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讲话稿 > 正文

【民政讲话】副部长在全国地名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范文精选】

时间:2023-05-12 19:15:03 来源:网友投稿

在全国地名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地名文化建设工作,促进地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刚才,河北、江西、河南、重庆、济南、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政讲话】副部长在全国地名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民政讲话】副部长在全国地名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范文精选】



在全国地名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地名文化建设工作,促进地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刚才,河北、江西、河南、重庆、济南、锦州、承德等7个地方的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内容丰富,各有特色,讲的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地名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地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地名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促进地名工作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国地名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亟需发挥地名特有的文化优势,通过发展繁荣地名文化,以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二)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是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地名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联合国地名组织多次强调地名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要求各国采取行动予以保护。欧美许多国家已经广泛开展了地名文化保护工作。我国许多地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涵盖了语言文化、历史文化、地理文化、民俗文化等诸多要素,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和魅力。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许多地名文化遗产面临被破坏、被遗弃的危险。加强地名文化建设,能够向社会公众宣传地名文化及其承载的优秀思想,促进全社会提高对地名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提高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能够促进地名文化对外交流和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然要求。地名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象征,事关国家利益和战略安全。近年来,涉及我国领土主权和权益的斗争形势日趋严峻,部分周边国家纷纷利用地名宣示主张,加紧与我国争夺,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开展了月球、极地、海底等国际公有领域的地名研究管理,危及我国领土主权和发展权益。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深化地名考证和研究,推进地名标准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发挥地名文化的“软实力”作用。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了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今年3月,民政部、国家海洋局受权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标准名称。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三沙市。近年来,民政部还开展了国际公有领域地名标准研制,公布了359条规范化南极地名和873条月球地名标准汉字译名。这些工作,既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权益,也充分体现了地名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四)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地名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反映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往往在地名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地名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地名,关心地名,积极参与地名文化活动。发展繁荣地名文化,提高地名文化服务水平,是人民群众对地名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可以为日益频繁的社会交流交往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方便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地名中蕴含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五)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是推进地名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地名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地名文化的渗透与滋养。只有充满文化气息和文化力量,地名事业才能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地名命名更名的文化理念和品位,保持地名的稳定性,更好地实现地名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地名公共服务的文化含量,丰富地名服务内容;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心地名、支持地名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扩大地名工作的群众基础,增强地名事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近年来,民政部组织开展了地名文化理论研究和“千年古县”宣传保护试点工作,各地通过举办地名文化论坛、申报地名文化遗产、出版地名文化书籍等多种形式,不断推进地名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地名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方对地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地名文化建设的系统性不强、整体作用发挥不够,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对地名文化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研究还很欠缺,地名文化发展水平与社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发展繁荣地名文化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迫切。各地要从弘扬中华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从地名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认真谋划、切实做好地名文化建设工作。 

二、准确把握地名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民政部高度重视地名文化建设,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都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618日,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各地要全面理解《意见》精神,明确任务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要把握总体要求,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地名文化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继承发展为主题,以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传播与交流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地名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经过35年的时间,形成地名文化发展繁荣、地名工作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要突出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地名文化建设。《意见》明确了地名文化建设的8项主要任务,这些任务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是有机统一的。要将地名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规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其中,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为此,民政部印发了《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行业标准,进行了专项部署。各地要按照统一部署,尽快制定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全面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各类地名进行系统挖掘整理,重点组织好千年古城(都)、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甲骨文和金文地名、少数民族语地名、著名山川地名、近现代重要地名文化遗产的认定保护工作。 

(三)要加强平台建设,丰富地名文化内容。积极搭建地名文化建设平台,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扩大地名文化影响。加强地名文化研究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地名文化理论研究,完善地名文化理论体系。加强地名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编辑出版地名图书,拍摄制作地名文化专题片,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地名文化活动。加强地名文化产业平台建设,挖掘整合地名文化资源,打造地名文化品牌,建设一批优势地名文化产业项目,创新地名文化业态,壮大地名文化产业规模。 

(四)要坚持文化引领,推动地名事业健康发展。强化“地名讲文化”的理念,将地名文化的精神和力量渗透到地名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充分发挥地名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增强发展活力的重要作用。把地名文化建设与地名调查、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地名信息化等地名工作相结合,在地名调查中加强对地名的含义、来历、沿革等文化信息的调查和考证,在地名标志上大力推广标准地名、宣传地名文化,在地名规划和地名命名更名时注重提升文化品位,在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时不断充实地名文化内容、突出文化特色,在地名管理服务中发展地名文化,以地名文化的发展繁荣来推动地名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切实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地名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保障力度,认真组织实施,把地名文化建设各项任务持续推向前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地名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统一部署,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实施方案。将地名文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专项经费,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地名文化建设。将地名文化建设列为工作考评内容,定期进行指导和督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项目,加强示范引导,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强地名文化的教育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干部提高素质,培养地名文化人才,打造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地名文化人才队伍。发挥地名科研机构、地名学会、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专家学者、地名爱好者等社会各界在活跃地名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和壮大地名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 

(三)加强协调合作。地名文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和共同努力。为加强地名工作的统一管理,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地名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地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完善跨部门协调机构和机制,形成推进合力。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主体作用,主动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社会大力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协同机制,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实现地名文化的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四)广泛宣传发动。及时总结宣传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建设,积极传播普及地名文化知识,扩大地名文化影响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地名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组织实施好地名文化建设,还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辅相承,不可偏废。要将二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在推进地名标准化的过程中加强地名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历史悠久的老地名,绝不能轻易改掉。另一方面,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要本着既坚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文化的原则,深入挖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内容,提高新生地名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促进地名文化创新发展。 

二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地名文化事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发展地名文化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发展地名文化产业,提高地名文化服务能力,以更多更好的地名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占领市场,赢得群众,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如果两个效益发生矛盾,必须坚持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不能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社会效益。 

三是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指导,不断用地名文化的先进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地名文化建设融入到日常管理和服务之中,使地名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同时,要不断总结地名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和专题研究,逐步上升到理论层面,更好地指导地名文化建设。 

同志们,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开创地名文化建设新局面,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