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讲话稿 > 正文

【讲话】副省长在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上讲话会员分享精品(全文)

时间:2023-06-01 15:05:06 来源:网友投稿

在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上的讲话副省长王铁(2017年3月10日)同志们:去年10月13日,省政府在南阳内乡召开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现场会;时隔不到5个月时间,又再次召开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充分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讲话】副省长在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上讲话会员分享精品(全文),供大家参考。

【讲话】副省长在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上讲话会员分享精品(全文)

在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上的讲话


副省长 王铁

2017310日)

同志们:

去年1013日,省政府在南阳内乡召开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现场会;时隔不到5个月时间,又再次召开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充分体现了省政府对产业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会前,陈润儿省长专门听取了汇报,审签了会议方案,要求把会议组织好、筹备好,开出水平、开出实效。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交流经验,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下步全省产业扶贫工作。会议选择在台前、范县、滑县观摩,在滑县开会,是因为他们在产业扶贫上重视程度高、推进力度大、工作措施实、特色亮点多,为全省带了好头、趟出了路子、走在了前列。刚才,省扶贫办主任张继敬同志通报了全省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滑县、台前、范县、商水、泌阳5个县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妇联、工商联、邮储银行6个省直单位作了典型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振奋精神,使命担当的责任要再强化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把产业扶贫摆上了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第一个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强调“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把产业发展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举措。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环节。谢伏瞻书记、陈润儿省长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产业是就业之基、增收之本,要突出抓好产业扶贫。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之所以这么重视产业扶贫,是因为做好这项工作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产业扶贫的重要性,我们要做到“四个正确认识”。

(一)正确认识产业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开发式扶贫是扶贫工作的一贯方针。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我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都明确要求,“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发展产业是扶贫开发最基本的抓手,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扶贫开发的要义就无从体现,扶贫成效就难以保证,扶贫成果也难以巩固。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扶贫是开发式扶贫的灵魂,是脱贫攻坚的发动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助推器。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河南省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通过产业发展带动200万贫困人口脱贫。也就是说,“十三五”期间,要通过产业扶贫使全省近一半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发展壮大相关产业,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正确认识产业扶贫的稳定性作用。目前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既定时间节点只有3年多时间,时间很紧、任务很重,但是却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只注重短期效益、搞“一锤子买卖”。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所采取的扶持措施,必须着眼长远,讲究持续性、稳定性。习近平总书记早年在福建宁德地区任地委书记时就提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对贫困地区来讲,只有发展产业,才能积蓄长期持久、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力量;只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就有了“聚宝盆”,就能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贫困群众来讲,支持他们参与产业发展,就等于是为他们栽下了“摇钱树”,有了稳定的收入,脱贫才有保障。

(三)正确认识产业扶贫的持续性作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起来了,广大农户参与进来了,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来了,贫困群众就能持久长期地获得收益。随着产业规模由小到大,新型经营主体由弱到强,农户参与渠道逐步拓宽,贫困群众的收益也将持续增加。这里我想借用理学家朱熹的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求得扶贫开发的“满池清水”,就离不开产业扶贫这个“源头活水”,离开了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四)正确认识产业扶贫的普遍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最具有普遍性意义。各地都有自身的资源禀赋,都有产业开发的基础条件,都有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实施产业扶贫没有“空白区”。同时,产业扶贫涉及对象最广、涵盖面最大,且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和发展教育脱贫,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来保障。总之,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硬抓手”,是增收脱贫的根本之策。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产业扶贫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举措,抓紧抓实抓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可靠保障。

二、总结经验,提升水平,示范带动的效应要再强化

近年来,各地在产业扶贫中,采取了许多好的办法,探索了许多好的经验。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不断提升,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变“盆景”为“风景”,使产业扶贫工作全面提升水平。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点经验。

(一)领导重视是根本2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39次集体学习时,对我国脱贫攻坚的基本经验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第一条就是“加强领导是根本”。加强领导是搞好一切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谢伏瞻书记、陈润儿省长今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就分别深入到大别山区和伏牛山区看扶贫,而且都强调要抓好产业发展。我省在加强产业扶贫领导方面的经验可圈可点。近两年来,省直有关单位抓产业扶贫的力度越来越大,像省工商联组织实施的“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省妇联组织实施的“巧媳妇”工程,省商务厅组织实施的电商扶贫工程,省农业厅组织实施的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省畜牧局组织实施的畜牧产业扶贫,都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各地对产业扶贫工作的领导,总体上讲是有力的。刚刚发言的几个县,领导肯定是重视的,要不然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局面。除了今天交流发言的几个县,还有卢氏、内黄、新县、固始等一批县产业扶贫做得有特色有成效。实践证明,哪个地方领导重视、抓得紧、抓得实,哪个地方产业扶贫工作就做得好、有成效。

(二)完善政策是支撑。政策资源是最可靠的资源,政策支持是最根本的支持。没有政策就好比行路没有方向、比赛没有规则,产业发展必须要有有力的政策支撑。去年以来,不少市县在产业扶贫上出台了很多好办法、好政策。比如,濮阳市制定1+5”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各县区“十三五”县乡产业扶贫规划都纳入了县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平顶山市制定了“三线一湖”脱贫攻坚产业规划;漯河市制定了“十三五”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规划;驻马店市制定了“贷款贴息、直接补助、入股分红、保险托底、奖励激励”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滑县、新蔡、汝州都出台了一揽子产业扶贫政策。还有的地方将贫困户和企业签订的扶持协议进行司法公证,有据可依、有法可依。

(三)加大投入是保障“风起于青萍之末”,产业扶贫的风生水起,基本保障是投入。没有投入、舍不得花钱,玩“空手套”、唱“空城计”,肯定行不通。去年以来,各地在产业扶贫方面的投入比过去有较大的增长。郑州市本级财政计划5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1亿元,其中用于产业扶贫13亿元以上;濮阳市本级去年拿出8000万元、县区两级共拿出2.1亿元用于产业扶贫;洛阳、安阳、商丘、信阳、周口等省辖市投入都在3000万元以上;新乡市财政投入1800万元用于扶贫产业项目保险;范县去年财政列支4100万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分享收益。

(四)精准把握是关键。产业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贫困人口精准受益、精准脱贫。濮阳市“百企万户”工程新建和改造提升400多个精准扶贫就业点,台前县建成120多个精准扶贫就业点,通过项目到村、岗位到户、技能到人、政策到家,实现了群众赢、企业赢、产业赢、支部赢的“四赢”目标。昨天上午,我在台前县的一个精准扶贫基地了解到,一位68岁的老太太,虽然在车间只从事剪线头的简单劳动,但每个月却有六七百块元的收入,她高兴地对我说,在家门口干活,不耽误照顾孙子,吃馍买菜的钱也有了;还有个妇女给我说,扶贫车间建在幼儿园旁边,不耽误照顾小孩,天天还有收入。我在调研中还了解到,卢氏县立足当地连翘野生资源丰富的优势,把种植连翘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优先做大做强,带动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该县东虎岭村党支部书记莫红建说:“种植连翘的收益高,最贵的时候,一公斤能卖68元,亩产200公斤,一亩连翘的收入每年都在1万元左右。”商水县的“巧媳妇”工程,着眼解决“三留守”人员问题,带动近3万多贫困人口就业脱贫;永城市的“凤还巢”工程,对返乡创业人员给予用工、电力、交通、资金帮扶,发展壮大100余家企业,带动6000多人就业;鹿邑县积极实施纺织缝盘“千机千户千人”帮扶行动、尾毛制刷“百村千户万人”脱贫工程,带动1万多贫困人口脱贫;武陟、桐柏、社旗、睢县、沈丘、淮阳、郸城、平舆等县,积极在乡镇或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家庭工厂”。光山县围绕电商和农副产品相结合的“光山十宝”、电商和羽绒服产业相结合的“电商+扶贫”,全方位打造电商产业链,网络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带动7000多贫困人口就业。滑县实现了企业帮贫、光伏扶贫对贫困户“两个全覆盖”。

(五)机制创新是活力。在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各地积极创新机制,勇于探索实践,为产业扶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总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在构筑产业扶贫大格局上有创新。濮阳市规划实施“百企万户”、农业产业化扶贫、智慧扶贫电商扶贫、金融保险扶贫、培训教育扶贫五大工程,南阳、周口、鹤壁、焦作等市积极打造产业扶贫基地,兰考县重点打造特色种植基地、培育畜牧业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卢氏县重点支持发展菌、药、牧、果、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都很有特点。

二是在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上有创新。泌阳县培育壮大恒都食品公司、溢佳香食品公司两个夏南牛产业龙头企业,建成3个大型肉牛养殖场和年屠宰量20万头的生产线,并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基地引导贫困户参与,带动4000多户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洛宁县依托全球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加工企业海升集团,大力发展矮化密植苹果新品种,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现代果业高效示范园区和上戈苹果主题公园,由此在全县引发了一场“苹果革命”。上戈镇庙洼村贫困户乔海亮说:“老果园一亩地能种40棵,新果园一亩地能种200棵;老果园5年才挂果,7年达到盛果期,盛果期亩产2吨左右,新果园第二年挂果,5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亩产高达5吨左右”,增收潜力巨大。

三是在产业扶持脱贫模式上有创新。宜阳县实施“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组织27家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建设种养基地;实施“经营大户+贫困户”模式,对吸纳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种养加“大户”给予资金补贴、增加贷款信用额度等支持,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民权县探索实施“项目资金扶持、直接到户,专业组织合作、托管分红,龙头企业带动、结对帮扶,财政资金担保、金融支持”四大脱贫模式。内乡县探索实施“基层组织+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5+”脱贫模式。虞城县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组织贫困户成立种养合作社,政府协调给每个贫困户贷款510万元,贫困户可获得土地出租、务工、入股分红、承包养殖四项收入。潢川县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选村、定户、建基地,政府、经济实体、金融部门、贫困户“四方协议”约定贫困劳动力到企业务工,保证每人每年收入1.5万元以上。

四是在金融助力产业扶贫上有创新。开封市创新实施“政府+保险公司+担保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扶贫模式。商丘市推出“一家亲脱贫助力贷”“统保分贷”“三贷一担”等10余种金融组合产品。安阳市拿出1亿元成立农业产业投融资担保公司,增信扶贫贷款额度2.3亿元。兰考县推出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创业贷等新业务,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7亿元;探索“政府主导、金融支持、企业发展、风险保障”的四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去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亿元。洛宁县积极探索“政府+省农信担保+中原农保+合作银行”金融扶贫模式。卢氏县探索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方式,全县正在所有贫困村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并拟定了“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金融扶贫模式。

五是在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上有创新。南阳市拿出专项资金,评选10家功勋、80家示范”帮贫带富作用发挥好的企业进行奖补。周口市建立了产业扶贫推进奖励问责机制。鹤壁市财政自2016-2018年,每年拿出1500万元产业扶贫奖补资金。

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科学规范的标准要再强化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做好产业扶贫工作,必须理清思路、找对路子,科学施策、规范管理,推动产业扶贫向纵深发展、向高效迈进。要牢牢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讲规划,思路要清。凡事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各县在编制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时,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要把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作为产业扶贫的根本目的,确定“产业到人、人对产业”的工作标准,避免产业扶贫与脱贫致富“两张皮”。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以规模经营为引领”的主要原则。要遵循市场运作和产业发展规律,合理布局脱贫产业和脱贫项目,避免不顾实际、一哄而上,引进水土不服的产业,搞新的形式主义;避免盲目跟风、机械模仿,造成产业同质化问题,确保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要注重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地域特色突出的脱贫产业,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保证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注重强化贫困地区科技和人才服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业扶贫技术支撑。要注重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三是坚持“项目带动”的重要抓手。要按照“户有致富项目、村有特色产业、乡有主导产业、县有支柱产业”的目标,规划产业发展项目;以县为单位建立产业扶贫项目库,分年度滚动实施。

(二)讲标准,起点要高。目前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存在突出问题是,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习惯于传统种养业,特色种养业、加工业等规模小;产业项目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带贫承载力和风险抵抗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种养业缺乏精深加工链条,产品附加值低。针对这些问题,谋划扶贫产业要高起点,注重做到“三化”。一是区域化布局。发展产业,零零碎碎、星星点点不行,没有规模、没有体量,就没有市场、没有效益。产业开发一定要有战略思维,着眼全局、统筹谋划、综合考量,以市、县、乡为单位进行区域化布局,这样培育发展的产业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才可持续。二是产业化发展。发展产业,不能总是在初级产品生产上徘徊,这样附加值太低,农民增收太少。既要抢占产业高地,也要抢占价值链高地。要按照全产业链理念打造产业,在种养、加工、销售、流通上整体发力,特别要注重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拉长产业链条,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三是规模化经营。受自身能力和条件限制,贫困户靠“单打独斗”很难发展好脱贫产业。因此,要注重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吸纳贫困户参与规模化经营,与贫困户建立稳定带动关系,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

(三)讲特色,方向要准。各地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八项重点脱贫产业”,立足自身实际,选准产业发展方向,把比较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要着重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上下功夫。现在的情况是,有些地方特色不“特”、优势不“优”,缺乏自己的品牌产业。要在贫困地区着力发展优势突出的特色种植业,建设一批生态好、效益高、质量优、品牌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别山区要在重点发展粮油、茶等支柱产业同时,加快发展油茶、蔬菜、中药材、干鲜果、花木、食用菌、经济林、林下经济等主导产业;伏牛山区要在重点发展干鲜果等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食用菌、粮油、蔬菜、中药材、苗木花卉、经济林及林下经济、烟叶等主导产业;太行山区要在重点发展经济林及林下经济等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畜禽、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平原农区和黄河滩区要积极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水稻、优质棉花、优质花生、双低油菜产业带建设,适度扩大棉花、芝麻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注重培育水产、油料、花木、林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二是在发展畜牧养殖产业上下功夫。要优化贫困地区畜禽养殖结构和生产布局,着力扩大豫西、豫南浅山丘陵贫困地区的生猪养殖规模,加快推进豫西和豫西南贫困地区肉牛养殖基地、沿黄和豫西南贫困地区奶业基地、豫东肉禽和豫南水禽生产基地,以及沿黄、沿淮和豫西南贫困地区水产基地建设。全省53个贫困县已经编制了畜牧产业扶贫规划,一定要实施好。去年12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新增肉牛100万头,新增高品质生鲜乳100万吨,新增饲料作物种植面积500万亩,确定了系列支持政策,明确了省直责任单位。各地要积极筹划,各有关单位要协同发力,大力培育发展牛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三是在发展特色加工产业上下功夫。要发挥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果蔬加工、肉类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承接针织服装等轻纺制造业,积极引进手工艺品等特色轻工业,形成一批加工基地,增强贫困地区就业承载能力。轻纺制造业就业容量大,要大力扶持发展,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村级扶贫车间,带动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四是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上下功夫。发展旅游业,我省贫困地区都有潜力。近年来,不少市县已经在旅游扶贫上探索了新路子,像洛阳栾川县、新乡郭亮村、焦作岸上村、信阳郝堂村等,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目前我省有1000余个贫困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各地要结合本土特色,认真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乡村旅游后备箱、旅游电商推进等专项行动,积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产业,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开辟新渠道。五是在发展电商流通产业上下功夫。电商是农民和市场之间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具有“跨地域、全天候”的特点。通过建立网络营销平台,可以帮助工业制成品、特色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实现本土产品卖到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去年530日,省政府在三门峡召开全省农业电商发展现场会,对这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各地要将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积极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制定扶持政策,加强引导服务,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为贫困群众提供便利畅通的产品销售渠道。六是在发展光伏产业上下功夫。光伏产业方兴未艾、空间广阔。去年国家五部委印发了《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省直五部门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要落实政策要求、结合自身条件,积极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促进贫困人口稳收增收。

(四)讲实效,模式要优3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精准施策,下一番“绣花”功夫。各地要紧扣实际,在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产业扶持脱贫模式。要把探索实施合作帮扶模式、社会帮扶模式作为重点方向,大力引导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要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首要条件,建立健全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找准选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想方设法使贫困群众参与产业链条,找到合适的就业渠道和岗位。要加强政府和部门的指导、监管,帮助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明晰产权、明确责任与风险、合理确定利益分配、及时化解利益矛盾,保障贫困户充分受益。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实际工作中要防止三种倾向。一是防止给钱给物、“慰问式”帮扶的倾向。有的地方在到户增收扶贫项目上,习惯于打钱到户、发羊羔发猪仔、发种子发化肥等粗放简单的方法,忽视贫困户发展意愿,忽视建立贫困户稳定增收机制,实际上是贴上精准帮扶的标签,与精准扶贫要求相去甚远。二是防止“企农脱离”、利益脱节的倾向。有一些新型经营主体热衷于争取资金,帮贫意愿却不强,产业项目对贫困户聚焦不够,再加上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双方合同缺乏约束力、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监管不够到位,产业扶贫项目与贫困群众增收“两张皮”,贫困户应该享有的利益得不到保证。三是防止简单入股、只给分红的倾向。有的地方在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时,图省事、简单化,只是让贫困户入股分红,不重视引导贫困劳动力参与产业发展,稳定脱贫难以得到保障。

(五)讲管理,措施要硬。没有有效的管理,产业扶贫就结不出硕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关注市场变化,帮助农户了解市场、开拓市场、适应市场,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防范风险,提升效益。要健全科技和人才支撑服务体系,鼓励各级技术研发推广机构和技术人员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要加强督查考核,建立产业扶贫县域考核指标体系,开展联合督查、行业督查、第三方评估,把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督查结果作为对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挖掘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服水土、接地气的产业扶贫优秀范例,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

四、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合理攻坚的保障再强化

做好产业扶贫工作,顶层设计很关键,因时因势健全政策很重要。通过这次会议,要把中央和省里已经出台的政策理一理,让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指导实践更加有力。

(一)财政政策要跟上。省、市、县三级要积极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县级承担着扶贫资金使用权和扶贫项目审批权,要扭转重基础设施轻产业发展的老思想,把扶贫资金重点用于产业扶贫。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财政预算内投资,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各部门安排的惠民政策、工程项目等,要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要扎实开展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下功夫解决“整不动、整不好”的问题,确保按政策规定足额整合,为产业扶贫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省级财政、扶贫部门和市级政府要加强指导、强化监督,推动整合工作有力有效进行,确保今年全省贫困县整合资金总量达到200亿元以上。

(二)金融政策要跟上。实施产业扶贫离不开金融助力。当前,产业扶贫金融支撑的大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免抵押、免担保”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去年全省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18亿元,与一些省份上百亿元的规模差距很大。下一步,我们要下功夫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省邮储银行提出,计划从今年开始,对扶贫信贷免于规模考核,对贫困县金融扶贫创新需求和金融扶贫项目建立绿色通道、优先办理、限时办结;通过深挖特色产业加大信贷投放,2017年力争实现110亿元产业金融扶贫信贷投放。省农信社提出,计划以带贫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为信贷投放重点,重点支持带贫作用明显的绿色生态种养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发展;落实单列信贷资源、单设扶贫机构、单独考核绩效、单独研发产品的“四单原则”,扩大贫困县农信社的信贷审批权限,简化信贷流程,提高扶贫贷款的投放效率和可得性。这些思路都很好,要付诸行动、落地见效。同时,各地政府要发挥好统筹协调职能,通过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实施、兑现特惠金融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产业扶贫的金融支持力度;要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建立和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大幅度提高贫困户获贷率。

(三)配套政策要跟上。去年,国家九部委出台了《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相关部委出台了农业产业扶贫、畜牧业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一系列政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为产业扶贫提供了政策依据和遵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落实意识,国家部委制定了专项政策,省直对口单位也要跟进制定相应政策;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政策,各地也要跟进制定相应政策。这里要强调的是,省级出台的政策,主要立足于指导性,相对宏观;各市县要深入研究、拓展创新,进行细化实化具体化,确保政策可执行、能操作,让贫困群众真正享受到政策的红利。

(四)激励政策要跟上。扶贫必先扶志。脱贫攻坚需要优惠政策、资金投入等外部力量,但最终还是要靠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除了要做好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行正向激励政策。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对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的退出,给予一定的缓冲期,做到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工作队伍不撤,而且对先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还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确定这一政策,就是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认识到早脱贫的不吃亏、后脱贫的不沾光,增强脱贫主体意识,通过自身努力、艰苦奋斗实现光荣脱贫。这个政策,各地一定要落实好。对于产业扶贫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地方,要大力宣传表彰,可以考虑给予扶贫资金奖励和扶贫试点项目倾斜。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探索将一些帮扶政策和贫困群众参与情况挂钩,多劳多得,减少“等靠要”,调动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脱贫攻坚事关全局,产业扶贫首当其冲。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把产业扶贫的责任时时记在心上、牢牢扛在肩上、紧紧抓在手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开创新局面,谱写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美好篇章!

推荐访问:讲话 会上 扶贫 【讲话】副省长在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上讲话会员分享精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