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讲话稿 > 正文

【地震讲话】副市长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讲话

时间:2023-05-12 20:55:05 来源:网友投稿

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市人民政府决定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和落实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总结以来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分析面临的工作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震讲话】副市长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地震讲话】副市长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人民政府决定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和落实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总结以来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分析面临的工作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5年的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这次会议得到了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省地震局王副局长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苏有锦副主任、研究员介绍了全省及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震情形势及发展趋势;市地震局白宝荣局长传达了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了下一步具体工作任务;市建设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公安消防支队负责人分别作了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过去5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震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工作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防震减灾工作机构不断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强化行政管理职能,逐年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截至6月,全市各县(区)都成立了地震工作机构,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目前,全市地震工作机构健全,职责明确,队伍稳定,为防震减灾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日趋完善。初步建立了以思茅城区为中心,辐射各县的地震监测网络,包括前兆监测台网、区域地震监测台网、强震监测台网和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共11个地震观测台站,已成为滇西南地区最大的骨干性区域系统,大大提高了我市及滇西南乃至边境地区地震的监测能力。二是震情跟踪和监测工作不断强化。积极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认真分析研究地震活动特性和前兆特征,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对翠云5.0级地震、墨江5.0级地震和宁洱6.4级地震都作出了较好的中期预测,受到了省地震局的表彰和奖励。三是群测群防工作不断加强。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网、地震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三网一员”的作用,全市各乡(镇)均有一名宏观联络员。近期,我市境内发生的3次破坏性地震中,联络员在宏观异常上报、灾情速报、震后救灾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一是严格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依法加大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根据《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十项重大措施”的要求,加强对重大建设工程、学校、医院、供电、通信、交通、水利等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工作。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标准。二是积极推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行政中心的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四机关办公大楼,是目前全省最大的使用减隔震技术的工程项目;正在建设的“人家”也将全部使用减隔震技术。三是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5.005万户,其中:拆除重建1.83万户,加固改造3.175万户。通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农村民居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四是狠抓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市共排查鉴定中小学校1123所、8149幢、274.4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072幢、89.3万平方米,已拆除d级危房372幢、10.68万平方米,校舍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五是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广泛深入,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开展进校园、进机关、进部队、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多形式、多层次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面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救互救能力。

(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不断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市政府于及时修订完善了《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特别是宁洱“6.3”地震后,各级、各部门认真总结地震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制定、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全市90%以上单位已编制了地震应急专项预案,初步形成了以市、县(区)两级政府预案为核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管理规范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建设。辐射临沧、版纳、玉溪等州市的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墨江、西盟、澜沧、宁洱4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点已建成,景谷、镇沅正在建设,孟连、江城、景东正在积极申报,以市级中心库为核心,各县储备点为支撑的应急物资储备库网正在形成。三是地震应急队伍初步建立。以公安、消防、武警、部队为骨干,相关部门的专业队伍、民兵、志愿者队伍相配合,以“一专多用、一队多用、资源共享、专兼结合、平战结合”为原则,形成了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应急救援抢险队伍。这些队伍在翠云“1.26”、墨江“1.12”、宁洱“6.3”地震应急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有效。以来,全市共发生3次5级以上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20.6亿元。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千方百计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切实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同时,多方筹措资金,调动各方力量帮助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出色地完成了思茅区翠云地震灾区、墨江地震灾区、宁洱地震灾区的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并总结出一套较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了上级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地震局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驻普军警部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省地震局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防震减灾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驻普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消防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诚挚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地处“思茅—宁洱”和“澜沧—耿马”两个地震带上,具有地震频度高、强度大、成灾重、分布广等特点,是全省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和省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高烈度设防区,防震减灾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一是防震减灾任务更加艰巨。全市正在建设或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既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也往往是抵御地震灾害的薄弱环节,一旦遭遇强震的袭击,不仅危及工程自身安全,而且可能产生极为严重的次生灾害,直接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二是目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薄弱,监测手段单一,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带病工作”;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不足,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地震危害风险较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强,特别是城郊结合部和农村民居建筑基本不设防;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和重要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还未真正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各县(区)政府的应急指挥、紧急救援能力和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应对强震的经验和手段欠缺等。各级、各有关部门既要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地震形势和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更要看到市委、政府加快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灾害损失作为根本宗旨,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抓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全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三、坚定信心,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定信心,牢固树立防大震、救大灾的思想,把全面实施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10项重大措施作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一起安排、一起落实、一起督促检查,夯实地震监测预报基础,突出震灾防御这个核心和关键,努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抢险救灾能力,把防震减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针对我市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成灾重的特点和复杂而严峻的地震形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加大对监测预报工作的投入,加强对地震监测、震情跟踪和预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配合完成“十一五”建设项目,积极争取省地震局“十二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努力推进我市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做到科学规划,优化台网布局,逐步实现地震观测项目多元化、数字化和科学化。各县(区)要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建设,保证每个乡(镇)、每个社区都有一名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并定期或不定期对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群测群防队伍在异常现象收集、灾情信息报告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作用。各级地震部门要倍加努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强地震活动趋势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努力提高地震预测水平;要强化震情跟踪,不断完善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力争对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作出具有救灾实效的预测预报;要严格会商制度,对出现的地震前兆和重大异常情况,及时组织分析会商,提出研判意见,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内紧外松”的原则,对地震趋势要严格控制知情范围,严防地震传闻发生。

(二)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地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虽然人力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但只要做好防御工作,完全可以大大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进一步加强和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和10项重大措施,认真履行法律赋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能职责,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一是要打牢防震减灾的社会基础。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普及地震灾害防灾知识的通知》和《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防震演练的通知》精神,各县(区)要定期组织群众性的防震避震应急演练,特别是地震重点危险区,每年至少要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大中小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各级教育部门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市、县(区)行政院校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党政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大、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水平;各级宣传、地震部门要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继续推进防震减灾知识“六进入”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普及率,提高人民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要依法加强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项目规划和建设,要充分听取地震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依法加强对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督管理。审批部门要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地震安全隐患;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按照高于当地普通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建设、地震部门要经常组织开展抗震性能检查,特别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对排查出的薄弱环节,要根据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整改;教育、建设、水务、地震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校舍安全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工作。三是要提高城市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各县(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做好中心城区的减灾规划和防震应急准备,结合城市广场、绿化地、公园等建设,规划和设置必要的紧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三)进一步增强地震应急与救援能力。地震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立足于“防大震、救大灾”的思想,做好应急备震工作。一是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强化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督查制度,加大对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强应急培训,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进一步规范抗震救灾程序,明确地震现场救灾和后方指挥的责任,建立上下联动的地震应急抢险指挥视频信息系统和协调机制,为实施指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地震应急物资和资金储备制度。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地震灾害应急物资需求量大、种类多、时限性强的特点,采取商业储备和专业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合理确定储备品种,科学增加储备规模,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实救灾帐篷、棉被、衣裤、粮油食品、医疗药品的储备,尽最大可能满足灾民基本物资和基本医疗的需要。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救援体系。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进一步强化灾民安置、伤员救治、疫情防控、工程抢险、气象监测、安全事故处置、次生灾害防治等地震应急救助保障体系,交通、电力、通信、无线电管理部门要落实保通预案,确保震后及时畅通。四是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上将成立以市公安消防部队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部队紧急救援队伍为主体,各有关部门专业救援力量为骨干,具备基本抗震救灾知识的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市综合应急抢险救援支队,全面负责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火灾、交通、化学危险物品泄露、建筑物倒塌、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等需要抢险救援的行动。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增购专业设备,加强日常演练,完善调动程序,确保抢险救援队伍拉得出、用得上、发挥得了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夯实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发展的高度,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把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好“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二是要继续落实防震减灾工作责任制。把防震减灾工作责任分解细化到部门、到个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对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进行问责。三是要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各县(区)要不断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的投入,把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工作投入机制。加强防震减灾仪器、办公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防震减灾业务用房建设和改扩建项目。四是要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在机构改革中,要保持地震工作机构和队伍的相对稳定,继续推进县级地震工作机构参公管理。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为防震减灾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震局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动我市防震减灾事业迈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