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放管服”改革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讲话】市长在全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上讲话(完整),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
服务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放管服”改革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署,总结成绩,交流经验,分析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和省、市的部署要求上来,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制度层面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刚才,市编办、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审批服务局、规划建设局和城北区政府负责同志分别作了交流发言,既有成效经验、又有思路措施,值得各地区、各部门学习借鉴。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精准发力,全市“放、管、服”工作成效显著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骆惠宁书记“以改革释放的内生动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和郝鹏省长“把青海打造成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创新创业环境最优省份之一”的重要要求,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一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打出了行政审批流程优化再造,探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制定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和监管清单等一系列组合拳,有效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一是“放”的效果逐步显现。自2014年起,通过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5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市级审批事项从342项减少至目前的96项(含垂管部门12项),总精简率达71.9%,实现了政府权力的“大瘦身”,成为西北乃至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会城市。四区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减少至22项,精简率达50%;大通县、湟中县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减少至49项,湟源县减少至42项,精简率达60%左右。市级79项和县(区)1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清零,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全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市级88项工商登记前置许可经营事项目录精简到17项,并对法律法规设定的后置审批事项一律先登记发照,后办理审批手续。截止5月底,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585户,增长13.6%,累计达到13.63万户,较2014年末增长了2.67万户,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相继涌现。
二是“管”的制度不断健全。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重新印发了“三定”规定,全面制定并公布了市政府44个部门(单位)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将5669项行政权力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并绘制运行流程图491张,累计优化市级部门行政事项办理时限1221个工作日。同时,按照事前审批及事中事后监管环节全链接、责任全落实的要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制定出台“政府管理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清单”,先期将市城管局、市旅游局等7个部门6大类66项政府管理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纳入清单管理。
三是“服”的水平持续提升。在全省率先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行政审批“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章审批”,完成了从平台集约型向职能归并型的转变,全市行政审批事项总体办理时限较2015年底压缩18%;建设项目审批由126个环节140个工作日,简化为5个阶段40个工作日。大力推动商事制度改革,提前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目标;全面推进企业自主申报、名称网上远程核准、企业住所登记简化等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实现了“零费用、零障碍”登记注册。加强县区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行政服务中心由事业单位调整为行政机构,并全部建成运行行政服务大厅,实现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办理。
总的来讲,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各类市场主体运行成本明显下降,全市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简政放权还不到位,一些保留的审批事项办事流程还不够优化,审批时间仍然过长,中介服务多、垄断性强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二是部门、地区之间的协调机制还不健全,统筹衔接不到位,改革的协同性不强,有些下放的审批事项还未能有效承接;三是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还不完善,有的部门监管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新手段、新办法运用不多,方式比较单一,部分领域监管还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在推进改革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在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空间,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快予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推动“放、管、服”工作纵深发展
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既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全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部署要求,特别是王晓书记“简政放权,数量是重要指标,更主要的要提高含金量,优化、再造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便民利民,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增强简政放权的协同性、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突出优化服务的便利性,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为市场主体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公平便利的良好环境。
(一)做好“放”的文章,持续激发市场社会发展活力。要进一步增强简政放权的协同性,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力度,确保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项目审批提速、群众办事方便。一要更加关注优化审批流程。客观地讲,通过陆续清理取消和调整,我市本级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只有74项(不含暂缓实施的10项和垂管部门的12项),相比其他省会城市是最少的,继续精简的空间已经不大,下一步重在按照省上的要求,对保留的审批项目实行“身份证”管理,防止和纠正变相审批,严禁擅自设立审批项目,确保审批事项目录扎扎实实执行到位。要围绕压缩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环节,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力争年内实现审批时限提速不低于15%。要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优化流程实施方案》,对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的审查性事项、资料、技术环节等一律改为后置,全面实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提升审批效率,为全市扩投资、稳增长打好基础。要推行行政审批事项集约式办理,对关联事项进行整合、重组,打造以关联事项为单位的集约式审批,为群众提供打包式服务,年内完成“药品经营许可审批”、“民办教育机构设立审批”和“企业双告知制度审批”集约化服务。二要继续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巩固扩大“三证合一”改革成果,加快打造商事登记审批模块,围绕简化企业注册程序,继续压缩申请开办企业时限,并实现企业核名网上全程办理;同时,市审批服务局要对推进“五证合一”进行先期研究,待国家和省上相关政策出台后,加快组织推进我市相关工作。三要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按照中央和省上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切断各类中介服务利益关联,破除服务垄断,着力解决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与审批部门存在利益关联等突出问题,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四要提升县区承接能力。注重市、县区各层级之间的衔接和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加强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着力解决技术和能力不足问题,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健全完善市、县、区审批服务协同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城北区市区联动审批试点工作,避免改革红利层层截留、效果递减,确保下放的审批事项接得住、管得好。
(二)加强“管”的力度,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要在推进放权的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市场监管信息化、精细化水平,防止监管“缺位”和管理“真空”。一要全面推行清单制度。进一步理清政府权力边界和职责,严格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针对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情况,加快建立健全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6月底前完成县区级“两个清单”编制工作。同时,抓紧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清单”,7月底前完成政府管理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清单”总编制公布工作。二要加快推行“两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按照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市市场监管部门要抓紧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加快编制全市“先照后证”改革后相关审批项目监管职责清单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厘清和明确各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责。在市场主体登记环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要切实履行“双告知”职责,建立与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部门之间审批和监管的有序衔接。同时,要扩大随机抽查对象和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覆盖面,随机抽查率不低于3%。三要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健全完善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认真做好企业年报信息公示工作,对未按时参加年报公示以及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面向社会公开,并在银行贷款、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等方面给予限制和约束,努力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一时失信、时时受制,一地失信、地地受制”的监管机制。四要构建综合监管机制。积极整合执法职能和机构,强化基层监管力量,继续推进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行业经营自律规范、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并主动参与市场监督管理,着力构建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社会监管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五要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简化和完善企业注销流程,试行对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以及无债券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改革,努力实现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同时,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加快建立完善“僵尸企业”退出机制,为新兴产业、新产能腾出资源和市场空间。
(三)提升“服”的质量,方便群众办事创业。要突出政府服务的便利性,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程度。一要加快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信息平台。进一步规范各部门信息平台建设,集中力量加快网上审批、监管、服务信息等于一体的“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平台建设,将涉及审批、监管、服务各环节的部门和事项全部纳入平台,争取年内网上审批和服务事项达到75%,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要全面公开审批流程。通过服务指南、告知单等形式,全面公开审批事项办理依据、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监督渠道等信息,实时公开办理过程和结果,为群众提供全程信息服务。同时,市审批服务局要加快建立网上动态意见评价反馈平台,设立电话投诉热线,每月定期“面对面”征询群众意见,对审批结果进行跟踪问效。三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和省上即将出台的《实施办法》,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要求,除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所有信息全部向社会开放,不断推动政府阳光行政。同时,针对新形势下政务舆情工作的重要性质,进一步完善各类社会舆情的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及时开展效果评估,确保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缺位、不失声,牢牢把握主动权。四要清理减少涉企收费。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行政事务、市场活动、社会治理领域降低制度成本,规范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再取消一批涉及公共消费设施建设费、工伤劳动鉴定费、土地登记费等行政性收费项目,力争清理率达到35%,真正为企业“松绑减负”。五要提升“双创”服务效率。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平台,进一步完善提升孵化服务功能和水平,积极为各类创业者提供创业载体和空间。各地区和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新设立小微企业的跟踪服务,积极在准入政策、融资合作、企业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不断提高初创企业的成活率和活跃度。六要拓展民间投资渠道。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对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全面开放,不设置附加条件,不擅自设卡,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同时,要全面落实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企业注册登记自主申报、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准入条件、降低准入门槛,使市场准入更加便利,民间投资意愿不断提升。
三、强化责任,推动“放、管、服”工作落到实处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会上,我们印发了《西宁市关于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工作重点和具体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对照、明确责任、加快推进,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要充分发挥总协调职责,统筹研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具体改革措施,协调推动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积极督促和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各地区、各部门也要把推进“放管服”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结合各自实际,明确责任分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聚焦突出问题,拿出硬办法逐项抓好落实。
二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从制度上规范、推动监管重心下移、前移,聚焦投资、创业创新等重点领域,逐步探索建立“放、管、服”事项效果评估机制,不断提高改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主责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协同部门要配合联动,加强政策对接和工作衔接。
三要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放管服”改革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采取随机抽查与全面督查、常规检查和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改革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力度,强化跟踪问效,对发现问题的及时研究解决,对落实不力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加速释放改革红利。
同志们,推进“放管服”改革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统一部署要求,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创新创业环境最优的省会城市之一,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12315”总目标,建设“幸福西宁”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