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讲话稿 > 正文

【规划讲话】区长在东川区2008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上讲话

时间:2023-05-08 16: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在东川区2008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年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区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规划讲话】区长在东川区2008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规划讲话】区长在东川区2008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东川区2008年统筹城乡发展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区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东川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东川区第三届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总结过去几年来的农业农村工作,客观分析当前的形势,以“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带“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大干2008、拼搏2009、攻坚2010、冲刺“十二五”,为实现我区工农同发展、城乡共繁荣而努力奋斗。下面,我讲二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五年来,我区城乡经济社会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城市面积大大增加,由3.2平方公里增加到4.3平方公里,城市设施大有改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备,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经济欣欣向荣,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我区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区总人口31.1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64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4.7万人,其中:男性7.8万人,女性6.9万人);少数民族21500人,占总人口的6.9%;农村适龄儿童18912人,在校学生17999名。2007年农业总产值4.98亿元,比2003年增加2.08亿元,增长7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814元,比2003年增加625元,增长53%。

(一)发展特色经济,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007年,小江河谷热区开发洋葱、大蒜、豌豆等各类产业种植面积达到45000亩,占整个热区耕地面积的45%,热区开发成了河谷热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区种植马铃薯45900亩,产量达87210吨,产值6976.8万元,其中加工型马铃薯40900亩,产量达77710吨,产值6200万元。种植了1500多亩“小蜜瓜”,实现总产值100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新兴产业。另外,引进了紫甘薯进行示范和推广并取得较好效益,蚕桑、林果、高山药材等产业已初具规模,惠及农民;如乌龙镇、红土地镇分别在“乌龙米、清真牛干巴”和“七彩洋芋、高山萝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上打出了品牌。

畜牧业已由农村经济副业转变成了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7年畜牧业产值达2.45亿元,收入达1.89亿元;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最为有效的渠道,如阿旺镇、乌龙镇劳务收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累计培训53164人次,转移输出34883人次,实现转移收人1.8亿元;

(二)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运行良好,一批优势产业基地逐渐发展壮大

2007年,全区已发展了东隆公司、稷龙公司等18家农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达到2.86亿元,固定资产达到1.66亿元。根据目前的监测情况,18家农业龙头企业运行良好,有10家企业被省、市部门列为龙头企业予以扶持,有16家被区委、区政府列为东川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已建成优质加工型马铃薯基地、优质面条小麦基地、酿酒葡萄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和壮大了优质黑山羊、加工型马铃薯、高山药材、PIC优质生猪、肉鹅、优质种鸡等六大特色产业。农业新经济组织得到发展,如阿旺蔬菜种植协会、铜都镇肉鹅养殖协会、红土地镇高山萝卜种植协会等对当地种养殖业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以点带面、以工促农,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结合实际,突破封闭固守思想,大胆探索,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采用新模式,通过新途径,取得新面貌,发展新产业,培训新农民,培育新经济,展现新气象。市、区35个试点村建设稳步推进,共投入建设资金732万元。通过广泛发动群众,集思广益,边建设边探索,确立了“移民村示范型、旅游带动型、旧村改造型、城镇化推进型”四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如红土地镇蚌德村和铜都镇箐口村,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在全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示范作用,滇北建材有限公司捐赠水泥3000吨,支持我区新农村建设,通过努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四)加大科技扶贫工作力度,推广实用技术,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新变化

农村信息化“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服务平台。五年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100期,培训71131余人次。同时,较好地完成了重大农业科技措施推广任务。到2007年末,全区拥有拖拉机764,山地微耕机120台,2005年至2007共发放农机补贴资金26.7万元,带动农户投入资金72.3万元,培育和扶持了一批农机专业户。加大扶贫投入,2007年共投入扶贫项目资金3055.71万元,小额信贷资金1000万元,通过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发放小额信贷、易地开发,以及在市委办公厅、市城投公司等定点挂钩帮带扶贫单位的帮助支持下,解决了4640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提高了11770人低收入人口的温饱水平。

(五)加强水土治理,农村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五年来,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6637.67万元,修建各类水利、水保工程290件,完成水窖建设5600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1平方公里,解决了60065人、3367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新增灌溉面积7500亩,改善灌溉面积63500亩。全区水利化程度达到51%。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累计造林16.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1%,完成龙东格公路沿线绿色通道绿化面积11000亩,林业产值达3269万元。基本口粮田建设和以工代赈项目成效明显。2007年投资1249万元实施了东川区铜都镇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30.1公顷。

(六)加大投入、攻坚克难,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绩喜人

东川人民期盼了20余年的坝塘水库于2007827日开闸试蓄水,蓄水深度目前已达16米,蓄水量达900万立方米,完成第一年库容蓄水目标。野牛水库工程于200647日正式破土动工,移民安居工程已于2006年底竣工并通过验收。目前枢纽工程基础开挖已全部完成,进入坝体施工阶段,输出管道已铺设完工,即将实现向城区供水的目标。全长12.487千米的团结渠尾部延伸工程已于20071228日顺利峻工,即将向绿茂片区供水。农村公路交通成绩显著,完成了通乡油路建设,行政村汽车通行率达98%。实施“一池三改”,解决农村用能问题。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工程,行政村通电率已达100%

(七)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2007年下拔乡镇救灾救济款66.66万元,搬迁安置农户599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12%2.2万农村低保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地方企业积极回报社会,金沙、金水等企业捐资助学,修建修缮乡村道路和乡村小学;农村办学条件有所改善,碧谷二小、腊利小学等一些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万名贫困学生得到救助;免费为214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和安装假肢25例;624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完成危房改造35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铜都镇腊利社区、阿旺镇岩头村、红土地镇花沟村、拖布卡镇格勒村等村(社区)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

近几年来,我区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这是政策好、市场活、人努力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及省、市定点挂钩帮带扶贫单位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  全区30万各族人民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任重道远,统筹协调发展的任务仍较繁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还比较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多渠道投融资体系还不健全;自然灾害频繁,农村贫困面大,体系建设滞后,农资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设施发展滞后,服务水平较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基层干部驾驭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强;此外,农村留守群体的社会问题、农村孩子无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农村老人养老困难、脱贫农户因病返贫的情况等等一切表明,农业仍是我区最弱的产业,农村仍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农民仍是我区的弱势群体,农业农村发展仍处于攻坚克难阶段。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清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充分认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对促进东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和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可以使城乡之间的资金、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城乡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同时,依托城市的带动和辐射,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了农业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一部分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成为城镇居民,减少了农村人口,农村土地资源就可以相对集中,改变目前土地经营分散的状况,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同时,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变低收入低消费群体为从事其它行业获得较高收入的消费群体,通过买房、投资、置业,会不断形成新的社会需求。农民进城要创业,要发展,会不断形成新的财富源泉。此外,城镇建设、农村环境改善,还能创造新的投资需求,从而推动东川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日益拉大,已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就业不充分,部分失地农民因不满情绪导致上访,带来了社会不稳定的隐患。同时,我区农村还有部分地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可以较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也可以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收入。此外,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方面可以统筹安排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使较多的资金投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使城乡居民的教育、医疗保健和文化生活等方面条件更加平等。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辐射、影响,对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信息较为闭塞的农村地区产生强烈的正效应,促使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对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互动作用。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可以使城乡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得到统筹考虑,避免城乡保护不一致、不同步的问题。同时,通过依托中心集镇,推进工业聚群发展,有利于工业集中区形成,从而推进小城镇发展,也有利于农村地区道路、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和使用,节约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创新思路,统筹兼顾,切实做好下步农业农村工作

我区下步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走东川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提升扶贫开发水平,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奋斗目标是:2008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4482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400元;到201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51991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360元。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结合东川实际,把中央和省、市的政策细化、实化、具体化,既要遵循政策的基本精神,又要从实际出发有所创新,把中央和省、市的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重点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城乡一体、工农并进,区域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县域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重要抓手。

(二)分类指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关系全区经济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实践和理论问题,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和山区、坝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针对农民增收中遇到的不同困难,实行分类指导。第一,城郊区农民的增收。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信息、技术、市场优势,与发展区域经济、产业布局相结合,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订单农业,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引导农民适应城镇居民休闲需求,发展“农家乐”、“农业生态旅游”等多形式、有特色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业,率先增收致富,今年区政府将扶持建设三个特色旅游示范村。第二,坝区、河谷区农民的增收,要坚持稳粮调结构的思路,一方面在抓好优质稻的基础上,要围绕优良品种和技术两个动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围绕我区的热区资源,重点发展“名特优、早晚熟”特色产品。要大力发展“东川小蜜瓜”、大蒜、西瓜和冬早蔬菜等特色产业,逐步培养新兴优势产业群体,促进农民致富。今年大春农作物计划播种23.7万亩,粮食作物播种18万亩,总产63000吨;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计划播种5.7万亩;第三,山区、半山区农民的增收,必须以综合治理山、水、林、地、路为重点,坚持“远抓林果,近抓养殖”的思路,稳定马铃薯种植,大力推进林果产业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力争把核桃产业建成我区经济增收的重要产业。大力发展乌金猪等优质生猪养殖、圈养牛羊和高山萝卜、高山药材种植,为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兴科教、看市场、调结构、强管理、求效益”的路子。

(三)创新思路,鼓励农民自主择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农户是自主创业增收的主体,增加农民收入,不仅要“多予、少取”,更要做好“放活”的文章。一是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工作,完成“两后双百”工作任务,加强技能培训,增加就业收入,支持返乡农民重新创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今年要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3000人;转移就业10000人,其中:省外输出1300人、区外省内转移就业2000人、区内转移就业6700人;二是要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加强中心集镇建设,鼓励农民进厂就业、进城入市、进城入居,实现“人下山、树上山”的目标;三是要创新农业资本投入体制,完善以农户、企业为主体,财政、信贷、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形成以资本为纽带,连接种植、加工、经销、服务等经营者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的共同体,确保各方生产积极性和产业协调发展;四是要建立培养和造就农村能人的机制,营造和鼓励能人干事业,支持能人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通过示范户的建立和必要的支持,使能人施展才华,创业致富,带动一方;五是发展新经济组织。要按照产业引路、能人牵头、政府扶持、自我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新经济组织,指导农民实现合作经营,切实改变农民生产与经营活动的盲目性。要重点抓好农村各种协会建设和大户带动,依托协会和大户带动,服务农户,不断增强农业中介组织和大户的带动作用,指导农民进行专业合作经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四)发挥优势、科学养殖,保证城乡农畜产品供给及食用安全

结合我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加快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要充分发挥畜牧渔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稳步发展猪、禽规模养殖及“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业。要积极引进和培育畜牧龙头企业,通过发展养殖业来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促进种植业带动农副产品加工,走加工带养殖、连市场的路子,积极推进畜牧渔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人工种草2000亩,推进牛、羊圈养;进行肉牛、生猪、山羊冻精改良,完成60000头仔猪生产;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达100%,遏制重大动物疫病,开展食品安全整治活动,确保畜牧生产和肉食品安全。

(五)全民动员、真抓实干,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及生态建设

建设绿色经济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总体思路。我们要按照昆明市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的要求,突出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这个重点,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和分类经营、分区突破的战略,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好生态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和小桐子产业,用三年时间发展种植7万亩核桃,今年完成种植任务3万亩。全区人民大力兴起植树造林的新高潮,完成人工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15000亩;完成东格公路线5000亩绿色通道建设及沿线面山11000亩绿化造林的补植补造,林业局做好规划,今年规模以上企业每家要完成300亩造林任务。

今年要制定出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意见和造林绿化规划设计方案。建立健全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管理机构。把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执法管理队伍;编制完成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按一级A标准制定出台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升方案。建立实施城区绿线管制制度;开展辖区内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普查根本任务,建档造册,落实管护经费和责任单位、责任人;区内所有公园、广场、绿地,由区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区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实行永久性、强制性保护;加强苗木基地建设,注重乡土树种培育,新建苗木基地2000亩;启动实施绿地系统三年达标工程,完成三分之一的乡镇、每个乡镇完成三分之一的行政村绿地系统建设工程;组织全社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和垂直绿化工作,完成5万株攀缘植物种植任务;制定拆临拆违工作计划,启动旧城区的改造,完成10万平方米拆临拆违、建绿透绿,提高城区绿化面积和生活环境。确保完成绿地率指标增长2个百分点,绿地覆盖率指标增长1.5个百分点;要启动田园绿化建设工作,完成10公里机耕道路绿化,启动在220千伏以上的高压走廊下宽50米的防护绿带建设;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卫生填埋厂。强化大气污染、企业废气综合治理和区域环境防治,城区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级天数达标率100%;启动城乡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系统工程建设和“乡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整治工作。开展清洁农业生产示范,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及控施化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0%,城区河道实现无黑臭;强化对城乡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监管,确保水源地安全,启动水源保护区(点)生态示范村、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作。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务、畜牧以及各乡镇,要结合以上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为我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做出最大的努力。力争在2010年前,做好城镇绿化建设规划,城区达到省级园林县城标准,绿地率达30%、绿化覆盖率达35%,人均公共绿地达8平方米以上。实现乡(镇)集镇绿地率达2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33%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4平方米以上。村户绿化率达60%以上,乡镇道路绿化率达80%以上,乡(镇)江河沟渠绿化率达80%以上,集镇面山绿化率达80%以上。村庄绿地率达30%,绿化覆盖率达35%,人均绿地面积达5平方米以上,进村道路绿化率达60%以上,沟渠绿化率达85%以上,村庄面山绿化率达85%以上。

(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发展农村交通。加大投入力度,继续组织实施好建制村公路建设,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改善通达条件。2008年投资4474万元实施农村公路硬化79.9公里,投资1215万元实施81公里农村公路改造,投资1525万元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152.5公里。力争年内完成沿金沙江公路建设,为北部地区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完成铜都、红土地、拖布卡、阿旺、舍块等乡(镇)农村客运站点标准化建设,继续扩大城乡公交覆盖面,方便农民出行。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修复完善水毁设施,谨防雨雪过后的大旱或大雨等反常天气,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继续做好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乌龙镇小箐沟、松山沟水土流失生态治理工程及铜都镇绿房沟、汪家箐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解决农村29132人的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加快轿子山水库勘测设计工作步伐,争取尽快开工建设;抓好坝塘水库的监管,输水工程要尽快完工,充分发挥水库效益;积极协调资金,完成野牛水库工程建设。

加大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力度。完成沼气池建设3000口,推广节能灶3000眼,推广综合利用15000亩。积极做好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继续实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完成拆除重建1500户,改造加固2000户。解决235户未通电农户的通电问题,从而实现全区“户户通电”的目标;做好农村35kV变电站改造项目。

(七)加大科技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农户脱贫致富

我区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必须重点把边远特困自然村、绝对贫困户和易返贫人口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实施好省市级整村推进74个项目村,积极落实扶贫开发进村到户,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劳力资源开发、科技扶贫开发等工程措施。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好扶贫工作:一是调整扶贫范围,将全区扶贫地区按经济发展和自身生产生活条件划分为特困区、贫困区、相对发达区三种类型,分类扶持。扶贫范围从贫困行政村为单元转向贫困自然村、户为单元,重点抓好特困村、户建档立卡和结对帮扶工作。二是调整扶持对象。把残疾人、新生贫困人员及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员,作为今年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三是加大小额信贷扶贫力度,向贫困农户发放1000万元的小额信贷扶贫资金,资金投向要转移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种、养殖业上,对边远特困自然村要进行专项规划,一村一策,一户一措施,扶持力度要明显强于一般地区。四是要立足于当地地理环境优势,扶持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种养殖业和土特产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要加大农机推广使用,开拓农机服务市场,加强科技培训,把科技扶贫和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五是进一步做好与省、市定点挂钩帮带扶贫单位的服务和联系协调工作,恳请省市定点挂钩帮带扶贫单位在资金、农业科学技术应用、人力资源培训、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积极动员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等组织参与定点挂钩帮带扶贫;六是进一步完善区级定点挂钩帮带扶贫责任制,积极引导挂钩帮扶单位,围绕整村推进、劳务输出、产业开发整合资金,把挂钩帮扶工作引向深入。

(八)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完成9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认真实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启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鼓励城区教师下乡支教、援教,激励边远山区教师奋斗热情,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工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和覆盖面,加大贫困学生救助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村一体化”内涵建设,着力改善乡、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乡村医生整体素质,选派和组织区级医院骨干医生到乡镇卫生院任职、进行技术指导,全面提高农村卫生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认真落实以“奖优免补”为主的计生奖扶政策,全面推行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现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8%以上,确保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实施乡镇文化站(室)项目建设和东川区第三批农民健身工程,今年要做好5个乡镇文化站、55个社区、村级文化室建设工作,建成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活动点,受惠人口5000余人。健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知识工程”送书下乡等长效机制,延伸服务体系,广泛组织农村“2131”电视放映、大秧歌、拨河比赛等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积极开展农村数字微波的试点建设,年内完成为贫困农户发放7000台电视机的工作。

成立东川区残疾人就业服务站,承担起农村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康复指导工作,维护残疾人的劳动权益;免费为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和10名贫困截肢患者安装假肢;积极争取市级补助,完成16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

(九)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充分发挥新农村驻村指导员的作用,结合东川实际,按照农户、自然村、行政村制定“九有”目标,一是立足实际、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围绕“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六个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围绕“村容村貌整治、提高农民素质、农民致富、民主管理”四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区试点村建设,今年的村容村貌整治以乡村清洁、乡村绿化为重点,要对乡村文明路和村民公共活动场所进行绿化美化,要对村庄面山进行造林绿化;三是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依靠自身力量,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是采取政策支持、舆论宣传、荣誉激励等形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特别是企业对农业和农村进行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

同志们,东川正处在全面提速提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坚信,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开创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东川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为建设民富区强、特色鲜明的新东川而作出新的贡献!

推荐访问:东川 讲话 区长 【规划讲话】区长在东川区2008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上讲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