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讲话稿 > 正文

【乡镇讲话】温州市委书记在全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推进会上讲话

时间:2023-05-15 08:55:05 来源:网友投稿

在全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2012年10月16日根据录音整理)去年这个时候省里在台州召开了全省农房改造集聚会议,近段时间省里陆续召开了全省“农村三项工作”现场会、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讲话】温州市委书记在全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推进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乡镇讲话】温州市委书记在全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推进会上讲话



在全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21016日根据录音整理)


去年这个时候省里在台州召开了全省农房改造集聚会议,近段时间省里陆续召开了全省“农村三项工作”现场会、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现场推进会、“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这些都是省委省政府近年来部署的中心工作,都与城乡统筹密切相关。总的说,温州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近两年进步比较快,但与全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加大推进力度。下面,我就加快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讲三个问题:

一、认识问题

从问题切入,是这两年我们谋划思路、推进工作的基本逻辑。近年来温州发展相对缓慢,现在人均GDP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2/3,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迈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门槛,压力很大。前段时间跟省党政代表团到西部地区考察及对口帮扶,真切感受到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很快,而温州发展速度处在全省后列,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过不了几年西部地区就会赶上我们。正如前几年所讲的,“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温州发展相对缓慢,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投入少,产出就少,经济指标也就上不来。投入不足,不是因为温州人没钱,关键是投资环境不佳,外面的资本引不进,本地的资本留不住,导致本地实业低小散、空心化。

这两年我们狠抓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基础设施硬环境方面,大力度推进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等建设,现在审批和政策处理等各环节的推进情况都不错;城市形象环境方面,大力度推进“六城联创”,强化拆违治乱、绿化美化等工作;政府服务软环境方面,大力度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最近正在全面强化作风建设,实行市级机关中层人员和基层公务人员任期制、交流制等,改善部门服务,提高审批效率;要素保障环境方面,大力度推进围垦和土地清理、耕地垦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把投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752亿元,同比增长89%,增幅列全省第1位;今年1-9月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1416亿元,增长41%,增幅仍列全省第1位,改变了多年来投资上不去的局面。

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仅靠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整个城市环境只是在原来比较差的情况下稍有改善,最本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平台,是要素集聚的主要载体,也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温州在城市建设方面有非常好的条件:从人口规模看,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温州常住人口规模为全省第1位、全国第16位,具有比较好的人口规模优势。从区位条件看,过去说温州没有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可以依托,但也正因为此,避免了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和集聚效应。现在周边地区与温州相比存在一定的级差,这就使得温州处于浙南闽北中心城市的地位。从地理环境看,温州“七山一水两分田”,只有2000平方公里的平地比较适合城市化和工业化,这样的地理条件使900多万人口基本上集中在乐清至苍南沿海沿江区域,非常适合构建大都市。

但是,我们的城市建设发展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布局分散。由于山江阻隔,温州不具备构建圈层式城市发展格局的条件,城市离散度高,布局分散,每个组团之间连接不紧密,都是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缺乏相互之间的连接和支撑,公共服务配套缺乏规模效应,城市档次品位不高,也就没有大都市的竞争力。从文化心理上看,温州是全省对中心城市认同度最高的地方,但从地理和城市格局看,温州是全省最散的地方,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二是半城市化突出。温州统计口径的城市化率为66%,是全省最高的,但这是把400万左右的外来人口统计为城市人口的结果,而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扩大过程中,大量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夹杂在城市里,城市和农村就像“千层饼”一样一层夹一层,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形成了绵延的村镇带。

这两年,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从理念和规划层面,提出建设“1650”现代化网络型大都市,将温州三个区加瓯北、洞头、瓯江口作为主中心,其他有6个副中心和50个中心镇。在最近的规划修编中,提出应将瑞安塘下和乐清柳白片作为主中心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作为副中心的组成部分,同步规划推进,加强南北两翼对大都市核心功能的提升作用,同时形成对瑞安和乐清的带动作用。通过高速公路网、轨道交通和通信能源网等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将“1650”连成一个整体。如果温州实现80%的城市化率,沿海集聚700多万人口,形成大都市,那在全国将名列前茅。通过这样的大都市的建设,将对周边城市形成强烈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使温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得到确立和提升,温州推进城市化、现代化也就有了更大的平台支撑。同时通过空港、海港建设,加强与台湾的联系,在海峡两岸乃至整个亚太地区都会有温州的地位。二是按照“1650”的架构,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半城市化问题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果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不按照城乡统筹来推进发展,不推进农民市民化、农村城市化、农业规模化,不从制度层面解决大都市建设问题,“1650”大都市建设就不可能实现。这两年主要做了几方面的工作:(1)推进乡镇撤扩并。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将原来的小乡小镇整合为中心镇和功能区。(2)推进村级组织“转并联”。去年底基本完成了这项工作,将5406个村整合为612个农村社区和177个城市社区。(3)推进“三分三改”。通过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加快解决原来农村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资产权属明晰问题,为推进规模流转和产权交易奠定基础,为户籍制度改革、农民没有牵绊进城、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跨区域农房改造集聚提供基础条件。(4)推进农房改造集聚。过去农民只能在本行政村范围建房,现在以镇为单位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农民可以跨行政村到中心镇建房。像永嘉在全县范围内推进跨行政镇集聚,进一步发挥级差地租作用,提高农民集聚建房的积极性;乐清出台了山区下山集聚政策,鹿城、龙湾、瓯海和平阳也都出台了这方面的政策,这些工作都极大地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环境改善、效益提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纵观当前宏观发展形势,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是转型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看,针对2008年开始的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各国都采取了不少量化宽松政策,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效应只能缓解症状并没有根治问题,整个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制度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以去年89月份温州发生局部金融风波为标志,新一轮经济下滑趋势显现,当前的经济困难是近20年来所未见的。可见,传统方式已难以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出口看,长期依靠出口带来了贸易不平衡、世界经济失衡,这是不可持续的。近期欧美国家仍难恢复元气,即便恢复也会吸取本轮经济危机的教训,以德国为样本重返实体经济,同时东南亚国家在劳动力、资源要素等方面比我国更具比较优势。所以,单纯靠出口带动已难以为继。从投资看,现在制造业效益下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短期内经济大回升的难度很大。如果没有新的增长热点,没有新的体制方面的突破,再重复走传统发展的路子,已经越来越困难,必须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最近,李克强副总理在几次讲话中强调,要把城市化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动力,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研究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问题。我国早就提出了以内需消费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现在内需不振的关键是城市化滞后,如果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剔除掉,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35%。现代化是建立在农民非农化基础上的,没有90%以上农民的城市化和随之而来的城市中产阶层追求乡村生活的逆城市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1)一个城市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相当于三个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如果把65%的农民转化为市民,中国的内需消费就能翻一番以上,这是未来巨大的发展需求。(265%的农民进城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巨大需求,城市规划建成区也要翻一番。(3)现在的消费主要以物质品消费为主,在推进城市化以后,会带来服务业的规模效应,服务业会成为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服务业发展会带来服务业投资。所以,如果未来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就可以成为带动中国未来20年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推进城市化的关键问题是解决二元结构,让农民没有障碍地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实现非农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以,打破二元结构、统筹城乡推进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主动力之一。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两大动力,过去二三十年是工业化领先于城市化,但由于城市化滞后,导致工业转型艰难,接下去要补上城市化这条短腿,一方面为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另一方面也为工业化和工业转型提供相应的平台支撑。

未来的经济转型有赖于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而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需要政府在体制层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在推进城市化和公共品供给领域发挥主导作用。所以,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统筹城乡推进城市化是温州未来转型发展的主动力、主渠道,切实把城市化作为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以城市化推进投资,以城市化改善环境,以城市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

二、工作问题

这两年,通过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温州列入了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各项工作有了很大进展,有些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但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三分三改”方面: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由于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再加上“三分三改”涉及到利益调整,有些人对此不理解,或者说理解了不积极、不支持。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政经分开必然带来相应的基层村级组织行政权力的削弱,而权力削弱会带来利益保障和过去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宣传不到位,有一部分村民错误认为地改是收回农民手中土地,实际上“定量不定位、分股不分地”主要是利于下步土地的规模流转。二是具体操作有偏差。包括农嫁女、大学生等人员的权属确认问题,特别是有的地方给一部分公务人员也分股分地,这与现行法律政策是不相符的,公务人员不是本村村民,不享有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权益。如果是这次股改地改以后,新考入的公务人员,已经确权了就没有问题,以后这些权益还是他的。但是在这之前已经是公务人员的,是不能享有的,这是非常明确的政策界限。三是合作社运作不规范。股份合作社和土地合作社之间的关系、法律地位等需要进一步确定。四是流转平台没有建立。现在“三分三改”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虽然股改地改了,但是流转平台还未建立,相应的土地和资产交易没有形成。实行“三分三改”,明晰产权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推进产权流动。农村最大的问题是产权分散,分散就没有规模效应,也就不可能有工商资本来经营规模农业,现代农业就建立不起来。没有产权流转,“三分三改”就失去了意义。2)农房改造集聚方面:一是规划不到位。现在有些农房改造项目存在应付现象,没有认识到农房改造只是手段,目的在于通过农房改造促进农民到中心镇和功能区集聚,推进城市化。把农房建在边远的小乡小镇没有意义,农民也没有积极性,因为支付那么大的代价没有带来房产升值和生活便利。农房改造集聚,不只是改造农房,还有一个集聚问题。就地改造还是农房,只有农民进镇入城盖房,那才是他的保障房。温州人均只有三分地,农民靠农业不要说致富,甚至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只有95%的农民离开农业农村,从事非农就业、成为市民,才能真正脱贫致富。现在就业不是问题,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出现需大于供,同时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也不是问题,本地户籍农民进城的最大障碍就是城市房价太高。通过宅基地异地置换,农民自己用成本价支付改造房子的成本,可以解决农民进城的门槛问题,同时通过异地建房,一套房子自己住,一套房子出租,财产性收入增加,就业在城里,然后就可以将承包地通过转包、入股等方式实现土地规模流转。二是项目规模偏小。据统计,今年1-7月新开工项目415个,其中用地面积小于10亩的163个,占39%10-30亩的144个,占35%,两者相加占了近3/4。从长远来说,这样的小区没有配套功能、没有物业服务,在从私人品消费向公共品消费提升的年代,没有环境就没有好的生活品质,就满足不了城市居民幸福生活的需要。三是要素保障困难。现在仍然存在建设资金缺乏、土地保障跟不上的问题。四是产业集聚区建设滞后。农民进城不是来过夜的,而是来就业的。过夜和就业相结合就是安居乐业,没有就业就没有过夜,没有乐业也就没有安居。现在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滞后,对农民吸引力不大。五是存在凑数字的问题。现在大量农房改造集聚不是真正意义的农房改造集聚,而是把下山移民、工程安置房项目拿来凑数。农房改造集聚是统筹城乡推进城市化的关键环节,没有农房改造集聚就没有半城市问题的解决,也就没有大都市的建设。农房改造集聚是统筹城乡的最大难点,也是最重要的关键点。各县(市、区)农房改造集聚工作进展不一、质量参差不齐,表现的是工作,反映的是认识。农房改造集聚是一项长远的工作,不是眼前一下子能见效的,需要加强政策研究,需要艰苦细致、一家一户地开展工作,还要去筹资建设,所以这是当前工作中难度最大、最需要破难攻坚的重点。3)农合联组建运行方面:一是服务统筹性不够。由于部门分割,技术、物资、资金等仍以条线联系为主,缺乏有效整合。二是农合联体系不健全。镇级农合联仍未完全组建到位,与市县农合联在融资服务、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关系仍未理顺。三是人力资源整合不够。全市核定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人员在编人数1575人,实际从事基层农业服务人员不足10%,占编不在岗现象突出,农技服务力量薄弱。4)社区建设方面:一是社区行政化严重。偏离了社区自治和社区服务社会化的方向,一些地方仍按办事处的模式推进社区建设。“五大中心”整合不到位,主要问题是部门条线层层要求、不切实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今后要整合资源,实行“一个中心、多块牌子”。二是规划布局不合理。现在很多都是办事处翻牌作为一个社区,部分社区规模偏大,甚至一个社区的人口超过7万人。三是自治组织体系未形成。社区党总支、管委会、议监会等三套组织的设置基本是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会的简单翻版,未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要求进行架构。四是村社基本处于实质分离状态。很多中心镇还没有把社区作为基层基础平台,很多工作还是布置到村里,而不是通过社区来进行。今后社区应该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是党委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基础平台,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平台,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居民自治三项功能都要统一于社区平台。现在是过渡时期,村社还是两级,争取到明后年村级组织换届的时候,大部分都能按照社区进行换届。针对这些问题,下步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三分三改”。1)抓好股改地改扫尾。今年年内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的村之外,面上要基本完成股改地改工作,同时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要把股改地改中反映出来的登记确权发证、合作社组织法人地位等遗留问题解决好。(2)推进农村产权流转。温州是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而农村产权交易是资产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年内要搭建市县镇村四级产权流转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推进承包地、林地和农村产权股权的流转,实现规模经营。(3)抓紧启动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年底将推出全市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争取从明年开始按居住地登记户籍。在股改地改完成以后,户籍制度改革就不会搅乱农村户籍秩序,而且户籍制度改革将为农民进城扫清最后一道障碍,通过城乡户籍一体化使农民也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同时农村的股权地权又不受影响,可以大胆地推进农村股权地权的流转。所以,今年年底各县(市、区)都要启动户改工作,全面推进。

(二)加快城镇保障房建设。(1)强化规划引导。把中心镇和县城作为主要的农房改造集聚点,按照规模化的要求做好规划,把最好的地给农民盖房,不能再零敲碎打。(2)完善政策方案。在原来“三策合一”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经过研究,市里决定一律以改造集聚的农房作为保障房,将城市保障房政策与农房改造政策统一起来,实行“四策合一”。因为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会带来分配上的不公平,建设公租房、廉租房政府又缺乏相应的投资能力,而且出租以后的回收难度很大,政府与老百姓的博弈成本太高。所以,通过农民进城盖房,一套房子自己住,另一套房子由政府组织起来,纳入公租房系列,政府只对提出申请的低收入人群进行甄别和公示,申请人与农民签订租房协议以后,政府以货币补贴租金。这符合国家提出的用社会资本建设公租房的号召,农民自己花钱建房也是社会资本的范畴。所以,现在我们把拆迁房、城中村改造房、农房改造集聚房和保障房统称为保障房。明年户籍制度改革到位以后,进城的农民也成了市民,也成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所以给他们盖保障房也是理所当然的,是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把这部分房子纳入保障房会带来几方面的好处:一是政府不用盖其他方式的保障房,二是名称统一为保障房后,符合国家的信贷政策,贷款融资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此外,要加大跨行政区域集聚力度,各地要尽快出台跨行政区域集聚政策,鼓励农民跨行政村集聚。一定要把最好的地给农民盖房子,而最好的地段就是县城,县城肯定要比中心镇强,如果百分之八九十的农民都集聚到了县城,城市化就完成了,医院、学校的规模效应也就发挥出来了,同时县城人气旺了,服务业也就发展了。所以,除了农民愿意去的中心镇之外,一定要充分利用级差地租,提高农民进城入镇的积极性,加快农房改造集聚,加快城市化。像永嘉的政策就非常好,他们把全县分成五个等级,不同级差之间有不同的政策吸引农民向中心镇集聚,并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实行加分加面积的政策,希望大家能很好学习。(3)创新建设模式。特别是要解决建设资金的问题,通过BT等方式降低成本,加快建设进度。现在的融资环境很好、资金相对宽松,银行对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围垦和农房改造集聚等项目的贷款积极性都很高。同时,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来放大建设运作能力,市里准备拿1亿元,要求县里按11配套,再按15发行基金,以10亿元基金作为资本金贷款20亿元,这样就能以1亿元的投入做30亿元的事情了。所以,各位书记都要成为融资专家、建设专家,要学习研究这些问题。(4)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今年鹿城区的城中村改造做得不错,瓯海、龙湾也都在跟进,瑞安也做得很有特色。温州各个县都有城中村,每个县都要把城中村作为城市化的关键环节来推进。(5)强化要素供给保障。现在每年农房改造集聚需要1.2万亩土地,在各县(市、区)的努力下,最近增减挂钩指标省里已经下达了1万亩,当然年底也不要放松,还要再争取。如果每年能够拿到1万亩增减挂钩指标,土地是可以保障的。当然,土地增减挂钩是有承诺的,是建新拆旧,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新的建了、旧的不拆,必须讲信用,项目要与各镇书记挂钩。在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今年七大行动中的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这项工作近来有些滞后,截止到9月底,时间过去3/4,但任务完成不到2/3,希望各县(市、区)要抓好土地清理工作,落后的要赶上来。

(三)做大做强中心镇和功能区的产业集聚区。(1)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农民进城不是过夜,而是来就业。每个中心镇和功能区都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统筹城乡的一项重点工作,产业集聚、农民集聚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就是现代化。在推进农房改造集聚的同时,必须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各中心镇和功能区都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来抓。有了大平台,才会有大招商大项目大企业。市经信委设立了平台建设基金,凡是愿意做平台的中心镇、功能区,市里出一两千万,县里配套一两千万,再用这两三千万发一亿元的基金,以基金作为资本金再贷款就有两亿元,用这些钱就可以搞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房改造集聚结合起来。(2)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前不久召开了招商引资动员会,提出要营造亲商安商的环境,加强感情招商、环境招商,实行保姆式服务和代办制。每个中心镇和功能区都要招商,书记和镇长都要成为招商引资的专家。我们提出“五个凡是”,凡是企业的事都在中心镇和功能区办,凡是中心镇和功能区办不了的都由中心镇和功能区代办,因为代办人员办过几次以后,对整套流程更熟悉更专业。审批权限要下放,但在权力下放过程中,不是要求所有权限都由中心镇和功能区审批,该放的要尽放,放不了的要由中心镇和功能区代办。(3)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中心镇和功能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阵地,要结合产业结构特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吸引高端要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加快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温州的农业是小农,要建立现代农业,必须实行规模化。没有规模化,就不可能工业化,就不可能有现代标准化,也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土地的规模流转。“三分三改”以后,土地通过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进行流转,吸引工商资本投资规模农业,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解决了。同时,六七十岁的农民又可以在农场打工,收入问题也解决了。农业还能与生态、养老、养生等结合起来,也就有了都市农业、现代农业。现在温州的农业还没有和加工业、现代服务业有效结合,下步温州除了招商引资的投资、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之外,还有两大块投资是潜力所在,一个是农房改造集聚,如果每年集聚率达到5%,就要新建2000万平方米,相当于800亿元的投资;再一个是农业招商引资,温州11784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有1万多平方公里是农地和林地,如果以1500亩为单位搞农家乐、休闲、旅游、观光、养生、养老,每平方公里投资2亿元,1万平方公里就是2万亿,即便是分20年推进,每年也有1000亿元的投资。省里对温州农业的定位是都市农业,就是农业与都市生活相结合,是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的农业,农产品应该是多品种、小批量、鲜活的。另一种途径是合作化,通过供销、信用、专业合作“三位一体”来提高农业效益。今后农业局(农办)是市委市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和“三农”工作的牵头部门,农合联是政府支持的、有政府背景的农村农业中介服务组织,所以要加快农合联组织体系建设,依托农合联构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同时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农村经济合作社建立资金互助会,解决农民的融资问题和财产增值问题。

(五)大力创建幸福社区。(1)明确社区建设标准。对农村社区建设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合理的规模水平和设置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基础作用。(2)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要求,提高社区党总支、管委会、议监会等规范化建设水平。以社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整合提升“两新”党建工作。(3)强化社区配套功能。合理布局教卫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统一的社区便民中心建设,确保老百姓的事都能在社区办理或者代办。

(六)全面改善城乡环境。(1)掀起强大的拆违声势。没有拆违就没有半城市化问题的解决,也就没有农房改造集聚,没有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必须把拆违作为重点工作,依法推进“违必拆”、“四边三化”和“拔钉清障”行动,全面治理脏乱差,在各县(市、区)形成比学氛围。(2)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结合全省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促进生态生产生活融合。(3)加强民俗文化传承保护。把农房改造集聚与历史文化村落和古迹保护利用结合起来,避免形成新的建设性破坏。

三、保障问题

加快城乡统筹,是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也是转型发展的紧迫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凝聚合力,确保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一)强化责任意识。统筹城乡涉及面广、推进难度大,必须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和破难攻坚的气魄。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统筹城乡摆在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统筹城乡推进城市化来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工作是城市化的途径和方法,城市化是未来温州转型发展、超越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项工作做好了,我们才能赶超其他地区。所以,没有比这项工作更重要的,包括投资、环境等都可以在统筹城乡中解决。而统筹城乡确实很难,在温州尤其难,所以必须强化责任意识。

(二)改善政策策略。这两年我们就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有效规范、引导和推进了面上工作。要根据工作进展和要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完善、升级政策文件体系,切实提高公共政策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大政策大原则确定以后,各县(市、区)特别是中心镇和功能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更好更快地推进各项工作。

(三)完善考核体系。明年的考核办法要进行调整,市里重点考核县(市、区),县(市、区)考核中心镇、功能区,因为中心镇之间差异比较大,如何在全县范围统筹城乡发展,主要以县为主。要对统筹城乡工作考核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简化考核项目,优化考核设置,其中对农民迁出、下山移民等纳入考核的问题要抓紧研究,使考核起到正导向作用。

(四)抓紧谋划明年。在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调研,按照“目标更高、力度更大、进度更快、质量更好”的要求,及时提出明年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措施和工作载体,为明年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五)加大宣传力度。结合迎接十八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活动,加大统筹城乡工作宣传力度,开展先进典型系列报道,展示改革成果,形成示范效应,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改革发展的共识和合力,以统筹城乡来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现代化网络型大都市建设。

总之,统筹城乡事关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大局,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大胆开拓,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加快统筹城乡推进城市化步伐,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讲话 温州 会上 【乡镇讲话】温州市委书记在全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推进会上讲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