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快车道,在办学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奋战在第一线的辅导员的付出息息相关。
我国高校配备辅导员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1961年9月,在继承根据地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指导员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前苏联的经验,教育部出台《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明确规定在高校一,二年级设立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从“政治辅导员”这个名称上看,辅导员最本质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在引领学生的思想的同时,也要兼顾他们的学业,纪律,甚至职业规划,心理健康,可谓多面手。因此,高校要想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在我国逐步与国际接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的背景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和新挑战,相关部门针对辅导员队伍制定和颁布了一定数量的文件、出台了相关政策,如200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规定》(教育部第16号令),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很多学者也对辅导员角色定位,辅导员的配备与选拔,辅导员的培训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是对于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较少,有的院校甚至直接忽视了这一块儿的建设,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学校的辅导员没有职业满足感,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辅导员队伍的流失,一方面是各大高校对优秀辅导员求贤若渴,一方面是辅导员无法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途径,纷纷另谋他就,所以目前高校优秀辅导员缺口非常大。
辅导员并非中国特有,“辅导员(counselor)”一词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二十世纪初,因为需要应对日益增多的青年心理问题,这一角色应运而生,并被他国借鉴,到处开花,只是比较中国辅导员的窘境,国外部分国家的辅导员却能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一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国经验,或许可以解决国内辅导员发展现有的问题。
首先是辅导员的诞生地美国,随着上世五、六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美国辅导员从边缘性,辅助性,补充性工作发展成为一种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职业。目前,在SLI(student leam-ing imperative)理论的基础上,美国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相对比较成熟,美国高校辅导员多具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硕士,博士学位,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如心理辅导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专业资格证书。这也确保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匹配度高,发展方向明确,空间巨大。
欧洲各国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经验丰富的学生事务工作者担任,主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各类辅导咨询服务。这支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队伍分类非常细,如心理,职业,学习,生活,就业辅导等,主要面向全体学生,无需对个体学生负责。更可喜的是,这套完整的辅导体系已逐渐获得与学术教育对等的地位,并有规范的组织架构,如辅导员协会和辅导员中心等。既为辅导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还通过学校牵头,逐渐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辅导网络。
而亚洲除中国外,也有很多国家设置了相应的岗位,其中发展最为完善的是日本,日本的学生辅导员概念是在1951年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经顾问委员会介绍后传播到日本高等院校,1955年,日本成立了专门的学生辅导员联合会,宣告了日本的高校辅导工作全面开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辅导员的发展也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良好的晋升系统让很多辅导员在这个岗位奉献一生,为高校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比较国外的辅导员发展状况,很容易发现,当前制约我国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关键是缺乏相关的配套制度保障。正如辅导员的發源地美国,各高校辅导员之所以将其作为长期的事业对待,正是因为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保障,尤其是清晰的职业规范、晋升机制和职业规划,激励着辅导员不断完善自己。而我国辅导员的激励机制明显不完备。比如,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在职称评定上还没有做到序列单列和指标单列,因为工作侧重点不同,他们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在竞聘职称的过程中明显处于劣势。另外,很多高校的辅导员没有事业单位编制,在工资待遇上与同级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差距。
同时,辅导员工作模块不清晰,职责不明,也阻碍着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中国高校设立辅导员的初衷是为了狠抓学生的思想教育,但事实上,辅导员往往身兼数职,甚至有时沦为了学生的保姆,从学生的学业管到学生的爱情,学院各部门的千头万绪的工作往往最后都汇集到了辅导员这里。让辅导员淹没在了冗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一方面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疲于应付各类事务性工作。辅导员很少能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何去何从。这直接导致了辅导员阵地的“水土流失”。
那么如何杜绝这一现象,让中国的辅导员也能向欧美国家的辅导员一样用“工匠精神”雕铸自己的职业之路,在这份平凡但又意义重大的工作中坚定的走下去呢。关键在于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国家出台更明晰的政策确定辅导员的工作晋升途径,制定整齐划一的职称评比等级,明晰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并加大辅导员的专业培养力度,让辅导员也能“术业有专攻”。只有摒弃冗杂的重复劳动和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让辅导员有更多时间深入思考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能让其在岗位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能让每个辅导员目标明确的勇往直前,勇攀高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完备辅导员的激励机制,确立辅导员的职业晋升渠道和机制,使辅导员有着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职业期待,并保障相应的待遇,才能让其真正步入职业化发展的轨道。这也将极大地稳定辅导员队伍,使优秀辅导员能将辅导员作为终身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