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正文

绿里奇迹观后感9篇

时间:2023-06-12 19: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里奇迹观后感9篇,供大家参考。

绿里奇迹观后感9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好的观后感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观后感文章。这次小编为您整理了9篇《绿里奇迹观后感》,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16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 篇一

这是一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冗长片段。一部关于死刑犯的电影,一部没有爱情成分的电影,一部讲述人性善恶的电影,一部反映种族歧视的电影。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将这部电影看完。毕竟我的耐性无法抵挡三个小时的视觉和心灵的侵略。在寂静空旷的晚上,看着一个个可以掐指一算生命长度的死刑犯在屏幕上导演自己的人生,心的温度骤然降到冰点,抑制不住的沉沦。

汤姆汉克斯饰演一名看守死刑犯并负责执行死刑的狱警保罗,即使送进来的死刑犯曾犯下天理不容、世人不齿的罪过,他总是视他们为正常的普通人,给予他们生命的希望。因为他觉得这些死刑犯既然来到了这里:一个被剥夺生命权利的地方,一个生命旅途的终点站,便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生命是世界上无法用价值衡量的东西,用无价的生命去赎回有价的罪过,这便是一种对世人来说等价的交换方式。这些死刑犯最终都会坐上替代刽子手利刀的电椅上,或上天堂,或下十八层地狱,但无论通向哪里,都带着他给的绿色希望,这微弱的希望足以抵挡世俗的眼光以及言语。善的本能趋之。

狱吏佩西无疑是丧心病狂,比那些犯、杀人犯更加邪恶卑鄙。他总是将自己的特殊的身份挂在口头上,动不动就威胁同事,以为身边的所有人都是胆小鬼,但当连环杀人狂威廉趁其不备反抗的时候,他吓呆了,像一个木头,意识消失殆尽;他用最毒恶的语言训斥关在牢笼里的死刑犯,从未尊重过这些人;他狠狠的踩死了戴尔的好朋友金格先生——一只会带给狱警欢乐的小老鼠;当威廉用手铐卡住他的脖子时,他吓得尿湿了裤子,威胁同事为他守护可笑的秘密;为了一睹执行死刑的。过程,以及报以私仇,故意将干燥的海面置于戴尔头上,当空气中散发着肉体烧焦的味道、看客们呕吐的污秽物气味时,他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收场,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保罗……恶的本能趋之。

“咖啡”是一个有着强壮体格、其貌不扬、黑色皮肤的“天使”,他拥有一股不可名状的神秘力量,治愈了保罗的尿道炎、狱长夫人美琳达的绝症、使得金格先生起死回生、借用史佩西的手枪杀死了真正的杀人犯威廉、将邪恶的史佩西变成一个神经病,下半辈子在医院中混混沌沌的度过。他总爱郑重其事的介绍自己,我叫约翰考夫利,和“咖啡”的同音,只是拼写方式不同。让人觉得他是如此的简单美好,如此的想获得周围人群的认可。电影用这样一个丑陋无比的死刑犯重重了嘲笑了一把种族歧视。这个监狱里关着的都是犯下滔天大罪的白人罪犯,内心肮脏无比,而他,唯独的一个黑人罪犯,一个被冤枉的罪犯,虽面目狰狞,但内心却像一个纯真的孩子,只想感受人性的美好和温暖。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反差和讽刺。但上帝赋予他的神秘力量,一种能看清楚对方内心世界的力量,同时身处一个带着深深罪孽的环境里,他的愿望就像一个肥皂泡泡,被现实拍得粉碎。他的无奈、他的痛楚、他的疲倦、他的孤独,又有谁能与他一起分担,又有谁能向他解释。

他借助自己的神秘力量让保罗看清楚了事实的真相,当保罗想为他争取自由时,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他说:“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在执行死刑过程☆☆中,他的表情是从未有过的安详与坦然。对于他来说,活着不如死去,生命已无意义。

狱吏史佩西的下场生不如死,“咖啡”并没有剥夺他的生命,而是将他变成一个神经病,过着非人的生活,也许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彻底赎回他曾经犯下的过错,洗礼他内心中的邪恶;“咖啡”将神秘力量赐予了保罗和小老鼠金格先生,当身边最爱的亲人、朋友、同事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他却硬挺挺的活着,想死也死不了。也许这是上帝对他的“惩罚”,他活生生的将上帝亲手创造的奇迹“咖啡”送上了电椅。

在生命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经历,或生不如死、或死不如生;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表情,或遗憾、或恐惧、或忏悔、或安详。当踏上通往电椅的绿色征途时,每个人都展露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

绿里奇迹观后感悟 篇二

《绿里奇迹》(TheGreenMile),许多地方都译作《绿色奇迹》,不知什么缘故。看完全片,再看封套,才发现此片的导演原来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难怪看片时总觉得两片的风格有类似之处。

这些年来,看多了所谓的大制作、大手笔,有很多影片看过就忘记了,甚至记不住一个主角的名字,感觉也似乎日渐麻木了。忽然看到一部这样的片子,不由让我感动不已。

光阴流逝如白驹过隙,不少人都在不经意间毫不吝惜地挥霍,有人意识到这点,却试图以各种借口搪塞和粉饰,以求得一丝心安。然而,总有些人却不得不应对死神的脚步分分秒秒的临近,日夜在惶恐中等待生命的终结,他们就是死囚。“绿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冷山监狱里的一片绿地,长一英里。“绿里”的尽头就是行刑用的电椅。对于那些死囚而言,走过这一英里,就是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从生前的喧嚣,到死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过的,但是是一英里的距离。

应对那些在电椅上惨叫而亡的死囚,狱监保罗似乎早已经无动于衷,然而他的内心却是敏感而脆弱的。在他的身边,还有外表凶悍内心善良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良心未泯的看守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更有性格各异的数名囚犯,甚至还有一只通人性的小老鼠,死囚德拉克将它取名为金格斯先生。他们之间的关联微妙而复杂。有一天,这儿来了一个身材魁梧长相恐怖的囚犯,黑人约翰考夫利。他因被控谋杀两名幼女而入狱。在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种神秘的东西,让这儿的一切就此发生改变……

约翰虽然长相恐怖,但神情木讷、语言迟缓,性格出奇地平和,有时甚至像个孩子。这不由让保罗对其罪行的真实性深怀疑问。最终他透过约翰传递给他的神奇力量看到了事情的真相,证实了他的疑问,然而这终究无法改变既定的判决,他只有满怀痛苦和自责亲自把他送过“绿里”,送上电椅……

片中的氛围让人感觉凝重,却不乏黑色的幽默。保罗等几个同事捉弄小丑狱吏佩西那段,让人看了会心微笑。那只小老鼠,更是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配角,为影片增色不少。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很多时候看影片对情节关注更多一些。看完这部片子,总有许多感觉,却很难将他们全部说出来。生存的好处究竟何在,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至今没有很好的答案。片中的保罗活到108岁依然健在,是约翰透过神奇的力量把自己的生命传递给他,而他却亲手终结了一个奇迹。个人的力量是何其渺小而脆弱。他唯有在生存中看着身边的朋友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而他自己却只能在痛苦的记忆中日夜忏悔。这样活着到底为何?也许只有等他再次和朋友亲人在彼岸相聚时,才能说清。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三

我愿以“咖啡”之名,称呼那一个大块头黑人约翰?科菲。“科菲”与“咖啡”同音,在片中,当约翰?科菲自我介绍时,也数次提及。我一直觉得咖啡是这么一种东西:气味浓郁,气质内敛,不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感觉。像约翰?科菲,一个身材魁梧,心灵细腻脆弱,却拥有神奇的力量的人。

我们无法知晓“咖啡”是如何拥有这种神力的,他会通过对人身体的接触,知晓你的过往,会将你体内的病魔导入自己体内,然后把病毒化为一种飞虫般的细屑从口中喷出体外,使你远离苦痛。而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却被关进了死牢,因为他发现了两个遭人伤害的垂死的双胞胎女孩,意欲施救确实无力回天,只好抱着渐冷的尸体痛哭,而寻女心切的父亲正好赶到……

这是一个误会。可“咖啡”不言不语,承受着疯狂的拳头及愤怒的辱骂,带着所有的神奇,走进了这座里头有一条铺设着绿地毯的路的监狱。这一段一里长的绿地毯之路上,将会上演他最后的神奇。这就是《绿里奇迹》(TheGreenMile),继《肖申克的救赎》后,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的又一经典之作。

这是一件普通的监狱,就连那条铺着绿地毯的名为“绿里”的路实际上也没有任何温情的存在:那条路通向死刑室,在那里,死刑犯们将坐上电椅,结束或是罪恶或是痛苦的一生。那是一条死亡之路。“绿里”的起点,便是这死刑犯牢房,牢里的狱警除了佩西仗着有后台装腔作势却欺软怕硬外,老大保罗、豪威尔等都是好人,而犯人中除了新来的威廉无法无天频出恶作剧外,其他人不论往事怎样,都已是心平气和。生活除了偶尔的骚乱,算是平静。唯一的消遣,便是一只不知从哪跑来的、与牢友德拉克做起了朋友的机灵小老鼠金格先生。

“咖啡”被保罗淳厚的性格所染,施手治愈了困扰他多年的膀胱炎,使保罗震惊不已。后来,他的神力又施展在被佩西所踩踏而奄奄一息的金格先生及身患癌症而日渐憔悴的保罗的同事海尔的夫人美琳达身上,同样化腐朽为神奇。这些神奇使保罗对“咖啡”的“罪行”愈发怀疑,因为那样丑恶而血腥的行径,绝不会出自这样一个尊重生命的人,亦绝不会出自这样一双拯救生命的手。

一次意外的接触,“咖啡”知道威廉就是杀害双胞胎姐妹的凶手,他借机挟住佩西,将治疗美琳达时未吐出的秽物注入佩西的身上,呆滞的佩西走到威廉的牢房,拔枪将其射死。“咖啡”将真相告诉保罗,而保罗也将这一混乱处理妥当,但随之刑期已尽,“咖啡”仍是难逃一死,他穿过“绿里”,坐上电椅,离开了这个烦躁的世界。

当保罗已是逾百岁的老人,当他看着同样是走过了半个世纪仍是奇异着活着的金格先生,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晚自己而来早自己而,看着自己不知尽头的生命,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们承受了“咖啡”的神力的结果,也是上天对他的惩罚,惩罚他处死了天赐的神奇。当“咖啡”临刑时,保罗就知道,如果就这样将这个天赐神力者送上“绿里”,在自己死后,肯定无法回应上帝的责问。但是“咖啡”拒绝了保罗的好心,拒绝在他的帮助下越狱,他选择了死亡,选择了解脱,选择了走向渴望已久的平静。

对“咖啡”来说,监狱并不可怕,它只是外面世界的一个缩影,当他发现自己身负异能时就已经知道,自己将同时被这种神力所困,他将听尽生命的呼救,看尽人性的丑恶。面对千万寻求的生命,面对整个沉沦的世界,他的力量实在太过渺小,他将永远为这个世界所困扰、所伤害、所监禁。因此,选择“绿里”之路,从此远离喧嚣、惊吓与痛苦,却是他所渴求的。保罗明白这一点,悲痛而清楚地明白着。

在打上电椅开关那一刻,神奇离我们而,却得到了永远的解脱。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四

“人人都有尊严,就算是死刑犯,他们也有。”

“如果我真心诚意忏悔的话,我是不是能够回到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并永远活在那个时候?天堂就是那个样子吗?”

——————艾南彼特

最后的旅程,是一座叫绿色旅程的死囚牢房,因为那里的地板都是绿色的。别人叫它“绿里”。不过,里面住的皆为死囚,而监舍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绿色,生命之色,电影一开始仿佛就在向我们预示生命奇迹的诞生。电影用倒叙的方式讲叙了在死囚牢中凄迷时光里那些不可思议的光景,主管保罗的回忆串联起1935年前后路易斯安那州死囚们的生活。

保罗·艾治科姆(汤姆·汉克斯饰)是这里的狱监,对于走过“绿里”、继而在电椅上惨叫毙命的死囚行刑程序,他俨然早已无动于衷。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还有保罗的好友—————狱吏布鲁托,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华顿,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以及监狱长赫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等形形色色的人们。“绿里”的生活寂静又死气沉沉,但神秘的约翰·科菲的到来改变了一切。约翰身藏的神秘力量使“绿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为什么这块曾带走了无数囚犯生命的土地会最终成为老鼠生命延续的安家之所,而早已习惯于对囚徒们执行死刑的狱吏们也纷纷默许了这个生命的存在?是不是人们早已厌倦生命的离去?厌倦那种目睹生命逝去的感觉?也许电影里的老鼠并不是老鼠,狱吏不是狱吏,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生命都应得到应有的敬畏。

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在彼特死了之后,狱吏佩西伸着手触摸着他的躯体时依旧戏谑嘲讽,布鲁托斥责佩西说:“他已经偿还了他的罪责,不再对这世间抱有歉意,所以,把你的脏手拿开。”而在老鼠“金格先生”被佩西踩死的一瞬间,人们对生命逝去的震撼感受更是得到了升华,佩西因此变得更加面目可憎,对布鲁托和观众们来说,佩西的存在似乎比那些已经为自己的行为而付出了生命的死囚显得更加丑陋和愚蠢。佩西永远也不会明白,除非尊重死囚、尊重生命,否则他永远不会得到别人对他的尊重。连环杀人犯华顿也许比佩西更懂得生命,虽说谈不上尊重,可是他会懂得利用人们之间彼此的爱来杀死他们,这样的行径是非常可怕而可耻的。

约翰·克菲最终用他自己最极端的方式惩罚了佩西和华顿,完成了他的使命。他们对生命的施虐和狂妄注定了他们最后的宿命。

除了尊重生命外,影片的制作者还处处向我们投射着反死刑(电刑)的倾向。

比如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州,但路易斯安那州在1935年并没有电刑,只有绞刑,而且在1957年之前一直都在法院执行死刑。影片不惜“曲解历史”,其用意昭然,就是为了渲染死刑。

而影片中通过对于电刑执行过程的长篇细致刻画,无疑试图向人们展示死刑(电刑)的残忍,影片中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彼特,在经历了两次电击之后,才冒着烟抽搐着死去。第二个囚犯,老鼠“金格先生”的主人德拉克,由于狱吏佩西的暗中作梗更是经历了一次极度痛苦的电刑,德拉克凄惨的告别方式无疑赚足了观众的同情。影片的高潮,无疑是最后对无辜者科菲的电刑执行,科菲以其耶稣般的殉难方式宣告了人类死刑的愚蠢————枉杀好人,成为死刑制度无法弥补的硬伤。最终汤姆汉克斯的一句“我受尽一生的折磨是因为我错杀了好人”,更是将影片对死刑的厌恶情绪推至顶点。

电影近乎完美的向我们展示了尊重生命的普世价值观,但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

狱吏佩西成就了“绿里”,但同时也正是其败笔。纵观整场电影,佩西所犯的错误,就在于让一个罪有应得的死刑犯的行刑过程充满了痛苦,以及“谋杀”一只老鼠“未遂”(被科菲拯救),但是在电影创作者们的观点中,这些行为却仿佛十恶不赦,以至于要背负谋杀他人的罪名(被科菲操纵枪杀华顿),并且遭受精神病的折磨,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报应。电影创作者为了表达对死刑犯人的尊重和同情,却不惜肆意践踏折磨一个真正的无辜者,这便是电影的不如意之所在。

于是,电影过后,我不禁重新陷入迷惑,到底什么样的生命值得尊重?是一律的众生平等,还是有选择的平等。如果有选择,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人类珍惜他者的生命,是不是仅仅因为它们能给人类带来快乐?比如电影中会杂耍的老鼠。我希望把这些问题留给所有的读者和观众,让我们一起思考,生命的意义。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17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 篇五

这一天,老师发给我们电影票,让我们去看电影,我观看了《大山深处的保尔》,心里真不是滋味,有几次忍不住哭了起来。这部影片主要上演了在一个大山深处,一个穷困的小山村里有一位张老师在他妈妈陪伴下,在三十年的艰苦岁月中,用自己的青春教育了很多孩子的故事。

其中,我觉得精彩的片段是:一天,孩子们带了蓝球,张老师就拿出一个用铁丝做成的投篮圈,用它安在了教室旁边的土墙上并且教同学们怎么打篮球。上课了,张老师敲了一下钟,同学们就到了教室里,纷纷坐下,张老师拿着粉笔把课文内容写在黑板上,一字一句的教同学这篇课文怎么读。下课了,同学们在山上玩,忽然,一位同学哭着跑过来,对张老师说:“不好了,张老师,我们班的同学滑山坡不下心挂到树枝上了!”“不好!”张老师焦急的说了一声,飞快地向哪里赶去,到了那里,张老师安慰那个同学说:“没事,老师把你拉上来!”说着,就把手伸到那个同学的面前,可是那个同学抓不着老师的手,老师只好下去拉,终于把那个同学拉了上来,可是自己却掉进了万丈深渊。张老师的腿部落地,自己的两条空落的双腿瘫痪,完全失去了知觉,可是他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坚强地拿起了拐杖走路。经过无数次失败,他终于学会了走路,来继续他的教育工作。一天,下大雨了,并且还是暴雨,张老师不放心教室里,生怕课桌上的孩子们的课本被雨淋了,他正在检查教室,忽然,教室倒塌了,压到张老师那失去知觉的双腿上,后来导致双腿溃烂,但是张老师仍然坚持着教书,张老师那坚强和大爱的精神感动了身边的许多人,直到有一天,张老师被欢送到北京,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优秀模范老师。

我看到这些,心理激动极了,眼泪又一次止不住地流下来,我为他感到自豪,我心里由衷地钦佩他。他真不愧为 大山深处的“保尔”!

其中,我觉得精彩的片段是:一天,孩子们带了蓝球,张老师就拿出一个用铁丝做成的投篮圈,用它安在了教室旁边的土墙上并且教同学们怎么打篮球。上课了,张老师敲了一下钟,同学们就到了教室里,纷纷坐下,张老师拿着粉笔把课文内容写在黑板上,一字一句的教同学这篇课文怎么读。下课了,同学们在山上玩,忽然,一位同学哭着跑过来,对张老师说:“不好了,张老师,我们班的同学滑山坡不下心挂到树枝上了!”“不好!”张老师焦急的说了一声,飞快地向哪里赶去,到了那里,张老师安慰那个同学说:“没事,老师把你拉上来!”说着,就把手伸到那个同学的面前,可是那个同学抓不着老师的手,老师只好下去拉,终于把那个同学拉了上来,可是自己却掉进了万丈深渊。张老师的腿部落地,自己的两条空落的双腿瘫痪,完全失去了知觉,可是他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坚强地拿起了拐杖走路。经过无数次失败,他终于学会了走路,来继续他的教育工作。一天,下大雨了,并且还是暴雨,张老师不放心教室里,生怕课桌上的孩子们的课本被雨淋了,他正在检查教室,忽然,教室倒塌了,压到张老师那失去知觉的双腿上,后来导致双腿溃烂,但是张老师仍然坚持着教书,张老师那坚强和大爱的精神感动了身边的许多人,直到有一天,张老师被欢送到北京,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优秀模范老师。

星期六的上午,我观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 —《大山深处的保尔》。

这场电影讲述的是一群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在唯一的一所学校上学,学校里却只有一位老师。虽然条件很简陋,但他们却很快乐的生活着。

好景不长,有一天,一个调皮的孩子掉下了悬崖,仅仅抓住了一根树枝,眼看就要掉下去了。就在这危急时刻,张老师出现了,只见他箭一般地飞奔到悬崖边上,奋不顾身地救下了那个孩子,可自己却失足掉下了悬崖,摔成了残疾。

这样一来,学校唯一的老师也没有了,再也没有人给大家上课了,同学们都很难过。可没过几天,张老师的身影又出现在了学校……看到这里,我把张老师和我对比,我恨不得钻进地缝里藏起来。

张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生活在艰苦的大山里,我们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城市里;张老师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却坚持来学校给孩子们上课,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有什么……如果我们不刻苦努力的学习,又怎能不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呢?

学习吧!努力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回报社会,对得起我们生活的环境,对得起帮助过我们的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会以张老师为榜样,努力刻苦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将来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23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 篇六

今天跟朋友去临时起意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三部热门电影里面,选了《中国机长》,看完电影之后,我忍不住给自己点了个赞:太会挑电影了。

有三个方面的感悟,忍不住分享一下。

1、细节决定对接。

我是一个泪点挺高的电影,但是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在几个情节上,忍不住有热泪盈眶的感觉。

可惜的是,这几次都是情绪刚出来,就又回去了,想了想,还是细节做的不到位,缺少该有的张力。

让我感动的地方,并不是剧中刻意煽情的地方,而是那些对细节的呈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可能是为了不体现个人英雄主义,电影过于追求面面俱到,对各个场景都想着力体现,结果,倒是没了重点。

特别让我遗憾的是,结尾的时候,当飞机快要滑出跑道的时候,正是最高潮的地方,却莫名其妙的结束了。

还有镜头语言反复几次给了副驾的脚几个镜头,作为观众的我,分明知道,导演是要告诉我们些什么,但最终也没有领会到,导演想体现什么。

电影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导演拼命想体现的细节,拼命想用力的地方,都有些用力打在空气中的感觉。

想起一个恶俗的段子:去上厕所,酝酿了半天,却放了一个屁。

没有细节,没有张力,最终让观众无法产生心的对接。

2、职业电影(电视剧),急需提高水准。

我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跳出来一个词“职业剧”。

我突然发现,我们的艺术作品,比如电影、电视剧,却很少拍跟生活相关的职业剧,好不容易出来一些职业剧,还都是披着职业剧外衣的爱情肥皂剧,或者是披着职业剧外衣的家庭伦理剧,甚至是披着职业剧外衣的政治说教剧。

所以,电视、电影,变成了李敖说的“电视是一个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

影视宣传,实际上是个大众文化的洗脑。

刚才,我在雨中散步的时候,想这个问题,突然想到我们电视剧中的几个影响力。

第一,帝王剧、后宫剧最流行。所以,我们国人的帝王梦和皇后梦是最严重的。

第二,爱情肥皂剧次流行。所以,当帝王梦、皇后梦实现不了的时候,就开始追求巨婴式的爱情梦。

第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土豪剧流行。在剧中,挣钱、变美、当官就意味着成功。所以,我们身边的人成功梦很严重,追求的也都是钱、美、官等。当然,这跟我们几千年的传统也分不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千里去当官,为了吃和穿”跟当下的价值观,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四,我们还有一种剧叫“神剧”,无论是神话剧也好,武侠剧也好,抑或是霸道总裁傻白甜也好,甚至是抗日神剧也好。在我看来,都可以归到神剧的行列。不为所动,这是浪费了人们的时间。为之所动,那就是制造了脑残,在追求幻觉的路上,一路不复返。

第五,还有一种剧叫“主旋律剧”,在我看来,这是另外一种“神剧”,我就不多说了。

好剧也有,我就不说了,好的嘛,不需要我来夸。

但是,我们的确是缺少走心的职业剧,以表现一些职业为视角的影视剧,这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当然,了解世界的方式很多,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影视剧,但是缺少影视的宣传,很多职业的确很难被寻常百姓知晓。

忍不住给我的好友点个赞,前些天见她的时候,她买了两本书,一本书是成人版职业大会,一本书是儿童版职业大全。我们连360行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安置好自己的人生。光有精神,只能是迅速枯萎。

3、人生这场戏,职业是主体。

这是我看这个电影最大的感受。

我最喜欢这个电影的地方就是,这个剧,没有那么刻意的去说教什么高大上。虽然,还有忍不住的地方,但是也许是因为导演刘伟强是香港人吧,所以,并没有大篇幅的讲什么精神,什么高尚,这是很值得称赞的。

有这样硬核的故事,压根不需要讲什么高尚,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是高尚。

只是遗憾的是,故事里面,人的部分太少。这也许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现状,总是压抑人性的表现,总想刻意表现神性,实际上,人性压抑了,神性也没有体现出来。

我看完电影,很喜欢,但总觉得少很多东西。上网看原型故事,看到一篇评论,我觉得说的很好,说原型故事里面的机长如果牛逼程度是100分的话,电影里面只是演出了10分。一下子让我找到了感觉,缺少的东西就是这个。

电影很像把人拍成神,但是结果就是拍成了普普通通的人。

我出了电影院,感慨了一句,生生把一个神,拍成了人。这电影如果拍的到位了,应该是大量的热血青年想去当机长,想去当空乘,但是,我却没有这种冲动。因为并没有燃烧我的激情,也许是因为我已不年轻,但是我深刻的知道是因为他没有点燃。

最初的时候,我觉得是因为职业的硬核不够,看故事原型的时候,航空专家说,之所以飞机机长能创造这个奇迹。机长做对了3件事,从细节处说机长做对了28件事。

但可惜的是,从电影里面,我实在是没有看到这3件事是什么,更不要说是28件事了。

我只能依稀的被感动到,引用电影结尾处,朱亚文说的那句话“怎么那么牛啊?!”是啊,我只能模模糊糊觉得牛逼,但是却说不出来哪里牛逼。

最开始,我觉得是因为职业度不够,但是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形式、内容上的问题。

更深刻的原因是“我们的创作者没有人性”,我之所以打上引号,就是为了避免歧义。

每每这种时候,我们不敢着眼于人性,因为那显得太渺小了,只想从神性的高度去解读,结果一解读就假了,就失真了,没有了生命力,也就无法产生感染力了,也就没有张力了。

当我们把英雄拉下了神坛,才能真正把英雄送上人心中的神坛。

我从小就不喜欢看国内的战争片,第一部喜欢看的片子是《亮剑》,后来,我总结了之后知道了原因,因为之前的战争片里面的都不是人,都是神。而《亮剑》是塑造了一群人。《亮剑》之后,战争片才慢慢走出了“神剧”的漩涡,开始有“人剧”,人才愿意看。

最后,再一次表明一下我的立场:《中国机长》这个电影,很好,非常好,希望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职业化的电影”“人性化的电影”越多,电影人更有希望,民族也更有希望。不再造神,才能真正的通神。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11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 篇七

《速度与激情》系列已经拥有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结局:在全系列的代表镜头闪回中,多米尼克的旁白强调着整个系列的情感中心。作为系列灵魂的保罗沃克了范迪塞尔二人在路口相视一笑,分别、退隐。

随着保罗沃克的离世,伤感悠扬的歌曲下“谨以此片献给保罗·沃克”……系列第8部的存在已经是破坏了这样一份圆满,破坏了对逝者的敬意。

电影《速度与激情8》定档4月14日同步北美上映。可笑!本来值得欣喜地,难得一次的平等北美地区同步上映,却被流氓成性的环球影业再耍流氓,在天朝地区特工3d版本的同时,还只提供3d的imax版本在imax影院放映。

这种表面上迎合市场喜好的行为,实质不过是片方捞钱心切;以至于自称“影业”,却漠不关心一部电影应该有的样子,自作主张地破坏了一部本应以2d版本呈现的电影,豪迈与血性的震撼。

内地观众有利选择与北美甚至海外地区平等的影片格式。而非无脑独供。当《速度与激情8》这样一部在拍摄阶段全程以2d为输出介质构图、布景、定位、打光、编排、剪辑、调色……的电影最终制作3d版本发行放映,实际上已经破坏了电影创作者在镜头中的关系表达,画蛇添足。让一部硬朗的好莱坞大片黯然失色!

以2d为输出介质的电影,通常会多用更显大方的广角远景,这样的

而与大陆观众更相关的是,在内地连dci放映标准都无法达到的多数3d影厅中,原本清晰、敞亮的画面会不可避免地被3d设备耗损画面质量,无论是眼镜还是传达给眼镜的偏振片都会让观众看到的电影昏暗难辨,把享受电影变成忍受电影。

特供3d的行为其实开始于内地处于多数角色的电影消费群体(他们还不够被称为“观众”,更不谈影迷)对3d的无脑追捧。因此在我们真正出于对电影创作和电影传达的尊重去抵制像环球这样特供3d的流氓行为时,他们还会说:“电影不是没有2d,想看2d你大可自己去看!”

不知道这次环球会不会像《谍影重重5》那样急到跳墙了才给3d影厅下发2d密钥;但是,这样热火朝天的电影,很多影迷都要看imax!

在大家期待这部电影并早早地决定选择imax版本后,特供3d的行为便涉嫌侵犯电影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了。因为环球影业,会一如既往地将这部电影包括杜比全景声、中国巨幕、imax等等所有的特效专属版本单发3d格式。

也就是说原本在imax2d下能够以水晶般清晰图像呈现的震撼,终将被上文中提到的输出耗损影响观影感受。让已经因国情产生差异的放映质量再降档次。这就是中国特供!

而且,对个人而言已经忍了很久的是:

《速度与激情》系列已经拥有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结局:在全系列的代表镜头闪回中,多米尼克的旁白强调着整个系列的情感中心。作为系列灵魂的保罗沃克了范迪塞尔二人在路口相视一笑,分别、退隐。

随着保罗沃克的离世,伤感悠扬的歌曲下“谨以此片献给保罗·沃克”……系列第8部的存在已经是破坏了这样一份圆满,破坏了对逝者的敬意。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八

终于把《绿里奇迹》看完,合上书的最后一页,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为故事有了结局,也为自己终于坚持看到结尾。不记得什么时候,朋友介绍我看《绿里奇迹》这部影片,没有去看电影却买了原著。当时没看完就放下了。据说,看斯蒂芬·金的书,一旦开始,没有人能够拒绝将他的小说读完。而我却半途而废,看来世事没有绝对的。

由于隔的日子太久,终还是从头看起。《绿里奇迹》讲述了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里的故事。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执行死刑时,要走过监狱走廊上铺的绿色油毡,这条在监狱里称为“最后一英里”的绿色不归路被称为“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

整部小说给人节奏缓慢的感觉,人性的善、恶却被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格外惊心动魄。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震撼人心。

书中的主人公约翰·柯菲,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因为强x了两个小女孩并残忍杀害了她们而入狱。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让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人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凶手另有其人。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文中柯菲临行刑前与保罗的对话,记忆深刻;“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柯菲的感受我亦有,孤独地流浪,至少心是如此。比柯菲好些的是朋友倒有很多,可我不知道那些朋友哪个能真正懂我,哪个能肝胆相照。之后,柯菲心甘情愿地走上绿里,坐上电椅。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而我所要跨越的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是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一次人性救赎之旅。让人不禁对活着的意义和个人的取向做出反思

影片《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九

终于把《绿里奇迹》看完,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为故事有了结局,也为自己终于坚持看到结尾。不记得什么时候,朋友介绍我看《绿里奇迹》这部影片,没有去看电影却买了原著。当时没看完就放下了。据说,看斯蒂芬·金的书,一旦开始,没有人能够拒绝将他的小说读完。而我却半途而废,看来世事没有绝对的。

由于隔的日子太久,终还是从头看起。《绿里奇迹》讲述了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里的故事。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执行死刑时,要走过监狱走廊上铺的绿色油毡,这条在监狱里称为“最后一英里”的绿色不归路被称为“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

整部小说给人节奏缓慢的感觉,人性的善、恶却被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格外惊心动魄。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震撼人心。

书中的主人公约翰·柯菲,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因为强奸了两个小女孩并残忍杀害了她们而入狱。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让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人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凶手另有其人。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文中柯菲临行刑前与保罗的对话,记忆深刻;“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柯菲的感受我亦有,孤独地流浪,至少心是如此。比柯菲好些的是朋友倒有很多,可我不知道那些朋友哪个能真正懂我,哪个能肝胆相照。之后,柯菲心甘情愿地走上绿里,坐上电椅。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而我所要跨越的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是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一次人性救赎之旅。让人不禁对活着的意义和个人的取向做出反思。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9篇《绿里奇迹观后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