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从不嫉妒太阳的灿烂辉煌,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发光。尤其是教师这个岗位燃烧自己,奉献他人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范本【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星星从不嫉妒太阳的灿烂辉煌,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发光。尤其是教师这个岗位燃烧自己,奉献他人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理解文意。
2、了解作者,理解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教学重点:读诵与理解相结合。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绪和感情。
教学难点:两段文字之间内在的联系及西山对作者心理上所产生的巨大冲击。
教学用具: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性学习与探讨式学习相结合。
教学思路:作为一篇较难理解的文章,应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并进而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疏通文章的意思,体悟作者的情绪与感情,最后在分析文章、理解作者的基础上,达到跨越亘古、沟通情感的效果。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语:
我们以前曾学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这是从哪篇文章中来的?你知道它的作者吗?请简介之。(,上此切入)今天我们来学他“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时,多媒体把课题打在屏幕上)
二、 请学生范读课文,之后让其他同学看看他的朗读是否有问题。然后全体同学一起朗读全文。
三、 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句,用两个多媒体投影片)
1、 媒体投影片之一:
目的:意在提醒学生注意字词句的理解在古文阅读中的作用,明确它是古文阅读理解的钥匙和桥梁,是建立一个古今作者与读者沟通的必然之路。
四、 析文、品读:
(明确:细析文章,是理解作者的思想与情感的重要步骤,同学们应重视于此。用多媒体投影显示问题)
析文 品读
(一)、解题:
如何读标题?“始得西山宴游记”你认为题目中最关键的字是哪个?
(学生的理解可能在始得和“宴游”上,允许学生产生异议,引导分析与理解,在比较两词的基础上确定始得的特殊地位。)
“始得”是什么意思?初识、初游
从文中找出带“始”字的句子
(发动学生从文中找寻句子,并引导其说明这些句子在全文表达上有什么意义,如说不出,可适度延后处理。不必一定道破。)
(二)、分析文段,品味两段之间内在的联系:
1、文章第一段,作者自称“僇人”,说明什么?以此身份到达任上,心情如何?从哪些文字中可以看出。
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闲职,在编制之外,没有什么公务,甚至没有办公处所。到任后,寓居寺庙为家,无所事事,与僧侣朝夕相处,谈经论道,但他的抑郁情怀并未能因此好转,只好“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被贬的第二年,听说王叔文被杀。
(此题的意思在于引导学生对作者心情与感情、情绪的了解,以及此种心态与情感在全文的作用,更深层地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情感在“永州八记”中的作用。明确指出,“恒惴栗”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第一段共有几句?根据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层意。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从层次的分析中细味作者的行动与心态之间的关系,了解此段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从哪句话看出作者对以前未得西山之前漫游荒废精力的深刻自责?
这句话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注意两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的写作作引导)
4、第二段,作者凝神注视西山时,心情如何?文中有几句专门描写西山的句子,请找出来。西山的特点用哪个词表达最准确?
西山的“特立”对作者在心理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此题在于引导学生注意作者心态的变化的原因,是他的俊杰的才华与西山的“特立”之间的相似性,一个顶天立地,一个超世英才,其气度上的相似性,使作者的身心为之惊喜、为之震悚、为之顿悟、为之惊醒,不能再为自己的身世而沉迷颓废下去了,应该像“特立”的西山一样“不以培塿”为类,把自己的超凡才华发挥出来,为民造福,为后人留下一些可值得品味的美丽的东西。正是在这样心态与情绪的影响下,柳宗元开始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游览生活,并因此为后世留下了不朽名作“永州八记”。)
5、一段概写漫游生活,一段特写西山之游,从题目上看,第一段好像可以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它们两段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学生一种新的写作特点:比照和映衬。把过去所学的对比与衬托的方法与此相类推,引导学生去文中寻找相应的内容,并准备一些内容让学生在黑板上加以粘贴,以明确一些内容。)
五、 课堂练习:(多媒体投影四幅画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以加以印证,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形象性认识。)
六、 小结本课内容:
从第二三幅投影中强调学习古文的必然步骤之一是掌握字词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意,了解作者的情感与情绪;从第四五六幅图中明确学习古文的第二步必须在分析文章的细节问题上加以努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作者的情怀,并与作者在情感上真正达到跨越亘古的沟壑在心灵上进行沟通,并把同一时代的作家群的共同心态与迹遇作一横向比较,这样才能更深层地理解作者的思想与胸怀。
七、 布置作业:
课下完成练习,并背诵全文,最好能够完全默写下来。
八、 结束全文:投影结束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2
一、创设情境
在上节课中,我们初读了《始得西山宴游记》,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首先一起看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也就是说柳宗元分别去了众山与西山,那么请大家分别划出在众山和西山寻景的句子,并且圈出关键动词。
提出问题
通过所划动词,可见,无论是众山还是西山,柳宗元想去的地方,好像不是一般人所能到达的,那么他在众山和西山的表现,是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游山?
柳宗元在众山的表现不像是一个游山之人,高山、深林、回溪、怪石之前所说的美景一概不看,这太让人无法理解了,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柳宗元从众山归来,心情是否从“恒惴栗”当中跳脱出来?也就是说众山皆不是他的安宁之所。那么他在西山又有哪些表现?
西山的特点?
“高耸、险峻、空阔”的西山让柳宗元久久不愿归去,那他在西山有了什么样的精神感悟?
二、探究学习
问题一:
众山: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西山: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问题二:
众山: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西山: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至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入朝为官,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9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行未半路,11月加贬永州司马。次年王叔文被赐死。
宗元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世亦不肯与罪人者亲 昵。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
太夫人有子不令而陷于大僇
——柳宗元《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附志》
柳宗元此时处在一种不安、恐惧、孤独、自责、愧疚的复杂情绪中,用文章中的语句就是“自余为僇人”。
问题三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世说新语·简傲》
箕踞:这个坐姿,一般人在普通场合是不会采用的,那么柳宗元在西山上箕踞而坐实际是反应出他的内心处在一种相当松弛的状态,也就是文章里所说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也就是说他在肯定西山,肯定西山独一份的特点,西山的特点实际就是柳宗元的特点,西山就是“我”的象征,实际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3
一、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观感受。
二、教学过程
1.知识链接:在第三册教材中,我们学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回顾这篇课文的内容,背诵这篇课文,与《始得西山宴游记》对接。
2.投影显示与本文有关的写作背景资料:
柳宗元在永贞元年(805年)因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而获罪,被贬为永州司马。遂与永州山水结缘,孕育出许多优美的游记篇章,借以抒发被贬后的情怀。《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元和四年(809年),为“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篇幅比其他七篇都长,思想内涵也要丰富一些,可以看作是“永州八记”这组游记的开宗明义之作。
3.布置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对句读;能流利地朗读全文。
(2)参看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的语言表达习惯;相互交流,粗知课文大意。
4.学生试译课文,对学生经过讨论仍然不能理解的词句予以点拨。
5.与文体对话,布置再读课文,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
(1)课文共两段,概括每段的大意,分析两段之间的关系。
(2)作为一篇游记,课文中自然会有写景的内容,把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有关句子勾画出来;课文中也有不少地方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感受,想一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主观感受?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把写景和抒怀联系起来的?
(3)与《小石潭记》比较,本文抒发的感受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6.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反馈讨论结果:课文第一段总述未识西山之前的游览情况,先写“未得”;第二段写游西山的所见和所感,再写“始得”。由第一段的末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可知,第一段只是一个引子,为的是引出第二段,两段之间存在着一种反衬关系,以“未得”之憾,反衬“始得”之喜。课文的特色之一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中以写景为主的句子俯拾皆是。如“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以及“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等。更多的地方是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创设了一种物我合一的意境,如“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穷”,“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等。这些句子在描摹西山壮美景色的同时,也寄寓了作者的心志,表现了他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是以饱含着感情的笔触,依据自己真切的主观感受来为西山的景物涂抹色彩的,自然景物的美好与当时社会的黑暗,不协调地激荡着作者的情感;一个被贬之人,在“恒惴栗”的间隙中登临西山,眼中景物自然无不含情:写西山的“怪特”、“特立”何尝不是写作者自己的襟怀与个性!学习本文,要注意体会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抒怀的特点。从写景的角度说,以“有异态者”之“是州之山”与“怪特”的西山比照,以万物的渺小映衬西山的“特立”。再从抒怀的角度说,游西山之前,由于被贬之后的抑郁与苦闷,“倾壶而醉”只能是借酒浇愁愁更愁。一识西山之后,则在“颓然就醉”之后,获得了“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的精神享受,二者相互映衬;以西山之游,映衬“未得”西山之前的“漫漫而游”只能是“向之未始游”。与《小石潭记》联系起来作一点比较阅读,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小石潭记》中也写了作者的感受,闻“如鸣佩环”的流水声而使作者“心乐之”,观潭中游鱼让作者觉得“似与游者相乐”;但毕竟是被贬之人,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寞无人”时,便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境就大变了。与本文相比,借山水之游而排遣世虑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本文更偏重于主观感受的抒发,《小石潭记》偏重于客观描写罢了。
7.学生就学习课文中存在的问题质疑,鼓励学生互相答疑释疑,教师点拨。
8.布置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9.阅读经验积累:阅读文言文的障碍,是古今语言的差异,因此,要借助工具书和参看课文注释,做到了解大意;阅读文言文,又是一个走进古代和古人对话的过程,与古人对话,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0.与课外知识对接,帮助对课文的理解。
(1)他(柳宗元)在永州待了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余秋雨《柳侯祠》)
(2)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每一篇必有篇中之主人翁,不能谓其漫记山水也。”(林纾)
(3)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蓣花不自由。(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4)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柳宗元《南涧中题》)
三、教学效果巩固
1.背诵全文。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并把这些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2)梦缘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3)心凝神聚,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被贬永州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柳宗元,他的文风没有其他三人的大气磅礴,却有如泉的细致和悠长,情亦然也。而贬官文化,是*历史上一个有趣却又令人无奈的现象。说令人无奈,是因为数不胜数有才华的人杰,就此被一道道无情的圣旨所埋没。又说它有趣,乃是因为一个文人在贬官期间所获得的东西,远远比他“居庙堂之高”所获得的要多得多。柳公十年永州,便有了《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简介作者
由学生介绍,补充。
三、解题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始得、宴游 始得:才得到、才能够、才获得 宴游:安逸、闲适地游玩 四、整体感知(生齐读课文)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心境是如何变化的?是什么在起作用?
作者的心境变化:由 恒惴栗 到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是西山在起作用 记两次所游,有何不同?
游诸山 游西山
宴游过程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枕以卧,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情 恒惴栗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五、重点研读(指名生读)
1、西山有何独特之处能令作者“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尺寸千里,攒促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用来比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西山的高俊峭拔。
2、 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自由读)(找出与之对应的句子并讨论回答)
明确:作者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感受。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3、 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明确:前部分写以往浏览时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的高洁人格。
4、 文中两次写酒醉,有何作用?(读读两次醉酒有何不同)
明确: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对比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独特感受。
六、 小结 :再次理解题目:作者用西山之游否定昔日之游,突出了西山之游的意义:作 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境界,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 正游览山水的开始。同时也表露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视情怀。
七、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比较阅读本版块的《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两篇课文,找出两者之间在作者境遇,文章内容、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异同。
八、板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游众山: 异态: 幽泉怪石 醉而思归
( 对比 )
数州壬壤,皆在衽席之下
游西山:特怪 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醉而忘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归纳整理文言字词、句式,学会品味、质疑作品中独特的语言。
2.了解作者的处境,品味西山的独特之处,理解作者获得的独特的精神感悟。
3.研习文本,体会自然对丰富人类生命体验的重要意义。
4.通过本文学习,了解*古代的贬谪文学。
教学重点:
1.文本中涉及的文言字词、句式的疏通和理解。
2.理解柳宗元在西山之游后获得的精神体悟。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的身世处境和人格特色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建议:“感悟自然”板块重在引导学生体悟“人与自然”的关联。可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本文的字词,能够做到粗浅的翻译。如此可以适当避免文言文教学中“文字”与“文学”甚至“文化”的冲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体悟行文的特色,关注作品的人文主题,尤为重要。此外,作为板块内容之一,也应注意板块内部的整合,所以对*独特的贬谪文化作一点拨也相当有必要。教学过程中吸收了郑喜林《体物精微穷形极相——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一文中的一些观点,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厚度。
教过过程:
一、导入
明人茅坤有一句话:“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古之善记山川者多矣,缘何柳子厚能独树一帜呢?
二、解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师:同学们有发现什么玄妙之处吗?
明确: “宴”:安宁,闲适。“始得”:一是这篇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所以“始得”作为八篇的开头,表达了第一次寻访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二更重要的在于作者游览永州并不是从游西山开始的。三对作者有特殊意义。从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贬永州后“恒惴栗”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审美感受;从游览本身看,这之前,因游心境压抑而无乐趣,从这儿才算开始真正的游览。
“始得”二字为全文的线索,有贯穿全文的作用。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始得”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两个同学合作,各翻译一段,划出不明确的地方。
1.字词注音
僇人 惴栗 施施而行 斫榛莽 茅茷 衽席 岈然洼然 若垤若穴 攒蹙 培塿 颢气 引觞满酌 万化冥合
2. 通假字 余自为僇人 梦亦同趋
3.词类活用 日与其徒上高山 箕踞而遨 始指异之 穷山之高而止
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 自远而至 故为之文以志
4.古今异义: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颓然就醉 游于是乎始
5.定语后置: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四、二读课文,研习文本
自由诵读,然后思考,众山之游与西山之游的差别所在。
(1)前后作者情绪的变化
①“僇人”“恒惴栗”“其隙也”(是描写山水,点眼处在“惴栗”“其隙”四字。——林纾《古文辞类纂·卷九》)
21岁中进士,26岁得官,33岁参加改革失败,同伴中有被杀、遭贬。柳宗元九月被贬邵州司马,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永州偏僻落后,柳宗元与其老母及子女冒雪抵达住所,没有官邸,只能住进龙兴寺的寺庙。名义上是官员实际上与流放无异。“司马”是闲职,为排遣郁闷,惟山水可游,独美酒解愁。
“永贞革新”失败——贬逐蛮荒(永州司马)——故交断绝——贫病交迫——老母病故——满怀忧惧之情——寄景抒怀
②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翻译);颓然就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翻译);
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个体与群体疏离,既寂寞又自得。因为“奇景”,才得“真情”。也因为有“真情”,才得此“奇景”,正所谓于情得景,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超越与解脱境界。“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两个长句咏叹西山的神韵,整体对偶又错落有致,更嵌以虚词,一唱三叹,有曲折回环之美。此时他仿佛觉得脚下的西山及大自然中的一切与自己完全消融在一起。西山之游给了作者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生命体验——自由、放松、超越、解脱,西山之游也达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山之怪特,人之怪特,天人合一。所以作者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游览的情状的变化
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无目的出游的情状,说明目的不明确,散漫放任。
柳宗元“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作者还特地强调了一个②时间“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具体到日,除了游记的特殊性外,也许还有作者的惊喜在内。“过、缘、斫、焚”,短句排比,有急促之势,体现了西山之吸引力,也说明西山之游目的明确,主动积极。“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自得其乐。人迹罕至,冷清的西山,一座被人忽视的山与一个政治上被忽视的人,心灵契合。
(3)所见风景的变化
①“深林,回溪,幽泉怪石”,聊以忘忧之景幽深拘束,深僻黯淡的,给人压抑之感,无形中强化了作者内心深处被贬斥之后的孤独感。
②“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连用四字短语,整齐优美,将主观感受融入景物描写,通过恰当的比喻,映衬西山的高峻。“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特立的西山与作者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之美相辉映。
导入背景: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但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10年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4)两醉两归的变化
①“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做了怎样的梦呢?),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说说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若是“到则坐,倾壶醉;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再次抽取主干的词“到—坐—醉—卧—梦—起—归”,再次体会。此五句语气急促,并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即后一句的第一个字与前一句的末一字相同,强调“到”、“醉”、“卧”、“起”等动作,造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往的游览大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没有形成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鸣,并照应了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理解以后,请一个学生再次朗读这几句话。
②请学生朗读二醉二归:“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重点体悟“满酌,颓然醉,不知,犹不欲归”等词。比较“倾壶而醉”与“引觞满酌”之别,后者更多的是一种陶醉,顺势引导“颓然”一词,可试着让学生品味柳宗元此刻的情态。思考“犹不欲归”原因何在?(除了山水中获得了精神的契合,为己疗伤之外,是不是还有不忍回归现实的挣扎?)
③文中两次写“醉”,到底有何不同?
明确:未知西山时:醉一场,梦一场,其表悠然,其里忧伤。作者因“恒惴栗”而“上高山,入深林”,借游玩以逃避现实。西山之游: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高洁的情怀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五、再读课文,品味感悟
读《始得西山宴游记》,我们仿佛看到的是一个灵魂的自救。从一个苦苦挣扎在痛苦边缘上的灵魂,从一个不知路在何方的灵魂,从一个似乎被生活折磨到近乎只有肉体的灵魂,找到了他的家,找到了他的根,也找到了他的路,找到了力量与精神。而这一切因为西山,因为这一怪异、特立的山。西山荡涤了他的灵魂,开拓了他的心胸,开始了作者新的人生。
读《始得西山宴游记》,我们会发现一个被社会抛弃的高人,一边欣赏自然风景,一边思考社会人生。可惜的是,*社会能这样在孤独中思考的人还不够多,无法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这才使*社会的积弊常常多年沿袭,无法革除……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人,铸就了*古代文化的璀璨。
请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感悟柳宗元在西山之游中的心灵自由。
六、课堂小结
柳宗元 西山(填上一个表示人物情态的词)
七、板书设计
柳
悠 宗 两
其 元 相
表 融
忧 两
其 西 相
里 山 忘
两 醉 两 归
八、课后作业(2、3选做其一)
1.整理归纳本课学习的文言字词、句式,注明自己陌生易错的字词。
2.课外搜索*古代的特殊文化现象——贬谪文学,可作为一次课前演讲内容呈现。
3.结合《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谈谈自然对丰富人生体验的重要作用,写300字左右的探究文章。
推荐访问:西山 范本 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范本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范文扩展阅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秀教案PPT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优质课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