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观后感悟13篇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篇1
题记:如果你的生命中遇到了一束光,照亮你的生命,给你温暖和爱。等有一天,那束光再也不见,你将如何度过漫长的余生?
人气口碑都令大家关注的电影《隐入尘烟》好评铺天盖地而来,票房一路攀升,豆瓣评分从7。8涨到8。5分,连导演也号称超乎自己的预期。这一部西北农村的爱情片,为何获得观众们的厚爱?
趁周末的时间,终于看完了这片电影,观影之前有朋友专门提醒带好纸巾,可见其中的情节必有令人感动之处。
武仁林演的马有铁,村里也叫他马老四,老光棍一个,和一头驴相依为命,贫困得没有自己的房子,借助在别人不住的老房子里。
海清演的曹贵英,身体有病,控制不住小便,左手发抖,走路无力,从小生活在窝棚里,没有生育能力,被哥嫂嫌弃。
就是这样两个各自被家庭抛弃的人,和庄稼一样扎根于农村,曾经活着看不到心中的光亮。被两家人介绍结为夫妻,从此彼此的生命多了一束温暖的光。
两个善良的人,都给村里的疯子赠送过馍馍;也是两个勤劳的人,种下小麦、玉米,用灯光孵鸡蛋、养鸡。他们设想着庄稼丰收,住上自己的房子,买上大电视,然后去大城市里找医生看病。相依为命的两个人,相互汲取着彼此的温暖,以为日子会一点点好起来,却还是被命运打败了。
电影是一种艺术表达,通过光影的传递、人物的表演演绎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有故事情节中带给观众的心灵共鸣和感动。
这个影片让我们看到了底层生命中的爱和力量。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没有感天动地的渲染,就是两个农民和一头驴的日常,似乎并不生动,但过程令人心生感动,而结局却令人唏嘘不已。
两位主演的表演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那种相互依偎、相互渗透的爱,在电影的镜头里一一展现。曹贵英在村口等马有铁拉驴车回来,怀里暖着水壶,水凉了再回去换热水,用她走不快的步子不知走了多少回;新农村建设,借住的老房子要拆除,只能自力更生盖房子,连砖土都是自己一块块晒出来。一场大雨,为了保护泥砖不被雨淋坏,两个人风里雨里拿塑料膜盖泥砖,最后两个人都被摔倒在地上,眼泪鼻涕夹杂着雨水;管着村民租地卖粮的张永福病了,全村只有马有铁的血型是RH-阴性,于是一次次被拉去城里输血,输血的时候曹贵英伸出自己的胳膊,几乎含泪说“能不能抽我的,让他缓一缓,缓一缓”……
哭着笑着,生活的苦一起扛着,可是当习惯了两个人的日子,只剩自己的时候心里又该有多苦。活着太苦,也许死是一种解脱,当那束光芒不再,日子也到了尽头。马有铁在曹贵英不幸溺亡后,对生命已经没有了依恋。他默默地还完了之前前村里其他人的土豆、鸡蛋,还完了借的债,然后把毛驴放生,最后吃下来有生以来唯一的一个鸡蛋,还是带农药的鸡蛋,手里还拿着曹贵英生前编的草驴。
网上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大抵是太穷不真实,可事实农村依然还有很多贫困的地方,更何况影片里的时间是2011年。也有人说影片透露着社会黑暗面,可其实亲人不睦、病人不管,社会上这类现象依然存在。电影是社会现实的一种艺术表达,这样处理故事情节并没有什么问题。
正如男主人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甚至庄稼也是,所以曹贵英不小心铲掉一棵麦苗的时候,马有铁也只是说:没关系,麦苗也各有自己的命。而他们俩的命,曾经一起温暖过彼此,生命就不再有遗憾。所以,马有铁选择自杀也可以理解。
作为艺术体现的电影到底还是给了观众一个开放的结局,老房子推倒后,城里的房子下来了,经常开车来接马老四去城里的人说了一句:老四跟你去住,这也算是新生活的开始。让观众不禁遐想:也许马老四被人救回来了,自杀未遂,去了城里生活,所以影片结尾有这么一句话:2011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这样的结局,大概是我们认为的好结局了。而那些因爱而暖的日子,都会在余生的岁月中。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篇2
最近看了部电影《隐入尘烟》,是一部比较新的影片,之前朦朦胧胧对这个影片名称有些印象,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看到了。起初我并没有抱很大期望,倍速看完后却感慨不已,倍感心酸。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单个个体的痛苦遭遇,在很多人看来视若寻常,可他们却永远无法体会当事人的感受。于我,却心有戚戚焉。
《隐入尘烟》讲了一对不幸的人相依为命的悲苦生活,结果也是悲剧的,最终是尘归尘,土归土,宛如西北大地上的一阵风吹过,带走仅有的一点细枝残屑。于是,一切归于尘烟,什么都没有留下,宛如影片中的那对苦命夫妻。
影片中向我们展示了西北农村种麦子,种苞米,种土豆,孵小鸡,制土砖建土房的徐徐生活画卷。一圈圈,一垅垅,地是这么种的,麦子是这样收的,两个小时多的时长里,就是告诉你农村贫困人口的真实生活,就是彻底的农村生活气息。虽然我是南方农村出生,跟影片中的西北大地还是有很多的地理性差异,但其中很多的场景我都经历过或者似曾熟识过。记忆中我们农村里也曾种过麦子,翻地种菜这一类的事情都做过。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看着别人制土砖的情形,我也参与了老家修房子的过程。一砖一瓦建房子的艰辛,一粥一饭耕作时的劳累,现都已经深深地印在记忆里。他们的生活,我认为我是懂的。
男主角老四和女主角贵英无疑是不幸的,他们由于自身的缺陷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老四一辈子都是给兄弟打工,那匹瘦骨嶙峋的驴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也只能是个老光棍。而贵英呢,身患重疾,且身有残疾,只能住在窝棚里。我甚至怀疑贵英的尿失禁毛病是被打出来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两个人的结合原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他们只是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默默忍受着被剥削,被吸血,被压榨。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笑话,嘴里的谈资。老四尤其被三哥压榨得最严重,被逼去献血却一无所得,被吆喝去拉家具却得不到一句感谢,被利用去为三哥套取房子。可自己连一个落脚之处都没有,只能辗转腾挪于村民的废弃房。千辛万苦建起了房子,可最后却化为了乌有。贵英更是可怜,她只是一个累赘,出嫁是最后一次的套现。自此后,除了老四,没有人关心过她,有的只是笑话和嫌弃。甚至最后的落水,村民只是围观,没有人施以援手。她的离去,彻底断送了老四的希望,于是,老四的结局不可避免。尤其是老四被强迫着一再去献血,更是令人心痛。农村弱势群体的境遇,写得入木三分。老四和贵英囿于自身认知,他们只能活在农耕时代,外面的世界与他们无关,工业化城市化也与他们无关。他们隐入尘烟也就是历史和命运的必然。
老四和贵英无疑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彼此,于是,就成了互相的依靠,互相眼里的光。我相信才开始他们是无所谓爱情的,只是两个不幸的人互相搀扶着向前走,他们是平等的。因为都曾在最底层,所以更能理解对方的痛,也就成了对方眼里的光。随着两人相处,爱情就这样一点点萌发了,就像春天播下的麦苗,鸡蛋孵出的小鸡,一脚一脚制出的土砖,于是就有了秋天的丰收,下蛋的鸡,和两人自己的房子。寒夜出门拉货,电灯照射孵化小鸡,雨夜护砖,睡在屋顶,麦粒压花,这些日常的琐碎中,他们迸发出了生死相随的爱情。于是,老四有了奔头,有了希望,老四要给贵英买电视,要带贵英去大城市,要去给贵英治病。老四和贵英成了一个共同体,不仅是在生活上,更是在精神上。当眼里的光已经熄灭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贵英离去了,老四断然不能独留。
“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花开了,花谢了,终究归于尘土。老四和贵英来过,他们活成过彼此眼里的光。他们终究是属于这土地,离不开这土地,最终还是和这土地融为一起。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篇3
《隐入尘烟》被誉为“2022年口碑最好的国产影片”,目前票房超过5000万,豆瓣评分也从开分时的7。8分上涨到了现在的8。5分,已入围今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长达两个小时十三分钟,看完后,感动之余,却让我感到压抑、悲愤、沉重。
影片讲述了两个苦命人——马有铁和曹贵英的故事。他们卑微得如小草,遭家人嫌弃,又被撮合在一起,像垃圾一样被丢出家门。然而他们相濡以沫,相互取暖。尽管活得没有尊严,但是因为彼此的存在,他们感受到生存的快乐和价值,体验了悲凉人生中的温情。一次次被嘲笑、遭众人嫌弃,像流浪狗一样居无定所,但是他们没有向苦难低头。用辛勤的双手砌出一块块土坯,建起自己的新家;借来鸡蛋孵小鸡,吃上了自家的鸡蛋;又用余钱买了一头猪,期待着来年它能产一窝猪崽。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一切看起来向好的方向发展时,贵英在给马有铁送饭时失足跌入水沟,离开了人世。“哀莫大于心死”,贵英去世后,马有铁卖了所有的粮食,放生了陪伴他大半辈子的毛驴,还完欠别人的种子农药钱、抵人情的两袋山芋,甚至孵鸡仔借的十个鸡蛋。他平静地喝了农药,左手握着贵英用草编的毛驴,右手印上和贵英一样的小麦花,去寻找他的贵英了。他们像麦子,无声无息,隐入了烟尘。
“洗尽铅华始见真”。上天会剥落你身上所有的附属物,包括名利、地位、荣耀,甚至尊严时,展现出来的人性之美方是大美,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文中的男主角马有铁,善良朴实,老实得近似木讷。像牲口一样被自己的大哥使唤了半辈子,因为侄子结婚要腾出院子,他与贵英成家后又被赶出老宅,一句怨言也没有。他接纳了哥嫂硬塞给他的残疾女子贵英,贵英小便失禁,他也毫不嫌弃,维护她,爱她疼她,不辞千辛万苦建新屋,为她撑起一方晴空;听到贵英倾诉受哥嫂虐待,更加心疼她。房东拆屋子,他不忍心燕子受伤害,请求人家缓几天,遭到拒绝后,只好把燕子赶走,他认为“活着就有希望”。打水时,将误入桶里的三只蝌蚪小心翼翼地捧出来放生。即便遭到村民不公正的对待,他心里还想着他们,向榨取自己“熊猫血”、为富不仁的张国栋提出请求:大家伙不容易,把欠的钱还给他们。
他更像一个哲学家,深知朴素的真理。他说: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
他认:啥人有啥人的命数呢,麦子也一样,它有它的命数呢,还不是,到夏天,让镰刀割掉了。
他懂:啥不是土里长大的,土都不嫌弃我们,我们还嫌弃土呢吗?
美好的人性,纯真的爱情,在大西北古朴、原生态的唯美风景中,极具震撼力,马有铁和曹贵英生命卑微而短暂,但他们却奏响了感人的命运交响曲。如今,美好的品格,坚贞不渝的爱情,也像马有铁的“熊猫血”一样罕见了。我想:这也是这部小众影片火起来的原因。
另一个方面,令我感到愤懑的是人性的贪婪、软弱,人与人之间的淡漠。马有铁的大哥在盘剥了弟弟大半生的血汗后,把他赶出家门。嫌运费贵让弟弟帮忙去城里拉家具,跑了一天路连口热水也不让,还一味抱怨回来得晚。借弟弟的名义分了楼房据为己有。将人性之恶演绎得淋漓尽致。面对一切不公正的对待,马有铁隐忍着,始终没有说一个“不”字。为什么不抗争呢?
尤其令我感到气愤的是贵英失足落水,数位村民坐在桥头,竟似没有看到一样,无一人施以援手。可怜,可悲,可叹!人心如此冷漠,像三九天的冰窖。各位村民,请试想:如果落水的是你或是你的亲人呢?危急情况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等于“间接杀人”,与刽子手无异。
“他们来过,爱过,恨过,然后像烟尘一样随风逝去。”但是,影片带给我们感动和思考,永远不会消失……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篇4
之前一直都不太喜欢看这种类型的电影,因为它过于写实和沉重,会让我难过,会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无意中看到剧组的宣传:整部电影,除了海清是演员以外,其余的人皆不是演员,且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非常高,吸引我想要去观看这部电影。
网友说:“全剧不说苦,却苦出天际;全剧不说爱,却爱入血液。”是的,有铁和贵英之间传达的爱是细腻的、价值观是正确的、生活是淳朴的,人性是善良的,给处于“物欲”社会的我好好地上了一堂深刻的课。
马有铁(大龄单身汉)和曹贵英(残疾人)本是各自生活中悲惨的独立个体,家人想让他们两个组成家庭,共同生活,以此“摆脱”他们,减轻负担。刚开始,他们两个是陌生的,无言语交流,全靠眼神领悟和心灵体悟。他们之间的爱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表达,全靠生活的点滴成全:贵英尿床,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他默默起床烧起火炉,只为让她夜间不受凉;有铁被抽血,桂英坐立不安,只为心疼他;贵英尿裤子,有铁为她买长衣服,只为让她遮挡屁股,活的有尊严;有铁拉家具晚归,贵英多趟怀揣热水杯,只为让他喝一口热水,暖身;有铁借鸡蛋,两个人一起用灯光孵蛋,只为让生活过得更好;他们搬家,有铁赶车,贵英永远坐在车上;有铁打水,贵英赶驴运水,一同为新家奋斗;有铁用小麦在贵英手上印了一朵花,给了她浪漫……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简单,朴实,他们之间的爱是“无声胜有声”的,是细腻真挚的。通过他们的双手和努力,终于让贵英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也让他们两个共同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成为彼此的“依靠”。
他们虽然贫穷,但有自己的骨气和价值观,借用有铁常说的一句话:“一码归一码”,不贪小便宜,不占别人便宜。有铁计划为贵英买一件长衣服,奈何钱不够,只能无奈转身,抽血的那家人为了以后能更方便的抽血,送了他衣服,有铁说:“当我向你借的,150元”;向别人借了一袋土豆,承诺还两袋就是还两袋,放在别人家的门口;卖粮食的商家要算他1000斤,他就让别人实际计算,不占别人的便宜;别人不用他还鸡蛋,他没有一点犹豫直接放在别人面前,转头就走。尽管生活困难,但他们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骨气。
尽管生活给了他们磨难,但他们一直都是那么的善良和充满热忱。为了拯救“欠债人”,收回欠款,村里人统一意见,让“老实人”有铁去献血。然而,“欠债人”抽了他的血,还嫌弃他“脏”,同时还要多次去抽他的血,每次都只有一顿饭的补偿。遭遇这样的经历,有铁都还在为村民们争取欠款;为了省点搬运费,哥哥让有铁帮忙运输家具,没有任何的宽慰和体谅话,还嫌他回来的太晚,把“情分”当成“本分”;犹记得印象深刻的这一幕,村头闲聊的一个妇女说:“有铁,你现在有房有钱,真好嘞!”有铁犹豫着转身,欲言又止,但又转身走了,不知道他此那时的心境是什么?另一个村民却道出了现实:“那让你过他的生活。”然而那个村民立马回绝了。可见,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在他们搬家即将要拆迁时,遇到一个燕子窝,担心它们受到伤害和找不到家,他们驱赶它们离开和帮它们搬了一个新家。在多次搬家时,总会把“囍”字小心翼翼的张贴在床头,足以见得它是多么的珍贵和幸福的。生命的最后,放生一辈子都在辛勤的驴子,无论怎样驱赶它,也不离开,可见驴能感受到有铁的“爱”。无论他人是多么的“恶”,生活是多么的“苦”,有铁和贵英一直都是那么的善良和对生活充满了热忱和向往。
他们的善良是可贵的,是高尚的,却也是令人心疼的。他们相互扶持,相互依存,相互救赎,彼此给了生活的希望,成为生命中的一道光。但好景不长,意外总是不期而遇,贵英因给有铁送餐,意外落水“走了”,有铁的“光”也消失了,生活再一次给了他痛击,带走他最为珍贵的东西,他最后也走了,就像满天黄沙中的一粒粒尘土,随风飘散,飘散在黄沙中。
他们的一生困苦,却也充满了希望和爱。尽管这样,他们都在努力的过着每一天,享受着生活,没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更何况我们呢。人间走一遭,终将会变成那一缕尘烟,消散在人世间,何不好好的享受生活带来的小确幸和温暖身边人呢!希望自己也能好好的过好每一天,热爱生活。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篇5
今天我想说一下热映的电影《隐入尘烟》,看到朋友圈大家都在发,我很是触动。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内心好复杂,是因为这部电影让我们共鸣了自己那种无力感,真的好难受,意难平。
我好像哭了,也好像没哭,那种压抑的心情,一直持续到现在,这几天我没有看书也没有健身,坐在电脑旁想写下点什么,键盘在我的敲击下,文字打了删,删了打,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晚上,我吃了很久以来,因为怕胖而没敢吃的红烧肉。
我看完电影的第一感觉是,整个电影就是编导内心的诗意载体。一个80后,构思了6、7年,写了1年,拍了10个月,创作了这样一部电影,似乎就是为了治愈人心。
我们见过太多的爱情电影,脱离了世俗的烟火,只是一个架空的热气球,起起落落,随风而去。故事很平常,人物很普通,也没有离奇的情节。如果你没有心情,看到一小半或许就走开了。
影片讲述了在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掉的农民——马有铁和曹贵英,组成了家庭。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四季轮转,春耕秋收,两人相识、相知、相爱、相濡以沫和相依为命,一年四季完美地呈现着,见证着他们的爱情。
女主人翁曹贵英,身体残疾、没有生育能力、有点弱障还患尿失禁毛病,跟哥嫂生活,住漏雨的棚屋。处境可想而知,在农村的婚恋市场处于最底层。
马老四是村里人口中的“没有比你更穷的”大龄单身汉。就这样,两个“累赘”经人介绍走到了一起,互相温暖!两人一驴,就构成了一个新家的主心骨。
男的贫穷木讷老实,女的身患残疾,原本没有盼头的日子,被彼此照亮!因旧房拆迁补助,不得不搬出借住的空屋。驴拉着板车上的全部家当,搬家。居无定所的马老四决定盖自己的房子。和泥,做砖,砌墙,全由他们两个人出力,就这样两个人一起盖了土坯房,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贵英对马有铁说,没想到我这辈子也能有个家!他们俩过着朴实无华的日子,两人三餐四季,平淡而美好,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日子一点一点地在变好。
他们种了苞谷,可以吃上一口热乎饭了,日子好像就这样安静平淡地过着!贵英在新房子里孵小鸡,坐在土场吃面,鸡在脚边转,边吃边挑点给鸡吃,听夜虫在四围唧唧,真的挺温馨的!这两个被世界抛弃的人,却成了彼此的拐杖,最后竟然在满世界的不公中,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至于马老四为种粮大户献血那一段,让人看后真是一种讽刺。纯朴的马老四无多话语,献血就献血呗,就像吃馒头、喝水一样是平常的事。说是为了种粮大户好起来以便还租户的租金,这一点真是可笑。
马老四,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在田地里劳作就能悟出许多道理的人,有铁的内心其实是很玲珑剔透的,但是他选择了善良,选择了正直。同样,贵英看起来笨拙、柔弱,也有一颗敏锐的心。其实,他们都是自己打着一把破伞淋着雨,却还想把这把破伞撑给更弱的善良的人。
故事的最后,跛脚又易小便失禁的曹贵英死了,死在了给马有铁送鸡蛋和馍馍的路上,死在了苞谷成熟的秋天。没入黄土,隐入尘烟。农药太苦,要用贵英的鸡蛋压一压。
苦命人互为光,贵英走了,也带走了有铁的希望,他卖了所有粮食,还完了欠下的所有人的债,放走了陪伴他的最久的驴,右手捏着贵英编的草驴,左手印着麦子花,死在了他和贵英刚盖好的新房子里,于世间无所牵挂,正如电影题目一样,生于尘土,归于尘土,从无所有到无所有。
影片中有句台词是这样说的:他活了半辈子,没舍得吃一个鸡蛋,最后一次吃鸡蛋是为了压农药的苦!都说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如果好人可以长命,如果苦难没有降临到贫苦人家,如果钱能流向没钱的人那,如果爱都给了缺爱的人,世间大概就不会有那么多意难平和苦命人了吧!
影片结尾的处理,让我想到郁达夫小说《沉沦》的结尾。有点貌似吧。好似在控诉着什么,让人沉重,令人思考。这部影片的成功,我想它在于一种回归吧,对自然、田园、质朴、简单、真实、爱情和人性的回归。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尘烟中完成一个救赎,就如电影中的那个驴,劳累的一辈子,也该自由的了……
影片的最后,他们好像什么都有了,又好像什么又都没了。全剧不提苦,却苦出天际,苦的彻头彻尾。全剧不谈爱,却爱入骨髓,爱得轰轰烈烈。全剧不提人性,但是处处彰显人性,那不是在献血而是在吸血啊!隐入烟尘处,来去皆随风。炊烟渐起时,相守即是终。
尘归尘,土归土。啥都有它的命数,鸡是,麦子是,苞谷是,人也是。——后记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篇6
电影名是“隐入尘烟”,实际上却“砸向心间”。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电影,概括起来,核心只有三个字:真、善、美。电影的主旨和表达以“真诚”贯穿始终,电影的主角“和”而“善”,电影的画面美得平淡又讲究,真善美相融相洽,又有所侧重。我觉得导演等人很厉害,最厉害在于他很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核是什么,并且以一种在大部分人看来有些难以置信的方式,坚持用心而朴素地表达了出来。
在电影刚开始的半小时,我还关注着由于周围人过于没有表情、语气平淡而稍显灵动和格格不入的海清;半小时之后便入佳境,我随着男女主的生活情绪起起伏伏,早已忘记什么导演的三姑六婆姨夫二叔与演员海清之间的差异。整个内容如此真实,我也没有觉得它像一部纪录片,不得不说演员们真的很棒,导演最棒,引领整个剧组达到预期。
内容平淡、真诚、真实,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无论是马有铁的朴实,一辈子任劳任怨帮老三干活自己却一直贫苦,贫苦却坚持不靠“劳动”所得都为借,借必还;是老三一直“把他当作免费长工”在政府补贴分房时却仍然帮他争取;是张永福的儿子在他献血期间给送了贵英两件大衣在之后算账时还是按钱折算回去。与周围所有人相比,男主角马有铁显得那么的遵从“超我”,他在全片中唯一显露出人类“自私的基因”的时候,只有在收麦时对贵英帮不上忙时的埋怨与推搡,可他又立马向贵英服软道歉。他对得起村里人,对得起家人,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可这样的人却过着麦穗般的生活,甚至在我们这些“小康”的人看来有些苦的生活。可是我想,他并不会觉得苦,他们心中,生活本就如此。自由?那是什么东西?分量几何?能换几两麦芽?
电影的镜头同样朴实、平淡又讲究。它朴实地平移或推进,没有花里胡哨或特效,真诚地记录着自然的美景和人的生活,却不失美感,还充满细节。马有铁把新婚时贴的“喜”字随搬家摘下又贴了一次又一次;马有铁和贵英用驴播种时,隔壁开着拖拉机;马有铁临走前将驴放生,可他自己盖的房子被推倒时,驴跟着家里的家伙事儿一起出门……我想世界上所有能感动人心的事儿都有两个一致的要求:真诚与细节。无论是写一篇论文,或者处对象,都是一致的。
最开始看到结局时我的内心很不能接受,我想,这世上怎么还能有“殉情”的人呢?马有铁是个典型的“一生要强的中国男性农民”,他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一辈子,居然会为了一段情而失去生的希望吗?可仔细琢磨,又觉得合乎情理。我想很多人都早有过这样的感悟:如果我从来没有得到过,那么我也不会因为失去而感到痛苦。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包括《变形记》也很多人评价,说,那些从村里回去的城市孩子大都变好了,可进过城的乡村孩子却很多变得不好了。城市的孩子体会过苦难,再回到甜蜜的城市生活,自然倍加珍惜。可乡村孩子却是尝过甜的滋味,又很难再吃到。如果老四一生未娶,从未感受过与贵英之间相互惦记的真情,我想他也会平淡勤恳过完这一辈子。可是没有如果。
在这部平淡的影片里,导演真的表达了很多,却一点儿都不乱。同样是真诚用心的作品,相比《李焕英》,这部片子的格局更大,因为没有玄幻的穿越而真实到可怕。国家政策、产业发展,社会变化与发展背后的阴影只隐隐显露。一部分人乘势而上,更多的人却像海里的小鱼小虾,鲸吞一来便湮没。可是努力没用吗?当然不是。如果不努力,甚至可能都活不到鲸吞吧。
整部影片看完,回荡在我心中最大的感受只余惭愧:我够努力吗?
我的爷爷是跟马友贵一样的农民,且不如他。为人木讷,不会说话,不擅交际,只会干活,一生勤勤恳恳却在女儿都成家后仍存不下钱。家里的老宅很早就被卖掉,现在老家有的一套房子是爸爸工作后盖起的。对,我的爸爸很努力,他冲出农村的圈,从麦穗进化成了面粉。可他的女儿我却不够努力,是靠他混在面粉的圈子里。如果不经历水的混合、手的揉打和蒸汽的高温,我是成为不了馒头、面包或蛋糕的。努力,我应当以马友贵为榜样,付出劳动获得产出;可更重要的是,我要向导演学习,赶紧想想清楚,我想做的是像《隐入尘烟》这样朴实无华却能果腹的馒头,或者别的什么?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篇7
这是一个描述两个农村边缘人物在旁人的半推半就下组建家庭,短暂地享受了人世间温暖后,结束他们苦难一生的故事。
整个故事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平淡,平淡得没有任何起伏,平淡得甚至我初始觉得,都没有什么用艺术手段来刻画的必要,真的就如“尘烟”一样,太微小了。普通得到处都有,平凡得微不足道。即便是在电影结尾部分,男女主以结束生命为代价——对苦难人生的那么一丁点反抗感,电影都没有表现得如过往影视作品一般大悲大痛。有网友的描述我觉得很贴切“隐入尘烟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后劲,是绵延的钝痛感……”
但平淡又正是我后来觉得这部电影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平淡的呈现苦难。因为苦难本身不值得歌颂,它不伟大,也并不美好。通过美化苦难来赞美“磨练意志”,这样的作品太恶劣了,因为它把“无法躲开的磨练意志”解读给世人的是“获取成功人生的必经常态”。美化苦难最让我讨厌的一点就是,它让人生分出高低——苦难经过努力,而得到克服的人生是值得世俗称赞的高质量人生,但问题在于有的苦难并不会因为你磨练意志而得到解决,而这样人生常常会被指责,即便没有批判,至少也会认为它不如前者成功……这也正如“李睿珺”在采访中所言,他所想要展现的是“爱与关怀”,是贵英和老四在相互扶持后,成为对方心中绚烂的色彩。这是整个电影想表达的关键,荧幕色调也从最开始的没有颜色变换到逐渐明亮和绚烂的衣着和四季风光。
电影中我最喜欢得一句台词,是贵英对老四说的一句“你是一个好人”。“好”这个字即词,囊括了太多的积极性评价,最后浓缩得出一个“好”。它很抽象,我们很难确切的描绘出它的内容范畴;但它又很实际,实际到你几乎可以在任何感到舒适的场合、人事物中来使用。所以,贵英的这个评价将老四的“好”置于一种天然性中。好像他生来就这么好:对土地敬畏,对动物(燕子)友善,勤劳坚忍,不怨天尤人……即便所处泥泞,他善良得朴素,只是委屈自己,而不是伤害别人,好得让人心疼。
由导演姨父这个真正地道农夫所饰演的陕甘农民角色(老四)有一种纪实的力量感,这是换任何一个专业演员而无法达到得效果。专业演员他可能表现出丰富的艺术层次,但难免有一种二次加工的矫揉感,一种滤镜后的描述,或夸大或削弱,不同于真实。可见,影视作品和实验室研究设计一样。虽然无法在摄影棚/实验室中完全的拟合现实,但作品最后都必须经得过现实检验。因此有必要在严格控制下尽量复刻现实情境,或者从现实中获取元素,无论是电影艺术还是实验设计。
最后,整个故事是通过老四的视角主述的,这也是电影近期的争议所在——男权视角,女性依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将贵英这个柔弱,娇小的女性形象替换为主叙。未免和广袤的黄土瘠地野性的对比感太剧烈了,其实不太符合平淡的主调,反而有点千篇一律的俗气——大地母亲、故土柔情这样的议题太多了。男与女这一性别标签的本质只是分类方式而非对立和差距,它并不包含好坏、强弱和优劣之分。用性别这一横向矛盾来置评作品,亦或是社会现象,只会掩盖人类文明根本的矛盾所在,即阶级矛盾,以及其隐含的贫富差距。电影更多的是将贵英塑造成一种背景和点缀,杂糅其中,甚至尝试通过模糊贵英的生育角色来弱化性别这一矛盾。故而,我倒没太觉得这是什么值得成为导演槽点的事儿。
此外,由这部作品引发了一些值得内省的问题。近年来我的观影偏好集中在,“速食”的商业作品,沉耽于即时的享乐。跌宕起伏的剧情,爱恨纠葛的狗血,这种急速式快感的摄取,让我少了很多深度的思考。甚至在初始我都难以静下心来观看这部电影。我想这种娱乐偏好或多或少影响了我的生活,碎片式地信息采集,囫囵吞枣地处理,看重结果,很难有耐性沉浸过程,的确少了一些松弛和顿感力,以及所谓把握当下的珍惜和敬重。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篇8
很少有电影让我看的这么“难受”,不是贬义词,是到骨子里的疼,心疼,所以,我想写写我的感受:
首先,看之前我是看过点短视频,说海清0片酬出演,经纪人嫌那边村里苦留海清自己拍摄,为了拍这部片子海清瘦到历史最瘦,并且回来后一直腰椎疼,我就觉得,这姐们拍的啥片子,得这么拼,就想着看看,然后正好随手一搜,家附近就有,并且是一小时以后开始,并且还没人预定,包场,立马就定了,然后收拾下溜达着出门。
一开始,刚看开头,我心里想到的是余秀华余老师,心想,就是残疾女青年,找个年纪大点的光棍老头,内心的预期是大概按余秀华老师的情况来猜想的,老公打人,但是没想到,老头这么善良,记得里面有个场景,是去河边打水,老头特地把桶里的几个蝌蚪放回河里,当时我的心就愣住了,这得是多善良的人呀,后来,海清说的一段话,让我哭了半天,海清说,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三哥打了驴,老四就抱着碗出去陪着驴,给驴喂苞米,说那会觉得驴都比自己幸福,觉得能对驴都这么好的人,一定不会对自己差,说自己在哥嫂家,住后院刮风下雨,说小时候因为给疯癫的村里老头吃的被哥嫂打的一个月下不了床,得是怎样的家人,才能这么对待自己的骨肉亲人。
关于老四:
1、一开始就觉得是个闷老头,傻老头,任劳任怨的被老三使唤来使唤去,说轰出去就轰出去,当免费劳动力还不落好,老三儿子结婚,为了省雇车的钱,让老四大早上起来去拉,最后还骂,嫌弃拉的慢;老三儿子的婚宴,连请老四都不请,说担心他忙,给带了一堆剩菜过来;老四盖房子,老三也不过来帮忙;非让老四认的城里的房子,也是想着老四没孩子,住城里没法养活自己,房子还是最后留给自己家;甚至最后老四的房子被推掉了,也是给老三的儿子1万5的现金,要知道,老四临死前,辛苦一辈子,手上也就是剩下2000多块钱;
2、老四对海清,那是真的把仅有的都能给她,给她蒸好馒头炒好菜再出门,她尿裤子也帮忙护着,把大衣脱下来给她披上,给她洗弄脏的裤子,从来不嫌弃,老让她坐车上,干活也尽量让她歇着,攒钱盖房,还要攒钱带海清去城里看病;还有麦粒的小浪漫;对于村民的“流言蜚语”,也不往心里去;
3、老四对于抽血,从来不要任何回报,每次都是抽满一箱子的血,甚至在自己那么虚弱的时候,还想着村民,希望能早点给村民讨回公道,而最后,海清掉进水渠里,那么多人都在旁边,这些人又做了什么呢?
关于海清:
1、残疾+尿裤子+不能生育,在自己家各种被嫌弃和被欺负,被当成家里的累赘,即使住在后院风餐露宿的;
2、相亲的时候,在媒人看来,能有人要就感恩戴德了,还要啥自行车;
3、结婚以后,走哪被嫌弃到哪,因为尿裤子,因为穷,因为残疾;
4、老四是真心对她好,她也是真心对老四好,大冷天在村口抱着热水等老四回来,抽血的时候拿自己胳膊希望不要抽老四的,尽量帮老四干活,能做的都做了,第一个鸡蛋,不舍得吃,非要给老四吃;
说实话,看完以后,我还挺心疼余秀华余老师的,如果她遇到的是老四,会不会是另一种人生。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除了不养驴,电影里干的农活,我基本上都干过,土砖的房子,我也住过,村里的那些村民,我也见过,只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像老四这样的人,我们那边也有,只是之前,从来没有仔细想过,年少离家,所以距离故乡越来越远,这部电影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小时候,拉回来村里,我看的不只是老四,还有我小时候村里的那些生活,所以心里很痛,从电影出来就赶紧去找馒头,想吃到小时候的馒头,想借着馒头回到过去,可惜没找到。
不管我走到哪,伴随我一生的都是童年故乡里的回忆,海清和老四,让我想起了很多很温暖很善良很朴实的人,让我想要更加努力去守护和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让我更加去珍惜一份真挚的感情,这是一部“悲惨”,同时也是一部温暖有力量的电影,我希望我身边的人可以去看看,爱你们-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篇9
以马有铁夫妇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和悲苦命运。但是它的主旨并不在于向人们展示穷人的生活,而在于挖掘人性的闪光点,卑微生命的伟大灵魂。这是遗落于尘埃的被欲望淹没的人性之美。
贫苦的马有铁,没有自己的房产没有家,寄宿在三哥家中,成了他家的免费长工,给他们干了许多的苦活累活。因为侄儿要结婚,他的存在成了多余,于是,有人撮合,将同样多余被人嫌弃的残疾女人曹贵英嫁给他,在村中找了一处闲置房,组合了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
本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真实。剧中的场景,生活,语言都离我们很近,那些事似乎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因为有真实感,才会吸引观众进入剧情,融入主人公的生活当中,随其命运而悲喜忧乐。
伟大不仅体现在轰轰烈烈的事业或经天纬地的才能,也体现在充满烟火气的生活起居之中。影片对于细节的把握很到位,剧情并没有多少故事,肢体语言多于情节,人物性格的表现在于日常的举手投足之间,在于一笑一颦之中。就在不知不觉中打动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奉献精神是贯穿全剧的一条主线。为三哥免费干活,为老板三次献血,无微不至地照顾妻子曹贵英。这些都体现了主人公的无私奉献。而这奉献的背后就是大爱,忘我的爱。这是卑微生命的伟大。
他贫困,但善良。他帮助别人不遗余力。他珍惜他们的婚姻,几次搬家,没有忘记把那个红纸喜字。他甚至牵挂筑在他家屋檐下的燕子窝,搬家后,原封不动地安在新房的屋檐下。当记者问他搬进新楼房的感受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享受,而是饲养的畜牲的安置问题。在他心目中,那些驴,鸡,猪,甚至燕子的生命和他一样的重要。他帮助别人不是因为愚昧,他不是痴呆傻,他们很能干,耕地,播种,锄草,收割,碾场,磨面,盖房,养殖等等,样样他们都会做,一点也不逊色于别人,甚至他们还会用电孵化小鸡。他们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于改善生活的劳动上,而不是用于求助或骗取。
作为弱势群体的马有铁,应该是社会周济的对象,但是他自食其力,不依靠别人,不求助政府,不怨天尤人,不羡慕嫉妒。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生活的状况。他从编草席,倒泥坯做起,一步一步的干,建起了自己的家园。勤劳给了他回报,他丰收了粮食,饲养了鸡,猪。他和妻子相互关爱,相濡以沫,他的家充满了生气和欢乐。他们认为是人就要依靠自己,自立自强,这是做人的本分。
他们贫穷、弱小,但他们活得有志气,有尊严。他不沾别人的便宜。赊欠了化肥、种子,要偿还;借了别人的十个鸡蛋,要偿还;穿了别人给买的衣服,要偿还。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得见他生命的光辉,感受到他精神的温暖。
贫穷的他,并不是昏昏噩噩的活着,得过且过,延续生命。面对困难,他们不气馁,不退缩,勇于面对,迎难而上。他对生活充满着希望,有自己的理想,积极乐观。他不知疲倦地干活,希望多打粮食,想把包谷卖掉,买台电视,还想到市里去看看,给妻子看病。他们一边种玉米,一边谈论把脚印种在地里的想象,浪漫而有趣。他们用麦粒在手上压花纹,用草编驴子,野外烤鱼吃。这些都显示出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内心光明灿烂。这是生命的本色,也是生命的闪光点。
但是残酷的现实击碎了美好的向往,有一天生病的贵英去给田头的马有铁送饭,突然头晕倒,掉进河里淹死了,丧妻之后的马有铁万念俱灰,生无可恋。他卖掉所有粮食,还清了所有的欠债,放生了陪伴他半辈子的小毛驴,然后,喝农药自杀。
活着,有富贵贫贱之分,但死亡对每个人是平等的。
在尘世中卑微如蝼蚁的马有铁夫妻,生命的归宿就是一缕尘烟。活着,微不足道,死了,销声匿迹。但是,他们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显赫而尊贵的人没有做到的,他们做到了。他们的存在总给人一丝温暖。也许,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活着的意义,但是人生在世,如果没有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些许的利益,寄生虫般的活着,甚至损人利己,贻害他人,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至此,我突然想起来了作家张发海的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你穷,并不代表你懒,而是你赚的钱太干净了。当人上了年纪,尤其是看透了世事沧桑之后,才会彻底明白,世道,是物欲横流的世道。而不幸,那是老实人的标配。”
我想,如果有天堂,像马有铁一样的人一定能够进入天堂的,因为,天堂不是为富贵人准备的,是为高尚者开设的。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篇10
上个周末,抽空看完了电影《隐入尘烟》。
这是一部当前比较火的一部影片,也是一部反映贫穷和苦难、情与爱、以奋斗抗争命运和不公……等为主题的片子。
故事的背景是二十年前的西北荒原农村,故事的主线是一对苦命人的悲喜交织、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生活和生命故事。也间接表达了对环境与历史、时代和现实、家庭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透辟理解,对一些不公不正现象表示了批评鞭挞。
虽然现在我国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硬仗,但看完之后,感动、感触还是很多,感觉还是很压抑,也引发了不少思考。剧中一对苦命人结合后,不争不怨,努力奋斗,相互珍视,相互温暖,通过劳动积极改变自家生活状况和环境,也通过自身的无私贡献和示范来积极改善周围的环境,例如无偿献血后让承包商的儿子秋后归还欠款、“一码归一码”的守诚和兑诺等等。他俩嘴上从不说苦,从不说爱,却让观众入心入骨。回顾主人公的苦与难,马上觉得眼前防疫静默、经济困难等都算不了什么。
虽然感想很多,这里只重点谈谈两个问题:一是主人公苦难命运的根源是什么呢?二是社会要多多关怀和关爱失亲、鳏寡的底层老人。
不能简单地把贫困的根源归结到主人公自身禀赋不足、能力条件差上。关注贫困问题,首先要关注环境因素,要努力去改变和改善环境。造成贫困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和原生家庭环境,苦难是三类环境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世界上贫困地区大都是处于土地贫瘠、水源缺乏、交通不便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内陆地区。为了适应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贫困地区的穷人有着自己的经济生活方式和生存准则,非贫困地区的人很难理解和想象他们的生计方式、生活状态、精神世界。要想摆脱贫穷并不容易。只有真正了解穷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才能把握贫穷的本质,才能开出逃离“贫穷陷阱”的药方。对于穷人来说,他们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自己家人的未来提供保障,需要拥有更多的技能和更强的意志力,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
此外,现代人要关注信息匮乏引起的旧贫穷和信息泛滥带来的新贫穷。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在研究贫穷问题上对世人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们二人找到了一个答案:导致贫穷的根本原因是个人信息的匮乏。他们夫妻两人合著的《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这本书中,他们分别从食物、健康、教育、繁衍四个方面,对全世界十余个国家的贫困人口生存状况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约略可行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当今信息的饱和、过剩、泛滥,也引发了人们的短期信息消费滥觞行为,例如沉溺于短视频带来的小快乐、不愿意系统性学习和完整阅读、不愿意深度思考等。总之,导致人们反复陷入贫穷死循环的,正是建立在信息匮乏或过剩基础上的错误决策。当人们信息匮乏或过剩时,其判断就会出现严重偏差。而严重的信息不足或严重过剩,都将导致人屡屡做出错误的决策与行动,从而导致巨大损失和越来越穷的窘况。
影片中的主人公结婚后,建立了新家庭,相互有了家庭温暖,有了感情和精神上的新生活,这些带给他们精神力量,带来了生活的新气象和新变化,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但女主人公贵英失足落水去世后,对于男主人公来说一切都塌陷了,最后选择了服农药自杀。这个情节让我想起了近期学到的一个专业词汇“居丧反应”。
失去亲人后,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化、宗教背景,人们的感受基本都是相同的。很多人都会有居丧反应,都会悲伤难过,只是不同的人可能持续时间、感受到的强度不太一样。居丧反应期一般会有2-6个月,既有生理性、心理性反应表现,也会有病理性反应表现,期间部分人会因为剧烈、持续的痛苦,或因有被歧视感和不被他人理解出现社交孤立等而产生不想活的念头。
周围的人要多关注关心关爱失亲者,及时引导和帮助失亲者走出悲伤。生活的喜与悲,甚至时常处在一种急速互换中,这就是生活与生命的常态。如果当时周边的人多关心一下,多交流多陪伴一下,可能男主人公就能走出来,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疫情常态化期间,也要注意关注和解决心理问题。
正如一位朋友所总结的:活着要懂得——生活本身就是苦难。影片中的主人公话虽然少,但明不少事理,也懂得生活的苦难,在经历苦难的同时在满怀信心地改善着自己和他人的境遇。可惜的是,他人给与他的精神正回馈和支撑力量极度缺乏,他遭受失亲打击之后没能坚持下去,无声地隐入了无尽的尘烟之中,连同他们身上的高贵精神和品质一并隐入了。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篇11
认认真真看完影片《隐入尘烟》,我最深刻的感受和大多数人的一样——苦!“苦”字烙在了马老四的脑门上——一次次被赶出出租屋,一次次安家立命,一次次被无偿献血,到最后的家破人横亡。他的妻子曹贵英比他的命更苦——从小睡牛棚,且被虐成疾:尿失禁,不能生育,脊柱侧弯,双手颤抖,走路一瘸一拐;因病头晕,不慎溺亡。但透过苦,也折射出了马老四的善良,乐观,他虽然看起来有点头脑简单,但却活得相当通透,是个明白人。
虽处处被虐,但依然选择善良。
在三哥家相亲,毛驴因饥饿而鸣叫,三哥骂它遭瘟的,老四却不声不响地拿了两馒头出去,一个他吃,另一个驴吃,而正是他的这一善举,赢得了贵英的芳心,打了半辈子光棍的他,捡到了属于他的幸福;新婚夜看到贵英尿裤子尿床,他不责不骂,而是默默给炉火里添了几块煤,供她烤尻(kāo)子;破铜烂铁的马有铁(马老四大名),命比黄连苦,贫贱如蝼蚁,却有着最金贵的“熊猫血”——RH阴性血,一次又一次被超量捐给从未抛头露面的马有德,因为只有让他活命,全村人才能拿到土地租金和工钱等,而马老四关心的也只有这些,因为他的心里装着他的父老乡亲;他搬家,也给燕子搬家,怕燕子来年回来找不到窝;他也怕铲车伤着小燕子,在央求缓几天再拆无效的情况下,奋力驱赶走它们;池塘边打水,他放生桶里随水打上来的小蝌蚪;他怕把驴压着,自己提着水桶走回去;放生了跟随他大半生的毛驴等等。
他的善良,温暖着整个村庄!
虽苦不堪言,却乐观向上。
马老四娶妻了,尽管是那么样一个令人不齿,卑微且命运凄惨的病秧子,他却如获至宝,高兴地领着她去烧纸认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父母和两位貌似金贵却短命的哥哥——马有金马有银,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至少,马老四还在用力地活着,尤其是在贵英进门之后,他尝到了生活的甜头,有了动力,有了奔头,他比以前更勤快,更吃苦耐劳,他把家庭经营得美满幸福,在他的辛勤劳作下,万物生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狂风暴雨来了,他和贵英冒着风雨顾此失彼地盖着砖坯子,天黑地滑,你摔了个屁股蹲,他跌了个狗吃屎,而他们却嬉笑着,打闹着,互拉互扶,一直忙到天亮,结果,砖坯子没保住,俩人还被淋成了落汤鸡,可他们没有唉声叹气,更没有捶胸顿足,怨天尤人,而是坐在泥地上互相依偎着,说着情话,编着草驴;睡在房顶上,老四怕贵英掉下去,用腰带一头拴着她的腰,另一头栓在自己腰上,却打趣说,稀罕地绑到裤带上了;终于盖了属于自己的茅草屋,他们心满意足,喜不自胜,就连听雨打哨哨的声音都觉得特别悦耳;人家有钱人送玫瑰花,他们穷买不起,就在手臂上“种麦花”,“种上了就跑不掉了”,一个人真诚地种着,两个人开心地笑着。
他们就这样满腔热忱地生活着!
虽头脑简单,但活得通透。
“麻绳专挑细处断命运总挑苦命人”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贵英因贫血头晕,失足落水溺亡。马老四从此失去了生的勇气——他万念俱灰,生无可恋。绝望,压抑,他不知道该怎样面对曾经经历过的美好和正在发生的变故,就好比光明打破了瞎子平静的生活,让他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但当那短暂的光明残忍消失后,瞎子已不再是瞎子。爆发,解脱,头脑有点简单的他,反抗的方式竟是用生命去捍卫曾经经历过的尊严,何种强大的内心才能堪负命运如此的安排?
不再为吸血鬼而活!
也不再为全村人而活!
只为追随他的贵英而死!
他强忍着悲痛,收获完当年的庄稼,还清了所有的债务,清清白白,不留任何遗憾地去追随他的贵英。
不离不弃,生死永相依。
死,是单选!是他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他唯一能做的选择!
他,活得是那么通透,那么明白!
“我心空无一物你来万物生长”
“你走一片荒芜我便隐入尘烟”
为他的苦难而悲戚,为他的爱情而哀婉,但同时也被他的乐观所感染,被他的善良所折服。愿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篇12
昨天晚上看了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隐入尘烟》。电影里两个主人翁马有铁和曹贵英,两个被家庭抛弃的弱势个体,组成了一个家庭。
马有铁给三哥干了半辈子的苦力活,没落下一点好,最后还因为侄子结婚,被迫娶了身患残疾的曹贵英,另立门户过日子。曹贵英从小没爹没妈,跟着哥嫂过日子。在哥嫂家,睡在窝棚,过着非人的待遇,被哥嫂虐待的大小便失禁。还因为一次心善,把家里馍馍给了一个要饭的,被他们打的一个月起不了床。长大后嫁给了她别无选择的马有铁,两个没有自主权的苦命人就这样结合在一起。
他们结婚的家里,唯一喜庆的就是那个大红囍字,每次搬新家,马有铁都把那个囍字重新贴在墙上。所谓的新家,也是别人搬到城里了,没人住的旧土房。
曹贵英和马有铁结婚的第一个晚上,贵英就就因小便失禁尿炕。马有铁非但没有怪她,还去了外面,让贵英有时间处理尴尬的事情。贵英在尿湿裤子第一次没有被骂而觉得欣慰,她心里觉得自己遇到了好人。
在日渐的相处中,马有铁像照顾孩子般照顾着贵英。他没有嫌弃这个残疾且不能生育的妻子。看到电影中的贵英,让我想起了我娘家邻居女孩。她从小就有点憨,别人不跟她玩。可能是邻居,我和她接触机会多,所以她对我显得特别亲,时常见了我姐常姐短的叫。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她又患上了羊癫疯,本来还能上学的她连学也上不成了。憨就不说,再加上这个病,她几乎连说话都迟迟顿顿。家里条件也不好,病也一直没怎么看好,有一次看见她犯病,吓得我待在原地哆嗦了半天。她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母亲患偏瘫卧床不起。自从二哥娶了媳妇后,哥嫂就跟她和她父母分开过了。父亲为了家里能好过点,和哥嫂商量着把她嫁给了一个家里娶不起媳妇并且不是很傻的男孩。结婚后,男孩一直不喜欢她,所以两人也没有孩子。加上有病,婆婆也不待见,几年后,又被男方送回娘家。此时,女孩已失去了最爱自己的母亲,老实无能的父亲没能力照顾女儿,就由哥嫂做主嫁给了山里一户有钱的傻子。再后来,杳无音讯,后来我回娘家看母亲时,听说女孩因为什么病,早死了,具体怎么死的,没人知道。
纵观八九十年代最基层的农民,思想落后,对孩子也不重视。对于那些有智障,有残疾或有病的女孩,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随便找个人家嫁了就算完事。从来不考虑孩子会不会幸福,婆家人对女孩好不好,一切听天由命。农村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就算你看到了,却无能为力。所以电影中曹贵英是幸运的,她遇到了善良的马有铁,他给了一个女人在家里的地位和存在感。
马有铁和贵英虽然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可是两个人彼此却相互体贴关心。心是热乎的,对生活的希望就充满了力量,他们不怕苦,因为他们还有跟着他们一起苦的驴。马有铁给村里有钱人献血,贵英为了给他补身体,能让他吃上鸡蛋。就从别人家借了十个鸡蛋,用电灯暖出了十个小鸡。每次搬家都要把房檐下的燕子窝搬走,在新家的房檐下把窝再安好。他们一起种地,一起建房子,每一处都体现了马有铁的善良和贵英无声的关爱。在贵英死了以后,马有铁拿着贵英唯一的照片。还是结婚证上裁出来的遗照,他抚摸着,擦拭着流下伤心的泪,让观众也湿了眼眶。
马有铁没有任何礼物给贵英,但是他却给了贵英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的礼物,这个礼物包含了爱与贵英在他心里的位置。那就是在贵英的手上为她种了一朵麦花。他说:“我给你种了麦花,不管你走到哪儿,都不会丢了。”贵英给马有铁编了一只草驴,两个人相互幸福地笑了。然而他们简单的幸福是多少人羡慕的,又是多少人望而不及的。
然而幸福并没有眷顾这两个苦命人,麻绳专挑细处断。贵英再给马有铁送馒头和鸡蛋时,晕倒掉进水里死了,使马有铁失去了对生活活下去的希望。他放走了跟他受苦的驴,变卖了家里所有的粮食,还了春天借的十个鸡蛋以及化肥种子钱。一辈子没吃过鸡蛋的马有铁,用贵英送给他的鸡蛋来压制农药的苦,拿着贵英给他编的草驴,死在了他们的新家。
有多少人在看这部电影时哭的泪如雨下,或许是电影中有自己的影子,苦难的影子,幸福的影子,或许更多。全剧没有说爱,却爱入了骨髓暖人心;全剧没有言苦,却苦比黄连胜三分。再看看世间的人,一生所求,不过是温暖与良人,所爱的不过是守护与陪伴。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温暖的家和爱你的伴侣,它不仅仅是家,更是两个相爱的人的心灵港湾。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篇13
含泪看完了电影《隐入尘烟》,此刻夜已经很深了,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仔细咀嚼那份无边的苦,认真品味那种无言的爱。
全剧没说苦,却都是苦,全剧没有一句爱,爱确已深入骨髓。
能感动人心的永远不是语言。影片的场景是黄土,麦田,晒场,打土坯,驴……浓浓的大西北方言,一个小山村,一间土胚房……习惯了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高楼大厦,望着这样的农村,如此贫穷,犹如站在阳间看阴间。
一个大小便失禁,生活勉强自理的女人嫁给了农村的一个老单身汉。从此,他们开启梦想重塑家庭生活。在这两人建造的小世界里,不需要闹钟,不需要手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播秋收,就像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所做的那样。
两个苦命人,相互成为了对方的牵挂与希望,关爱点燃了生活的热情,惺惺相惜彼此守护。麦子熟了,房子盖好了,玉米掰完了,鸡也下蛋了,猪也肥了,当一切都好起来的时候,希望却没了!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弱者。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俩好不容易有个自己的家,却又那么容易就失去了那个家。
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一个五十几岁的人竟然是为了缓解农药的苦,生平第一次吃鸡蛋。
劳碌奔波了一辈子,用勤劳的双手辛勤劳作,像驴一样只顾埋头苦干的苦命人,吃尽人间万般苦,却始终葆有一颗善良淳朴的心。为了全村人的收入舍弃自我,一次次地献出鲜红的熊猫血。却受尽白眼,倍受侮辱。众生皆苦,而马有铁委实太苦了。一直生活在哥嫂的盘剥之下,200元钱就被一脚踢出门外。
一场滂沱大雨,差点让摆在院子里的土胚化作泥水。雨中的俩人相拥而泣,雨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这份苦也成就了俩人甜蜜的爱。
一生所求,不过温暖与良人。
同病相怜的两个人抱团取暖,爱入骨髓的真挚情谊令人泪目。瓶中的热水换了一次又一次,焦急地等待只为爱人平安归来。手背上的那朵小麦花是那般生动形象,这是我爱你三个字,最笨拙的表达。
一条烤鱼成了俩人的美味大餐,有铁不怕烫手,把第一口鱼肉递给了贵英。每一次献血,贵英都在用无比疼惜的眼神注视着这个不卑不亢的男人,小心翼翼地说:让他缓缓……
村民说马老四宠媳妇,恨不得把她拴在裤腰带上。盛夏的夜晚,俩人睡在房顶上乘凉,有铁真的用绳子拴住贵英,怕她不小心咕噜下去。
故事的最后,她死在了给他送鸡蛋和馍馍的路上,也带走了他的心,死在了粮食成熟的秋天。唯一的一张婚照却成了遗照,那张红红的喜字曾经跟随他们一次次地搬家,每一次都是那么郑重其事地贴正贴好。
最终,他还了借来的两袋土豆,还了春天借的十个鸡蛋,还完了种子肥料钱,放生了跟了他一辈子的驴。然后他走了,带着麦子花,和那只用草编的驴。可能他也死在了她给他送鸡蛋和馍馍的路上,死在了那个秋天。
有铁恋恋不舍地望着那个草编驴,镜头里的那两株绿盈盈的草恰似这一对苦命的人,希望仍在,带着这份特殊的印迹来生再见。
我的心里原本空无一物,你来之后万物生长,你走之后,便是一片荒凉!最后,尘归于尘,土归于土,也应了兰亭序里的一句词:白头并非雪可替,相识已是上上签。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两个正直善良的人就这样隐入尘烟,我在想他的那个三哥良心何安?利用弟弟贫困户的身份花费一万五在县城买了房子,在老四死后又坐享其成分得了拆迁款,他真就一点也不愧疚吗?人性的善与恶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
苦出天际,爱入骨髓。我清清白白来,也将清清白白去,就像你干干净净地进我心里,又要干干净净地进坟里去。
我们每个人不过是人世间的沧海一粟,一生劳碌最终也是化为尘烟,隐入滚滚烟尘,无影又无踪。这是所有人的宿命。
善良的人最终落为尘土,苦难终究没能开出幸福的花蕊。没有想到在大西北真的还有如此贫穷的人群,我想此后定会倍加珍惜属于我们的小城生活。
愿好人一生平安,我还是坚信:好人终有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