛围变活了,以教材知识为教学中心的现象减少了,教学面拓宽了,师生关系平等了,师生感情融洽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七是考试制度与教学评价的变化。发展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的改进。
㈤ 招生考试工作进展顺利
我们坚持“依法治考”,“依法治招”,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考试和招生环境。一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安全保密工作万无一失。二是考风考纪宣传教育落实到位,涉考人员工作责任制有效防止了违纪作弊行为的发生。三是逐步推行网上巡考工作,推进考场建设。四是高中阶段学校扩大面向全市招生规模,首次实行网上报名、填报志愿和录取,实现档案电子化,开展英语口语考试和信息技术考试试点工作,实行了计算机辅助考试(即“人机对话”),首次启用中考网上指挥系统,确保了考试过程中考试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五是小学、初中的入学办法以居住地为依据,遵循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在户籍所属区的范围内升学。同时制定了相关的照顾和优惠政策。
三、举办了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系列活动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二十个教师节,我局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㈠ 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我局制定了《佛山市教育系统2004年教师节庆祝活动方案》,围绕“安教乐教,丰硕人生”的主题,按照“隆重、热烈、高雅、务实、简朴”的原则,精心策划了第二十个教师节庆祝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教师节表彰大会,有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有慰问活动,有文艺汇演,有教师代表座谈会,有教育行政机关篮球比赛等。例如,9月6日至8日,由我市近年来获得国家或省、市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的9名优秀教师组成的佛山市教育系统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先后赴各区作报告。9名教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感人事迹和“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每场报告会的听众均达1000多人。9月7日,我们分别召开了来自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和市直大、中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查找阻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共商教育改革发展大计。
㈡ 活动组织规格高,气氛隆重
为开展好今年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我局特别重视提高活动的组织规格,确保活动隆重展开。首先,成立了佛山市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冯彦荣任组长,副局长杨晓勤、苏年福以及局纪检组组长吕宝生、局助理调研员陈瑞虹任副组长,各区教育局局长和市教育局有关科室负责人任组员。在活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各项活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二,注重以政府名义开展活动,使活动定位较高,气氛浓重而富有影响力。如9月8日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以市政府名义组织召开,广东省委常委、佛山市委书记、佛山市人大主任黄龙云带领市五套班子领导出席了大会。会议由副市长杨锡基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绍棠作了重要讲话。五套班子领导还分别为今年被评为佛山市教育系统的50个先进单位、300名优秀教师和200名先进教育工作者颁了奖。9月6日,组织有关人员分两个组分别赴各区慰问生病住院治疗的教师代表。这次慰问,有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教育局的领导参加,体现党委、政府对教师的尊重与关怀。
㈢ 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基于上述认识,我市把今年教师节庆祝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在各项活动中,省、市各家新闻媒体纷纷跟踪报道,使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不少群众和教师评价说,今年教师节活动内容如此丰富、组织规格如此之高,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教育,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发展教育。同时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使全市广大人民教师不断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们表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下,今后将继续团结一致,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而作出更大贡献。
四、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国家教育部决定,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作为我国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按照国家、省的部署和要求,我局精心筹备、周密部署、大力推进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㈠ 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稳步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顺德、南海、禅城区在认真总结义务教育课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又进入课改实验;三水、高明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也于今年秋季开始全面进入课改实验。要求教师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㈡ 积极开展课程创新,开发地方课程
我市从实际出发编写了各具特色的南海、顺德、佛山三套信息技术地方教材。南海区还开发了小学和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知识产权教育读本》等地方课程教材。
㈢ 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构建支持课改的创新平台
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课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网上教学系统和网上教研系统,实现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高度共享,使一大批既有出色的学科能力、又有过硬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型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运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展示学科内容的丰富世界,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㈣ 大胆探索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评价,夯实课改基础
我们注意加强研究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在评价的方式上重视创新。在完善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学习成长记录袋的同时,还进行了学生作业评价的改革,学生测验与考试的改革。不但关注教学中是否让学生感受到理解、信任,而且意识到测试中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重要性。随着教师对评价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少学校开始尝试以人文化的测试来评定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努力做到让学生测试前轻松自信,卷面设计富有人文色彩,题目要求活泼有趣,测试内容注重整合,测试成绩重在激励。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激励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热忱。
在世纪之交进行的这场新一轮课程改革,必将使基础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鲜明地反映时代特征。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对于推动我市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市已全面进入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阶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都把课改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一费制”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是切实治理学校乱收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项重大举措。“一费制”的推行,不仅有利于规范学校收费管理,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有利于落实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推进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两年多来,我市在实行“一费制”过程中,一方面坚决狠抓治理乱收费,一方面不断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齐抓共管以及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一费制”工作不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按省的部署,从2002年秋季开始,我市中小学全面实行“一费制”收费,义务教育阶段收取书杂费,高中收取学杂费。全市中小学收费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实行教育收费公示,统一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统一亮证(广东省教育收费许可证)收费,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中小学收费票据,统一实行中小学收费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行“银行代收,学校给票,财政返拨,教育监管”的模式。
2003年底,按省“一费制”以外收费的有关通知精神,我市教育、物价、财政、纠风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规范我市中小学“一费制”以外收费的通知》,经市政府批准下发执行。我市中小学“一费制”以外收费采取由市定项目、各区定标准的办法,解决了我市实行“一费制”以后出现的新问题,使我市教育收费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目前我市“一费制”收费项目,一是“一费制”: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高中学杂费。二是“一费制”以外收费项目:⒈可统一管理收费项目(省定项目):住宿费、高中阶段的择校生择校费、城镇中小学生体检费、高中阶段会考费(毕业考试费)、军训(或实践活动)发生的食宿费、城镇中小学校服费等6个项目。⒉可选择性收费项目(市定项目):小学午休和课后托管费;补课费;代订杂志、教学资料费;校外活动费;膳食费;校车接送交通费;节假日兴趣活动费等7个项目。
在落实“一费制”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广泛宣传教育,提高执行“一费制”的自觉性。我市各级政府、学校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国家、省、市的“一费制”政策,使“一费制”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群众监督的社会氛围。
二是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确保“一费制”工作得到落实。我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实行“一费制”作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工作来抓。⒈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由市纠风办牵头,成立了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工作小组,并成立了治理乱收费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⒉统筹安排、专题研究工作。⒊市教育、纠风、物价、财政等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
三是积极筹措经费,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市实行“一费制”收费后,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但学校每学期约少收入1.08亿元。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运作,各级财政加大了投入。如顺德区2003年财政增拨教育经费2.1589亿元,解决了教育经费及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问题;南海区平洲街道办2003年从财政增拨教育经费4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所属学校经费不足问题。
四是加大对贫困生扶持力度,建立扶贫助学制度。我市特别重视解决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2003年全市中小学减免了特困学生22815人,累计减免书(学)杂费1252.91万元(其中省补80.6万元),保证了每一个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五是完善教育收费制度和健全监督机制。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实行“一费制”的监管,有效地遏制了自立收费项目、擅提收费标准等违规收费行为,使教育收费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⒈落实收费管理责任制。各中小学校均有收费责任人,使教育收费管理责任制得到落实。强化了责任追究,有效地抵制乱收费行为的发生。⒉坚持开学初(春、秋季)的教育收费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违规违纪收费现象消灭于萌芽之中。⒊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全市各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落实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增强了收费的透明度。⒋市、区两级审计局、教育局都能适时对学校的收费进行专项审计,通过审计加大监管力度。⒌设立收费监督举报电话。市、区已建立了群众举报制度,加快了电话举报、来信来访的处理速度,化解各种矛盾,稳定了社会大局。
当然,在实行“一费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一费制”标准搞“一刀切”不尽合理。目前,全省“一费制”是以三类地区划分标准(广州、深圳、其他市),这与我市经济水平相比,显得相对偏低;以我市为例,虽属一类地区,但高明、三水与南海、顺德的经济条件有明显的差别,也划分为一个收费标准,显然不够科学合理。小学的书杂费各年级差异甚大,但按一个标准收费;初中各年级的学习科目也有很大的差异,也按一个标准收费,这显然不合理。再如,“一费制”标准偏低。⒈书杂费最高限价定位偏低。由于“一费制”书杂费包含了课本费、练习本费,而且收费标准比实行“一费制”以前有所降低。据禅城区统计,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前后对比,实行“一费制”一年减少收入约1000万元,由此造成学校公用经费不足。⒉“一费制”的书杂费未能考虑到计算机、英语教学和目前开设的新课程改革的课本资料增价等因素,这无形中减少了学校的公用经费的开支。⒊课本费、练习本费应按实际发生数核支。现在的做法,主次不清,书费杂费不分,既容易出现书费杂费混用、互侵互占的现象,也不利于财务的管理和监督。⒋练习本属于个人消费,使用多少因人而异,“一费制”中涵盖了练习本费是不合理的。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脱离学校实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亟待研究解决。
六、开展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
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教育公平、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市根据国家、省、市的要求,结合本地高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资助规定和办法,完善了各种配套措施,保证了不少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999年,我国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随着高学的扩招、市外生源及B线学生的招收,我市高校贫困学生人数逐年递增。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目前已建立起相应的高校“奖、助、贷、补、减”多元化的扶贫助学体系,如设立奖学金、推行学生贷款、开展勤工助学、实施特殊困难补助、实行学费减免等制度,还开辟了“绿色通道”制度和“学校从所收的学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制度。经过实践探索,这些政策措施发挥了巨大作用。据初步统计,2003年全市在校贫困大学生1792人,受资助的贫困生1785人,占贫困生总数的99.6%,扶贫助学资金共214.19万元。其中,有276人申请和办理了助学贷款245.5万元;89人了减免学费,总金额为13.45万元;158人享受助学金,总金额为10.37万元;有794位贫困生领取了奖学金,共73.74万元;有 2784人次参加了勤工助学,学校支付勤工助学资金117.9万元。另外,有244人办理了缓交学费手续,缓缴学费76.32万元。顺德高职院助学贷款工作做得比较好,2002年助学贷款资金为23.63万元,2003年为117万元,预计2004年助学贷款资金将超过210万元。
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扶贫助学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我局最近制定了《佛山市实施教育扶贫助学工程指导意见》,已报市政府审批,待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七、成立国家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考核小组
为切实抓好局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考核工作,我局8月份成立了局机关国家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考核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彦荣任组长,副局长、局纪检组组长、局助理调研员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任组员。考核小组日常工作由组织人事科负责。考核小组还向社会公开了局机关国家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服务行为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此举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了局机关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
八、出台《佛山市教育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置的应变能力,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局7月出台了《佛山市教育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预案》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了分类:一是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风灾等。二是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突发事件,如建筑质量安全事故、爆炸、危险品污染或泄漏、火灾、交通事故、中毒、疫情等。三是因社会对抗和冲突而引发的突发事件。重大群体事件如罢工、罢课、游行、示威、上访等。
《预案》明确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一是“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对学校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由产生危机的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指挥,保证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理。超出本职能部门有效处理能力,须迅速上报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请求给予援助。二是“平战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将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有机结合,按实战要求,把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切实做好灾害的预防和矛盾的转化工作,提高对危机的防范水平。三是“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的原则。建立预警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一旦出现危机,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协调,及时应对。
《预案》还明确了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教育系统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统一指挥调度。领导小组由冯彦荣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局纪检组组长、局助理调研员任副组长,局各职能科室科长任组员。《预案》明确了上述三类突发事件处置的责任科室、相应的处置措施、突发事件处置的后勤保障、超出本职能部门有效处理能力的突发事件的处置办法、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防措施、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社会秩序维护措施以及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的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