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供大家参考。
《散步》教学设计及反思
《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本单元教学,意在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字词的积累,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感受文情文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 (2) 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 (2) 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 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学生先推选代表配乐朗读,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自主探究,初步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
四、合作探究,深刻理解 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
五、拓展延伸,强化理解
调动学生的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
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
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
教学反思: 教学上的大致设计思路及意图在上文我已经说得很详细,这里不再赘述。我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
1、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的一种交流。
2、尝试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并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动态交互的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历体验就是课程,社会生活就是课程。本节课力求激活学生生活体验,唤起生活体验的重现,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形成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双向理解,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的认识,并进而形成自己健康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