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正文

2023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菁选8篇

时间:2023-03-29 14:20:08 来源:网友投稿

感动中国2023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1  感动的力量,有的时候来自瞬间的壮举;有的时候也会来自于经年累月,一生只为一事来。在今年的《感动*》节目中,我为她感动。——题记  今天,我在家中观看了感动*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菁选8篇,供大家参考。

2023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菁选8篇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1

  感动的力量,有的时候来自瞬间的壮举;有的时候也会来自于经年累月,一生只为一事来。在今年的《感动*》节目中,我为她感动。 ——题记

  今天,我在家中观看了感动*十大人物颁奖仪式。其中,一位扎根在大山里的教师,用自己36年的青春,都花费在大山孩子的身上,她就是支月英老师。

  《感动*》委员会给她的颁奖致辞是这样的;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这位老师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让一个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慢慢识字,到知道懂礼貌,有学问,一直到飞出大山,支月英为他们付出了许多。本来可以走出大山的支月英,却选择留在大山里。有的人说支月英是傻子,她特傻,她是这样回答的;“大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2006年的一天,支月英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她的女儿长大对她说“妈妈,你是一个好老师,但不是我的好妈妈。”支月英长期在学校里陪着大山里的孩子,给了她们像母爱一样的爱,但对自己的两个女儿却充满了亏欠。

  支月英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自己的信念。1980年,支月英来到偏僻的白洋村小学,每天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家人曾想让支月英回家,她也动过心,如果人人都想着走出大山,大山里的孩子谁来教育?支月英用自己三十六年的青春,教育出两代人。从“支姐姐”变成“支妈妈”。支月英的这种精神,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坚定,什么是操守。

  看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内心感动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一次,我看见家门口有好多小朋友都骑着自行车,轻松自如,随心所欲,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于是,便央求妈妈给我买一辆自行车。买回来后,我发现,原来骑自行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先开始,一只大大的“拦路虎”挡在我面前,上不了车。妈妈告诉我,首先,推着自行车,等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时,在座上去。我按照妈妈说的做,自行车越来越快,我还没坐上去,就摔了个眼冒金星。慢慢的,我尝试着坐上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成功了。可我又发现另一只“拦路虎”正在前方等着我。下不了车。自行车开始摇摇晃晃了,我想跳下来,可不知从何入手。只听“砰”的一声,我和自行车一起摔倒在地,摔得我头昏眼花,眼冒金星。我再也受不了这种疼痛了,决定再也不学自行车了。

  想到扎根大山36年的支月英的故事,一股力量使我上进,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再一次的拿出自行车,这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起初,我还是害怕之前摔得眼冒金星,头昏眼花的事情再一次的发生。但在想想,如果不摔跤,怎能学会走路。有一就话不是这样的吗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不失败哪儿来的成功?我鼓励自己前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我变得越来越强大,慢慢的,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支月英用实际行动,注释了这句话的含义。也让我明白,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

  支月英的力量无比强大,为我照亮前方的路。今后,我要向支月英学习,学习她那种有信念,坚持的精神。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2

  今天,我在电脑前静静地看完了《2012感动*》。里面有许多令上千万人感动的人物,观看时,我的情绪也在不停的变化,时不时的落泪。《感动*》一共介绍了十位令人感动的人,其中有坚守藏区十二年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吴孟超;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无比钢琴师——刘伟。

  刘伟十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但这并没有将他打垮——他在残奥会上获得了两枚金牌。充满希望的他似乎就快离梦想不远了。可是,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一场重病让他不能在剧烈运动。希望又一次破灭,刘伟似乎快绝望了。但令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刘伟又重新站起来,开始学习钢琴,20岁就能达到专业七级的水*!刘伟的事迹震惊了世界,他向世人证明:*人永远志不残!

  看到他能够重新站起来,我很高兴,同时又想到了自己。我虽然不残疾,但我也不能做到这样。想起我因为自己一点小小的食物就放弃,想起我因为一句话就失望,就觉得这真不应该。既然我的身体无残缺,又有什么理由就可以这么轻易放弃呢?

  当我感慨万千时,耳边响起了刘伟的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的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3

  观看了感动*,我为之震撼,为之动容。他们不愧为我们国人的.道德模范,是我们工作的楷模,是我们踏上奋进道路上的航标。

  刘伟——一个无臂男孩,他那坚韧不拔的毅力时时激励我。他这样说过:“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从他的身上我看到没有摸不到的巅峰。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点困难,我有时都想退缩,现在看来,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难事,只是自己懒惰、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后,动了支教的念头,来到交通不便的四川藏区教学,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不是不孝顺,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长大了,能更好的回报社会、孝敬父母!

  他们的事迹都是普通的,积微小成伟大的事业。我们都在细小处体会到伟大的人格,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希望在*民之中发现感动,发现人物,发现人才,而“草根”情结应该是我们共同所珍藏的,小人物的力量虽然微小,但是给全社会带来的一种示范却是影响深远的!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4

  今天下午我们看了每年一次的《感动*》,一共有10位,这10位之中,总会有我最崇拜的一个,那就是王锋。

  王锋是一个勇敢,善良的人。

  有一天晚上,因为电动车断路,着起了大火,大火很快扑满整个地方,那时是在一楼发生的火灾,当时在一楼正熟睡的一家四口很快就被吵醒了,发现已经着火了,王锋赶紧起来先抱着女儿出来,把女儿安定好后,就迅速的冲了进去救出了妻子和儿子。他们都跑到外面的时候,王锋发现当时还有二十多个人在房子里睡觉,他就立马冲了进去,当时的妻子并不感到吃惊,因为他知道王锋性格,王锋一生帮助别人,就是他的高兴。

  熊熊燃烧的火焰已经到了二楼,王锋使劲敲门,一口气救下了整座房子的人,人们都安然无恙的跑了出来。可王锋出来时,全身已经烤焦,一身黑,头发已经烧没了,衣服也少破了,这时,救护车匆忙的赶到,到了医院后,一检查,发现他百分之九十八的皮肤都已经烧伤了,而且非常严重,他的舅舅把照片发在了网上,不过几天,就有很多人捐款,总共捐了二百多万,王锋也做过上4次的手术,花了很多钱做手术。最后可以确定病百分之百的好了,皮肤和肉正在恢复。

  可是,厄运来了,王锋在病床上无力的挥了挥手,可谁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了。第二天王锋的病情突然大度转化,过几天后,便离开了人间。有很多人为他伤心流泪,捐款的人为他没有留在世上也伤心。

  根据我的实际生活吧,那我也是基本做到了,但远远不够他的好。第一我没他做的那么用心,心里却是要救别人,并没有想要什么回报,我帮人的时候,有时候会想别人的一点回报,而王锋却一点也没有,他在大火之中只想着救人。从中我也感受到了做人要有爱心,别人遇难可以捐款帮助。

  这次的《感动*》让我懂得了不少的的道理,我以后也要当一个下个王锋一样的英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5

  与往年一样,感动*总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在这些感动人物中有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却都以不同的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名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动*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的内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对感动*中是教师职业的感动人物也会有更多的感触。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的人物。他是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最后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他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就是这样一位*凡的老师用生命谱写出了人民教师的关荣与伟大,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一种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转变。

  在感动*的颁奖中,感动*的传承与发扬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对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感动*,其实是我们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美好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在一个个感动人物的事迹中,让我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与人性的力量。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

  感动*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6

  漆黑的夜晚,需要光去照亮;积雪,需要用阳光去融化;陌生人需要爱心去呵护。再者伟大而又璀璨的*当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颂的人物。他们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服务,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抛开了与父母团聚的日子让大家佩服不已,非常感动。可以说这些人是俯首甘为孺子牛。顿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人就是谢晓君阿姨。

  她在一个很贫穷的福利学校来教学生,不管路途多遥远环境多恶劣,他们依然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教书。在这海拔3800米的地区因不熟悉地区,才来几个月的时候,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阿姨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这句话永远在我的心中刻下了印,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站起来。

  我们支持你谢晓君阿姨,你永远是高原的并蒂雪莲...

  看了《感动*2012颁奖晚会》之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胡忠,谢晓君夫妇。

  胡忠老师,是在西康福利学校当老师的,他收了一百多名孤儿,免费教书,这种精神真让人感动,他对孩子们都是很负责任的,而那些学生也很听话。都把他当成爸爸了。

  谢晓君老师是在木雅祖庆学校当老师的,她同样是一名志愿者,虽然自己一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但是他们仍然不放弃,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们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最感动的是:由于他们不适应高原上的空气,所以谢晓君老师的背很疼,在医院检查时,医生不让他出院的,但是她跪求医生让她出院,因为他此时此刻想的是她的那些学生怎么办呢?

  一个那么优秀,那么崇高的老师,总是心想着帮助他人,从不顾着自己,因为她只想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快乐成长。希望他们吃得好,穿得好,过得好。

  那些孩子比起我们,我们真的不如他们,因为他们从不放弃学习,每一秒钟都在珍惜,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那么好的老师!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7

  在我的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和同胞……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这几周,我看了《2015感动*》这段视频。看完后,我受益匪浅、百感交集。

  这段视频主要是讲在2015年推选的年度人物所做以“感动公众、感动*”的事情以及为他们进行颁奖。譬如: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郎*;*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等等,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看着看着,我被这些伟大的人物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所做的事情无不使我感到无限温暖,更是让我感觉他们身上有一种正能量的气质!是啊,人与人之间不是也要应该相互传递温暖,传递正能量吗?

  古今中外,我们身边像他们这样传递温暖与正能量的人民数不胜数。例如治病救人的“业余医生”,自掏腰包为贫困老人交纳电费,身患重症勇救火的勇士等等。正是有了他们,才使这个世界充满了正能量,充满温暖!有的人为了帮助贫困灾区,宁愿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捐了;有的人为了见义勇为,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没错,他就是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的他将自己的辛苦钱毫不保留地捐献出来,换成灾区人民的食物和药品。他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帮助他人可是一以贯之的行动,数十年如一日;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几乎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都用于帮助别人,出钱出力,修路补桥;他以能帮助他人为最大的快乐,帮助过的人、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出了名”的吴锦泉依旧保持极其简朴的生活习惯,天天骑自行车十多公里为村民们磨刀,即使是到了夏天也没闲下来。这走街串巷挣出来的钱,流淌着多少汗水,又传递出多少爱心啊!当然,我也做过许多好事,如:捡到钱币交给警察叔叔,扶老年人过马路,坐公交车为老弱病残、孕妇及抱婴者让座,帮助清洁工打扫楼道的卫生,给山区孩子进行心爱捐款等等。

  《2015感动*》的确让我泪眼朦胧,它给予我一种不一般的温暖与正能量,让我感受到世界依旧有温暖!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8

  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凡。--周国*

  《2020年感动*人物》已落下帷幕,一阵阵热流涌向我的脑海,医院里从死神手中抢人的医生,在洪灾中毅然牺牲的消防员,以一己之力让无数大山女孩走向大学的老师,与医院做邻居为爱而坚持的爱心厨房……*凡的人,*凡的事,但*凡的背后却隐藏着最高的精神境界,那最返璞归真的灵魂便是一生所得。

  我们也许曾经会为掉一点小钱而怨天尤人,会为失去一丝关注而倍感落寞,还会为那虚名而蒙蔽双眼。但却不知《感动*》中的那些远生我们的心胸与气度的*凡而伟大的人,他们的背后是艰辛,是困苦,也有疾病正在他们招手。

  我们也许在抱怨老师的严厉时,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们的感受与健康。张桂梅,丽江市一所女子高中的校长,初期,为了自己的梦想她决定要为大山中的女子办高中,拿到捐款后,又每家每户地去鼓动女孩们去上学,在校化身严厉的校长,在学生们背后却背负着23种疾病在身,甚至于上台领奖时,手上还贴满了大大小小的膏药。谁又能想到一个近九十九岁的老人还能有着一生最后为诗词增些色彩的目标,她作为一个热爱诗词之人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人的精神品格能提升,她就能得到内心的一份快乐,,也不现实而失去生活的意义。”叶嘉莹先生用她的一生诠释了自己对诗词的热爱,将全部所得都捐给基金会更是体现了她对少年的期盼。

  在车辆川流不息的马路旁,阳光明媚,坐在公交车站旁的学生,挽着丈夫胳膊的孕妇,扛着落满灰尘的麻袋捡着地上的瓶子的路边乞丐,他们与他们同生活在这*凡的世界里,许许多个人共同组成了一束光,永不消散,他们共同拥有创造奇迹的权利……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 (菁选8篇)扩展阅读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 (菁选8篇)(扩展1)

——感动*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5篇

感动*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1

  感动的力量,有的时候来自瞬间的壮举;有的时候也会来自于经年累月,一生只为一事来。在今年的《感动*》节目中,我为她感动。 ——题记

  今天,我在家中观看了感动*十大人物颁奖仪式。其中,一位扎根在大山里的教师,用自己36年的青春,都花费在大山孩子的身上,她就是支月英老师。

  《感动*》委员会给她的颁奖致辞是这样的;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这位老师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让一个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慢慢识字,到知道懂礼貌,有学问,一直到飞出大山,支月英为他们付出了许多。本来可以走出大山的支月英,却选择留在大山里。有的人说支月英是傻子,她特傻,她是这样回答的;“大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2006年的一天,支月英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她的女儿长大对她说“妈妈,你是一个好老师,但不是我的好妈妈。”支月英长期在学校里陪着大山里的孩子,给了她们像母爱一样的爱,但对自己的两个女儿却充满了亏欠。

  支月英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自己的信念。1980年,支月英来到偏僻的白洋村小学,每天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家人曾想让支月英回家,她也动过心,如果人人都想着走出大山,大山里的孩子谁来教育?支月英用自己三十六年的青春,教育出两代人。从“支姐姐”变成“支妈妈”。支月英的这种精神,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坚定,什么是操守。

  看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内心感动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一次,我看见家门口有好多小朋友都骑着自行车,轻松自如,随心所欲,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于是,便央求妈妈给我买一辆自行车。买回来后,我发现,原来骑自行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先开始,一只大大的“拦路虎”挡在我面前,上不了车。妈妈告诉我,首先,推着自行车,等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时,在座上去。我按照妈妈说的做,自行车越来越快,我还没坐上去,就摔了个眼冒金星。慢慢的,我尝试着坐上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成功了。可我又发现另一只“拦路虎”正在前方等着我。下不了车。自行车开始摇摇晃晃了,我想跳下来,可不知从何入手。只听“砰”的一声,我和自行车一起摔倒在地,摔得我头昏眼花,眼冒金星。我再也受不了这种疼痛了,决定再也不学自行车了。

  想到扎根大山36年的支月英的故事,一股力量使我上进,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再一次的拿出自行车,这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起初,我还是害怕之前摔得眼冒金星,头昏眼花的事情再一次的发生。但在想想,如果不摔跤,怎能学会走路。有一就话不是这样的吗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不失败哪儿来的成功?我鼓励自己前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我变得越来越强大,慢慢的,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支月英用实际行动,注释了这句话的含义。也让我明白,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

  支月英的力量无比强大,为我照亮前方的路。今后,我要向支月英学习,学习她那种有信念,坚持的精神。

感动*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2

  观看了感动*,我为之震撼,为之动容。他们不愧为我们国人的.道德模范,是我们工作的楷模,是我们踏上奋进道路上的航标。

  刘伟——一个无臂男孩,他那坚韧不拔的毅力时时激励我。他这样说过:“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从他的身上我看到没有摸不到的巅峰。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点困难,我有时都想退缩,现在看来,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难事,只是自己懒惰、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后,动了支教的念头,来到交通不便的四川藏区教学,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不是不孝顺,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长大了,能更好的回报社会、孝敬父母!

  他们的事迹都是普通的,积微小成伟大的事业。我们都在细小处体会到伟大的人格,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希望在*民之中发现感动,发现人物,发现人才,而“草根”情结应该是我们共同所珍藏的,小人物的力量虽然微小,但是给全社会带来的一种示范却是影响深远的!

感动*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3

  今天下午我们看了每年一次的《感动*》,一共有10位,这10位之中,总会有我最崇拜的一个,那就是王锋。

  王锋是一个勇敢,善良的人。

  有一天晚上,因为电动车断路,着起了大火,大火很快扑满整个地方,那时是在一楼发生的火灾,当时在一楼正熟睡的一家四口很快就被吵醒了,发现已经着火了,王锋赶紧起来先抱着女儿出来,把女儿安定好后,就迅速的冲了进去救出了妻子和儿子。他们都跑到外面的时候,王锋发现当时还有二十多个人在房子里睡觉,他就立马冲了进去,当时的妻子并不感到吃惊,因为他知道王锋性格,王锋一生帮助别人,就是他的高兴。

  熊熊燃烧的火焰已经到了二楼,王锋使劲敲门,一口气救下了整座房子的人,人们都安然无恙的跑了出来。可王锋出来时,全身已经烤焦,一身黑,头发已经烧没了,衣服也少破了,这时,救护车匆忙的赶到,到了医院后,一检查,发现他百分之九十八的皮肤都已经烧伤了,而且非常严重,他的舅舅把照片发在了网上,不过几天,就有很多人捐款,总共捐了二百多万,王锋也做过上4次的手术,花了很多钱做手术。最后可以确定病百分之百的好了,皮肤和肉正在恢复。

  可是,厄运来了,王锋在病床上无力的挥了挥手,可谁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了。第二天王锋的病情突然大度转化,过几天后,便离开了人间。有很多人为他伤心流泪,捐款的人为他没有留在世上也伤心。

  根据我的实际生活吧,那我也是基本做到了,但远远不够他的好。第一我没他做的那么用心,心里却是要救别人,并没有想要什么回报,我帮人的时候,有时候会想别人的一点回报,而王锋却一点也没有,他在大火之中只想着救人。从中我也感受到了做人要有爱心,别人遇难可以捐款帮助。

  这次的《感动*》让我懂得了不少的的道理,我以后也要当一个下个王锋一样的英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感动*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4

  “人要追求快乐,我苦不苦,苦,但我要在苦中创造快乐,苦中求乐。”

  这句话出自一位少女之口,她在八岁时就要为生计操劳,独自一人承担着侍奉母亲的重任。

  八岁,正是孩子泼皮无赖的时候;八岁,还对外面新奇的世界感到好奇、一无所知;八岁,却要支撑家中的生计而四处操劳——是的,她就是年度《感动*》十大人物之一——孝女“孟佩杰”。

  从八岁到十二岁,整整十二年,四千多个日子里,都对他的母亲不离不弃。

  “有妈就有家。”为了把妈妈照顾好,小小的孟佩杰,踩着小板凳,爬上了灶台。年仅八岁的孟佩杰,显然对一切事物都一无所知。为了方便记忆,加深印象,她还编了一段口诀,“长的是葱,圆的是蒜,疙疙瘩瘩是生姜,厚的是盔,薄的是盆,扁扁的.豆角绿莹莹。”

  孝顺,是*人的传统美德,每个儿女都有向自己的父母尽孝的义务,孟佩杰,则是在孝中尽孝,把“孝顺”这一传统表现的淋漓尽致。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孟佩杰就是一个典范,她在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同时,她要四处奔波忙碌维持生活。2009年,她被安徽的一所大学录取,因为路途遥远,她带上了母亲,在大学旁租了一间小屋子。“这样我就可以不用时刻担心妈妈的身体。”她很欣慰。

  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羞愧,孝顺,是每个华夏儿女都应该做到的,而我又做到了几分呢?我有经常帮妈妈分担家务吗?我在妈妈劳累的时候递上一杯热水了吗?我有在妈妈心情烦闷的时候送上一句安慰吗?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中,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一个细节。

  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感动*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5

  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凡。--周国*

  《2020年感动*人物》已落下帷幕,一阵阵热流涌向我的脑海,医院里从死神手中抢人的医生,在洪灾中毅然牺牲的消防员,以一己之力让无数大山女孩走向大学的老师,与医院做邻居为爱而坚持的爱心厨房……*凡的人,*凡的事,但*凡的背后却隐藏着最高的精神境界,那最返璞归真的灵魂便是一生所得。

  我们也许曾经会为掉一点小钱而怨天尤人,会为失去一丝关注而倍感落寞,还会为那虚名而蒙蔽双眼。但却不知《感动*》中的那些远生我们的心胸与气度的*凡而伟大的人,他们的背后是艰辛,是困苦,也有疾病正在他们招手。

  我们也许在抱怨老师的严厉时,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们的感受与健康。张桂梅,丽江市一所女子高中的校长,初期,为了自己的梦想她决定要为大山中的女子办高中,拿到捐款后,又每家每户地去鼓动女孩们去上学,在校化身严厉的校长,在学生们背后却背负着23种疾病在身,甚至于上台领奖时,手上还贴满了大大小小的膏药。谁又能想到一个近九十九岁的老人还能有着一生最后为诗词增些色彩的目标,她作为一个热爱诗词之人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人的精神品格能提升,她就能得到内心的一份快乐,,也不现实而失去生活的意义。”叶嘉莹先生用她的一生诠释了自己对诗词的热爱,将全部所得都捐给基金会更是体现了她对少年的期盼。

  在车辆川流不息的马路旁,阳光明媚,坐在公交车站旁的学生,挽着丈夫胳膊的孕妇,扛着落满灰尘的麻袋捡着地上的瓶子的路边乞丐,他们与他们同生活在这*凡的世界里,许许多个人共同组成了一束光,永不消散,他们共同拥有创造奇迹的权利……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 (菁选8篇)(扩展2)

——感动中国2021年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菁选8篇)

感动中国2021年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1

  十二月中旬,*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褒扬她是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号召全社会向她学习。

  分公司号召全体职工进行观看,该节目用长达一个小时的篇幅详细报道了张桂梅校长的先进事迹。张桂梅和1804个贫困女孩的故事再一次走进千家万户,传遍大街小巷。张桂梅故事的背后是所有基层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扎根教育事业,不计回报挥洒生命热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位职工,张桂梅坚守初心、扎根大山教育的先进事迹令无数人泪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张桂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孑然一身,以爱为教,富教于爱,每天五时起,一时眠,帮助那些大山中的少数民族孩子们真正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和价值,为祖国的各行各业输送人才。其中有教师、医生、律师、人民警察……让无数懵懂的女孩真正明白“走出大山”的含义,无数的女孩忠心地感谢“张妈妈”无私的付出,她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和继承她身上那种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韧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恪尽职守、爱岗教业的务实作风,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立足于各行各业,回报“张妈妈”的一片深情厚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张妈妈”最真实的写照,一个用自己的生命在教书育人的老师,她只是一个*凡的人,但她用她的对教育的那份挚爱成就了一份伟大的事业,真正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用珍爱孕育着每一位莘莘学子,永远成为孩子成才路上的贵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燃灯者”、“引路人”!

  张桂梅的事迹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看了影片后,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深深共鸣。如何才能在*凡的岗位,做出不*凡的成绩呢?这就需要我们把“张妈妈”的精神牢记心中,不忘初心,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爱岗敬业的作风,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立足本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携手,创建美好的未来!

感动中国2021年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2

  我们学校这段时间组织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员的时代风采。张桂梅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

  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作为一名战斗在一线的教师,我觉得和她相比较我深感惭愧,学习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后,我决心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培养一批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感动中国2021年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3

  有人记得。

  安徽省合肥市*消防救援大队党委*、政治教导员陈陆就是这样一个会被永远记得的人。

  7月18日至21日,安徽省合肥市普降暴雨,*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多条河流水位超过历史峰值。陈陆带领大队消防指战员辗转5个乡镇,奋战96小时,成功转移和救出群众2665人,他自己却永远留在了抗洪一线。

  7月26日,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青年五四奖章”。7月27日,陈陆同志被应急管理部评定为烈士,追记一等功。7月28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党委追授陈陆同志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员”。7月30日,安徽省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省优秀*员”称号。7月30日上午9时,陈陆烈士遗体告别仪式上,亲友、战友、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近千人怀着沉重的心情,送别陈陆最后一程。悲痛难抑,唯愿书信能将那些眼泪无法表达的悲痛和思念,静默诉说……

  亲爱的兄弟:

  你我从此阴阳相隔两重天,若有愿,梦相托!家里的事儿,你别担心,我们兄弟必定记在心头!

  听到你落水的噩耗,我连夜赶了过来,跟你的战友一起在水面上寻找你,多希望能在某一处的树岔上、电线杆旁或是洪水中的房顶上看到你冲我挥手。直到24日下午,终于找到你了,却不想,你已离我们而去。

  那一刻,我呆住了。我不知该怎样面对你的离开,也不知该怎么跟你的至亲们开口。

  当我再次走进你的办公室,里面空空荡荡,桌上还有一堆治疗皮肤伤痛的药,你走得匆忙,还没来得及收拾,正如你的离开,也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从7月18日到22日,你在抗洪一线连续奋战了4天,你也真是傻,那水里有化肥、粪便、动物尸体等有害物,有严重腐蚀性,你还一次次蹚着水,接送被困群众,结果自己的膝盖又红又肿,几乎不能正常弯曲和行走,连湿透的裤子都只能请队友帮忙脱下。当时,他们都不让你再出去了,可是当接到电话听说有人被困,你又咬着牙,冲了出去。

  你说这片水域情况你熟悉,你的水性好,让别人去,你放心不下!是呀,你在市里拿过游泳比赛的名次,当时又刚往返一趟解救了几位被困村民,对路况熟悉,救援艇增加至5条,需要有人带头,所以当你提出要再去一趟时,大家虽心疼你的身体,还是让你去了。

  万万没想到,此去,竟是永别!

感动中国2021年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4

  一心执着为学生。“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蕴含着张桂梅老师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女孩辍学在贫困山区较为普遍,为了让更多女孩能返回学校读书,家访成为张桂梅老师生活的常态,走访1500多户家庭,为的是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她把那些姑娘一个一个往回“捞”,哪怕是她自己掏钱,也一定让她们读书。

  理想信念永不变。40多年来,她探索教育扶贫,把绝望变成希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张桂梅老师有一段令人肃然起敬的独白:“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也有人说我为了荣誉,也有人不理解……说到底是*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多么铿锵有力的话语,她就是这么一个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员的使命与担当。

  朴实纯粹为事业。常有人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桂梅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孩子的“妈妈”,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她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县的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铭刻在了*凡的工作岗位中。

  张桂梅老师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那坚韧执着、无私忘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同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从张桂梅老师身上汲取到了很多力量,今后,我一定将张桂梅老师的精神落实到工作的每一处,脚踏实地工作,用专业的水*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去教育学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感动中国2021年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5

  一心执着为学生。“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蕴含着张桂梅老师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女孩辍学在贫困山区较为普遍,为了让更多女孩能返回学校读书,家访成为张桂梅老师生活的常态,走访1500多户家庭,为的是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她把那些姑娘一个一个往回“捞”,哪怕是她自己掏钱,也一定让她们读书。

  理想信念永不变。40多年来,她探索教育扶贫,把绝望变成希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张桂梅老师有一段令人肃然起敬的独白:“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也有人说我为了荣誉,也有人不理解……说到底是*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多么铿锵有力的话语,她就是这么一个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员的使命与担当。

  朴实纯粹为事业。常有人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桂梅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孩子的“妈妈”,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她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县的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铭刻在了*凡的工作岗位中。

  张桂梅老师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那坚韧执着、无私忘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同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从张桂梅老师身上汲取到了很多力量,今后,我一定将张桂梅老师的精神落实到工作的每一处,脚踏实地工作,用专业的水*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去教育学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感动中国2021年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6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08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感动中国2021年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7

  十二月中旬,*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褒扬她是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号召全社会向她学习。

  分公司号召全体职工进行观看,该节目用长达一个小时的篇幅详细报道了张桂梅校长的先进事迹。张桂梅和1804个贫困女孩的故事再一次走进千家万户,传遍大街小巷。张桂梅故事的背后是所有基层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扎根教育事业,不计回报挥洒生命热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位职工,张桂梅坚守初心、扎根大山教育的先进事迹令无数人泪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张桂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孑然一身,以爱为教,富教于爱,每天五时起,一时眠,帮助那些大山中的少数民族孩子们真正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和价值,为祖国的各行各业输送人才。其中有教师、医生、律师、人民警察……让无数懵懂的女孩真正明白“走出大山”的含义,无数的女孩忠心地感谢“张妈妈”无私的付出,她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和继承她身上那种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韧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恪尽职守、爱岗教业的务实作风,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立足于各行各业,回报“张妈妈”的一片深情厚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张妈妈”最真实的写照,一个用自己的生命在教书育人的老师,她只是一个*凡的人,但她用她的对教育的那份挚爱成就了一份伟大的事业,真正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用珍爱孕育着每一位莘莘学子,永远成为孩子成才路上的贵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燃灯者”、“引路人”!

  张桂梅的事迹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看了影片后,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深深共鸣。如何才能在*凡的岗位,做出不*凡的成绩呢?这就需要我们把“张妈妈”的精神牢记心中,不忘初心,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爱岗敬业的作风,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立足本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携手,创建美好的未来!

感动中国2021年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8

  有人记得。

  安徽省合肥市*消防救援大队党委*、政治教导员陈陆就是这样一个会被永远记得的人。

  7月18日至21日,安徽省合肥市普降暴雨,*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多条河流水位超过历史峰值。陈陆带领大队消防指战员辗转5个乡镇,奋战96小时,成功转移和救出群众2665人,他自己却永远留在了抗洪一线。

  7月26日,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青年五四奖章”。7月27日,陈陆同志被应急管理部评定为烈士,追记一等功。7月28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党委追授陈陆同志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员”。7月30日,安徽省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省优秀*员”称号。7月30日上午9时,陈陆烈士遗体告别仪式上,亲友、战友、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近千人怀着沉重的心情,送别陈陆最后一程。悲痛难抑,唯愿书信能将那些眼泪无法表达的悲痛和思念,静默诉说……

  亲爱的兄弟:

  你我从此阴阳相隔两重天,若有愿,梦相托!家里的事儿,你别担心,我们兄弟必定记在心头!

  听到你落水的噩耗,我连夜赶了过来,跟你的战友一起在水面上寻找你,多希望能在某一处的树岔上、电线杆旁或是洪水中的房顶上看到你冲我挥手。直到24日下午,终于找到你了,却不想,你已离我们而去。

  那一刻,我呆住了。我不知该怎样面对你的离开,也不知该怎么跟你的至亲们开口。

  当我再次走进你的办公室,里面空空荡荡,桌上还有一堆治疗皮肤伤痛的药,你走得匆忙,还没来得及收拾,正如你的离开,也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从7月18日到22日,你在抗洪一线连续奋战了4天,你也真是傻,那水里有化肥、粪便、动物尸体等有害物,有严重腐蚀性,你还一次次蹚着水,接送被困群众,结果自己的膝盖又红又肿,几乎不能正常弯曲和行走,连湿透的裤子都只能请队友帮忙脱下。当时,他们都不让你再出去了,可是当接到电话听说有人被困,你又咬着牙,冲了出去。

  你说这片水域情况你熟悉,你的水性好,让别人去,你放心不下!是呀,你在市里拿过游泳比赛的名次,当时又刚往返一趟解救了几位被困村民,对路况熟悉,救援艇增加至5条,需要有人带头,所以当你提出要再去一趟时,大家虽心疼你的身体,还是让你去了。

  万万没想到,此去,竟是永别!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 (菁选8篇)(扩展3)

——2021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菁选5篇)

2021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1

  2021年是中国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中国》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航天人。

  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直抵人心,感动背后是对*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2021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2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在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现场,朱彦夫女儿带来一幅父亲专程写下的字:“光荣属于二连。”二连是朱彦夫曾战斗过的连队,那里有他一生最牵挂的战友。在这之前,他用残臂夹笔写下长津湖牺牲战友故事,在作品出版那天将自己关进房间,将书点燃,“给战友们补上没完成的任务”。网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2021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3

  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1930年,顾诵芬出生在江苏。儿时的他曾目睹日本飞机轰炸,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报考大学时,他填写的所有专业都是航空系;学成之后,他主持研制歼8系列战斗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歼8首飞前夜总设计师压力大到惊醒,为解决飞机抖振问题,他瞒着家人3次上天观察飞机航空报国70年,他让中国人的脊梁挺得更直!致敬!

2021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4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中国”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中国》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中国2021》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2021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5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中国》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中国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 (菁选8篇)(扩展4)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 (菁选8篇)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1

  本次《感动*》以“*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主题。一个个*凡的英雄——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等,他们用自己的牺牲和奉献诠释着一个个不*凡的故事。在场的同学无不被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也为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做出的奉献所惊叹!观看结束后,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悟,并表示更深刻地明白了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这些不*凡的英雄们。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2

  观看《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苏炳添等一个个人名和事迹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这些人为祖国为人民的发展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也正是我所应该学习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身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又是一名团学骨干,更应当肩负起新的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常怀甘于奉献的精神,去服务于同学,回馈于社会,为祖国的磅礴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3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责任与担当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将个人与人民群众的疾苦融为一体;他们用实际行动为书写坚定与忠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相同的认知,他们在*凡的岗位上始终保持善良,真诚,奉献,坚韧,为我们诠释着不*凡的精神。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学习这些追梦人,不忘初心,始终有一颗为民之心,真真正正地做到有责任有担当,全心全意的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在自己*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做着不*凡的事情。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4

  节目中,每位人物虽然都很苦、很累,但是他们始终面带笑容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了多么大的正能量!看着这些感动*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非常感动,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5

  通过线上观看《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杨振宁先生。杨振宁作为一个在物理学上有很大造诣的人,毅然决然地不顾美国的阻挠回归祖国。即使受到多方磨难,他也保持着坚定不移回国的信心。回国之后他对我们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包括在教育方面以及使我国的物理学有了很大的提升。杨振宁培养了一大批又一大批的科学人才,并且杨振宁先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要学习杨先生这种大国精神,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6

  在了解了这些感动人物的事迹后,我心怀感动、感恩,同时也获得了极大的激励,他们中有许多是普普通通的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超高的起点,却在*凡的工作中守住初心,做好了自己,我想每一位身处*凡岗位的人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正如有位网友所说:《感动*》再一次把感动种在了新的春天里,也种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就让在春天里播种的感动在夏天里快速生长,到秋天有更大范围的收获!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7

  在正式节目之前我看到了后台采访,了解到今年感动*的现场视觉表现形式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的现场视觉效果采用了“龙鳞装”的形式,就是将以往的获奖人物都“装订”在一起,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旨在让大家牢记前辈们的付出。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受感触。*凡的人生,不*凡的事迹。许许多多的事迹使我明白了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代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要向着这些前辈们学习,一起为社会,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那一份力量。此生无悔入华夏,愿得此身长报国。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8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凡的人做着一些*凡而伟大的事,他们用着不*凡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看着这些感动*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我们身为学生干部,也要成为同学们的学习榜样,在学校的工作生活中要像这些英雄楷模学习,用实际行动,表达爱,爱祖国,爱人民,牺牲小我,成就大爱讲好*故事,传递满满正能量,把人世间的*表达的淋漓尽致!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 (菁选8篇)(扩展5)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5篇)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读时不禁疑惑,仓颉创字而已,何以让天地恸哭、神鬼惊惧?张彦远这样解释:“造化不能藏起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文字出现后,上天终于可以传达心意、记载秘密,所以感动得下粟雨;而文字由于有巫术,鬼怪再也不能隐秘,所以惊惧大哭。可见,当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化作最真实情感的文字时,它的震撼力将无以衡量。

  蓦然想到,在这场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除了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突击队员冲锋一线,也有大量文艺工作者坚守后方,真实书写,向社会和人民传递着共克时艰的信心力量。

  我在后方战“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没有白大褂、也没有绿军装,但是他们依然奋战一线,发挥耳目喉舌作用,用不灭的灯为战友们点亮归家的路,用如椽的笔撑起同志们疲惫的肩。他们牢记嘱托、响应号召,及时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客观记录前线点点滴滴,深入挖掘一线感人事迹。他们,用镜头定格感动,让我看到了“国士”南山眼中饱含的深情热泪;他们,用画笔描绘温暖,让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机战病魔的感人场景;他们,用各种各样方式,让我们看到一张张满是压痕的脸、一双双满是血丝的眼。他们用心书写着时代的精神图谱,精心创作着*民的英雄赞歌。

  我在后方战“疫”,我为每一位奋战在前的朋友点赞。我们手虽不能相握,心却紧紧相连。您的“请战书”,您的“与妻信”,您在抗击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朴质的创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这就是我的责任,虽然心里也有不舍,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缩。”我将始终坚守文艺初心,在这狂风骤雨中以笔战“疫”,记录感动、鼓舞士气,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战士致敬,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说:在这个古老国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摇摆”。每一朵都那么渺小,当他们连成一片,风也要驻足,云也要致敬。这种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力;这种精神自强不息,使困地发新芽。我在后方战“疫”,让我们一起用爱歌唱、以笔战斗,众志成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2

  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一场重大疫情从我国的湖北武汉蔓延至全国,人们陷入了紧张和恐慌之中,这场灾难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面对着步步紧逼的病毒,我们的白衣天使临危不惧,化身为坚不可摧的白衣战士,战斗在前线,打响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本以为会在短暂的时间内打赢这场战争,然而事实上,疫情每天都在加重。不断增长的数字触目惊心,以至于全国几乎进入了封锁状态。在被封城的这段时间,我的内心思绪万千,我在思考:病毒为什么这么猖狂?我们在武汉的同胞们能否战胜这场疫情?我亲爱的祖国能否挺过这场难关?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全国各地的人们向武汉送去物资时,我为*人的团结一心而激动万分;当钟南山老先生挺身而出加入抗击疫情的战斗时,我为他的无私奉献而心潮澎湃;当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和专家与病毒奋战时,我为他们的忠于职守而热泪盈眶。

  我始终坚信,暴风雨越猛烈,雨后的彩虹就越美丽!可怖的寒冬已经被温暖的春风吹散,万物正在复苏。待春暖花开之时,山河会无恙,国泰且民安。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3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懂得了感恩。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了一曲感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时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从我们的第一声嘹亮的哭声起,我们要感谢的人就一个个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出现,我们要感谢所有为我们付出的人。

  我们要感谢父母一路走来的扶持,我们要感谢朋友一路陪我们走来的风风雨雨,我们要感谢老师的声声教诲。正因为我们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所以我们应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他们。不管是失去还是拥有......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你是否在父母劳累后送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的时候递上一张自制的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句安慰的话语,他们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条条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了她的感激之情。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声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报答。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的旋转。父母的付出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边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之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你周围的人吧!

  学会感恩,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会让我们的心胸更宽广,会让我们心无旁鹜地享受生活!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4

  大自然的一切存有感恩。大地感恩太阳,因为太阳以热量孕育了大地,用光明拥抱大地;树木花草感恩大地,因为大地生育培养了它们;我们人类也有感恩,我们感恩母亲,感恩一切帮助我的人。

  我感谢母亲。在人生中,母爱最无私。在悲伤时,她是慰藉;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母亲的爱是疲惫中的龙井,在软弱无力时使你神清气爽;母亲的爱是冬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用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睡;母亲的爱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病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激荡……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宥的源泉。她哺哺育了我们,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爱。

  我们感谢父亲。父亲的爱是与众不同的。父亲的"爱如山一样崇高,如海一样深沉;父亲的爱是困境中的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你找好信心,支起一片希望的原野;父亲的爱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父亲的爱是你摔倒时,在那拐弯处回头后你流血的伤口的眼神……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他是深沉、崇高、伟大的。

  我感谢老师。老师的爱是超凡脱俗的。老师的爱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眼前一片青翠。老师的爱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帐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沁人心脾,心灵得到恬适,永远不会感到孤独。老师的爱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乱的思绪……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她是最芬芳、最光明、给人以温暖力量的。

  我感恩大自然。大自然的爱是别具一格的。她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你颠簸受伤为你补充精力,再次高高扬帆。大自然让我经受了人生的风花雪月,接受人生难免的挫折,让我沐浴着阳光,沐浴着雨水、露珠,让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使我从一棵幼苗茁壮地长成一棵大树,让我踏上人生的几起点,奔向我美好的未来。

  感恩!让世间的泥土带上我那颗感恩的心,飞吧!洒向高处,洒向远处让每一处都萌发着感恩的种子,让每一处都散发着感恩的气息!

  感恩的心,飞吧!飞吧!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5

  读了这本《感动*》的第三章“我选我精彩”后,我深有感触。

  在这里有用自己的责任和生命看护着属于生产队的384只羊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有用自己的.三轮车示范了如何做一个奉献的人的白芳礼老人;有183个孩子的父亲丛飞;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孔祥瑞;还有从伐木能手到栽树英雄的马永顺……我从他们身上吸取了无穷的精神力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将幸福快乐;拥有一份责任感,我们就会变得稳重,就会正真懂得追求,成为一个坚定的人;拥有乐于奉献的品质,我们就能在奉献中体现人生的价值,让生活得到升华。记得有一次,学校布置小组合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我是小组长,于是我们商量利用周六的时间上东洲公园合作完成,完成后还可以一起做游戏,进行体育锻炼。到了周六,我提前半小时来到了东洲公园,选定地点,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等着他们的到来。

  可是十分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还不见他们的人影。怎么了?会不会出事了?我很着急,请妈妈给他们一个一个打电话。终于他们陆陆续续的赶来了……时间过的好快,我们的调查报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玩得可欢了。晚上回到家,我又拿出彩色笔,给他们穿上美丽的外套。星期一,当我在教室的黑板上看到那漂漂亮亮的最高分时,我欣慰的笑了。是啊,作为一名小组长,就要有一颗责任心,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为小组的成功而欢乐。

  让我们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也许那瞬间的火花能帮你开启智慧之树,帮你通往成功大门。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 (菁选8篇)(扩展6)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 (菁选5篇)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1

  苏炳添,这可能是中国百年奥运梦以来,最让我们振奋的选手,亚洲人可以做到和欧美人一样的成绩,可以做到博尔特,贾斯汀加特林,泰森盖伊,尤塞恩布雷克,这些名将一样能做到的事情9.83,记住这个数字吧,这是中国短跑,田径的脊梁,记住这个黄皮肤的中国人,不论决赛会不会受到这个时间短,不能恢复的影响,我们依然相信,这就是中国的速度,亚洲速度,黄种人的奇迹,改变的是多少年的中国田径甚至中国体育的历史。亚洲记录,真真正正的黄种人的记录,没有归化队员,没有任何的一点点的问题。起跑很顺,而且这一枪他肯定是当决赛发挥了全力去打的,到最后也真的能顶住旁边美国队的新星贝克的压力,我觉得真的是不容易,能够有这样的成绩,已经是让我们非常惊喜。

  几个真实而又感人的事例论证了我的观点,奥运精神真伟大啊!他让人充满斗志,充满活力。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2

  当孩子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的时候,当家长觉得孩子总是不尽如意的时候,可曾想过,除了一味指责,是不是更应该为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陪他寻找更多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没有人会生来成功,如果孩子们在学习过程遇到了问题,我们也不能急于指责孩子,而是应该耐心地找出问题,分析解决办法。譬如,试着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建立错题集,改进写字速度……总之,请相信,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成功,不过是找准方向,然后不断努力罢了!

  顶级运动员如此,我们的孩子更如此。

  苏炳添父母对儿子的评价很低调,只说努力了就好,结果怎么样现在谁都不能下定论;儿子能有多点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他们倒是高兴,一年见不上一两次面,挺想念儿子的;当然,不能影响比赛和学习,儿子既要好好比赛,也要好好读书,将来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好。

  也正是苏炳添父母对孩子不骄不躁的教养态度,苏炳添对待比赛时才能永远保持一颗冷静踏实的*常心。

  自律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苏炳添一直很小心地看护自己的身体。他作息非常规律,晚上23点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追求大运动量训练。他曾提过自己在2020年上半年训练到骨裂的一段“小插曲”。

  “2020年在封闭备战的时候,成绩也不比今年的成绩差很多的,但是一直没有比赛,然后在5月底的时候就训练过度,就出现了一些骨裂,然后看到钻石联赛取消,国内所有的比赛都取消,我自己就请假回家了。”

  这就是苏炳添之所以能够在31岁依旧成为中国短跑领军人物的重要原因——不管面对任何情况,他都极度自律地完成训练计划;不管年龄多大,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将技术推进到新的高度,他都愿意做出改变和尝试。

  有时,那些努力和尝试并不一定能帮助到他,就像他所说,有的带来了伤病,让人不得已选择放弃,但有也有另一些带来了积极的进步,激励人继续打磨到完美。

  正是苏炳添对待短跑的极度自律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突破极限,做到更好。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要成为冠军,但也应该有进取心,对待自己想要做好的事保持专注的态度,自觉自律地努力达到目标。

  “我们这一代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一点(站上奥运决赛)了,我希望我们后面的年轻运动员,可以借鉴我的训练手段,然后调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资源。”

  站在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里,苏炳添说到了刘翔,“刘翔就像是中国田径的开路人”。而如今,苏炳添成了下一座灯塔,把刘翔给他带来的那束希望之光,照得更亮、照得更远。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3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亚洲人。这种突破创造了历史,这种突破振奋人心,而苏炳添的那种坚持“进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半决赛中,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苏炳添的“进步一点点”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亚洲人的一大步。但是这“一点点”是突破极限的挑战,是要建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自我突破上。苏炳添说,自己从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时间。此后,他又为自己制定接下来的0.01秒的目标,“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

  为此,他保持严格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坚持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32岁还保持在巅峰状态。就是为了能不断实现“进步一点点”。

  在知乎上回答“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时”,苏炳添也说训练很累,“很枯燥,有时候确实练着练着就会想,太累了,明天还要练啊太累了,还要练那么多年,怎么坚持啊……”但他也说,“这样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再次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

  苏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成功闯入奥运会决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第一人,刷新了亚洲纪录。这背后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始终如一的坚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记录可喜,但这些站上世界顶尖赛场的运动员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更可宝贵。“进步一点点就好”不仅是苏炳添的追求,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座右铭。

  我们常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立长志者,不期速成,从“进步一点点”开始,坚持“进步”,必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近。龟兔赛跑的故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坚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说要减肥,然后呢,就一顿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饿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这种状态明显不可持续,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减肥”仅仅成了一句天天挂在嘴边的口号;有人说要阅读,让自己变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了两页之后觉得“太有深度”,弃之……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同样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学会循序渐进、持续发展。“进步一点点就好”,就是这样。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们也应该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即使只有“一点点”,但只要能坚持下去,数年如一日,十数年如一日地“进步”,就算我们破不了中国纪录、亚洲纪录,但终归能挖掘出自己潜力,实现更好的自己。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4

  杨振宁在世界历史上绝对可以说得上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在现如今的科学界里面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他在34岁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被誉为科学最高奖项的诺贝尔奖项。现在普通人对于他的印象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他在1957年的时候和李振道合作推翻了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条守恒定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甚至有的人认为这会是世界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

  第二个方向就是他和翁帆的爱情故事,这件事情在当年可以说是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巨大轰动。甚至这件事情一直霸占很长时间的新闻头条。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普通大众对于他的关注竟然要远远超出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事情。但是我认为更多的.人应该将目光投向杨振宁先生获得的荣耀身上。杨振宁先生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荣耀,而且还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在家里面和他自小接受的教育熏陶离不开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位留学归来的著名学者并且还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的教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在清华大学度过了八年的时光,在成年之后更是在西南*学过一段时间,最后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毅然选择了出国留学。在刚开始的阶段他处处碰壁,始终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导师。

  经过前辈的指点之后,他最后在芝加哥大学找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师。这开启了他真正的求学道路也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比较有趣的是,怕第一次做实验的时候历经20多个月的时间,但是实验确实失败的。虽然说实验失败了,可是却让他坚定了实验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为他的成功定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础。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5

  杨振宁在世界历史上绝对可以说得上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在现如今的科学界里面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他在34岁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被誉为科学最高奖项的诺贝尔奖项。现在普通人对于他的印象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他在1957年的时候和李振道合作推翻了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条守恒定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甚至有的人认为这会是世界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

  第二个方向就是他和翁帆的爱情故事,这件事情在当年可以说是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巨大轰动。甚至这件事情一直霸占很长时间的新闻头条。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普通大众对于他的关注竟然要远远超出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事情。但是我认为更多的.人应该将目光投向杨振宁先生获得的荣耀身上。杨振宁先生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荣耀,而且还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在家里面和他自小接受的教育熏陶离不开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位留学归来的著名学者并且还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的教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在清华大学度过了八年的时光,在成年之后更是在西南*学过一段时间,最后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毅然选择了出国留学。在刚开始的阶段他处处碰壁,始终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导师。

  经过前辈的指点之后,他最后在芝加哥大学找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师。这开启了他真正的求学道路也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比较有趣的是,怕第一次做实验的时候历经20多个月的时间,但是实验确实失败的。虽然说实验失败了,可是却让他坚定了实验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为他的成功定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础。


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 (菁选8篇)(扩展7)

——2021年度感动中国颁奖仪式观后感

2021年度感动中国颁奖仪式观后感1

  “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您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3月3日晚,《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七一勋章”获得者、*工程院院士、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原研究员吴天一当选感动*2021年度人物。

  颁奖典礼上,视频短片里一个个感人的画面,一句句真情的话语,还原了这位耄耋老人的感人事迹。

  作为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1958年,吴天一响应祖国号召来到青海。当时,国内的高原医学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吴天一克服自身头痛、胸闷、失眠等高原反应,频繁出入高寒地带,爬冰卧雪,为牧民治病、收集生理病理数据。受强烈紫外线的影响,吴天一40多岁时双眼就罹患白内障。在高低压实验氧舱进行首次人体模拟实验时,他的"鼓膜被击穿,听力严重受损。在调研途中,他遭遇过六次车祸,留下十四处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点儿戳入心脏……凭借着一股韧劲,吴天一的高原医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投身高原医学研究60余年,吴天一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

推荐访问:观后感 感动中国 颁奖晚会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 菁选8篇 感动中国2023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1 感动中国2023颁奖晚会观后感参考1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