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最新1942观后感500字(六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942观后感500字篇一
影片中的老财主,市侩、狡诈,是典型的封建地主。但是在这一场天灾人祸面前,他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儿子、妻子、孙子的死去,最后与自己的女儿分离。他的遭遇是三百万灾民的缩影,描述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面对灾荒,战争的各种挣扎。
在这场灾难中,老财主从见到自己的儿子迫害妇女袖手不管,到最后主动地收养一个孤女,其中的变化不得不让我深思。
作为一个典型的封建地主,老财主在这场灾难中不得不像普通农民一样逃荒,在逃荒开始,他还幻想着能够很快的回来,重新拥有一切,而他的女儿,星星,一个仍在读书的年轻少女,少不更事,还未能理解这场灾难所带来的后果,带着一只黑猫,把赖以生存的食物喂给黑猫。开始的富裕,与众不同,在逃荒的过程中化为乌有。老财主的老伴、儿媳饿死在了路上,女儿星星也因为饥饿将自己出卖。
大年三十,本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是老财主家在这天彻底的家破人亡。在经历了一连串打击之后他却能够在最后收养一个孤女,我想可能是作为依靠,可能是作为星星的替代,弥补对女儿的愧疚,很多人会把这个行为判断为善良,会将老财主定位成一个善良的人,但是不要忘了,作为一个封建地主,即使处于近代社会,也是靠着剥削和压迫发家致富的,要说善良,还真算不上。从看他纵容自己孩子败坏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算不上什么好人,更何况,在开始逃荒的时候,他带着充足的粮食,甚至还有武器。面对着众多走投无路的灾民仍然无动于衷,仅仅是分给自己的长工一点点粮食。他的自私、防备、狡猾可见一斑。但是是什么原因,让他在自己都顾不上的情况下仍然收养了一个孤女呢?我得出一个结论,源于生存的信仰。
老财主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仍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这是人的本性的复苏,也就是对生命的渴望,这是在生存层面上的,而在他丰衣足食,靠着压榨、剥削农民的时候,“欲”是支配他的时候,当遇到巨大的灾难,生命受到威胁,只能抛弃财富。这时候生存层面占了上风,能够保证他在任何时候都会尽全力来保证生命安全,正是因为这种对生的渴望,才使得希望得以延续。而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在“欲”和生存之间挣扎,为了金钱、地位、名誉不顾生命,由外在的“欲”来支配自己的行为,成了一个受物质所支配的行尸走肉。这就是丧失了生存信仰的后果。
而在影片中另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也值得我深究,他就是栓柱。作为老财主家的长工,他是一个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但是却没有觉醒意识,心甘情愿被老财主所驱使。这是一种奴化的现象,不仅仅体现在栓柱身上,这种现象深深的烙在了一个民族的身上。这个暂时先不说。但是他又是非常质朴,忠厚老实的,他会在受了老财主的一点点好处之后说“我还做您的长工”。会在灾难来临之前对老财主一家不离不弃。也许他的忠心耿耿是奴性的体现,是对生存的渴望,但是在他答应了花枝要照顾花枝的孩子后就已经变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栓柱忘却了生存的渴望,在日本军人面前敢于反抗呢?我分析了一下,觉得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欲”的满足。作为一个没有文化,有着深深奴性的被压迫者,他本身没有多大的思想觉悟,在他看来,跟着老财主逃荒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可以不用挨饿,二是为了心上人,也就是星星。在无法做到口腹之欲的情况下,星星也为了生存出卖了自己。这时候花枝将自己给了栓柱,使他“在饿死之前有一个老婆”。
二、愧疚感和责任感。由于无法保住自己的老婆,他感到愧疚,因为答应了花枝的请求,他意识到自己有了责任。而当孩子不见的时候,道德层面上苏醒和良心的谴责使他暂时抛下了生的渴望,跳下火车。
三、无知者无畏。在被日本人抓到之前,栓柱不知道会面临死亡的威胁,甚至说他没有受过这样的威胁,没有危险意识。
当这些因素一齐作用的时候,等待他的只有崩溃或者是死亡。
在这其中我们可以发现,栓柱的信仰是发生极大的转变的,由生存的物质层面上升到道德的精神层面。但是同时我也发现,当道德和现实脱轨的时候,也就是社会现实无法满足他对道德的承诺,无法满足他精神上的自我满足的时候,那时候面临的只有毁灭。
所以说,一切的的一切,都只有在满足生存的前提下才能谈未来,那是一种对生的渴望,也就是生存信仰。而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感到的是满足,因为我们已经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想要得到更多。但是人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总是在恐惧和贪婪之间挣扎,害怕失去,但是却又为了得到而失去。
1942观后感500字篇二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它之所以强大,少不了抗争时期每个人的汗水与鲜血。“如果一个人是完整的,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完整的”。
或许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也随之改变,可人们究竟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呢?我们抗争时期的小英雄王二小或许早已被周杰伦等人所代替了,但他们的事迹是永垂不朽的,中华民族的发展也少不了他们的存在。
什么是幸福?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却困惑万千。对于抗争时期的人民来说,消灭日本人是他们的最大幸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他们的梦想。梦想支持着他们,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因此他们团结一心,努力奋进。可当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表现又是什么呢?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吗?
以前的学生虽然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但他们却站在阳光下努力学习,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中国将来更强大,受世界瞩目。可现在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却不利用,看着课本只是发愁,家长逼着学生读书,也只不过如行尸走肉而已。当老师讲着王二小、赵一曼等人的英雄事迹时,学生也只是笑他傻。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不明白抗战时期的艰辛与苦难。他们知道的只是在母亲怀里撒娇、亲昵,去卡拉ok唱歌,他们认为这才是幸福。
在当时世界列强的眼里,中国是一个野蛮落后的国家,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落后的民族。中国人就这样被欺凌,被侮辱!祖国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样,祖国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段屈辱的历史!
不屈的中华儿女始终没有放弃争取民族解放,无数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报效祖国!终于使新中国以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苦难…荣辱…血泪…我们也只能在书上看到,却不能体会。百年血泪、百年抗战,使我们摆脱了耻辱,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身为中华民族的儿女,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吧!努力奋进,共创民族的辉煌!
1942观后感500字篇三
周六的下午,懒洋洋的阳光洒下来。随着我懒散的步伐,走进“奥斯卡”影院,来看我期待已久的大片《1942》。小安是一名传教士,笃信上帝。他看到一群饥饿的民众到财主老范家,想混口饭吃。不料东家欲报兵,一场打斗开始,死伤无数。老范的家被烧,儿子被杀,粮食财物在混乱中丢失不少。一边是被侵犯的无辜财主,一边是饥饿的可怜灾民。该同情谁?怜悯谁?
小安说财主没有信仰,没有听从上帝的旨意。在逃荒的路上,他一直劝说灾民信教,为死去的灾民做弥撒。在他心中,上帝是最崇高的。一路上,天天看到流离失所的灾民饥寒交迫,日本的飞机毫不留情的"扔下炸弹,软弱无力的灾民被欺压。在这些灾难面前,上帝似乎没有帮上一点忙。见到神父梅甘时,他不禁说出他们的疑问,这里发生的一切上帝看得到吗?既然能看到为什么什么都没有做?上帝如果斗不过魔鬼,那信他有什么用?心中的信仰在现实面前崩溃。其实信仰只是内心的一个支柱,它并不能对事情发展变化做出直接的帮助,只能让内心平静,增加面对一切的勇气。在这条逃荒路上,我很少看到有温情的地方。
灾民的身体一天瘪似一天,身上的棉衣棉絮都漏了出来。灾难让大都数人变得麻木,感情变得淡薄,饥饿激发了人最原始的欲望,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自己亲人的安好,别人如何无所谓,所以就出现了像老马这样的人。老马原来是县衙的伙夫,在逃亡路上做了巡回法庭的庭长。在他眼里这场灾荒挺好的,他只期盼着在这场灾难中折腾些成绩,希望在灾后可以升官发财。没想到后来日本兵来了,他仍然是一介伙夫,还得夹着尾巴做人,将尊严踩在脚下。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微微泛起了涟漪,这些场景深深触碰到我内心的柔软,让我陷入沉思中。我不知道到底是三百万同胞撕心裂肺的呼喊还是我们落后的国力和虚无的战斗力让我湿了眼眶。我以为只有高声呐喊“还我河山”就是爱国,这部影片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终于认识到爱国不是高声呼喊就可以,它是要刻入灵魂、深入内心、付诸行动才可以的。终于明白,我的爱国情怀是如此的淡薄。
作为中学生的我,在内心深深的埋下用行动爱国的种子。每当我看到那抹艳红置于杆顶,它飘扬,它鲜艳,它是中国革命战士用鲜血染红的,曾经被欺凌的祖国在先驱们的斗争中获得重生,那五颗异常闪耀的黄星映入眼帘,他不只是国旗,更是亿万先驱热爱祖国而跳动的心脏。内心不禁生发对他们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
身为一名中学生,我做不到像文学家一样歌颂祖国,我也做不到像科学家一样为国研究,我更做不到像革命烈士一样驰骋沙场、然而,我依旧爱我的祖国,我在心里呐喊,在心底祝福,用我自己的方式爱我的祖国。
俗话说:“少年兴,则国兴”。未来的时间里,我一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以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听取老师的教诲,做一个高素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为自己积累经验,为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是的,我就是这样爱我的国家。
1942观后感500字篇四
本来不想去看1942的,太沉重的影片,不太愿意去看,宁可做个没心没肺傻乐呵的人算了,沉重的历史、沉重的过去,不敢去看。
但是老爸想去看,本打算我和王伟去看王的盛宴,给老爸买票看1942的,后看影评说王的盛宴不好看,一个朋友的微博评价王的盛宴说:原来陆川也会拍陈凯歌式的烂片。看了这个评价后,决定不看王的盛宴了,和老爸一起看1942吧,学习学习历史。
剧情方面就不多做剧透了,就谈谈观后感吧。
整体编剧,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比较正剧,没有一味的煽情,情节也比较紧凑,有些细节的设计很真实,比如最后星星说她吃的太饱蹲不下去的情节。
画面方面,日本人轰炸的场景拍的比较震撼。
影片长近2个半小时,没有觉得非常长,有的情节确实让人感到很难过、哀叹、沉重,那个年代,天灾、饥荒、战争,一起加在老百姓身上,那时候还考虑什么,能活着就很好了。看着亲人一个一个在身边死去,从痛苦变成抽泣、从抽泣变成叹息,最后,从叹息变成麻木。当人连吃都满足不了的时候,还能考虑到什么,日本人发粮食,就跟着日本人打仗,老百姓没有错,连命都活不了了,老百姓还能考虑到多少爱国、抗日。
走出电影院,外面冷风呼呼的,但是心里感觉很暖,觉得很幸福,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没有吃过那样的苦。
老爸说,电影里的画面,除了战争,其他的他都见过,那是在60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那些苦,他也都吃过,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了。
所以,惜福吧,这是电影观后唯一想说的。
1942观后感500字篇五
这部电影以发生在1942年河南的旱灾为背景,讲述了少东家带领当地人民逃荒的路上发生的一系列血泪史,深触人心。
当周围有些同学在絮叨着说看不懂时,我却看得流出了眼泪,我觉得我仿佛能身临其境,或许是因为妈妈平时经常给我讲这些吧,当看到电影中这么真实的场景,眼泪莫名其妙地也就掉下来了。
电影场景中让我最受刺激的是卖人换米的情节。究竟是到了怎样一种绝境,才连人都要卖了呢?或许现在的我们是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逃荒路上一路逃,一路死。全是被饿死的。路上还得吃柴火,吃柴火?这种苦我们能想象吗?那种难以下咽的感觉更是不可名状。小孩子因为吃柴火连屎都拉不出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饥荒,如果有粮食,那么这一切想必一定不会发生,更不可能有这么多苦难,那么我们生存在这个目前来说相对幸福的时代,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首先就应该珍惜粮食吧。我们既然已经通过影片已经看到了这么悲惨的情景,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就应该敲响警钟。我们或许应该积极响应时下热门的“光盘行动”,反对浪费。
我经常能在我们的饭堂看见许多浪费行为 ,桌子上一大堆没有动过的新鲜食物,而在每个应该装食物残渣的盆子里,更是一大堆一大堆的白饭、蔬菜,有时甚至连一口都没动过的鸡腿也无奈地躺在里面。这种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斥责!如果我们从中学开始就这么做,那么这种行为不但得不到遏制,反而会更加严重,很快,再一次饥荒又该来临了,到时候,首先被饿死的就应该是这些人!
因此,行动起来吧,积极响应“光盘行动”,这才是逃荒的根本办法!
1942观后感500字篇六
首先刚看到这一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那种红色电影,而我对日本侵华这段历史是非常深恶痛绝的,看一次就会异常的愤恨一次,我不是传说中的愤青,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爱国是作为一个国人的底线,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所以我就不愿意主动去看这些让我很虐心的东西。另一方面,显然这应该是那种还原历史,纪实类的电影,而对于这类电影我也是有一种似乎是天生的排斥,怕这些电影加入编剧、导演、演员自己的思想后,演绎的不再像当初历史本应有的那种感觉了,而我又是一个情感思想很容易受到别人或者环境影响的人,所以我就只好靠自己来刻意避开这些思想的入侵来保留自己思想中的本真了。但是这部电影看下来好多的感触似乎一下子将这些矫情的想法全部吞没了。
辛酸,灰色的笑点。对于笑点我只能这么形容了,我也不知道是否是纯正的河南方言,配上那些土掉渣的人们的演绎,确实时不时地让人发笑。可是那笑是如此地辛酸,让人的心像被一双大手用力地扭曲的难受。
电影以一个地主和一个佣农家庭结伴逃荒的过程为线索来展现当时战争的残酷和自然灾害的无奈。影片一开始,老东家迫不得已借粮给佃户,派栓柱去叫兵结果引来日本军队,最后在一片混乱中家财散尽,不得已走上逃荒的道路。老东家便在这逃荒中成了他的长工和佣户的领头人。逃荒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河南逃荒到陕西的整个历程中遭遇严寒,饥饿,飞机空袭,好不容易赶到陕西,却不被陕西政府所接纳。灾民们好不容易的一点生的希望又破灭了。影片的结局是失去所有亲人的老东家认了一个失去所有认识的人的小女孩为孙女,两人携手走在一片桃花灿烂中。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压抑,沉痛的心情无法言说。对于1942年,或许很多人都和我有相同的感觉吧,只过分地关注战争,却忽视了战争下受苦受难的百姓了。
看完电影,对于老东家和栓柱,或者说对于男人来说,或许最大的痛苦就是保护不了自己心爱的人,爱人也罢,亲人也罢。逃荒的一路上看着自己爱的人一个个从自己身边离去,两个男人的痛苦表情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感觉好揪心,甚至是心疼。为了活命,四升小米卖一个媳妇,两块饼干换一条命,好心寒,当然那种钻心的痛我是无法深切的感受到的,我能做的只是暗暗地流几滴泪,以祭奠那些可悲的命运。
当老东家他们所剩不多的人到达陕西,难民们一直坚定相信着的政府的表现真的是让所有人都绝望了。当老东家对栓柱说他再也不相信了的时候,我的心里真的也是异常的难受。对于一个国家的政府、领导人们来说,最可悲的莫过于他的百姓们绝望,甚至都放弃去争取一些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了,这就是真的可悲了。我甚至无法想象,在大敌当前,大灾当道的情况下那些所谓的官员们是带着怎样的心情高举一切为国为人民的大旗,背后却坐着那些苟且令人唾弃的卑鄙勾当的,可悲呀!
饥荒中的人们颠沛流离,妻离子散,甚至过上了人吃人,狗吃人的生活,这是在今天无法想象的。在那个时候,粮食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啊。而在今天呢?我们拥有着足够多的粮食,却不再如从前那般珍惜。吃不完的东西就毫不犹豫的扔掉,如今已是司空见惯。可谁曾想过,时光倒流几十年,回到1942,一粒小米甚至可食用的草根树皮,只要能填饱肚皮,都显得弥足珍贵。如今,虽然我们生活在国家的庇佑下,衣食无忧。可是,在遥远偏僻的地方还是有人饱受饥饿,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当下,也没有理由不去感谢国家给了我们和平的社会环境。现在自然环境恶化日益严重,如果还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们很有可能也会像河南的人民一样进行大逃荒了,觉悟吧人类!
当然影片带给我们震撼的不仅仅是饥饿,同时还有人的尊严。电影里有两个人物:栓柱和老马,便从正反两面诠释了尊严这两个字。栓柱卖了她的一夜妻子花枝,带着两个孩子跟着老东家逃荒,却把孩子都丢了,只留有一个风车。为了这唯一的念想,当被日军俘虏时,誓死不食嗟来之食,被日军残忍杀害。而老马,从厨师到法官再到日军的阶下囚,尊严在生命的考验下渐渐泯灭。这无疑是本片的另一个催泪点,尊严和生命哪一者更加重要,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前者,想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今有朱自清绝食显志,许多事例都在无声地回答这个问题。但真正当我们面对像栓柱老马那样的境况,特别是在面对外国侵略者时,我们还会有栓柱那样的勇气吗?也许有人会认为栓柱的死太遗憾,但在我看来,他的不屈,他的勇气,甚而他对孩子的爱都是可歌可泣的,我佩服这种人,是条汉子!
说到这儿似乎一个问题不得不提了,这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国。每每提到这个问题,我就会忍不住愤青。看着片中日军的飞机不断地轰炸着叫做中国的土地,残败不堪,满目疮痍尽收眼底时,我真的会一下子词穷,满脑子除了“禽兽”这个词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就非常恨自己为什么就没有那么好的文采,可以很文艺地骂的那些种种一无是处,支离破碎。爱国似乎谁都懂,如你所想,做你所想,我想就够了。始终都坚定地相信着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未来必定是光明的。
我想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只有珍惜和信仰了。珍惜生活,信仰生命。
推荐访问:观后感 最新 六篇 最新1942观后感500字(六篇) 最新1942观后感500字(六篇) 1942观后感500字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