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讲话稿 > 正文

【讲话】市委书记在咸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讲话

时间:2023-05-08 19:45:07 来源:网友投稿

在咸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讲话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科学把握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农业农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讲话】市委书记在咸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讲话】市委书记在咸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讲话

在咸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科学把握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基础上,对“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升华,充分体现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连续三年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中央一号文件,制定了受益面很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指导和加强“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认识、新举措。所有这些,都有力地加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显著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粮食、果品、畜牧、蔬菜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综合效益稳居全省前列;一批独具特色的龙头企业相继建成,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步入竞相发展的快车道。

我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们这样一个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市来说,任务繁重而艰巨,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是党和人民交予的历史重托,更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西部强市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因此,我们每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认真学习领会中央一系列文件、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的,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作为根本途径,把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作为根本保证,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确保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前列。

下面,我着重围绕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全市农村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突破是前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民最为受益、最为拥护的实事工程。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生存环境,迫切希望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舒适方便的卫生设施、平坦便利的道路交通。只有把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放在优先位置,坚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文明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才能使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中央的这一战略决策,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因此,我们要把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切实把新一轮的农村公路、农村水利建设、农村改水等工程抓紧抓好,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要着力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和乡村道路、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能源、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亭口水库、东庄水库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大型骨干工程,认真实施农村“25工程”,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绿色家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提升是关键。应该说,我市农村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还比较大,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咸阳农业发展的层次,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新的动力,确保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全省走在前列,成为排头兵、领头羊,真正使农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广受益、受大益、得实惠。围绕实现产业新发展,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三大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服务格局。加快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步伐,积极推进“市(院)校合作”和“专家大院”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努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根据资源分布和农产品市场情况,大力发展烤烟、杂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做到县有主业、乡有规模、一村一品、一户一技,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要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精心组织,优化服务,努力实现劳务输出由自发无序向有组织、由单一向多元化、由资源型向开发型、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务工型向创业型输出的转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路边经济、庭院经济等非农产业,努力增加农民群众的非农收入。

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来抓。这既是我们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致富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潜力和希望所在。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落户企业的扶持力度,把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归类,能挤进省里重点就挤进省里重点,能争取到国家重点扶持就要争取国家重点扶持;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研支撑的力度,依靠开发名牌产品和高端产品打市场,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重点农产品,通过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引进、组建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业经营实体和龙头企业,构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群,加快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是核心。继承和发扬农村纯朴乡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是解决农村社会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是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最核心的内容。我们要在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做到软硬并重,同步推进,更加注重改造农民的主观世界,力求农民群众思想境界、管理水平、文明程度、精神境界总体提升。只有这样,建设新农村才能深入人心,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乡风文明是在“破”与“立”的过程中形成的。首先,要破除部分农民群众思想上存在的私利当头的个人主义和封建残余思想。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快电视电影事业发展,以健康向上、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文化和体育竞赛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新的生活理念、新的生活方式,把传统美德同现代文明相结合,不断提高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其次,要通过定标准、树典型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扎实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信用村、信用户”、“致富能手”、“好媳妇、好公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承并发扬或者重建并强化农村自身所拥有的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自强不息等农村良好乡风民俗,使农民群众在思想上树立“我要文明”的自我约束意识,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发展是保障。“兴农之路不在农”,必须“跳出三农解决三农”,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机制,用统筹发展的办法建设新农村。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措施,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彻底改变“义务教育不义务”、“农民教育农民办”的情况,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发展方面的事权,加快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坚持长短结合,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工程和远程教育工程,积极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对口支援机制,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疾病预防体系,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切实解决好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高度重视农村利益关系的协调和热点问题的解决,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平安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重实效是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的历史课题,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市各级要把新农村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根据新的形势,充实完善“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县为单位,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规划,合理确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既要积极推进,又不能急于求成,防止认识上的片面化和工作上的简单化,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要按照“市指导、县(区)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要求,精心组织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推进”活动,典型引路,示范引导,积极探索多种模式,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不走弯路、不走过场。要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争取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确保真正取得实效。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形成村民自愿主动、城市辐射带动、工业反哺推动、上下配合互动、社会各方联动、多方参与齐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格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