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正文

2023年《三个咕噜噜》教案3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1-21 15:3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三个咕噜噜》教案1  课程分析:狐狸在以往的故事里总扮演聪明绝顶、狡猾不堪的角色形象,但在今天这个故事里,却傻得可爱。天真率直的小狐狸替爸爸照看一个大竹筐,竹筐里不停地发出怪声音,好像在不断地上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三个咕噜噜》教案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三个咕噜噜》教案3篇(范例推荐)

《三个咕噜噜》教案1

  课程分析:狐狸在以往的故事里总扮演聪明绝顶、狡猾不堪的角色形象,但在今天这个故事里,却傻得可爱。天真率直的小狐狸替爸爸照看一个大竹筐,竹筐里不停地发出怪声音,好像在不断地上演新鲜有趣的故事:三个咕噜噜,吹号又敲鼓;两个咕噜噜,筐里烤红薯;一个咕噜噜爱看小人书。这让小狐狸充满了好奇,于是,一次次揭开竹筐,大鱼小鸟和灰兔先后成功地逃脱了,小狐狸懊恼不已!直到最后,小狐狸也没有弄明白竹筐里的三个咕噜噜到底是什么东西。孩子读到这里,一定会哑然失笑,为小狐狸的懵懂行为,也为三个咕噜噜的聪明举动。

  故事里有趣的情节对话、出人意料的结局,会让小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无限的遐想,更充分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自己对故事画面的理解。

  2、学说对话,表现小狐狸和咕噜噜之间有趣的互动。

  3、体验故事的有趣情节,体会小狐狸的天真和三个咕噜噜的机智和聪明。

  活动准备:

  课件PPT;竹筐一个;小狐狸、小鸟、鱼、灰兔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觉得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留给你的印象怎样?

  小结: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

  今天故事里狐狸却是一只天真可爱的动物,名字叫《三个咕噜噜》。

  (出示封面,认读故事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播放课件

  1、阅读p1的内容

  教师结合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问:爸爸给小狐狸带回了什么?小狐狸是怎样照看的?

  你们猜猜竹筐里面装着什么?

  2、阅读p2的内容

  师:“咕噜噜、咕噜噜”教师用手指图上的字“咕噜噜”,听!竹筐在说话(继续讲述)

  “……打开盖子就知道”—听了这句话,小狐狸会怎么做?可以这么做吗?

  爸爸走的时候是怎么交待他的?如果揭开盖子会怎样?

  幼儿猜测完以后,教师再展示下一页内容,给幼儿带来猜测后的喜悦。

  3、阅读p3的内容

  师:咱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展示画面后先停留片刻待幼儿反应,师讲述内容。)

  鱼是怎么跳到河里的?(蹦)出示汉字蹦,我们一块来学学鱼的动作吧!

  大鱼蹦进河里游走了,小狐狸上当了。现在竹筐里有几个咕噜噜,他们会是谁?

  4、阅读p4的内容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在重复对话的地方留空让幼儿讲述)

  “……我可不当傻瓜”—小狐狸不上当,竹筐又会怎么说呢?

  继续讲述故事。

  4、阅读p5的内容

  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啊!认识飞字,我们来学学小鸟的动作。

  小狐狸又上了一次当,现在竹筐里还有几个咕噜噜呢?

  5、阅读p6的内容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在重复对话的地方留空让幼儿讲述)

  “……还搞不明白咕噜噜到底是什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三、讨论交流,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小结: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小狐狸的天真可爱,也喜欢三个咕噜噜的聪明机智。

  2如果你是三个咕噜噜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

  四、表演故事。

  1、教师出示竹筐和头饰,请五位幼儿上来分别表演狐狸爸爸、小狐狸、小鸟、鱼、灰兔,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说旁白的部分。要求:按故事情节展开表演,角色的对话可以按需要适当加入自己编的话,并配以合适的肢体语言。展开阅读全文

  2、教师小结表演,根据幼儿的兴趣组织分小组表演。

  教学后感: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对话,会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无数的遐想。狐狸以往都是扮演狡猾的一个角色,而在我们故事中却傻的可爱。故事中的孩子们多像我们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经过前两次的试教活动,我结合评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调整,并再次做了精心的准备,今天的这堂课是比较的有趣的,我和孩子们与小狐狸一起怀着一颗好奇心去猜测,去经历即将上演的新鲜有趣的故事,孩子带着兴趣去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争相发言。也有几个孩子很少或不想举手,我也会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他们说,让他们有机会说,其实他们也肯说也肯动脑筋的。在这次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我吸取上两次试教的经验,把三个咕噜噜和小狐狸之间的对话作为幼儿阅读讲述的重点,采用让幼儿猜测对话,教师随后总结,幼儿集体复述的形式来加深印象,为后面的故事表演作铺垫,所以后面情境表演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表演,并能根据角色需要适当加入自己编的话,孩子们意犹未尽,我便组织幼儿分组表演,让这节课在孩子们的兴趣中结束。

《三个咕噜噜》教案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狐狸的天真和三个咕噜噜的机智。

  3、学习词:咕噜噜、烤红薯、小人书、敲鼓

  活动准备:

  1、大图书和人手一本配套小书。

  2、配套字卡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喜欢狐狸吗?你听过的故事中都是怎样评价狐狸的?在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里,也有一只小狐狸,它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师幼共读

  1、幼儿边观看小图书1—3,教师边提问。

  提问:爸爸是怎么对小狐狸说的?小狐狸是怎么说的?它又是怎么做的?竹筐里说话了,它说了什么?当小狐狸问:竹筐里什么在叫的时候,竹筐里又是怎么说的?你觉得小狐狸看到的会是什么呢?

  2、幼儿观看小图书第4页,说一说发生什么事了?小鱼是怎么出来的?(认识动词:蹦)你能用蹦来说一句话吗?

  3、幼儿边观看小图书5—7页,边提问:咦,刚才竹筐里说三个咕噜噜,现在怎么变成两个咕噜噜了?请帮小狐狸出出注意吧,到底是打开看看呢,还是不看?说说你的理由。小狐狸到底有没有打开盖子呢?我们还是继续往下看吧。

  4、观看小图书第8页。

  小狐狸打开盖子了吗?发生了什么事?(认识动词:飞)请女孩子来学一学飞的动作吧。

  5、幼儿边观看小图书9—11页故事。

  提问:现在竹筐里还剩几个咕噜噜呢?你觉得这个咕噜噜会对小狐狸说什么?小狐狸还会把盖子打开吗?为什么?你觉得最后的这个咕噜噜可能是什么呢?为什么?

  三、完整阅读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一遍。

  讨论:三个咕噜噜和小狐狸你喜欢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小狐狸的天真可爱、三个咕噜噜的聪明机智。

  四、拓展经验:

  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如果小狐狸不相信咕噜噜的话,那会发生什么更有趣的事儿?把你想象的更有趣的事儿回家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好吗?

《三个咕噜噜》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故事内容,明白多吃甜点对牙不好,产生保卫牙的心愿。

  2、学习准确的漱漱口方式,养成吃饭后漱漱口的较佳卫生习惯。

  教学预备:

  每个人一只漱漱口杯,黑芝麻糖数个,小脸盆数个。

  教学过程:

  1、孩子欣赏小故事《小狗熊拔牙》后,幼儿教师提问:母亲为小狗熊买了多少糖?母亲对小狗熊讲了啥?小狗熊是怎样做的?

  2、启发孩子边品尝芝麻糖,边自由述说。小狗熊吃了一块糖,真香呀!教师也给每一个孩子带来了一块糖,请孩子品尝哩。

  3、启发孩子边尝芝麻糖边自由述说:芝麻糖香还是不香?黑不隆冬的颗粒是啥?

  4、幼儿教师边说故事边提问孩子:小狗熊之后又是怎样做的?小狗熊的牙怎样啦?(请孩子学学牙齿痛的模样。)为何会這樣?(多吃甜点对牙不好。)

  5、通过观测和察看、探讨,启发孩子发现进食会有残渣留在牙上,领会准确的漱漱口方式。

  (1)小狗熊吃多了糖激起了牙齿痛。孩子刚刚也吃糖啦,如何是好呀?(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小伙伴的嘴与牙,发现芝麻糖粘在牙上的情况。)

  (2)启发孩子用漱漱口的方式《把粘在牙上的物品吐出来,让孩子观测和察看吐出的残渣。

  (3)“咕噜噜”漱漱漱口。启发孩子学习准确的漱漱口方式:让谁在嘴巴中“咕噜噜”的唱K,接着吐出脏水。(可以让孩子用纯净水漱漱口,预防吞下生水。)让孩子瞅瞅自个儿吐出的残渣,告知孩子进食后要漱漱口。

  教学扩展:

  但*日里除刷刷牙,我们亦能漱漱口,漱漱口也可以保卫我们的牙,把脏的物品撵走。今日我们懂得了漱漱口,今后吃完物品要漱漱口,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