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正文

2023年传统节日教案【10篇】

时间:2023-01-09 14: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传统节日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  3、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结合生活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传统节日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传统节日教案【10篇】

传统节日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

  3、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过节日时的趣事。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图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图中分别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的传统节日,*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欢快情感,另读清明节时,应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流读,一人一句。教师相机正音。(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字词。(课件出示)

  (1)带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词语。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 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三、认识*的传统节日

  1、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吗?(出示达标检测第2题)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农历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的传统文化

  1、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2、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3、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4、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2)“粽香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插艾草,吃咸鸭蛋、粽子,喝雄黄酒……

  5、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2)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6、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中秋节的习俗:吃月饼、赏月。

  (2)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合家团圆)

  (3)拓展:中秋节那天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7、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为什么叫作“重阳节”?

  (2)重阳节有哪些习俗?(踏秋、赏菊、登高)

  (3)“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8、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中还有哪一个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接下来就来开展节日故事分享会,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两个节日来讲)课后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

  2、*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们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六、指导写字

  1、看图识字学词,认读词语,理解字义。

  贴窗花扫墓大街小巷龙舟团圆艾草转眼热闹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发现书写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

  街:“行”字中间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舟: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转:“车”字做部首时,最后两笔的顺序是竖、提;“专”字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折、点。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三点:

  1、开篇就将学生带入到传统节日的节日氛围中,使学习充满了乐趣。

  2、在逐句的读文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了大量生字词,并且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及相关习俗。

  3、节日故事分享会的开展将课堂引入高潮,学生的表现欲都很强,讲故事为后面的写话打下基础。

传统节日教案2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在*新修定的法定假日中,五一长假被取消,而分别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个假日。孩子们对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认为端午节不就是吃几个粽子吗?一点都不好玩,也值得放假?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同学们崇尚过洋节,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已经越来越淡化。如果再不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导致我们民族无形文化的急剧消亡和流变。激烈的讨论过后,孩子们迫切地想知道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决定开展以“走进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开这些谜*列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

  二、学情分析:

  我们四年级孩子,懂事、好学,喜欢阅读,但家庭条件一般,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其学习,家里有电脑的只在极少数,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学校网络、老师和课外书。他们对于的端午的认识也仅仅是吃几个粽子和鸡蛋,带彩线辟邪之类,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对屈原的了解也甚少。

  资源分析:

  电脑网络的普及,学校图书馆的开设,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亮丽的舞台;为孩子们提供了的实践的空间和取之资源;走访经验丰富、不忘传统的家长,也是实践中重要的社会资源。

  三、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来源及历史文化,用不同形式感受并展示。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传统节日对每一个*人的意义,进而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并通过分组合作,感受与他人合作交往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和与人交往的实

  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时间安排

  1.确立主题,成立小组,制定小组活动方案(一课时)

  2.各小组实践活动(四课时

  3.成果展示(一课时)

  4.活动延伸(一课时)

  四、活动实施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提出课题。师引导:“家长、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有多少?你们想通过什么方式得知?”

  生活动: 四人小组讨论后,少数服从多数,决定设计一个*传统节日调查表,对初

  一至初三各一个班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问卷的制作与整理。师进一步引导:“通过调查结果,你最想说什么?最想知道什么?”

  生的兴趣被激发,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活动结果: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就以部分同学比较熟悉的端午习俗粽子艾叶命名———粽艾香里话端午。

  【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活动发现问题,从而有兴趣解决问题。调查结果让一些同学感受有些传统节日被人们忽略甚至遗忘的悲哀!】

  2.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师:你们想从哪些方面探源呢? 生活动,同学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适当提醒引导,决定从五方面探源: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探源组

  端午节的习俗——习俗组

  端午的诗词故事——文化组

  采访本地的老人及搜集本地的习俗画面——摄制组

  国外端午节习俗——涉外组

  师:子课题已经确立,根据兴趣自愿分成五组。

  生自由组合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同学进行兴趣选择与合作交往的辅导和鼓励,使他们坚定信心,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

  老师提议:各组民主推选出有责任心的同学为小组长。 学生活动,各组或口头推选或投票选举。

  3.制定活动方案。在小组长带领下,各组同学集思广益,根据自己的任务内容确定活动方式。师建议每个组长根据组员特长

  分配任务,合理安排,鼓励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各组长上台交流活动方案,师生提出建议。师巡回指导组长分工明细,根据兴趣负责到人。各小组草拟活动计划,小组成员通过后制定完整的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计划表

  4.阶段性评价。从参与的积极程度、选择的活动内容及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实践活动

  1.各小组预先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校内资源查找所需的资料,教师协调各组查资料的时间和地点,保证活动进度。

  2.学生自愿报名当主持,在不影响小组进度的情况下准备台词。

  3.探源组活动,交流整和所有材料后,决定编排小品以纪念屈原,教师适当指导动作、表情等。

  4.习俗组三位同学整理搜集各地端午习俗的资料,两位搜集图片,两位美术爱好者画习俗画,并联系摄制组拍照片。

  5.文化组分工搜集端午诗词与故事,三位同学一组,争取脱稿复述。

  6.摄制组采访当地的老人,配合其他各组活动,教师首先对照像机的使用提出要求,由李娜同学专管,对与人交往的礼貌以及怎样设计采访问题等提出意见,然后与习俗组合作学习包粽子。

  7.涉外组主要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外国端午风俗,交流感想,畅谈体会。

  另外,教师经常询问小组长,了解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对遇到的困难及时指导帮助,来统一协调各组员意见。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同学有个性地表达,发扬创新精神。】

  (三)成果展示

  主持人杨焕、王群带领同学慷慨激昂的高歌《*人》引入成果展示。

  1.探源组汇报。

  (1)讲端午节的六种起源:①源于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② 源于伍子胥的忌辰。③ 源于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④源于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⑤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⑥ 源于田文。

  (2)几个同学表演了小品“屈原颂”。

  (3)讲端午节名字的来源及别称。

  (4)通过对端午起源的探究,大家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主回答。

  【通过集思广益,用思想风暴的形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

  2.习俗组汇报。学生各代表发言:

  (1)介绍各地端午习俗,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都有相同和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的核心内容是辟邪除瘟保持健康,是真正的卫生防疫节。

  (2)展示搜集的端午香包、粽子和赛龙舟图片以及自画农村端午风俗画。

  (3)讲端午节戴五彩线的讲究。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不过,我们这儿的大人为了祈求孩子*安、幸福,小孩子的双手双脚上都带五彩线。

  (4)搜集了许多关于四川地震灾区的`新闻和灾区小朋友快乐过端午的照片。

  (5)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本环节关注灾区,激发同学的爱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3.文化组汇报。 学生代表交流:

  (1)关于端午节诗词。(2)门楣上挂菖蒲和艾叶的传说。(3)黄巢与艾叶的故事。

  【通过传说、故事,让学生明白:信任与爱心也是端午节的另一来源。】

  (4)组员互评活动表现。

  4.涉外组汇报。(1)外国也有端午节。(2)端午节吃粽子是*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3)还搜集到2005年11月24日,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全班同学纷纷发表自己意见,形成一场小型辩论赛:

  甲方:端午节仍是*人的节日。乙方:端午节是汉文区的共同节日。

  【通过辩论,引起同学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增强爱国情

传统节日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与春分有关的习俗,感受春分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春分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手段

  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春分习俗。有关春分习俗的图片,各种与春分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春分有关的谚语、习俗。

  教学设计:

  一:前置学习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

  惊蛰简介:(课件、春分的图片)

  二、教师介绍春分的由来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分了春季。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

  *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春分节气习俗:吃春菜

  岭南风俗

  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节气习俗: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节气习俗: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春分诗句

  《春分》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三、总结提升 :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春分

  作业 回家给家人介绍春分的习俗

  课后反思

  小百科: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日坛祭日。

传统节日教案4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在*新修定的法定假日中,五一长假被取消,而分别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个假日。孩子们对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认为端午节不就是吃几个粽子吗?一点都不好玩,也值得放假?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同学们崇尚过洋节,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已经越来越淡化。如果再不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导致我们民族无形文化的急剧消亡和流变。激烈的讨论过后,孩子们迫切地想知道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决定开展以“走进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开这些谜*列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

  二、学情分析:

  我们四年级孩子,懂事、好学,喜欢阅读,但家庭条件一般,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其学习,家里有电脑的只在极少数,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学校网络、老师和课外书。他们对于的端午的认识也仅仅是吃几个粽子和鸡蛋,带彩线辟邪之类,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对屈原的了解也甚少。

  资源分析:

  电脑网络的普及,学校图书馆的开设,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亮丽的舞台;为孩子们提供了的实践的空间和取之资源;走访经验丰富、不忘传统的家长,也是实践中重要的社会资源。

  三、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来源及历史文化,用不同形式感受并展示。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传统节日对每一个*人的意义,进而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并通过分组合作,感受与他人合作交往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和与人交往的实

  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时间安排

  1.确立主题,成立小组,制定小组活动方案(一课时)

  2.各小组实践活动(四课时

  3.成果展示(一课时)

  4.活动延伸(一课时)

  四、活动实施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提出课题。师引导:“家长、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有多少?你们想通过什么方式得知?”

  生活动: 四人小组讨论后,少数服从多数,决定设计一个*传统节日调查表,对初

  一至初三各一个班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问卷的制作与整理。师进一步引导:“通过调查结果,你最想说什么?最想知道什么?”

  生的兴趣被激发,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活动结果: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就以部分同学比较熟悉的端午习俗粽子艾叶命名———粽艾香里话端午。

  【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活动发现问题,从而有兴趣解决问题。调查结果让一些同学感受有些传统节日被人们忽略甚至遗忘的悲哀!】

  2.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师:你们想从哪些方面探源呢? 生活动,同学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适当提醒引导,决定从五方面探源: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探源组

  端午节的习俗——习俗组

  端午的诗词故事——文化组

  采访本地的老人及搜集本地的习俗画面——摄制组

  国外端午节习俗——涉外组

  师:子课题已经确立,根据兴趣自愿分成五组。

  生自由组合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同学进行兴趣选择与合作交往的辅导和鼓励,使他们坚定信心,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

  老师提议:各组民主推选出有责任心的同学为小组长。 学生活动,各组或口头推选或投票选举。

  3.制定活动方案。在小组长带领下,各组同学集思广益,根据自己的任务内容确定活动方式。师建议每个组长根据组员特长

  分配任务,合理安排,鼓励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各组长上台交流活动方案,师生提出建议。师巡回指导组长分工明细,根据兴趣负责到人。各小组草拟活动计划,小组成员通过后制定完整的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计划表

  4.阶段性评价。从参与的积极程度、选择的活动内容及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实践活动

  1.各小组预先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校内资源查找所需的资料,教师协调各组查资料的时间和地点,保证活动进度。

  2.学生自愿报名当主持,在不影响小组进度的情况下准备台词。

  3.探源组活动,交流整和所有材料后,决定编排小品以纪念屈原,教师适当指导动作、表情等。

  4.习俗组三位同学整理搜集各地端午习俗的资料,两位搜集图片,两位美术爱好者画习俗画,并联系摄制组拍照片。

  5.文化组分工搜集端午诗词与故事,三位同学一组,争取脱稿复述。

  6.摄制组采访当地的老人,配合其他各组活动,教师首先对照像机的使用提出要求,由李娜同学专管,对与人交往的礼貌以及怎样设计采访问题等提出意见,然后与习俗组合作学习包粽子。

  7.涉外组主要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外国端午风俗,交流感想,畅谈体会。

  另外,教师经常询问小组长,了解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对遇到的困难及时指导帮助,来统一协调各组员意见。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同学有个性地表达,发扬创新精神。】

  (三)成果展示

  主持人杨焕、王群带领同学慷慨激昂的高歌《*人》引入成果展示。

  1.探源组汇报。

  (1)讲端午节的六种起源:①源于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② 源于伍子胥的忌辰。③ 源于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④源于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⑤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⑥ 源于田文。

  (2)几个同学表演了小品“屈原颂”。

  (3)讲端午节名字的来源及别称。

  (4)通过对端午起源的探究,大家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主回答。

  【通过集思广益,用思想风暴的形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

  2.习俗组汇报。学生各代表发言:

  (1)介绍各地端午习俗,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都有相同和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的核心内容是辟邪除瘟保持健康,是真正的卫生防疫节。

  (2)展示搜集的端午香包、粽子和赛龙舟图片以及自画农村端午风俗画。

  (3)讲端午节戴五彩线的讲究。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不过,我们这儿的大人为了祈求孩子*安、幸福,小孩子的双手双脚上都带五彩线。

  (4)搜集了许多关于四川地震灾区的新闻和灾区小朋友快乐过端午的照片。

  (5)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本环节关注灾区,激发同学的爱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3.文化组汇报。 学生代表交流:

  (1)关于端午节诗词。(2)门楣上挂菖蒲和艾叶的传说。(3)黄巢与艾叶的故事。

  【通过传说、故事,让学生明白:信任与爱心也是端午节的另一来源。】

  (4)组员互评活动表现。

  4.涉外组汇报。(1)外国也有端午节。(2)端午节吃粽子是*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3)还搜集到2005年11月24日,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全班同学纷纷发表自己意见,形成一场小型辩论赛:

  甲方:端午节仍是*人的节日。乙方:端午节是汉文区的共同节日。

  【通过辩论,引起同学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增强爱国情

传统节日教案5

  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以长短句的形式,介绍我国一些传统节日。本文讲解的祖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跟西方的节日不一样,它是流传了很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节日。

  我会写:

  贴tiē(贴画)(张贴)(补贴)(贴心)

  街jiē(街道)(沿街)(街上)(街灯)

  舟zhōu(龙舟)(渔舟)(轻舟)(泛舟)

  艾ài(艾草)(艾子)(艾灸)(艾香)

  敬jìnɡ(敬爱)(敬礼)(敬酒)(敬意)

  转zhuǎn(转眼)(转身)(转头)(转让)

  团tuán(团员)(团圆)(团结)(面团)

  热rè(热爱)(热水)(冷热)(炎热)

  闹nào(热闹)(打闹)(闹钟)(闹事)

  我会认:

  传chuán(传统、传说、传话)

  统tǒng(统一、总统、统考)

  宵xiāo(元宵、宵夜、今宵)

  巷xiàng(小巷、巷子、巷口)

  祭jì(祭拜、公祭、祭文)

  堂táng(课堂、礼堂、堂弟)

  乞qǐ(乞讨、乞求、乞巧)

  巧qiǎo(灵巧、巧干、巧手)

  郎láng(新郎、郎中、令郎)

  饼bǐng(饼干、画饼、豆饼)

  赏shǎng(玩赏、观赏、赏金)

  菊jú(菊花、黄菊、墨菊)

  书写指导:

  艾:撇捺都要写得舒展,上面横画一定要写长点,撇捺交角稍微大点,这样字就写得美观。

  热:四点底排列要注意方向,第一点向左,二、三点向下,第四点向右。

  舟:第一撇是斜撇,第二个撇要写成“竖撇”。

  转:写的时候要注意“车”的下面横画变成提。

  多音字:

  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

  近义词

  转眼—转瞬 团圆—团聚 热闹—喧闹

  反义词

  欢笑—痛苦 热闹—冷清 团圆—分离

  理解词语:

  转眼:形容时间极短。

  团圆:(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积累:

  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问题归纳:

  1、本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

  本文介绍了7 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本文介绍了春节的哪些典型习俗?你知道春节的习俗,除了这些习俗外还有什么?

  本文介绍了春节的习俗有“贴窗花,放鞭炮”。春节习俗还有:包饺子、拜年、给压岁钱,还有贴春联。

  课文主题:

  本文以儿歌的形式介绍了我国的几个传统节日,每个节日的风俗民情,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后习题答案:

  二、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端午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重阳节 中秋节

  参考答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元宵节:我们这里又叫“小年”,非常热闹。这一天,人们都要吃元宵,大街小巷都有卖元宵的,现做现卖。晚上人们要在公园里看花灯,放烟花。小朋友们挑着灯笼,满街逛,放鞭炮。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爸爸妈妈带我回了农村老家。这一天晚上,奶奶在院子里摆一张饭桌,上面放着各式各样的月饼和瓜果,全家围坐在一起,供奉月神,说说工作、学习的事,其乐融融。供完月神以后,妈妈就把最大的一个月饼切成五份,分给大家吃。月饼吃到嘴里酥酥的、甜甜的,令人回味无穷……

  三、选做: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我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和一个多数民族(汉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比如:彝(yí)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民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杀牲祭祖,进行斗牛、摔跤、赛马等活动。晚上举大行篝(gōu)火晚会,高举火把*。

  有关节日的古诗词:

  春节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清明节

  清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诗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中秋节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作者: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采桑子

  (现代)*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传统节日教案6

  教学目标

  1、收集有关冬至的传说、民俗,通过收集材料,真正理解“冬至大如年”的含义。

  2、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3、让学生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冬至的材料,传承节日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 背诵《节气歌》

  同学们,你们能背一背《二十四节气歌》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预设: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这样将课前准备的信息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说冬至。板书:冬至。

  二、说冬至由来

  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前是大雪 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冬至”又称为“冬节”。

  (教学形式:学生介绍,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

  三、说冬至传说、习俗

  过渡:为什么古代的节日还能保留至今?让我们一起用传说和习俗来“说冬至”吧!

  1、用传说说冬至。主要有:

  传说一:冬至馄饨夏至面。(见补充材料)

  传说二:冬至吃狗肉。 (见补充材料)

  传说三: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见补充材料)

  传说四:冬至吃饺子(见补充材料)

  2、用习俗说冬至。主要有:

  (1)习俗一: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见补充材料)

  (2)习俗二: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农(见补充材料)

  (3)习俗三: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见补充材料)

  (4)习俗四: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见补充材料)

  (5)习俗五: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见补充材料)

  3、各地冬至习俗有不同

  (1)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2)苏州人过冬至节所吃的汤圆,又称“冬至团”。亦称“冬至丸”。流行于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阳历12月2日前后)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包成团,称作“冬至团”,并馈赠亲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团圆的意思。

  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3)宁夏:冬至吃“头脑”,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四、庆冬至

  1、交流:引领学生走进冬至节,齐过冬至节,交流自己的父辈和祖父辈是怎样过冬至的。

  2、回忆:自己家里是怎样过冬至的。要求学生在冬至节节庆之际,偕同家长齐过冬至节,让学生在当天撰写日记、作文等,将择优评奖。

  五、畅冬至

  1、 畅想:下一个冬至,你打算怎么过?

  2、 结合时令要求学生在冬至节节庆之际,偕同家长齐过冬至节,让学生在当天撰写日记、作文或描绘出你最向往过的冬至的情景。

  六、作业

  1、 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 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传统节日教案7

  活动目的:

  1、使幼儿了解寒食节的来历;感受寒食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2、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习古人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月饼、新年树、花灯、白花、纸盒。

  活动过程:

  1、介之推与寒食节的故事。

  ①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寒食节的?让幼儿了解寒食节家家户户都吃凉鸡蛋等冷食。

  ②讲介之推的故事

  2、讨论。

  ①寒食节是怎样来的?

  ②现在人们为什么过寒食节?为了纪念谁?

  3、词语练习。

  ①用“偷偷地”说一句话。

  ②用“后悔”说一句话。

  ③请解释“寒食”的意思。

  4、游戏。

  ①摸箱:将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盖的纸盒里,请幼儿从中摸出一件,说出名称及属于哪个节日。

  ②连线:将节日及代表物品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连线

传统节日教案8

  【元宵节简介】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始于20xx多年前的秦朝。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活动过程】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小结】

  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传统节日教案9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在*新修定的法定假日中,五一长假被取消,而分别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个假日。孩子们对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认为端午节不就是吃几个粽子吗?一点都不好玩,也值得放假?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同学们崇尚过洋节,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已经越来越淡化。如果再不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导致我们民族无形文化的急剧消亡和流变。激烈的讨论过后,孩子们迫切地想知道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决定开展以“走进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开这些谜*列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

  二、学情分析:

  我们四年级孩子,懂事、好学,喜欢阅读,但家庭条件一般,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其学习,家里有电脑的只在极少数,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学校网络、老师和课外书。他们对于的端午的认识也仅仅是吃几个粽子和鸡蛋,带彩线辟邪之类,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对屈原的了解也甚少。

  资源分析:

  电脑网络的普及,学校图书馆的开设,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亮丽的舞台;为孩子们提供了的实践的空间和取之资源;走访经验丰富、不忘传统的家长,也是实践中重要的社会资源。

  三、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来源及历史文化,用不同形式感受并展示。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传统节日对每一个*人的意义,进而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并通过分组合作,感受与他人合作交往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和与人交往的实

  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时间安排

  1.确立主题,成立小组,制定小组活动方案(一课时)

  2.各小组实践活动(四课时

  3.成果展示(一课时)

  4.活动延伸(一课时)

  五、活动实施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提出课题。师引导:“家长、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有多少?你们想通过什么方式得知?”

  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后,少数服从多数,决定设计一个*传统节日调查表,对初

  一至初三各一个班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问卷的制作与整理。师进一步引导:“通过调查结果,你最想说什么?最想知道什么?”

  生的兴趣被激发,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活动结果: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就以部分同学比较熟悉的端午习俗粽子艾叶命名———粽艾香里话端午。

  【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活动发现问题,从而有兴趣解决问题。调查结果让一些同学感受有些传统节日被人们忽略甚至遗忘的悲哀!】

  2.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师:你们想从哪些方面探源呢?生活动,同学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适当提醒引导,决定从五方面探源: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探源组

  端午节的习俗——习俗组

  端午的诗词故事——文化组

  采访本地的老人及搜集本地的习俗画面——摄制组

  国外端午节习俗——涉外组

  师:子课题已经确立,根据兴趣自愿分成五组。

  生自由组合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同学进行兴趣选择与合作交往的辅导和鼓励,使他们坚定信心,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

  老师提议:各组民主推选出有责任心的同学为小组长。学生活动,各组或口头推选或投票选举。

  3.制定活动方案。在小组长带领下,各组同学集思广益,根据自己的任务内容确定活动方式。师建议每个组长根据组员特长

  分配任务,合理安排,鼓励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各组长上台交流活动方案,师生提出建议。师巡回指导组长分工明细,根据兴趣负责到人。各小组草拟活动计划,小组成员通过后制定完整的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计划表

  4.阶段性评价。从参与的积极程度、选择的活动内容及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实践活动

  1.各小组预先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校内资源查找所需的资料,教师协调各组查资料的时间和地点,保证活动进度。

  2.学生自愿报名当主持,在不影响小组进度的情况下准备台词。

  3.探源组活动,交流整和所有材料后,决定编排小品以纪念屈原,教师适当指导动作、表情等。

  4.习俗组三位同学整理搜集各地端午习俗的资料,两位搜集图片,两位美术爱好者画习俗画,并联系摄制组拍照片。

  5.文化组分工搜集端午诗词与故事,三位同学一组,争取脱稿复述。

  6.摄制组采访当地的老人,配合其他各组活动,教师首先对照像机的使用提出要求,由李娜同学专管,对与人交往的礼貌以及怎样设计采访问题等提出意见,然后与习俗组合作学习包粽子。

  7.涉外组主要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外国端午风俗,交流感想,畅谈体会

  另外,教师经常询问小组长,了解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对遇到的困难及时指导帮助,来统一协调各组员意见。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同学有个性地表达,发扬创新精神。】

  (三)成果展示

  主持人杨焕、王群带领同学慷慨激昂的高歌《*人》引入成果展示。

  1.探源组汇报。

  (1)讲端午节的六种起源:①源于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②源于伍子胥的忌辰。③源于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④源于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⑤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⑥源于田文。

  (2)几个同学表演了小品“屈原颂”。

  (3)讲端午节名字的来源及别称。

  (4)通过对端午起源的探究,大家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主回答。

  【通过集思广益,用思想风暴的形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

  2.习俗组汇报。学生各代表发言

  (1)介绍各地端午习俗,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都有相同和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的核心内容是辟邪除瘟保持健康,是真正的卫生防疫节。

  (2)展示搜集的端午香包、粽子和赛龙舟图片以及自画农村端午风俗画。

  (3)讲端午节戴五彩线的讲究。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不过,我们这儿的大人为了祈求孩子*安、幸福,小孩子的双手双脚上都带五彩线。

  (4)搜集了许多关于四川地震灾区的新闻和灾区小朋友快乐过端午的照片。

  (5)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本环节关注灾区,激发同学的爱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3.文化组汇报。学生代表交流:

  (1)关于端午节诗词。(2)门楣上挂菖蒲和艾叶的传说。(3)黄巢与艾叶的故事。

  【通过传说、故事,让学生明白:信任与爱心也是端午节的另一来源。】

  (4)组员互评活动表现。

  4.涉外组汇报。(1)外国也有端午节。(2)端午节吃粽子是*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3)还搜集到2005年11月24日,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全班同学纷纷发表自己意见,形成一场小型辩论赛:

  甲方:端午节仍是*人的节日。乙方:端午节是汉文区的共同节日。

  【通过辩论,引起同学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增强爱国情

传统节日教案10

  活动目标

  1、听故事,感受新年里快乐的气氛。

  2、了解新年习俗,参与新年活动。

  3、会向他人送上礼貌的问候语祝福。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2、新年贺卡、新年图片、春联、压岁包。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新年送祝福》理解故事情节。

  (1)故事里都有谁呢?

  (2)过新年了,小狗和小猫准备去找谁呢?

  (3)他们找到小兔了吗?大家在一起做了什么?

  (4)小猫、小狗和小兔之间是怎样送祝福的?他们说了些什么?

  2、师生一起欣赏新年图片,围绕新年语题展开讨论。

  (1)过新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新年的时候可以玩什么游戏?吃什么好吃的食品?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3)小牛的烦恼解决了吗?谁都给他帮助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3、参观新年贺卡、春联和压岁包,幼儿说说它们的用途。

  (1)展示漂亮的新年贺卡,欣赏上面的图画,老师朗诵里面的祝福话语。

  (2)和幼儿一起给班级门口贴春联,将上面祝福的话语解释给幼儿听。

  (3)出示压岁包,请幼儿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小红包是装什么的?为什么过年的时候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包?小朋友收到压岁包应该怎么说怎样的话呢?

  4、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送上新年祝福?

  (1)小朋友可以怎样给家人送上祝福?

  (2)在小朋友接受别人祝福的时候应该如何表示感谢呢?

  5、大家同唱一首歌《新年快乐》。

  活动延伸:

  为家人制作新年贺卡。

  教学反思:

  过年是孩子最喜欢、最兴奋的事情。所以在活动一开始的谈话部分,幼儿就十分投入,兴致很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过年时所经历的事情。而我好像是作为一名资料补充员的身份,当幼儿讲到一个什么事情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时,我就在展示台上出示图像、图片等,加上幼儿和我的共同讲解,使*过年时传统风俗在幼儿面前展露无遗。使幼儿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些操作活动真真切切地展示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兴奋达到了xx。从活动效果来看,幼儿动手能力很强,做出了许多精彩的东西。将民间美术欣赏与特定的节日结合起来,幼儿比较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再让幼儿进行手工操作,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幼儿园手工难教的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回忆春节时候的情景,分享快乐。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所发生的快乐的事情。

  3、能将自己快乐的心情画出来。

  活动准备:

  春节时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再现

  1、教师和幼儿互相问候春节好。

  2、幼儿说一说春节都在哪里过?如何过节?

  二、照片分享

  1、幼儿结合春节的照片说一说节日里发生的快乐的事情。

  2、和同伴分享照片,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

  三、交流讨论

  1、幼儿将过节时的快乐事情画出来。

  2、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将照片和绘画作品粘贴在语言区,便于幼儿交流。

  活动延伸:

  教师可将自己在春节的时候发生的快乐的事情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推荐访问:传统节日 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10篇】 传统节日教案1 传统节日教案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