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作出重要指示,向受表彰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致以热烈祝贺。工程师作为人才队伍中精尖力量的表率,长期以来都是各领域各行业高质量发展中重要的人力资本。但从整体形势来看,人才资源失衡的现象在层次不同的城市间还显著存在。要建设好新时代县域人才高地,推动更多人才实现向基层流动,可以围绕乡土人情、当地特色和服务政策擦亮人才工作“新品牌”,努力为基层发展集聚源源不断的“第一资源”。
擦亮“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的“乡情牌”,抛出人才齐聚的“橄榄枝”。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本土人才对家乡的向往之情是既深沉又满怀激情的,而且本土人才也更熟悉地方的真实情况,知道家乡的优势特色在哪、群民的需求关切在哪,因此要绘画出县域发展的美好蓝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在基层生根发芽,必须做好“乡情”文章,在“引”字上下功夫,充分利用人才对家乡的眷恋情怀,架起本乡人才回乡创业的桥梁,吸引优秀本土人才回归故里、回报桑梓,不断汇聚大量了解家乡、怀揣技术的人才,切实发挥本土人才“主力军”作用。要利用好春节、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及时向在外人才发出问候和邀约,介绍家乡发展的繁荣气象,推荐富有潜力的产业领域,邀请人才回乡考察发展,努力形成“孔雀往回飞”“山里燕归巢”的人才聚集效应。
擦亮“黄橙红柿子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的“特色牌”,搭建人才成长的“培养皿”。老话说:“沃土肥春草”,人才不仅是万里挑一挑选出来的,更是精磨细琢培育出来的,而要想培养出素质突出、适应当地发展的人才,必须聚焦因地制宜,利用好当地特色谋“育苗”创新、做“锻才”文章。县级城市在综合发展中尽管大都趋于劣势,但往往有着大城市没有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产业,例如淡水珍珠、羊绒制品、桥头纽扣、矿泉食品等产业中的精尖资源都属于县级城市,这也成为县级城市在与大城市“争夺”人才力量时不可缺少的隐藏资源。要注重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才驿站,紧扣本土资源、产业实际、发展所需,把培养平台搬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项目基地,开展经营管理、产业开发、技艺技能等专项培训,引导人才在生产一线“学中干、干中学”,形成“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擦亮“心安之处是吾乡,与君花底共风光”的“政策牌”,畅通人才服务的“绿色路”。人才招引,引是基础,用是关键,留是目的。对待人才不能只重引得进、不重留得住,人才引进也不能“一引了之”,人才繁荣更不能“昙花一现”。因此要使引来的人才扎下根,让本土的人才不流失,必须在如何服务好人才方面想实招、出良策,积极推行“店小二”式、菜单式服务,打造全周期、人性化人才服务链,用心用情优化人才沃土,竭力提升广大人才的归属感和满足感。要在薪资待遇、住房补贴、医疗补助、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提供优质的物质服务和基础保障,让人才进得“顺心”、干得“舒心”、留得“安心”。同时,要建立县域拔尖人才队伍,创新开展专家人才、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适当地将“两代表一委员”名额向人才队伍倾斜,广泛营造敬才爱才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的人才服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