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正文

《*衡木》大班教案3篇(2023年)

时间:2022-12-31 13:45:03 来源:网友投稿

《*衡木》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按快慢节奏过*衡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敢于挑战,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3、锻炼*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衡木》大班教案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衡木》大班教案3篇(2023年)

《*衡木》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按快慢节奏过*衡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敢于挑战,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3、锻炼*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 、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衡木若干。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T:今天我带来了一段很特别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吧!

  2、幼儿自由走*衡木。

  小结:刚才你们在*衡木上走圆场的时候手都伸*了,走得稳稳的,很棒。

  3、幼儿示范各种方法走*衡木,教师抓典型讲解要领。

  T:你们刚刚是行走过了*衡木,那还有其他什么方法过*衡木呢?(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跟着在原地练习。)

  T:现在请你们选一种方法来过*衡木。

  4、幼儿练习。

  T:你们刚刚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1)没困难——你们真厉害,都能稳稳的过*衡木。

  (2)有困难——那你选一种最稳、最安全的方法再来过一次*衡木。

  T:这一次我有一个新的要求,请你们听好我的哨声有节奏的过*衡木。

  5、听音乐,比较两段音乐旋律。

  T:下面我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们听一听哪里快、哪里慢?

  6、幼儿分别根据快、慢的音乐选择走的方法进行练习。

  (1)慢音乐——原地练习两个动作,要求按照音乐节奏;熟练后再上*衡木练习。

  T:请你用分合的方法,有节奏的来走一次*衡木。

  T:你还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再走一次。

  (2)快音乐——直接上*衡木练习。

  T:这次音乐变快了,你能又快又稳又安全的走过*衡木吗?好,来试一试吧!

  7、教师示范完整的表演。(加高*衡木:两低一高)

  T:你们都能稳稳的走过*衡木,真厉害!我也很想来试一试,你们可要看仔细啦!

  T:你们刚刚发现了什么?

  T:*衡木加高了,我刚刚走了几个慢的?听到什么音乐后亮相?

  T:你会做一个很帅气的亮相吗?(教师喊口令,幼儿自由做出亮相的动作。)

  8、幼儿尝试跟音乐完整表演两遍。

  9、幼儿坐在*衡木上进行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爱动这一特点制定了本次走*衡木的体育活动。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准备材料,制作青草、小路,还有路边的小花,我还选用了幼儿能够接受的高矮适中的*衡木,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衡木》大班教案2

  【活动目的】

  1、锻炼幼儿的*衡能力及协调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

  2、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3、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皮球若干、低矮的*衡木。

  【活动过程】

  幼儿双脚站在*衡木上,横着走,一边拍一边往边上走,不能掉球,同时也不能掉下*衡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小、爱动这一特点制定了本次走*衡木的体育活动。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准备材料,制作青草、小路,还有路边的小花,我还选用了幼儿能够接受的高矮适中的*衡木,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小百科:*衡木运动起源于公元前的罗马时代,需要运动员在一根横木上做出一连串的舞蹈与翻腾动作。

《*衡木》大班教案3

  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衡木

  健康组:黄秋玲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探索和实践活动中,探索*衡木的多种玩法,利用*衡木进行身体的各种*衡能力的训练,发展孩子的创造性。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衡木4个,音乐,头饰(乌龟、兔子)各一个。 活动重点:双手支撑,双脚在*衡木两侧向前左右行进跳的技能。 活动流程:

  一、 准备运动:

  韵律操(快乐运动)

  二、 动作练习

  1、向幼儿提问:你们*时是怎样玩*衡木的呢?和幼儿一起走过*衡木,第二次在*衡木上跨过障碍物往前走;第三次带幼儿用手撑地,双脚撑*衡木爬过去。

  2、学习新的动作:教师示范,幼儿练习——双手支撑,双脚在*衡 木两侧向前左右行进跳的技能。

  3、教师:“*衡木好玩吗?我相信你们还有更多更好玩的方法,

  你们来尝试一下好吗?”

  4、幼儿分组自由探索*衡木的各种玩法。

  三、竞赛活动:

  1、教师出示兔子头饰,请小朋友帮助它选一个最好的方法进行接力

  (跳)

  介绍规则:每队幼儿分两边站好进行接力游戏,幼儿先用手撑*衡木,双脚左右向前行进跳的方法,中间的两条*衡木由孩子自己选择最佳方式跳过去。对面的幼儿以同样的方法回来。

  2、教师出示乌***饰,请小朋友帮助它选一个最好的方法进行接力(爬)

  介绍规则:每队幼儿分两边站好进行接力游戏,用手撑*衡木,双脚在*衡木上爬过去,中间的两条*衡木由孩子自己选择最佳方式爬过去。对面的幼儿以同样的方法回来。

  3、小结

  四、放松活动:

  1、龟兔以自己的优点进行了比赛,现在他们也成了好朋友了。

  2、自由结伴游戏。


《*衡木》大班教案3篇扩展阅读


《*衡木》大班教案3篇(扩展1)

——大班*衡木活动方案3篇

大班*衡木活动方案1

  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在就要到了,我们也为孩子准备了一系列关于植树节的活动,为的是让孩子能够真正程度上的意识到植树节到底是什么?它是多少号?它有什么样的意义等等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谈话、种植、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晨间谈话

  植树节的时间以及意义,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二、利用午餐后时间

  1、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2、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四、种树

  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

  1、教师要告诉幼儿那些东西我们种植在外面,不要去轻易动它,每天来幼儿园早的小朋友可以给自己的种植物浇水,比比看谁的种植物长的最高,最好

  2、教师带领班上的幼儿,一起去种植地,要注意些什么?

  3、师生共同参观大班年级组的种植地。


《*衡木》大班教案3篇(扩展2)

——小班*衡木教案 (菁选3篇)

小班*衡木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在高 25cm ,宽 15cm 的*衡木上走。

  2、通过有趣的情境,感受体育游戏的快乐。

  3、逐步养成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

  活动准备:

  *衡木,大积木若干,洋娃娃一个,小熊头饰一个。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出示洋娃娃,告诉幼儿“洋娃娃有许多好朋友,都是可爱的小熊,你们想不想来做她的小熊朋友啊?”

  (2)放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老师拿着洋娃娃,幼儿随着音乐,围在老师身边自由地跳一跳。

  2、游戏活动—小熊过桥。

  (1)介绍游戏内容:这里有一座小桥,河对岸住着洋娃娃,小熊想到洋娃娃家去玩,就必须从桥上走过去,你们瞧,小熊是怎样过桥的?

  教师戴上头饰边念儿歌,边走过*衡木。教师对小朋友说:你们敢过这个小桥吗?我们来试一试吧。

  (2)幼儿排队一个跟着一个过*衡木,教师站在一旁观察。

  (3)讨论:你是怎么走的?小结:两臂侧*举,眼睛看前面。

  (4)幼儿再走一次*衡木,老师站在一旁重点帮助个别较胆小的幼儿。

  (5)幼儿多次练习走*衡木过小桥。

  3、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在河对岸,与洋娃娃一起手拉手,跳一跳圆圈舞。

  评价:表扬大胆走过小桥、身体不摇晃的幼儿。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好模仿,因此,幼儿跟着老师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幼儿很开心,幼儿基本上都跟着老师模仿小动物做动作。在做热身活动时,幼儿兴奋得只是嘻嘻哈哈地随意做动作。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做练习动作时,多数的幼儿只是顾着做动作,没有几个幼儿跟着老师念儿歌,为了让幼儿的兴趣继续,我没有太强求幼儿一定要念儿歌,只要求他们把动作做得好些。在玩游戏时,幼儿戴上头饰,幼儿基本上能排队一个跟着一个过*衡木。但有些幼儿可能太兴奋,他们不注意听老师的口令和看更换的头饰做动作,只顾着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小班*衡木教案2

  游戏目标:

  1、培养幼儿的*衡能力。

  2、培养幼儿敢于一个人走*衡木的胆量。

  游戏过程:

  教师先摆好*衡木,让幼儿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注意保持距离。

  游戏规则:

  1、指导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

  2、指导幼儿走*衡木的时候不推拉挤其他幼儿。

  3、指导幼儿走*衡木时注意安全。

  冬季来临,为增强在园孩子体质,我设置了“小小*衡木”晨间活动,旨在促进孩子的身体*衡与灵敏,激发孩子热爱运动,引导孩子体验并遵守运动规则。

  通过“小小*衡木”活动时间,让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分小组,通过游戏化、情景化的组织方式来锻炼孩子们冬季的心肺呼吸功能,利用游戏手段使孩子提高对运动的兴趣。同时,通过老师在练习中不断地向孩子们介绍比赛的规则,潜移默化让刚刚入园的孩子的观念中形成“规则”的概念。

  将一些大型积木块和一些零散积木进行拼搭,搭成一个*衡木,离地面20厘米左右,以免摔伤跌伤。开始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从*衡木上爬过去,以后再从*衡木上走过去。如果孩子胆小,可以先扶他爬行或步行,经过几次练习,孩子们会慢慢地行走自如地玩起来,这对培养孩子的*衡能力和勇敢精神大有好处。在玩的过程中,胆小的幼儿停在高处不敢下去,有的幼儿会主动用手去扶小朋友,并且鼓励同伴不要害怕。

  孩子们通过“走*衡木”户外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习到了规则的重要性,锻炼了专注力,也培养了孩子喜欢体育,热爱运动,养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挑战自我的意识,更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提高了肢体的协调性和行走*衡木的技巧性,使孩子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均衡发展。

  小朋友们遵守游戏规则,一个跟着一个走*衡木,活动有序的进行。

小班*衡木教案3

  游戏目标:

  1、培养幼儿的*衡能力;

  2、培养幼儿敢于一个人走*衡木的胆量。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游戏过程:

  教师先摆好*衡木,让幼儿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注意保持距离。

  指导要求:

  1、指导幼儿一个个的走;

  2、指导幼儿走*衡木的时候不推拉挤其他幼儿;

  3、指导幼儿走*衡木时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小、爱动这一特点制定了本次走*衡木的体育活动。在准备的过程中,我还选用了幼儿能够接受的高矮适中的*衡木,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衡木》大班教案3篇(扩展3)

——小班教案《*衡木》 (菁选2篇)

小班教案《*衡木》1

  不倒娃娃(尝试走*衡木)

  目标:

  1.尝试在*衡器械上走。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发展*衡能力。

  2.克服胆怯心理,增强自信心。

  准备

  *衡木两个。在场地一端,画出1个能容纳所有幼儿站立的大圆圈,作为不倒娃娃的家。

  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充分活动身体各部分。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儿歌:太阳*笑(双手上举,分别向左、右摆动),我们起的早(双臂屈肘于胸前,分别向左右做转体动作),伸伸臂、弯弯腰,蹲一蹲、跳一跳。

  2.玩游戏“不倒娃娃”,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

  *教师请幼儿一边说“不倒娃娃摇摇摇,摇来摇去倒不了”,一边张开双臂模仿不倒娃娃左摇右摆走路,当说到“倒不了”时,所有的幼儿原地停住,并做出单脚站立的动作。

  *要鼓励幼儿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尽量坚持单脚站立。可以根据大部分幼儿身体的*衡状况控制停顿的时间。

  *反复几次后,教师发出“下雨了”的口令,不倒娃娃迅速跑回家(大圆圈)。

  *游戏反复进行两三次后,教师提示幼儿单脚站立的同时可睁眼、闭眼,看看哪一种方式站的时间长,并根据幼儿的活动量调整“下雨”的频率。

  3.玩游戏“过小桥”,尝试在不同的*衡器械上走。

  *教师请幼儿扮演不倒娃娃,带领幼儿做单脚站立、原地旋转、倒走、闭眼向前走等*衡动作。

  *教师以妈妈的口吻引导幼儿走小桥:今天我要带我的不倒娃娃走过小桥去山上玩。快来看一看,妈妈是怎样走过小桥的。

  *教师为幼儿做示范,提示幼儿注意动作要领:双脚脚尖向前,两*换踩在桥的中间向前走,两臂侧*举保持身体*衡。

  *幼儿自主练习,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鼓励幼儿尝试在不同器械上走,走过小桥后跟教师一起做爬山等模仿动作。教师注意对个别幼儿给予具体的帮助,如拉着幼儿的手或跟在幼儿旁边,给幼儿以安全感,帮助或保护他走过*衡器械等。

  4.做放松活动,游戏结束。

小班教案《*衡木》2

  活动目标

  1、练习在宽25厘米的*衡的动作要领。

  2、在儿歌的帮助下,掌握走*衡木的动作要领。

  3、知道一个一个排着队走,不推挤前面的同伴。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衡木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幼儿用书、教学CD、学习DVD。

  2、在场地的一端*等摆放4~5块*衡木。

  3、小熊的头饰或挂牌,人手一个。

  4、报纸球、篮子若干(数量和幼儿的人数一致)。

  活动过程:

  1、教师翻开教学大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师生头戴熊的头饰听音乐做小熊的动作进入场地。

  师引导观察提问:果园里有很多什么?这些苹果成熟了,长得又大又圆,小熊们想不想到苹果园里摘苹果啊,可是到苹果园要过一条小河,河上只有一座窄窄的桥,小熊们敢过吗?过这窄窄的桥呢,大家不要怕,只要我们掌握方法了,就可以顺利过桥了,现在熊妈妈要先过小桥摘苹果了,看看熊妈妈是怎样顺利过桥的,小熊们要仔细看哦。师边示范边讲解走*衡木的动作要领。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熊怎样过桥,并念儿歌告诉幼儿走*衡木的要领。

  教师通过示范帮助幼儿明白走*衡木的要领,鼓励幼儿大胆的走*衡木,走完后拿起一个报纸球当作苹果,放进篮子里。

  (1)教师边念儿歌,边演示走*衡木。

  教师:熊宝宝们,现在熊妈妈要过桥了,看看我是怎样过的。

  (2)教师:熊妈妈是怎么走过小桥的?(眼睛向前看,一步一步的走过去。)

  (3)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吃苹果”后的`愉快心情。

  延伸活动:

  1、可用球开展延伸活动,如滚球、踢球等。

  2、请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小熊过桥》幼儿用书,学念儿歌,并巩固走*衡木的能力。


《*衡木》大班教案3篇(扩展4)

——化学*衡教案10篇

化学*衡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建立化学*衡的观点;理解化学*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衡的影响;理解*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衡的意义。

  *衡的有关计算

  (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l I2与0.02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衡后有0.03lHI生成。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衡浓度。

  ②*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

  c始/l/L 0.01 0.05 0

  c变/l/L x x 2x

  c*/l/L 0.015

  0+2x=0.015 l/L

  x=0.0075l/L

  *衡浓度:

  c(I2)*=C(I2)始-△C(I2)

  =0.05 l/L -0.0075 l/L

  =0.0425l/L

  c(H2)*=0.01-0.0075=0.0025l/L

  c(HI)*=c(HI)始+△c(HI)

  =0.015l/L

  w(H2)=0.0025/(0.05+0.01)

  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

  例2 02lCO与0.02×100%=4.2%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in达*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l/(L·in),求*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c(CO)=V(CO)·t

  =0.003l/(L·in)×2in

  =0.006l/L

  a=△c/c(始)×100%

  =0.006/0.01×100%

  =60%

  【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因此,抓变化浓度是解题的关键。

  (3)综合计算

  例3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将N2和H2以体积比为1∶3混合,当反应达*衡时,混合气中氨占25%(体积比),若混合前有100l N2,求*衡后N2、H2、NH3的物质的量及N2的转化率。

  思考分析:

  方法一:

  设反应消耗xlN2

  △n(始) 100 300 0

  △n x 3x 2x

  n(*) 100-x 300-3x 2x

  (l)

  x=40l

  n(N2)*=100l-xl=100l-40l

  =60l

  n(N2)*=300l-3xl=180l

  a=40/100×100%=40%

  方法二:设有xlN2反应

  △n

  1 2 2

  x 2x 2x

  【小结】方法一是结合新学的起始量与*衡量之间的关系从每种物质入手来考虑,方法二是根据以前学过的差量从总效应列式,方法二有时更简单。

  n(*NH3)/n(*总)×100%

  =n(*NH3)/(n始-△n)

  =2x/(400-2x)×100%

  =25%

  x=40l

  (以下计算与上面相同)

  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附:随堂检测答案1.(C)2.1.31×107Pa(129.4at)

  *衡体系温度升高,溶液的绿色加深;冷却后,颜色又变浅。

  [仪器和药品]

  1.学生用:烧杯(50毫升)、滴定管2支、量筒(10毫升)、搅拌棒、试管、石棉网、铁架台(附铁杯)、保温瓶(贮开水)、酒精灯、火柴。

  3 M氢氧化钠溶液、3 M硫酸溶液、0.5 M氯化铁溶液、0.1 M硫酸铜、1 M溴化钾溶液。

  2.讲台上公用:1 M*钾溶液0.5升、1 M重*钾溶液0.1升。

  探究活动

  浓度对化学*衡的影响

  让同学复述勒沙特里原理,然后提出并演示,*根 呈黄色,重*根 呈橙色。在水溶液中,*根离子和重*根离子存在下列*衡:

  提问:

  (1)若往*钾溶液里加入硫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2)再加氢氧化钠溶液,颜色又有什么变化?

  (3)若又加酸溶液,颜色将怎样变化?

  (3)又加硫酸,溶液由黄色变橙色,理由同上。

  按照下表操作栏实验,观察现象。解释颜色变化原因。

化学*衡教案2

  一、设计思想

  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人才。

  化学*衡属于化学热力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教材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要求、学生的发展和认知水*,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学生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化学*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通过类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衡的观点。

  教材以固体溶质溶解为例,分析溶质溶解过程中结晶与溶解速率的变化,并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衡状态,以此顺势引入化学*衡状态概念,并强调在可逆

  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衡状态。这样层层引导,通过熟悉的例子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借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化学*衡是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延伸,也是以后学习有关化学*衡的移动等知识的理论基础,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衡、电离*衡、水解*衡等知识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化学*衡》是一节承前启后的关键课。化学*衡概念的建立和化学*衡特征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接触化学*衡前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可逆反应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要接受和理解化学*衡这一抽象概念并非易事。因此在学习中应集中注意力,采用自主学习,积极想象等学习方式提高自己观察、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和手段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建立化学*衡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化学*衡的特征

  (3)掌握化学*衡状态的判断

  能力目标:

  (1)通过回忆比较已学知识,掌握新的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习惯

  (2)结合*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 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衡的建立及其特征

  3. 教学方法和手段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引导探究、比较发现、推理论证等方法,通过复习联系旧知识,架设探究桥梁,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在引导探究、启发讨论中让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掌握知识。

  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引发冲突”“引导探究”“讨论交流”“ 答疑点拨强化拓展”“变式探讨体验归纳”“ 联系实际讨论应用”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讨论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质疑和提出各种假设,并寻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引入】 大家都喜欢喝糖水,你们知道一块糖投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吗?糖在水里面能无限度溶解吗?为什么会饱和?饱和的实质是什么?

  【探究】实验一:以蔗糖溶解为例(结合flash动画),探究溶解*衡的建立及特征, 微观过程,宏观再现

  [意图: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借助浅近的类比关系,作知识的

  填补,以取得学生知识基础与认知水*之间的同步,获得化学*衡的最初认识。]

  【问题】①蔗糖晶体溶解时存在哪两个过程?

  ②随时间推延,两种过程速率如何变化?

  ③当两种过程速率相等时,溶液有何特征?溶液浓度是否发生变化?

  ④用何种实验可以证明饱和溶液两种过程仍然存在?

  ⑤将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是加入溶剂,原状态有何影响?

  [意图:以蔗糖溶解*衡为例,设计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2)答疑点拨,强化知识拓展

  教师引导、组织好前述探究活动的讨论交流工作,并进行必要的答疑点拨;学生回忆,讨论,归纳得出溶解*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申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做好知识的强化与拓展。

  【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探究讨论,形成如下共识:

  ①蔗糖晶体溶解时存在溶解和结晶两个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

  ②随着溶解进行,溶解速率逐渐减小,结晶速率逐渐增大,最后达到相等。

  ③两种过程速率相等时,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外观”上晶体不再溶解也不再析出,溶质的浓度不变,即达到了溶解*衡状态。

  ④(提示:初中CuSO4晶体的制备实验)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颗不规则形状的晶体,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的形状变成规则,但质量不变,由此可以说明,溶解*衡时,溶解和结晶并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速率相等。因此,溶解*衡不是静止的,是一个动态*衡。

  【flash动画】再现溶解*衡时,V溶解=V结晶≠0

  ⑤将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解速率增大,继续溶解;在饱和溶液中加入溶剂,继续有固体溶解。所以,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衡会被破坏。

  [意图:以溶解*衡为例,探究溶解*衡的特征;多媒体动画演示晶体的溶解、饱和溶液中晶体形变质不变、晶体溶解微观解释等,使学直观形象的探究、分析问题,并得出溶解*衡特征]

  【板书】化学*衡

  一、 溶解*衡的建立

  1、 溶解 ——结晶—— 可逆过程

  2、 V溶解=V结晶≠0 →溶解*衡

  (动态*衡、 浓度不变、条件改变,*衡破坏)

  【探究】实验二:对比溶解*衡,探究化学*衡状态的建立:

  【投影】下表是CO+H2O(g) CO2+H2反应中起始和反应不同时间时各物质的浓度的变化(催化剂1200℃)。

化学*衡教案3

  一. 教学内容:

  化学*衡常数及有关化学*衡的计算

  二. 教学目标:

  理解条件对化学*衡移动的影响,理解化学*衡常数的意义;掌握化学*衡的计算。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衡的计算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四. 教学过程:

  (一)化学*衡常数:

  pC(g)+qD(g)

  (二)有关化学*衡的计算:

  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衡:

  mA(g)+nB(g)< style="height:9pt" fillcolor="window">

  pC(g)+qD(g)

  起始(mol/L) a b 0 0

  转化(mol/L) x (n/m)x (p/m)x (q/m)x

  *衡(mol/L) a-x b-(n/m)x (p/m)x (q/m)x

  *衡时:A的转化率=(x/a)×100%

  【典型例题】

  例1. CO的中毒是由于CO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血红素部分反应生成碳氧血红蛋白:

  CO+Hb?O2 →O2+Hb?CO

  实验表明,Hb?CO的浓度即使只有Hb?O2浓度的2%,也可造*的智力损伤。抽烟后,测得吸入肺部的空气中CO和O2的浓度分别为10-6mol?L-1和10-2mol?L-1,并已知37℃时上述反应的*衡常数K=220,那么,此时HbCO的浓度是Hb?O2的浓度的多少倍?

  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可得:

  又因为:肺部的空气CO和O2的浓度分别为10-6mol?L-1和10-2mol?L-1,则:

  则有:

  =2.2%

  CO2(气)+H2(气)放热反应;在850℃时,K=1。

  (1)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衡时K__ ___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和xmolH2,则:当x=5.0时,上述反应向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__________。

  (3)在850℃时,若设x=5.0 和x=6.0,其它物质的投放量不变,当上述反应达到*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则a___ 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CO2(气)+H2(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衡逆向移动,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根据*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可知,K变小,即小于1。

  (2)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和xmolH2,当x=5.0时,则有:K=5×1/3×1>1,此时生成的浓度偏大,而在同一温度下*衡常数保持不变,则必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浓度降低,*衡逆向移动。

  若要使*衡正向移动,则有:K=x×1/3×1<1,即x<3时,可使*衡正向移动。

  (3)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衡:当x=5.0时

  CO(气)+H2O(气)

  CO2(气)+H2(气)

  起始(mol/L) 1 3 1 5

  转化(mol/L) x x x x

  *衡(mol/L) 1-x 3-x 1+x 5+x

  a%=H2%=(5+x)/10=40%

  同理可得:当x=6.0,b%=52.9%

  解析: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根据*衡常数的计算公式:有:

  N2 + 3H2

  2NH3

  起始(L) 1 3 0

  转化(L) x 3x 2x

  *衡(L) 1-x 3-3x 2x

  则有2x/(4-2x)=25%,x=0.4,则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中氮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x):(3-3x)=1:3。

  在一定温度和体积固定的容器中,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有:

  P前/P后=4/(4-2x);160atm/P后=4/3.2,P后=128atm。

  解析: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的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设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为a,则氢气的体积为:100-a,则有:

  N2 + 3H2

  2NH3

  起始(L) a 100-a 0

  转化(L) x 3x 2x

  *衡(L) a-x 100-a-3x 2x

  则有:ρ前/ρ后=V前/V后;100/(100-2x)=1.25,x=10mL。

  又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有:

  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则有:混合气体的总质量=28a+2(100-a),

  则有:[28a+2(100-a)]/100-2x=15.5,可得:

  a=40 mL

  则:氮气的转化率为:10/40=25%

  pC(g)+qD(g)的*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越大,达到*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B. K越小,达到*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C. 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 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在一密闭容器中,aA(g)

  bB(g)达*衡后温度保持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衡时浓度的60%,则:( )

  A.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b

  3、在373K时,把0.5mol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到2s时,浓度为0.02mol/L,在60s时,体系已达到*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2s,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均反应速度为0.01mol/(L?s)

  B. 在2s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压强的1.1倍

  C. 在*衡体系内含N2O40.25mol

  D. *衡时,如果压缩容器体积,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

  4、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X和Y发生如下反应:X(g) 2Y(g)

  2Z(g),反应达到*衡时,若混合气体中X和Y的物质的量之和与Z的物质的量相等,则X的转化率为( )

  A. 10% B、50% C、60% D、70%

  5、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将一定量的NH3加热使其发生分解反应:2NH3(g)

  N2(g)+3H2(g),当达到*衡时,测得25%的NH3分解,此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原来的( )

  A、1.125倍 B、1.25倍 C、1.375倍 D、1.50倍

  6、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CO和1mol水蒸气放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 (g)

  CO2(g)+H2(g),达*衡状态后,得到CO20.6mol;再通入0.3mol水蒸气,达到新的*衡状态后,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0.9mol B、0.8mol C、0.7mol D、0.6mol

  7、将0.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 1 * GB3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均速率为0.3mol?(L?s)-1

  = 2 * GB3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均速率为0.6mol?(L?s)-1

  = 3 * GB3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 4 * GB3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

  A、 = 1 * GB3 ① = 3 * GB3 ③ B、 = 1 * GB3 ① = 4 * GB3 ④ C、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D、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8、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R(g)+5Q(g)

  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2 B、3 C、4 D、5

  9、某容器中加入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N2+3H2

  2NH3,达到*衡时N2、H2、NH3的浓度分别是3mol/L、4mol/L、4mol/L,则反应开始时H2的浓度是 ( )

  A、5mol/L B、10mol/L C、8mol/L D、6.7mol/L

  10、已知下列反应的*衡常数:H2(g)+S(s)

  H2S(g) K1

  S(s)+O2(g)

  SO2(g) K2

  则反应H2(g)+SO2(g)

  O2(g)+H2S(g)的*衡常数是 ( )

  A、K1+ K2 B、K1 -K2 C、K1 ×K2 D、K1/K2

  11、有可逆反应2A(g)+2B(g)

  2C(g)+D(g)

  (1)该反应的化学*衡常数的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选用了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发现反应温度在100℃~400℃的范围内,每高10℃,反应速度为原来的3倍,在400℃~450℃时,每高10℃,反应速度却约为原来的10倍,而温度高于450℃时,反应速度却约为原来的3倍,若其它反应条件不变,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反应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并保持温度不变。往容器里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B两种气体物质,反应进行5min后,试推测容器内的压强可能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填正确的字母编号)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反应在恒温下进行并已达*衡,再维持温度不变,将压强由100kPa增大到500kPa*衡发生了移动,但却发现*衡向左移动,你是否怀疑勒夏特列原理对*衡系统的.普遍适用性?________;试写出你的分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25℃时,下列反应式及其*衡常数:

  2NO(g)

  N2(g)+O2(g) K1=1×1030

  2H2(g) +O2(g)

  2H2O(g) K2=2×1081

  2CO2(g)

  2CO(g)+O2(g) K3=4×10-92

  (1)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衡常数值约为____________。

  (3)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出氧气的大小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轿车进入家庭,汽车尾气污染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市*要求全市对所有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完成改装,以求基本去除氢氧化物、一氧化碳污染气体的排放。而改装后的尾气处理装置主要是加入了有效催化剂,请你根据以上有关数据分析,仅仅使用催化剂_________(填能或否)促进污染气体间的反应,而去除污染气体。

  13、可逆反应CO+H2O

  CO2+H2在密闭容器中建立了*衡。当温度为749K时,Kc=2.60,问:

  (1)当CO起始浓度为2mol/L,H2O起始浓度为2mol/L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

  (2)当CO起始浓度仍为2mol/L,H2O的起始浓度为6mol/L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

  14、在接触法制硫酸中,将SO2与空气按1:3的体积比混合(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4:1)后进入接触室,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衡后,气体总体积减少为原来的88%(体积均在相同情况下测定),试求:

  (1)反应达到*衡时SO2的转化率;

  (2)若生成的SO3可在吸收塔中完全被吸收,则排出的尾气中SO2的体积百分含量。

  15、在673K,1.01×105Pa时,有1mol气体A发生如下反应:2A(g)

  xB(g)+C(g)。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衡。在*衡混合气体中,A占其体积百分比为58.84%。混合气体总质量为46g,密度为0.72g?L-1。求:

  (1)*衡混合气体的*均相对分子质量;

  (2)A的*衡转化率;

  (3)x值

  (4)相同条件下,反应前A的密度是*衡混合气体密度的几倍。

  【试题答案】

  1、AD 2、AC 3、B 4、A 5、B

  6、C 7、B 8、A 9、B 10、D

  11、(1)

  (2)催化剂在400℃~450℃活性最大

  (3)B;在该条件下,发生反应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

  (4)不;可能反应物中某物质的状态发生变体。

  12、(1)

  (2)2×10-82

  (3)NO;H2O;CO2

  (4)能

  13、61.7%,86.6%

  14、96%,1.56%

  15、(1)39.73 (2)A的转化率为32%

  (2)x=2 (4)反应前A的密度是*衡混合气体密度的1.16倍。

化学*衡教案4

  一,课题: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化学*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影响化学*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本章的学习,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衡,电离*衡,水解*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3,在教学大纲中《影响化学*衡的条件》是C类要求。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依据教改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衡的影响,理解*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衡移动原理判断*衡移动方向。

  2,能力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衡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衡的影响

  难点:1,*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确立依据:对化学*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讨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

  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对化学*衡影响。

  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影响理论复习,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六,说学法:

  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温故知新的角度,采用对比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层层第进的方法,使学生发现规律,原理,使教法从实处出发。

  实行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

  七,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化学*衡移动;

  第二部分,影响化学*衡的条件,化学*衡移动;

  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教材是在化学*衡状态特征下分析出改变外界条件会使*衡发生移动,自然过渡到对第二部分浓度,压强,温度对*衡移动的影响,第二部分是整节教材的核心,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生动直观的归纳出浓度对化学*衡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改变压强,温度对化学*衡移动的影响,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最后可以让学生把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己归纳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八,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而且思维活跃,掌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探究为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九,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应用投影仪引导学生回忆化学*衡特征

  (这样做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重要是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由点到面的特点)

  2,实验探究,设疑导入

  提出问题若改变外界条件,*衡是否发生变化?

  (这样做起到开门见山的效果,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而且一来就可吸引学生思考,提早进入思维的兴奋区,在这中情况下由教师演示实验2——9,2——10)此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条件改变,*衡发生变化,但如何变,可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抓住机会,深刻讨论

  学生讨论后,抓住时机问“为什么外界条件改变后*衡会变化?,这种变化有无规律可循?”

  教师可提示,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得出外界条件改变使*衡向能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顺利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样做,不仅释疑,而且可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学法)

  4,注重实际,加深理解

  可通过边讲变练,使速率——时间图象的练习得以贯彻实施,让学生能从数学角度出发解决化学问题,达到综合的目的。

  (这部分内容,可通过计算机来演示,不仅增大课堂容量,而且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对*衡的影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6,巩固练习:课本习题一

  7,布置作业:1,课后习题三。 2,练习册

  8, 板书设计

化学*衡教案5

  编制人: 审核人: 日期 编号

  高三化学 一轮复习课时导学案 化学*衡图像

  知识目标:

  1.通过画图以及对图像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衡的特征,建立化学*衡的观点。 2.熟悉解决常见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衡图像题的一般步骤;使学生加深巩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衡移动因素的知识。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衡移动因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解释,提高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衡图像的分析 知识链接:化学*衡 *衡转化率 知识梳理:

  一、有关化学*衡图像的知识规律:

  (1)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强越大,到达*衡所需的时间越短;在压强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到达*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2)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改变到达*衡所需时间,但不影响化学*衡移动。

  (3)同一反应中末达*衡前,同一段时间间隔内,高温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含量总比低温时生成物含量大;高压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的含量总比低压时生成物的含量大。 (4)*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但生成物的浓度、质量分数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加。

  二、*衡图像的分类研讨:

  (一)、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象

  1. 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 (二)、速率—时间图

  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衡移动的方向.

  2.对达到*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

  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 )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3. 已知可逆反应:N2(g) +3 H2

  (g)

  2NH3 (g);△H=-92.4 KJ/mol

  下列各图表示上述可逆反应建立*衡的过程及改变某一条件后建立起新的*衡过程的曲线: (1)加入稀有气体后的*衡图为___________。(2)降低温度后的*衡图为____________。 (3)体系加压后的*衡图为___________。 (4)升高温度后的*衡图为___________。 (5)减小生成物浓度后的*衡图为_______。 (6)加入催化剂后的*衡图为________。

  (三)、 速率(v)与温度(T)或压强(p)的图象 4. 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应

  ;

  的正、

  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 )

  5.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

  )是 (

  )

  2AB3(g)(正反应放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

  6.以下化学反应中符合右侧图象的化学反应为( ) ィ粒N2O3

  (g)

  NO2(g)+NO(g)

  2HNO3(l)+NO(g) 4NO(g)+6H2O(g) 2CO(g)

  ィ拢3NO2(g)+H2O(l)ィ茫4NH3(g)+5O2(g)ィ模CO2(g)+C(s)

  ィㄋ模、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衡的特征.

  7.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g)+B(g

  )

  C(g)+Q

  A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T1>T2,Q<0 B.T1<T2,Q<0 C.T1>T2,Q>0 D.T1<T2,Q>0 8.现有可逆反应A(g)+2B(g)

  nC(g)+Q(Q>0),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

  A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4,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p1>p2,n>3 B.p1<p2,n>3 C.p1<p2,n<3 D.p1>p2,

  n=3

  五、质量分数—时间图象

  9.

  对于可逆反应mA(g)+nB(s)

  pC(g)+qD(g)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时,产物D的质量分数D%与温度T或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温,化学*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使用催化剂可使D%有所增加 C.化学方程式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m<p+q

  D.B的颗粒越小,正反应速率越快,有利于*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0.反应2X(g)+Y(g)

  2Z(g)(正反应放热),在不同温度(T1和T2)

  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10所示。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オ (六)、恒压(温)线

  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 11.对于反应2A(g)+B(g)

  2C(g)(正反应放热),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

  (七)、转化率(或质量分数等)—压强、温度图象 12.有一化学*衡mA(g)+nB(g)

  pC(g)+q

  D(g),如图所示是A的转化率同压强、温度的关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正反应吸热,m+n>p+q B.正反应吸热,m+n<p+q C.正反应放热,m+n>p+q D.正反应放热,m+n<p+q 13.图7表示mA(g)+nB(g)

  pC(g)+qD(g),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

  定时间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图8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衡(v正=v逆)后t时刻改变影响*衡的另一个条件重新建立新*衡的反应过程,判断该反应是( ) A.m+n>p+qフ反应放热 ィ拢m+n>p+q 正反应吸热 ィ茫m+n<p+qフ反应放热 ィ模m+n<p+qフ反应吸热 14.

  有可逆反应

  ,试根据下图回答:

  (1)压强(2)体积

  比

  _____________填(大、小)

  _____________(填大、小)

  (3)温度T1℃比T2℃____________(填高、低) (4)正反应 热(吸,放)

化学*衡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衡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衡移动原理。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用具]烧杯三个,试管三个,试管夹,滴管、玻璃导管、冰水、热水。

  0.01mol·L—1 FeCl3溶液50 mL,0.01 mol·L—1 KSCN溶液,50 mL NO2和N2O4混合气体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化学*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达到*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衡状态。由此引出化学*衡的移动。

  [板书]可逆反应中旧化学*衡的破坏、新化学*衡的建立过程叫化学*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衡的影响

  [实验2—4]通过学生对实验归纳可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促使化学*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方程式:FeCl3+3KSCN Fe(SCN)3+3KCl

  例:2SO2+O2 2SO3在某温度下,达到*衡后各浓度分别为:c(SO2)=0.1 mol·L—1,c(O2)=0.05 mol·L—1 c(SO3)=0.9 mol·L—1

  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O2浓度增大一倍,则*衡如何移动?

  当浓度增大1倍(氧气),温度不变时。

  如果保持*衡常数不变,必须增大分子,减小分母,即必须增大SO3的浓度,*衡必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可使*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二、压强对化学*衡的影响

  1、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影响很小,压强不使*衡移动。

  2、反应中有气体参加:压强减小→浓度减小→*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反之亦然。

  结论:①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②如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不会使*衡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衡的影响

  [实验2—4]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会使*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会使*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四、勒沙特列原理

  综上所述,如果改变影响*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沙特列原理。

  [布置作业]一、二、三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衡(第二课时)

  一、浓度对化学*衡的影响

  二、压强对化学*衡的影响

  三、温度对化学*衡的影响

  四、勒沙特列原理

化学*衡教案7

  从容说课

  化学*衡的影响条件及其规律在本章的知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本节内容,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正是利用这种优势,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衡就会发生移动。同时指出,研究化学*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此表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学中利用好演示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反之,则化学*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并要求学生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衡常数不随浓度改变等知识展开讨论,说明改变浓度为什么会使化学*衡发生移动。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压强、温度对化学*衡影响的教学。

  教材在充分肯定*衡移动原理的同时,也指出该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 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除此之外,组织好教材节末的讨论题,引导学生了解课后资料及阅读材料的相关知识,都会使学生对本节的教学重点的理解、掌握起到推动和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衡的影响。

  2. 使学生理解*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衡移动原理判断*衡移动方向。

  3. 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衡移动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 *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方法

  1. 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衡的影响。

  2. 通过对*衡常数及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理论的复习,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衡移动规律。

  3. 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沙特列原理。

  ●教具准备

  1 lL-1的FeCl3溶液、1 lL-1的SCN溶液、2 lL-1的NaOH溶液、蒸馏水、冰水、热水、NO2气体、大试管(1支)、小试管(3支)、烧杯(2只)、烧瓶(2个)、带夹导管。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新课)

  [师]可逆反应进行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生]达到*衡状态。

  [师]化学*衡状态有哪些特点?

  [生]1. 同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2. 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3. 动态*衡。

  [设问]可逆反应达*衡后,若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那么此*衡状态还能维持下去吗?

  [生]不能。

  [师]对。此时原*衡将被破坏,反应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再达*衡。这种旧的化学*衡被破坏,新的化学*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衡的移动。

  我们学习化学*衡,就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影响化学*衡的条件。

  [板书]第三节 影响化学*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衡的影响

  [师]反应浓度改变能引起速率改变,那么能否引起*衡移动呢?下面先通过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浓度对化学*衡的影响。

  (第一步)教师先举起盛FeCl3溶液和SCN溶液的试剂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颜色。

  [生]FeCl3溶液呈黄色,SCN溶液无色。

  (第二步)在一支大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和SCN溶液各5滴,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溶液变成了血红色。

  [讲述]生成血红色的溶液是因为它们发生了下列可逆反应,生成了一种叫硫氰化铁的物质。

  [板书]FeCl3+3SCN 3Cl+Fe(SCN)3 即:Fe3++3SCN- Fe(SCN)3

  指出:血红色是Fe(SCN)3的颜色。

  [过渡]下面我们接着做实验。

  (第三步)把大试管中的溶液加水稀释至橙红色,分别倒入三支小试管(大试管中留少量溶液用于比较颜色变化)。

  (边讲边操作)下面我在这两支盛稀释过的溶液的小试管中分别滴加FeCl3和SCN溶液,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问]有何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红色的深浅由谁的多少决定?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红色加深是因为生成了更多的Fe(SCN)3,这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会使化学*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设问]如果我们在稀释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又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大家注意观察。

  (第四步)在第三支小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

  [生]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师]红褐色沉淀是由Fe3+与OH-结合生成的。那么,溶液颜色变浅又如何解释?

  [生]生成沉淀使Fe3+浓度降低,化学*衡逆向移动,Fe(SCN)3浓度降低,红色变浅。

  [师]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化学*衡正向移动和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衡逆向移动的结论,那么增大或减小生成物浓度,*衡将如何移动呢?

  [生]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衡逆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衡正向移动。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浓度对化学*衡的影响规律。

  [板书]1. 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设问]浓度对*衡的影响如何从浓度对速率的影响解释呢?

  [板书]2.浓度改变速率改变

  [师]我们知道,一个可逆反应达*衡状态时,对于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即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那么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的瞬间,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还是否相等?

  [启发]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取决于哪种物质浓度的大小?

  [生]生成物浓度的大小。

  [师]在增大Fe3+浓度的瞬间,Fe(SCN)3浓度和SCN-是否改变?

  [生]不变。

  [师]由于增大Fe3+浓度的瞬间,Fe(SCN)3浓度和SCN-浓度不变,所以Fe3+的生成速率即逆反应速率不变,但Fe3+浓度的增大会使Fe3+的消耗速率即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导致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衡发生移动。在*衡移动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使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使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正反应速率再次等于逆反应速率,达到新的*衡状态。我们如何把浓度改变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用速率~时间图表示出来呢?

  [板书]3. 速率~时间图

  [复习]请大家先画出一个可逆反应从刚加入反应物到达*衡状态整个过程的速率~时间关系图。

  (一个学生板演)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时,瞬间正、逆速率的变化及*衡移动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情况,画出在t时刻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时的速率~时间图。

  (教师注明t时刻的位置,然后由学生板演,画出*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师]大家能很快地画出此图,说明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请大家接着画出以下几种情况的速率~时间图。

  [板书]

  (由三个学生板演后,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由其他学生修改、补充。由教师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分组讨论]以上*衡移动的速率时间图有何特点?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

  a.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只能使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改变生成物浓度,只能使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

  b.只要正反应速率在上面,逆反应速率在下面,即v′正>v′逆。化学*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新*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衡状态;减小浓度,新*衡条件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衡状态。

  [师]下面我们根据浓度对*衡的影响规律,做一道练习题。

  [投影]练习1. 可逆反应H2O(g)+C(s) CO(g)+H2(g)在一定条件下达*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衡移动?CO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③增加H2浓度

  (答案:①*衡正向移动,CO浓度增大 ②*衡不移动,CO浓度不变 ③*衡逆向移动,CO浓度减小)

  [问]加入更多的碳为什么*衡不移动?

  [生]因为增加碳的用量并不能改变其浓度,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师]对,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

  v逆*衡不移动。

  以上我们讨论了改变反应物浓度时,*衡移动的方向问题,那么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各反应物转化率有何变化呢?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后做下面的练习题,从中总结规律。

  [投影]练习2. 500℃时,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g)+H2O(g) CO2(g)+H2(g),起始只放入CO和水蒸气,其浓度均为4 lL-1,*衡时,CO和水蒸气浓度均为1 lL-1,达*衡后将水蒸气浓度增至3 lL-1,求两次*衡状态下CO和H2O(g)的转化率。(提示:温度不变*衡常数不变)

  答案:原*衡时CO转化率75%,H2O蒸气转化率75%;*衡移动后CO转化率86.75%,H2O蒸气转化率57.83%。

  结论: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会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本身转化率降低。

  [布置作业]预习压强、温度对化学*衡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影响化学*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衡的影响

  FeCl3+3SCN Fe(SCN)3+3Cl Fe3++3SCN- Fe(SCN)3

  1. 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改变速率改变

  3. 速率~时间图

  ●教学说明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前两节所学知识,也为下一章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浓度对化学*衡的影响,又是本节的重点,学生若能真正理解浓度对化学*衡的影响则压强对化学*衡的影响将无师自通。因此,这节课我在利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之后,又把课本上要求学生课后讨论的内容放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讨论,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使学生对浓度引起*衡移动的规律加深了理解。

  *衡移动的有关图象题,是本章的常见题型,也是一类重要题型。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从浓度变化时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引导学生画出*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并分析图象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析图能力,为以后解答图象题打下基础。

  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物转化率的改变规律,教材不要求学生掌握,因此,我把它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使基础好的学生课后讨论,以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练习]

  1.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 l HI,在一定温度下 2HI(g) H2(g)+I(g)达到*衡时,有30%的HI发生分解,则*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是( )

  A.4 l B. 3.4 l C. 2.8 l D. 1.2 l

  答案:A

  2.将一定量的Ag2SO4固体置于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

  Ag2SO4(s) Ag2O(s)+SO3(g)

  △

  2SO3(g) 2SO2(g)+O2(g)

  经10 in后,反应达到*衡,此时c(CO3)=0.4 lL-1,c(SO2)=0.1 lL-1。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SO3的分解率为20%

  B.10分钟内 (O2)=0.005 lL-1in-1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为40gL-1

  D.加压,容器内固体的质量不变

  答案:D

  3. 下列*衡体系,改变条件,*衡怎样移动?

  ①C(s)+CO2(g) 2CO(g) 将炭粉碎。

  ②3NO2+H2O 2HNO3+NO 通入O2。

  ③NH3+H2O NH3H2O NH +OH- 加入NH4Cl晶体。

  答案:①不移动 ②正向移动 ③逆向移动

  4. 已知氯水中有如下*衡:Cl2+H2O HCl+HClO,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毫升的针筒里吸入40毫升氯气后,再吸入10毫升水。写出针筒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若此针筒长时间放置,又可能看到何种变化? ,试用*衡观点加以解释 。

  答案:气体体积缩小,溶液呈浅绿色

  气体和溶液均变无色,气体体积进一步缩小

  Cl2+H2O HCl+HClO;长期放置,HClO分解,生成物浓度降低,*衡正向移动,Cl2几乎全部转化为HCl,导致气体体积缩小,黄绿色消失

化学*衡教案8

  一. 教学内容:

  化学*衡常数及有关化学*衡的计算

  二. 教学目标:

  理解条件对化学*衡移动的影响,理解化学*衡常数的意义;掌握化学*衡的计算。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衡的计算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四. 教学过程:

  (一)化学*衡常数:

  pC(g)+qD(g)

  (二)有关化学*衡的计算:

  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衡:

  mA(g)+nB(g)< style="height:9pt" fillcolor="window">

  pC(g)+qD(g)

  起始(mol/L) a b 0 0

  转化(mol/L) x (n/m)x (p/m)x (q/m)x

  *衡(mol/L) a-x b-(n/m)x (p/m)x (q/m)x

  *衡时:A的转化率=(x/a)×100%

  【典型例题】

  例1. CO的中毒是由于CO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血红素部分反应生成碳氧血红蛋白:

  CO+Hb?O2 →O2+Hb?CO

  实验表明,Hb?CO的浓度即使只有Hb?O2浓度的2%,也可造*的智力损伤。抽烟后,测得吸入肺部的空气中CO和O2的浓度分别为10-6mol?L-1和10-2mol?L-1,并已知37℃时上述反应的*衡常数K=220,那么,此时HbCO的浓度是Hb?O2的浓度的多少倍?

  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可得:

  又因为:肺部的空气CO和O2的浓度分别为10-6mol?L-1和10-2mol?L-1,则:

  则有:

  =2.2%

  CO2(气)+H2(气)放热反应;在850℃时,K=1。

  (1)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衡时K__ ___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和xmolH2,则:当x=5.0时,上述反应向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__________。

  (3)在850℃时,若设x=5.0 和x=6.0,其它物质的投放量不变,当上述反应达到*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则a___ 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CO2(气)+H2(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衡逆向移动,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根据*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可知,K变小,即小于1。

  (2)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和xmolH2,当x=5.0时,则有:K=5×1/3×1>1,此时生成的浓度偏大,而在同一温度下*衡常数保持不变,则必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浓度降低,*衡逆向移动。

  若要使*衡正向移动,则有:K=x×1/3×1<1,即x<3时,可使*衡正向移动。

  (3)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衡:当x=5.0时

  CO(气)+H2O(气)

  CO2(气)+H2(气)

  起始(mol/L) 1 3 1 5

  转化(mol/L) x x x x

  *衡(mol/L) 1-x 3-x 1+x 5+x

  a%=H2%=(5+x)/10=40%

  同理可得:当x=6.0,b%=52.9%

  解析: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根据*衡常数的计算公式:有:

  N2 + 3H2

  2NH3

  起始(L) 1 3 0

  转化(L) x 3x 2x

  *衡(L) 1-x 3-3x 2x

  则有2x/(4-2x)=25%,x=0.4,则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中氮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x):(3-3x)=1:3。

  在一定温度和体积固定的容器中,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有:

  P前/P后=4/(4-2x);160atm/P后=4/3.2,P后=128atm。

  解析: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的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设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为a,则氢气的体积为:100-a,则有:

  N2 + 3H2

  2NH3

  起始(L) a 100-a 0

  转化(L) x 3x 2x

  *衡(L) a-x 100-a-3x 2x

  则有:ρ前/ρ后=V前/V后;100/(100-2x)=1.25,x=10mL。

  又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有:

  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则有:混合气体的总质量=28a+2(100-a),

  则有:[28a+2(100-a)]/100-2x=15.5,可得:

  a=40 mL

  则:氮气的转化率为:10/40=25%

  pC(g)+qD(g)的*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越大,达到*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B. K越小,达到*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C. 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 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在一密闭容器中,aA(g)

  bB(g)达*衡后温度保持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衡时浓度的60%,则:( )

  A.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b

  3、在373K时,把0.5mol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到2s时,浓度为0.02mol/L,在60s时,体系已达到*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2s,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均反应速度为0.01mol/(L?s)

  B. 在2s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压强的1.1倍

  C. 在*衡体系内含N2O40.25mol

  D. *衡时,如果压缩容器体积,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

  4、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X和Y发生如下反应:X(g) 2Y(g)

  2Z(g),反应达到*衡时,若混合气体中X和Y的物质的量之和与Z的物质的量相等,则X的转化率为( )

  A. 10% B、50% C、60% D、70%

  5、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将一定量的NH3加热使其发生分解反应:2NH3(g)

  N2(g)+3H2(g),当达到*衡时,测得25%的NH3分解,此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原来的( )

  A、1.125倍 B、1.25倍 C、1.375倍 D、1.50倍

  6、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CO和1mol水蒸气放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 (g)

  CO2(g)+H2(g),达*衡状态后,得到CO20.6mol;再通入0.3mol水蒸气,达到新的*衡状态后,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0.9mol B、0.8mol C、0.7mol D、0.6mol

  7、将0.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 1 * GB3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均速率为0.3mol?(L?s)-1

  = 2 * GB3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均速率为0.6mol?(L?s)-1

  = 3 * GB3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 4 * GB3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

  A、 = 1 * GB3 ① = 3 * GB3 ③ B、 = 1 * GB3 ① = 4 * GB3 ④ C、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D、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8、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R(g)+5Q(g)

  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2 B、3 C、4 D、5

  9、某容器中加入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N2+3H2

  2NH3,达到*衡时N2、H2、NH3的浓度分别是3mol/L、4mol/L、4mol/L,则反应开始时H2的浓度是 ( )

  A、5mol/L B、10mol/L C、8mol/L D、6.7mol/L

  10、已知下列反应的*衡常数:H2(g)+S(s)

  H2S(g) K1

  S(s)+O2(g)

  SO2(g) K2

  则反应H2(g)+SO2(g)

  O2(g)+H2S(g)的*衡常数是 ( )

  A、K1+ K2 B、K1 -K2 C、K1 ×K2 D、K1/K2

  11、有可逆反应2A(g)+2B(g)

  2C(g)+D(g)

  (1)该反应的化学*衡常数的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选用了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发现反应温度在100℃~400℃的范围内,每高10℃,反应速度为原来的3倍,在400℃~450℃时,每高10℃,反应速度却约为原来的10倍,而温度高于450℃时,反应速度却约为原来的3倍,若其它反应条件不变,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反应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并保持温度不变。往容器里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B两种气体物质,反应进行5min后,试推测容器内的压强可能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填正确的字母编号)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反应在恒温下进行并已达*衡,再维持温度不变,将压强由100kPa增大到500kPa*衡发生了移动,但却发现*衡向左移动,你是否怀疑勒夏特列原理对*衡系统的普遍适用性?________;试写出你的分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25℃时,下列反应式及其*衡常数:

  2NO(g)

  N2(g)+O2(g) K1=1×1030

  2H2(g) +O2(g)

  2H2O(g) K2=2×1081

  2CO2(g)

  2CO(g)+O2(g) K3=4×10-92

  (1)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衡常数值约为____________。

  (3)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出氧气的大小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轿车进入家庭,汽车尾气污染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市*要求全市对所有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完成改装,以求基本去除氢氧化物、一氧化碳污染气体的排放。而改装后的尾气处理装置主要是加入了有效催化剂,请你根据以上有关数据分析,仅仅使用催化剂_________(填能或否)促进污染气体间的反应,而去除污染气体。

  13、可逆反应CO+H2O

  CO2+H2在密闭容器中建立了*衡。当温度为749K时,Kc=2.60,问:

  (1)当CO起始浓度为2mol/L,H2O起始浓度为2mol/L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

  (2)当CO起始浓度仍为2mol/L,H2O的起始浓度为6mol/L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

  14、在接触法制硫酸中,将SO2与空气按1:3的体积比混合(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4:1)后进入接触室,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衡后,气体总体积减少为原来的88%(体积均在相同情况下测定),试求:

  (1)反应达到*衡时SO2的转化率;

  (2)若生成的SO3可在吸收塔中完全被吸收,则排出的尾气中SO2的体积百分含量。

  15、在673K,1.01×105Pa时,有1mol气体A发生如下反应:2A(g)

  xB(g)+C(g)。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衡。在*衡混合气体中,A占其体积百分比为58.84%。混合气体总质量为46g,密度为0.72g?L-1。求:

  (1)*衡混合气体的*均相对分子质量;

  (2)A的*衡转化率;

  (3)x值

  (4)相同条件下,反应前A的密度是*衡混合气体密度的几倍。

  【试题答案】

  1、AD 2、AC 3、B 4、A 5、B

  6、C 7、B 8、A 9、B 10、D

  11、(1)

  (2)催化剂在400℃~450℃活性最大

  (3)B;在该条件下,发生反应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

  (4)不;可能反应物中某物质的状态发生变体。

  12、(1)

  (2)2×10-82

  (3)NO;H2O;CO2

  (4)能

  13、61.7%,86.6%

  14、96%,1.56%

  15、(1)39.73 (2)A的转化率为32%

  (2)x=2 (4)反应前A的密度是*衡混合气体密度的1.16倍。

化学*衡教案9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衡的概念极其特点;掌握化学*衡的有关计算。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与综合计算能力。

  科学思想:结合*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科学方法: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化学*衡的概念极其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

  【引入】得不到2molSO3,能得到多少摩SO4?也就是说反应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化学*衡所研究的问题。 思考并作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molSO3。 提出反应程度的问题,引入化学*衡的概念。

  结合所学过的速率、浓度知识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化学*衡的概念的实质。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体系中各组分速率与浓度的变化并画图。 回忆,思考并作答。

  【板书】一、化学*衡状态

  1.定义:见课本第9页

  【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衡研究的范围,达到*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归纳: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衡前提:温度、压强、浓度一定

  原因:v正=v逆(同一种物质)

  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准确掌握化学*衡的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化学*衡有什么特点?

  【引导】引导学生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小结。 讨论并小结。

  *衡特点: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动(动态*衡)

  变(条件改变,*衡发生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加深对*衡概念的理解。

  讨论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2NO2 N2O4达*衡的标志是()。

  (A)混合气颜色不随时间的变化

  (B)数值上v(NO2生成)=2v(N2O4消耗)

  (C)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数

  (D)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混合气的*均分子量不变 讨论结果:因为该反应如果达*衡,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与总物质的量均保持不变,即颜色不变,压强、*均分子量也不变。因此可作为达*衡的标志(A)、(D)、(E)。 加深对*衡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化学*衡状态代表了化学反应进行达到了最大程度,如何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呢?

  2.转化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化学*衡状态时,某一反应物消耗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质量分数,叫该反应物的转化率。

  公式:a=△c/c始×100%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衡的意义。

  3.*衡的有关计算

  (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mol I2与0.02mo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衡后有0.03molHI生成。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衡浓度。

  ②*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 引导学生分析:

  I2+H2(气) 2HI

  c始/mol/L 0.01 0.05 0

  c变/mol/L x x 2x

  c*/mol/L/ 0.015

  0+2x=0.015

  x=0.0075mol/L

  *衡浓度:

  c(I2)*=C(I2)始-△C(I2)

  =0.05-0.0075

  =0.0425mol/L

  c(H2)*=0.01-0.0075 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衡的计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

  例2 02molCO与0.02×100%=4.2%mo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min达*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mol/(L·min),求*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因此,抓变化浓度是解题的关键。

  (3)综合计算

  例3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

  容器内将N2和H2以体积比为1∶3混合,当反应达*衡时,混合气中氨占25%(体积比),若混合前有100mol N2,求*衡后N2、H2、NH3的物质的量及N2的转化率。

  【小结】方法一是结合新学的起始量与*衡量之间的关系从每种物质入手来考虑,方法二是根据以前学过的差量从总效应列式,方法二有时更简单。 =0.0025mol/L

  c(HI)*=c(HI)始+△c(HI)

  =0.015mol/L

  w(H2)=0.0025/(0.05+0.01)

  思考并分析:

  CO+H2O CO2+H2

  △c(CO)=V(CO)·t

  =0.003mol/(L·min)×2min

  =0.006mol/L

  a=△c/c(始)×100%

  =0.006/0.01×100%

  =60%

  分析

  方法一:

  设反应消耗xmolN2

  N2+3H2 2NH3

  △n(始)100 300 0

  △n x 3x2 x

  n(*)100-x300-3x 2x

  (mol)

  x=40mol

  n(N2)*=100-x=100-40

  =60mol

  n(N2)*=300-3x=180mol

  a=40/100×100%=40%

  方法二:设有xmolN2反应

  N2+3H2 2NH3 △n

  1 2 2

  x 2x 2x

  巩固转化率的概念并弄清转化率与变化浓度,速率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通过一题多解将不同过程的差量计算与*衡计算联系起来加深对*衡的理解,加强对所学知识(如差量的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计算)的运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强调重点,加强学法指导。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化学*衡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比较抽象,希望大家加强练习,以便熟练地掌握*衡的概念。

  【随堂检测】1.对于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H2+I2 2HI达*衡的标志是()。

  (A)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混合气的*均分子量一定

  (C)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2n mol HI

  (D)v(H2)=v(I2)

  2.合成氨生产中,进入塔内的氮气和氢气体积比为1∶3,p=1.52×107Pa(150atm),从合成塔出来的氨占*衡混合气体积的16%,求合成塔出来的气体的压强。 *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

  n(*NH3)/n(*总)×100%

  =n(*NH3)/(n始-△n)

  =2x/(400-2x)×100%

  =25%

  x=40mol

  (以下计算与上面相同) 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附:随堂检测答案1.(C)2.1.31×107Pa(129.4atm

化学*衡教案10

  撰写人:程重燃 审核人:高二化学组

  【学习目标】

  1. 掌握化学*衡图像题的一般分析方法

  2. 学会利用“先拐先*”“定一议二”等常用的方法,解决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

  【学习重难点】

  学会利用“先拐先*”“定一议二”解决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

  【课前准备】

  二、学法指导

  (一)化学*衡的图象问题研究

  1. 作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衡的有关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运用各种图象能直观地反映可逆反应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能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分析和研究变化的因素、方向和程度.

  2.方法:

  (1)注重纵坐标和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只要其中一个物理量改变,就可能导致图象的改变.

  例如 对一可逆反应从起始到达*衡,某反应物的A的百分含量)、A的转化率?A分别

  11

  A的百分含量与时间关系 A的转化率与时间关系

  (2)弄清纵坐标和横坐标两种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图或析图时要注意变化的方向、趋势、程度,.如考虑是直线还是曲线?是上升还是下降?到一定时是否会不再改变?若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直线,斜率是否相同?若是两曲线,它们的曲率是否相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必须思考清楚。.

  (3)抓住关键的点:如原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拐点)、交点等.。同样有一系列问题值得去好好思考,如该不该通过原点?有没有最高(或最低)点?为何有转折点、交点等?

  3.图象类型

  (1)横坐标——时间(t)

  纵坐标——反应速率(v) 或某物质浓度(C)或某成分的百分含量(A%) 或某反应物的转化率(?A)

  特点:

  ①可逆反应从非*衡到达*衡以前,v、C、A% 、?A均随时间(t)变化,到达*衡后,则不随时间而改变.。图象中一定将出现*行于横坐标的直线,简称“*台”.

  ②出现转折“*台”的先后取决于达到*衡所需要的时间.而时间的长短又取决于反应

  速率的大小.

  温度(T)一定,压强(P)越大,V正、V逆越大,t越小

  压强(P)一定,温度(T)越大,V正、V逆越大,t越小

  T、P一定,使用正催化剂后V正、V逆均增大,t缩小.

  ③“*台”的相对高低,则由外界条件对*衡的影响来决定.“*台”越高,说明条件越有利于纵坐标对应物理量的提高.反之,则不利.

  C.E

  (2) 特点:

  例6. L

  例7 D.G、H、I三点可能已达*衡状态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在容积固定的4L密闭容顺中,进行可逆反应:

  X(气)+2Y2Z(气)并达到*衡,在此过

  程中,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正)、(逆)

  与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

  A.X的浓度的减少 B.Y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C.Z的浓度的增加 D.X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2.今有反应X(g)+Y(g) 2Z(g)+ △H<0若反应

  开始经t1秒后达到*衡,又经t2秒后,由于反应条件的

  改变使*衡破坏,则t3时又达到*衡,如图表示,试分

  析,以t2到t3秒曲线变化的原因因是( )

  A.增大了X和Y的浓度

  B.使用了催化剂

  C.增加了反就体系的压强

  D.升高了反应的湿度

  3.可逆反应N2O5

  N2O4+1O2 △H<0在t1时达到 2

  *衡,然后在t2时开始加热,至一定湿度后停止加热并

  增温,到t3时又建立*衡,下列各图解表示上述情况的是( )

  A B C D

  4.可逆反应aX(气)+bY(气) cZ(气)+dW(气) △H=Q

  在压强P1、P2湿度T1、T2下,产物W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

  t的关系如图。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P1>P2

  B.Q<0

  C.T1>T2

  D.c+d>a+b

  5.都符合两个图象的反应是(C%表法反应物质量分数,v表示速率,P表示压强,t表示时间)( )

  A.N2O3NO2(g)+NO(g) △H<0

  B.2NO2(g)+H22HNO3(1)+NO(g)+ △H<0

  C.4NH3(g)+5O2(g) 4NO(g)+6H2O(g) △H<0

  D.CO2(g)+C(s) 2CO(g) △H>0

  (1) (2)


《*衡木》大班教案3篇(扩展5)

——《桃花心木》教学教案3篇

《桃花心木》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动情地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同学们,当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高兴、激动、兴奋……)

  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学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他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姐姐为了照顾他,辍学工作,赚钱供他上学,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得无可挑剔,从小到大十几年不让他干任何家务活,只要求他努力学习。读到高三毕业,他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际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奈,又喜又忧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学报到,但学校不允许这种情况的陪读,姐姐千叮咛万嘱咐后担心地离开了。他坚持不到3天便哭着打电话要姐姐来接他。因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头学习,他一切都不会做。结局是遗憾而又令人无奈的,他退学了,与已经实现的大学梦想做了最后的告别。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位可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是他的错?是爱他的姐姐的错?还是谁的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教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之间互动竞争,进行朗读比赛。)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

  ①同桌组合练习。

  ②推荐上台表演。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桃花心木》教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能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了解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受到启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3、能够独立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年实际独立思考,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了解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使学生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偶然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些消息,第一个是四川省某重点中学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投河自尽;另一个是某大学生毕业后由于不堪工作压力服毒自杀。看后心情很沉重。花样的年华,多彩的青春,年轻生命的就这样自我终结,留给亲人的是无尽的悲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悲剧的发生?也许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启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师: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应该怎么做?读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两名)

  2、(这篇课文作者以桃花心木为线索记叙了作者乡下老家,有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奇特的种树方法使作者充满疑惑,因而与他交流解心中开疑惑的事。)请同学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件事的呢?

  3、汇报。

  师:桃花心木是怎样一种树呢?想知道吗?

  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段。

  指几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

  师:挺拔什么意思?你能用挺拔说一句话吗?

  师:你们想一睹桃花心木的风姿吗?

  屏幕:简介桃花心木

  师:桃花心木这么名贵种植时一定要精心吧?

  2、学习第二段。

  3、默读3到6自然段,用——画出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句子。

  师:谁能说说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种树(在浇水时间上老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不定时在水量上你们能用一个词概括吗?师板书:不定量)。

  师:这个种树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质疑:看到种树人这样育苗,你有疑问吗?假设我就是那个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什么?

  指导朗读:(其实作者也和你们一样满腹疑问,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还是请真正的育苗人来回答吧。

  3、学习第三段。

  出示自学提示:

  认真读种树人说的话:(1)、你能说出种树人那样育苗的原因吗?(2)、种树人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呢?相信你能再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先独立思考,再与组内同学交流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应板书:育人历经磨难生活强者

  师:育苗人那短短的几句话竟蕴涵着这么深刻的哲理,我们在读时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种树人的`话?(激动、悲伤、还是语重心长呢)。指一名来读,教师范读几句、学生练读开火车读配乐读

  师:经历严寒酷暑考验的桃花心木,最后命运如何呢?齐读最后两自然段。

  质疑:课文学完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写法渗透:这篇课文看文题给我们感觉应是介绍桃花心木的文章,而实际上作者是借桃花心木的成长过程来揭示一个道理,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板书:借物喻人

  四、拓展延伸:

  1、假如你就是这些“桃花心木”中的一棵:经得起风霜的或开始就枯萎的一棵,你想对种树人说些什么?2、对于那些无勇气战胜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而不珍爱自己生命或逃避现实的人,你能否对他们说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话?

  五、总结:同学们老师也要送你们一句话:没有人生来就是强者,强者都是历经磨难生成的。相信同学们都是生活的强者。

  板书设计:

  9、桃花心木

  种树:不定时不定量——百年大树

  育人:经历磨难——生活强者

  (借物喻人)

《桃花心木》教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

  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

  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

  (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总结)。

  4.请同学自由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枯萎了呢”。并请代表发言。(师总结:因为它已经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了)。

  (四)有感情朗读,谈感受

  过渡语,现在文中“我”的疑惑终于解开了,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目的是为让树木更健康、更坚强的成长。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种树人种树这个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师引导,分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

  预设:⑴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坎坷;⑵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⑶我们要向桃花心木一样,在磨练中养成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存活的坚强品质。

  (五)迁移拓展

  说说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

  (六)作业小结

  写一篇有关植物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不限字数。


《*衡木》大班教案3篇(扩展6)

——《营养*衡才健康》教案

《营养*衡才健康》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营养*衡才健康》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营养*衡才健康》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故事让孩子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幼儿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身体需要多种营养,不挑食才健康。

  活动难点: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活动准备:

  相关课件、手偶、幼儿课前准备的食物贴、班级互动墙面"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音乐律动《坐姿歌》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出示手偶)他们一个叫"壮壮",一个叫"小小"。小朋友你们说一说他们长得什么样?知道为什么壮壮这么"壮",而小小这么"小"吗?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小故事,现在让老师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附故事:(出示手偶壮壮)我叫"壮壮",什么东西都爱吃,爱吃萝卜、西红柿、白菜,还爱吃苹果、香蕉,爱吃好多东西,你们看!我长得壮壮的。(出示手偶小小)他叫"小小",他看到萝卜摇摇头,说我不爱吃;看到西红柿又摇摇头,说我不爱吃;好多蔬菜都不吃,苹果不爱吃,香蕉不爱吃,人长得很瘦小,而且总生病。

  结合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壮壮长得这样壮,说一说他爱吃什么?""小小长得很瘦小,是因为什么?""你们要想身体棒,怎么办呢?"引导幼儿知道想要身体棒,就要吃各种食物。

  三、播放幻灯片,观看日常生活视频片段。

  1、结合实际生活,出示一段日常生活视频片段。视频主要内容为:一位妈妈到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经过超市,孩子哭闹着,要去买零食。孩子回到家后,只吃零食不吃饭。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小朋友来说一说这位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你们*时是不是也和这位小朋友一样呢?"教育幼儿不能把零食作为主食,否则就会像小小一样,身体瘦弱,还会经常生病。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就要像壮壮一样各种食物都要吃。

  2、出示互动墙面"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教师组织幼儿交流最喜欢吃的食物,并将最喜欢吃的食物粘贴在互动墙面上。

  "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统计出哪些食物是幼儿最喜欢吃的,多少幼儿爱吃这种食物。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爱吃的东西能不能吃很多?""哪些东西要少吃?"

  3、老师向幼儿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含有从其他食物中补充不到的营养成分。并且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效。)总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吃不同的食物就能获得不同的.营养,有了丰富的营养,身体才能更加健康。

  四、延伸活动家园配合:

  1、让家长记录幼儿饮食情况,反馈给老师。

  2、根据记录情况,开展"不挑食的好孩子"颁奖会,可以邀请家长参加,鼓励挑食的孩子做到各种食物都要吃,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打破了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从“我教幼儿”到“我导幼儿”,引导幼儿在探索中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培养了幼儿积极参与的意识。从一开始让幼儿自己选菜到最后的摘菜,各个环节密切联系,层层递进,整个过程幼儿在玩中学,议中学、想中学、做中学。在幼儿积极、好奇、乐于思考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了教学目标。

《营养*衡才健康》教案2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2、通过情景创设、故事让孩子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3、帮助幼儿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幼儿了解身体需要多种营养,不挑食才健康。

  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教具准备:

  1、相关课件

  2、手偶

  3、幼儿课前准备的食物贴

  4、班级互动墙面"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音乐律动《坐姿歌》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出示手偶)他们一个叫"壮壮",一个叫"小小"。小朋友你们说一说他们长得什么样?知道为什么壮壮这么"壮",而小小这么"小"吗?

  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小故事,现在让老师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故事:(出示手偶壮壮)我叫"壮壮",什么东西都爱吃,爱吃萝卜、西红柿、白菜,还爱吃苹果、香蕉,爱吃好多东西,你们看!我长得壮壮的。(出示手偶小小)他叫"小小",他看到萝卜摇摇头,说我不爱吃;看到西红柿又摇摇头,说我不爱吃;好多蔬菜都不吃,苹果不爱吃,香蕉不爱吃,人长得很瘦小,而且总生病。

  结合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壮壮长得这样壮,说一说他爱吃什么?""小小长得很瘦小,是因为什么?""你们要想身体棒,怎么办呢?"引导幼儿知道想要身体棒,就要吃各种食物。

  三、播放幻灯片,观看日常生活视频片段。

  1、结合实际生活,出示一段日常生活视频片段。视频主要内容为:一位妈妈到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经过超市,孩子哭闹着,要去买零食。孩子回到家后,只吃零食不吃饭。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小朋友来说一说这位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你们*时是不是也和这位小朋友一样呢?"教育幼儿不能把零食作为主食,否则就会像小小一样,身体瘦弱,还会经常生病。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就要像壮壮一样各种食物都要吃。

  2、出示互动墙面"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教师组织幼儿交流最喜欢吃的食物,并将最喜欢吃的食物粘贴在互动墙面上。

  "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统计出哪些食物是幼儿最喜欢吃的,多少幼儿爱吃这种食物。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爱吃的东西能不能吃很多?""哪些东西要少吃?"

  3、老师向幼儿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含有从其他食物中补充不到的营养成分。并且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效。)总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吃不同的食物就能获得不同的营养,有了丰富的营养,身体才能更加健康。

  四、延伸活动家园配合:

  1、让家长记录幼儿饮食情况,反馈给老师。

  2、根据记录情况,开展"不挑食的好孩子"颁奖会,可以邀请家长参加,鼓励挑食的孩子做到各种食物都要吃,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反思

  能够从幼儿游戏是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与内容,并转为集体教育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幼儿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活动中幼儿感受了每天应该吃有营养的食物,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每样都吃,不挑食,才能成为健康宝宝。

《营养*衡才健康》教案3

  【活动设计】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许多家长都会溺爱孩子,孩子的各种要求都尽量满足。我发现许多家长经常给孩子买一大堆零食,这样孩子就吃零食多,吃饭少,长期下去,孩子容易形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最终导致孩子营养不均衡,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通过这节课要教育幼儿不要挑食,只有营养*衡才能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故事让孩子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幼儿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幼儿了解身体需要多种营养,不挑食才健康。

  【教学难点】

  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手偶;幼儿课前准备的食物贴;班级互动墙面"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音乐律动《坐姿歌》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出示手偶)他们一个叫"壮壮",一个叫"小小"。小朋友你们说一说他们长得什么样?知道为什么壮壮这么"壮",而小小这么"小"吗?

  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小故事,现在让老师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故事:(出示手偶壮壮)我叫"壮壮",什么东西都爱吃,爱吃萝卜、西红柿、白菜,还爱吃苹果、香蕉,爱吃好多东西,你们看!我长得壮壮的。(出示手偶小小)他叫"小小",他看到萝卜摇摇头,说我不爱吃;看到西红柿又摇摇头,说我不爱吃;好多蔬菜都不吃,苹果不爱吃,香蕉不爱吃,人长得很瘦小,而且总生病。

  结合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壮壮长得这样壮,说一说他爱吃什么?""小小长得很瘦小,是因为什么?""你们要想身体棒,怎么办呢?"引导幼儿知道想要身体棒,就要吃各种食物。

  三、播放幻灯片,观看日常生活视频片段。

  1、结合实际生活,出示一段日常生活视频片段。视频主要内容为:一位妈妈到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经过超市,孩子哭闹着,要去买零食。孩子回到家后,只吃零食不吃饭。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小朋友来说一说这位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你们*时是不是也和这位小朋友一样呢?"教育幼儿不能把零食作为主食,否则就会像小小一样,身体瘦弱,还会经常生病。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就要像壮壮一样各种食物都要吃。

  2、出示互动墙面"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教师组织幼儿交流最喜欢吃的食物,并将最喜欢吃的食物粘贴在互动墙面上。

  "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统计出哪些食物是幼儿最喜欢吃的,多少幼儿爱吃这种食物。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爱吃的东西能不能吃很多?""哪些东西要少吃?"3、老师向幼儿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含有从其他食物中补充不到的营养成分。并且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效。)总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吃不同的食物就能获得不同的营养,有了丰富的营养,身体才能更加健康。

  四、延伸活动,家园配合:

  1、让家长记录幼儿饮食情况,反馈给老师。

  2、根据记录情况,开展"不挑食的好孩子"颁奖会,可以邀请家长参加,鼓励挑食的孩子做到各种食物都要吃,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衡木》大班教案3篇(扩展7)

——幼儿园小班教案《*衡木》 (菁选3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衡木》1

  活动目标

  1、练习在宽25厘米的*衡的动作要领。

  2、在儿歌的帮助下,掌握走*衡木的动作要领。

  3、知道一个一个排着队走,不推挤前面的同伴。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衡木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幼儿用书、教学CD、学习DVD。

  2、在场地的一端*等摆放4~5块*衡木。

  3、小熊的头饰或挂牌,人手一个。

  4、报纸球、篮子若干(数量和幼儿的人数一致)。

  活动过程:

  1、教师翻开教学大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师生头戴熊的头饰听音乐做小熊的动作进入场地。

  师引导观察提问:果园里有很多什么?这些苹果成熟了,长得又大又圆,小熊们想不想到苹果园里摘苹果啊,可是到苹果园要过一条小河,河上只有一座窄窄的桥,小熊们敢过吗?过这窄窄的桥呢,大家不要怕,只要我们掌握方法了,就可以顺利过桥了,现在熊妈妈要先过小桥摘苹果了,看看熊妈妈是怎样顺利过桥的,小熊们要仔细看哦。师边示范边讲解走*衡木的动作要领。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熊怎样过桥,并念儿歌告诉幼儿走*衡木的要领。

  教师通过示范帮助幼儿明白走*衡木的要领,鼓励幼儿大胆的走*衡木,走完后拿起一个报纸球当作苹果,放进篮子里。

  (1)教师边念儿歌,边演示走*衡木。

  教师:熊宝宝们,现在熊妈妈要过桥了,看看我是怎样过的。

  (2)教师:熊妈妈是怎么走过小桥的?(眼睛向前看,一步一步的走过去。)

  (3)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吃苹果”后的愉快心情。

  延伸活动:

  1、可用球开展延伸活动,如滚球、踢球等。

  2、请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小熊过桥》幼儿用书,学念儿歌,并巩固走*衡木的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衡木》2

  一、 活动目标

  1.练习在高低不一的*衡木上做各种动作,发展幼儿的*衡能力。

  2.具有初步的大胆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

  二、 重点和难点

  从*地上的*衡走变化到一定高度和宽度上的*衡木走及进行各种动作的*衡练习,这对幼儿的身体活动是一个新的问题,有一部分幼儿会由此产生害怕的心理,故在活动器具的选择和活动方法的提供上,要让他们有一个逐渐过渡、慢慢适应的过程。

  三、 材料及环境创设

  1.观赏我国体操运动员进行体操比赛的录像。

  2.录音机1架,艺术体操音乐若干段。

  3.高度、宽度、坡度要求不一样的*衡木三条,与*衡活动相配套的各种活动器具,如伞、帽子、沙包、球、娃娃、积木等若干。

  四、 设计思路

  身体*衡运动,对中班幼儿来说,已不是很困难的事。且每个幼儿在这方面的发展进程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可在既高且窄的*衡木上走,有的幼儿只能慢慢地走过低低的宽宽的*衡木。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位幼儿的实际活动水*、设计和安排难度不一的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既可在*衡器材的高度、宽度和坡度上有不同的要求,又可在运动方法的指导上给幼儿不同的示范和选择。可从徒手走逐步过渡到持物走、加速走和在间隔物体上走。

  五、 活动流程

  提供材料——重点指导——难度练习

  在场地上出示高度(10—30厘米)宽度(15—20厘米)坡度不一(视具体情况而定)的*衡木,请幼儿扮体操运动员,听音乐,自由选择动作走过*衡木。中间提醒幼儿可不断变化手臂动作,如叉腰,上举,侧*举、抱头、曲臂等,教师一旁观察,哪些幼儿已完全自如地进行活动了,哪些幼儿虽能独立活动但动作还很笨拙,哪些幼儿还不能独立地进行活动,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每次活动时,除了灵活的随机指导外,还必须要有重点指导内容和计划。如第一次是重点指导那些没有勇气登高的幼儿;第二次是指导那些大胆选择在窄的*衡木上走的幼儿;第三次是指导那些不敢在有坡度的*衡木上走的幼儿;第四次是指导那些在*衡木上不断变化创新动作的幼儿等,除了器具选择的重点指导外,还要有落实到那些幼儿身上的具体指导方法的考虑。

  随着活动的开展。视幼儿的能力发展,要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可从徒手走到拿小器具在*衡木上走,并鼓励幼儿根据器具等特点创造各种动作;头顶沙袋走、抱球走、撑伞走等,还可以编成游戏让幼儿玩。如“送娃娃过小河”(抱娃娃走过*衡木)、“运西瓜”(幼儿依序站在*衡木上传吹塑球)等。再过渡到在间隔物体上走,如走木梯,走树桩,在*衡木上放一块泡沫塑料积木跨过去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衡木》3

  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衡木

  健康组:黄秋玲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探索和实践活动中,探索*衡木的多种玩法,利用*衡木进行身体的各种*衡能力的训练,发展孩子的创造性。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衡木4个,音乐,头饰(乌龟、兔子)各一个。 活动重点:双手支撑,双脚在*衡木两侧向前左右行进跳的技能。 活动流程:

  一、 准备运动:

  韵律操(快乐运动)

  二、 动作练习

  1、向幼儿提问:你们*时是怎样玩*衡木的呢?和幼儿一起走过*衡木,第二次在*衡木上跨过障碍物往前走;第三次带幼儿用手撑地,双脚撑*衡木爬过去。

  2、学习新的动作:教师示范,幼儿练习、双手支撑,双脚在*衡 木两侧向前左右行进跳的技能。

  3、教师:“*衡木好玩吗?我相信你们还有更多更好玩的方法,

  你们来尝试一下好吗?”

  4、幼儿分组自由探索*衡木的各种玩法。

  三、竞赛活动:

  1、教师出示兔子头饰,请小朋友帮助它选一个最好的方法进行接力

  (跳)

  介绍规则:每队幼儿分两边站好进行接力游戏,幼儿先用手撑*衡木,双脚左右向前行进跳的方法,中间的两条*衡木由孩子自己选择最佳方式跳过去。对面的幼儿以同样的方法回来。

  2、教师出示乌***饰,请小朋友帮助它选一个最好的方法进行接力(爬)

  介绍规则:每队幼儿分两边站好进行接力游戏,用手撑*衡木,双脚在*衡木上爬过去,中间的两条*衡木由孩子自己选择最佳方式爬过去。对面的幼儿以同样的方法回来。

  3、小结

  四、放松活动:

  1、龟兔以自己的优点进行了比赛,现在他们也成了好朋友了。

  2、自由结伴游戏。


《*衡木》大班教案3篇(扩展8)

——电离*衡化学教案 (菁选3篇)

电离*衡化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衡。

  2.了解电离*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衡的因素

  目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的内容是:“电离*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衡状态,叫“电离*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衡比较

  (1)电离*衡是动态*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衡也是有条件的*衡:当条件改变,*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衡,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 的*衡体系中:

  ①加入 :

  ②加入 :

  ③加入 :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 、 、 、 溶液 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衡常数

  (?)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 ,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 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 B. C. D.

  2. 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 的浓度,可加入( )

  A. B. C. 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 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 ,发生如下反应:

  和 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

  A. 较弱 B. 较弱 C.两者相同 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衡知识与电离*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 与 的求法:

  弱电酸中 浓度: (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 浓度: (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 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 )。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 溶液中 ,如需生成 沉淀 高中学习方法,应调整溶液的 使之大于 。

  (2)要使0.2mol/L 溶液中的 沉淀较为完全(使 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 溶液,使溶液 为 。

  布置作业

电离*衡化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电离*衡(第一课时)。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从分类标准角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跟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等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

  (3)理解电离度、电离*衡等含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分类关系的认识,理解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掌握用不同分类标准对同一对象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有关实验,提高从化学实验探究化学本质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由弱电解质的电离、阴阳离子共存等特征,体会矛盾体双方相附相存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电离*衡中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离子间的结合这种动态*衡关系,进一步体验化学*衡的“动”、“定”、“变”等特征。

  [重点与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本课时的难点是弄清化合物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H2O、NH3·H2O、H3PO4、HF (B)Cu(OH)2、 CH3COOH、C2H5OH、CH3COONa

  (C)H2SO3、Ba(OH)2、BaSO4 (D)H2SiO3、H2S、CO2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不存在其它分子的是( )。

  (A)NaF (B)NaHS (C)HNO3 (D)HClO

  3.医院里用HgCl2的稀溶液作手术刀的消毒剂,HgCl2熔融时不导电,熔点低。HgS难溶于水,易溶于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关于HgCl2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是难溶的共价化合物 (B)是离子化合物

  (C)是一种强电解质 (D)是一种弱电解质

  4.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 (D)固体氯化钠

  5.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 ),化学教案《电离*衡(第一课时)》。

  (A)熔融的氯化钠 (B)硝酸钾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无水乙醇

  6.将0.1 mol·L-1的CH3COOH溶液稀释10倍,下列微粒浓度减小得最多的是( )。

  (A)CH3COO- (B)OH- (C)H+ (D)CH3COOH

  7.浓度与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的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醋酸更多

  (D)盐酸与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样多

  8.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正确的叙述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B)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大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

  (C)强电解质在任何浓度的溶液中都100%以离子的形态存在,而弱电解质则大多数以分子的形态存在于溶液中

  (D)在一般的浓度下,强电解质的一级电离是不可逆的,而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9.在一定温度下,在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着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处,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

  (3)a、b、c三点处,电离度最大的是_______;

  (4)若要使c点溶液中c(Ac-)增大,溶液的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试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CH3COOH H++CH3COO-的电离*衡。要求从促进和抑制CH3COOH电离两个方面写出简要操作、现象及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或结论。

  课堂练习答案

  1A,2C,3D,4D,5AB,6D,7AD。8D。

  9.(1)在“O”点处还未加水,是纯醋酸,纯醋酸中醋酸分子没有电离,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导电能力为0。 (2)c

  10.(1)在醋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将上述溶液加热,发现溶液红色明显加深,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反应,升温使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增大,故溶液红色加深,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衡。(3)向(1)中加入醋酸铵固体,振荡后溶液红色明显变浅,是由于醋酸铵溶解后,CH3COO-增大,*衡向左移动,即电离程度减小,H+减小,故溶液红色变浅。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衡。

电离*衡化学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

  2.了解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衡状态,叫,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衡比较

  (1)是动态*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衡也是有条件的*衡:当条件改变,*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衡,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的*衡体系中:

  ①加入:

  ②加入:

  ③加入: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 、 、溶液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常数

  (ⅱ)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B.C.D.

  2.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的浓度,可加入()

  A.B.C.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发生如下反应:

  和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A.较弱B.较弱C.两者相同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衡知识与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与的求法:

  弱电酸中浓度:(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浓度:(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溶液中,如需生成沉淀,应调整溶液的使之大于。

  (2)要使0。2mol/L溶液中的沉淀较为完全(使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溶液,使溶液为。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①,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②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

  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

  1.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衡状态,这叫做。

  2.与化学*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衡。

  3.影响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4.常数

  (1)一元弱酸常数:

  (2)一元弱碱常数: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

  (4)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探究活动

  钠与饱和溶液反应,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运用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

  1.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中

  2.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

  提示:

  在高一学过钠与水的反应,在这时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如:立即与水反应,浮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最的溶成闪亮小球。对于溶解度很小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因此在总结实验现象时,一般不存在问题。

  本题的重点在现象的解释上,即用初中学过的溶解*衡与刚学过的等知识来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同学进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得出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在水中全部电离,以Na+与OH—形式存在。而溶于水后,在水中存在:

  浓度增大后,向左边移动,浓度减小,所以的量会增加,而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所以会析出沉淀。


《*衡木》大班教案3篇(扩展9)

——物理教案:《二力*衡》 (菁选2篇)

物理教案:《二力*衡》1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二力*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二、引入新课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三、力的*衡

  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衡.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衡.

  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

  四、二力*衡的条件

  教师:二力*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物理教案:《二力*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衡和二力*衡的条件,物理教案-二力*衡。

  2.会应用用二力*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衡;观察物体受两力*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感目标:

  二力*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衡状态、*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衡的情况是二力*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衡的条件.得出二力*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二力*衡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

  3.*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二力*衡条件的应用

  教具:滑轮、钩码、细绳、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方法1 :复习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法2 : 现象引入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 在*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物理教案《物理教案-二力*衡》。

  引出*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衡。物体受力*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衡?

  2. 二力*衡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衡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衡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 二力*衡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力*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衡。

  1) 静止悬挂的电灯。

  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二力*衡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二力*衡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二力*衡,水*方向的二力也*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一、 巩固练习

  1.放在水*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衡力的是 [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

  A. 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二、 总结、扩展

  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后,可让学生分析一对*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三、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


《*衡木》大班教案3篇(扩展10)

——*衡的作文

*衡的作文1

  上帝是公*的,在关上门的同时,也在别处开了一扇窗。

  ——题记

  曾经,有一段长久的日子,我厌恶白天。而原因,非常之简单,白天是不得不上学的。

  学校,那个在别人看来应是充满着阳光和欢乐的地方,在我看来,却是与孤独寂寞画上等号的牢笼。

  是的,被全班43个同学和5个老师当作隐形人的滋味,如何不苦涩得让人厌恶?

  我永远地记住了,坐在远处欣赏别人一起玩耍嬉戏的感受,无尽的寂寞和嫉妒,像几千只小虫在心里爬,但我却什么都不能做。

  一度以为自己是上帝忘记了的孩子,于是在回家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撒娇、任性,像是想把在学校里感受不到的一次性补回来,多可怜的样子。

  但终于,出现一道光,将心中的黑暗驱走。

  我永远想不通的问题是,老师竟把班上乃至学校的宠儿——她,调到我的身边。不可否认,听到这一消息,我惊讶而雀跃,但却明白,最多与她多讲几句话罢了。

  然而却不,她像一道彩虹,赶走了一切。

  她笑着问我生日,问我喜欢什么,叽叽喳喳地像是没有忧愁;她拉着我的手和我说昨天的事情,今天的事情,甚至是明天的事情,真诚得让我不由地笑;她带我去和她的朋友玩,去亲近,教我些奇奇怪怪只有她会的事。有时候,我会想,她是上帝给我的窗,带来了阳光,将我带出了黑暗。

  她会是我永远记住的朋友,光一般的存在。

  记得,在与她成为朋友的一学期后,偶然路过厨房,听到里面传来妈妈带着欣慰的声音:“我们家这孩子一直阴阴沉沉的,最近总算有了点孩子样儿了。”

  瞬间,我明白了我终于找到了属于我的*衡。

  太久了,我将自己一味地关在自己的象牙塔里,不听不看,却失去了内心*衡的那块板,而她,带来了希望和重新找回*衡的契机,这一次,我没有错过,终于找回我失去已久的*衡。

  也太久了,我一直钻进了名为“自卑”的死胡同里,找不到出口,迷茫而痛苦。现今,终于明白,一生中,总会有点错误,有点曲折,不必为那自卑而沉沦,每个人都是如此。只要我心中有了*衡的尺,我便能快乐地走出困境。

  我欣喜着,我终于找到了我的"*衡!

推荐访问:大班 教案 衡木 平衡木的教案大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