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正文

人民音乐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六篇

时间:2022-05-13 18:15:03 来源:网友投稿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有规律的声波(机械波的一种)。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强弱、调性、时长、音色等。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 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民音乐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民音乐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篇

【篇一】人民音乐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课 童年

第二课 草原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三课  好伙伴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四课 放牧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五课  妈妈的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六课  四季的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七课  钟声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八课  丰收的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篇二】人民音乐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七叉镇中心小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童 年

一.教 学 内 容

1. 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2. 表演《摇啊摇》、《小酒窝》

二.教 学 目 标
 1.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三、教学重点:歌曲的学唱和表演

四.教学难点:歌曲中出现的后半拍节奏

五.教学时间:共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简短谈话,导入本学期学习主题内容。

㈡ 欣赏
  播放《童年的快乐》,要求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童年生活的甜美与欢快。

①要求学生将听觉与视觉合二为一,从图形谱中了解旋律进行的状态。
  ②复听,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从中感受音乐进行速度的快慢与欢快甜美情绪的关系。
  ③从小白兔、乌龟、小鸭的行走速度对比中讲解速度记号,引出“快”、“慢”、“中速”的解说。
  ④再听音乐,由学生自己完成音乐的排序号及填空(速度、情绪)的书面作业。
 ㈢ 表演唱

1.教师范唱《小酒窝》,并进行角色化的表演。
  2.设问,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
  ①请大家仔细听我唱的两句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②听我唱曲调,你能听出曲调中出现最多的是哪个音?
 3.学唱歌曲

① 先按照歌词节奏的朗读

② 再进行曲调跟唱与歌词跟唱。
  ③ 在基本唱熟的基础上,提出请相邻两同学在“呀子喂”处相互按节奏拍拍手word/media/image1_1.png,以加强节奏感的学习。 

4.排练表演唱《小酒窝》,进一步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强化审美情趣。
㈣ 小结,组织下课。

第 二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

播放《我们多么幸福》。
  ①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②请同学们谈谈对歌曲的感受,想像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生活在21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

③教师适时加强德育教育。
  ④复听,要求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㈢ 表演唱
  欣赏范唱《摇啊摇》边看书上的插图,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1.边听范唱,边做划船律动,以体验6/8拍的强弱感。
 2.一句句跟琴模唱曲调,要求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
  3.完整唱好这支童谣,边唱边用动作表现(即兴表演)。
4.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

5.设问: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能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㈣ 小结,组织下课。

第 三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感受巩固

1.复习歌曲《摇啊摇》、《小酒窝》

2.表演唱

3.听辨练习活动

不要求学生唱唱名,而是用lu 进行听辨模唱,以提高学生对音高的听辨记忆。
先在“3、5、6”三个音中作两个音的旋律音程听辨训练,如:3 5;5 3;5 6;6 5;3 6;6 3等。

4.再次欣赏《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想象到的情景。

㈢ 总结本单元收获,组织下课。

第二单元 草 原

一.教学内容:

1.聆听《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

2.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3.音乐知识:mi、sol、la及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值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接触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风格,简单理解音乐

与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2.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3.在即兴编配伴奏、舞蹈、编曲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流畅地唱好蒙古曲调

四.教学难点:歌曲中密集的节奏

五.教学时间:共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㈠ 组织上课: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

播放《草原放牧》,要求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1.教师讲《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
2.初听时,分段欣赏,初步感受一种风格的两个主题的不同性格所表达的两种不同情绪。听一段议一段。

3.复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进一步体验两个主题所表现的鲜明对比,并用图形表示。
4.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将对两段音乐的感受即兴编舞进行表演,表现出草原小姐妹的活泼可爱的形象
㈢ 表演唱
 聆听《草原上》范唱音带,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
 1、播放几遍范唱,让学生对歌曲已到了相当熟悉的程度。
 2.视唱 “3 5 6 -”,学习mi、sol、la三音。

  3.学唱歌词。

4.边唱边即兴舞蹈,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5.让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自行编配,进行各组评比,哪一组 表演得最入情?

㈣ 小结,组织下课。

第 二 课 时

㈠ 组织上课: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

欣赏《草原巡逻兵》,体验蒙古族音乐的风格

1.先让学生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从标题切人,引导学生的想像。
2.让学生多听几遍主题曲调,要求学生能随音乐哼唱。
 3.初听全曲。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4.师生交流答案,师板书:主题变化发展。
 5.复听全曲。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情景,小组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
 6.以《草原巡逻兵》作背景音乐,为学生讲故事作衬托。

㈢ 表演唱
 聆听《我是草原小牧民》,学唱歌曲。

1. 初听后,与《草原上》进行对比,感受不同情绪。  

2.师范唱几遍。

3.生用跟唱与听唱的形式学唱歌曲。启发学生唱出自豪、欢快的情绪。

小结。

第 三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巩固歌曲

反复演唱歌曲,感受蒙古族曲调风格特点,加强记忆,掌握其民族音调的语汇

㈢ 实践活动

 1.自制学具游戏,强化对唱名与时值的学习。例如:让学生与小组同学合作制作节奏卡片、音符卡片、头饰等。  

2.“开火车”听唱游戏。结合柯尔文手势听辨与唱准“mi sol la”这三个音,即按节奏一个紧接着一个,纠正没有听对唱准的学生。

3.编创与活动:ABA
当全班学生都已熟练地能演唱《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两首歌曲后,即可进行这一活动。  

①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为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

②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如动作设计、伴奏等(如学生中没有人能伴奏可邀请老师参加)。

③然后按ABA的顺序表演。第一大组表演完后,第二大组表演,相互交流,互相评价。

第三单元 友 谊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同伴进行曲》、《船歌》

2.表演《噢!苏珊娜》、《原谅我》

二.教学目标:

1.从《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感受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初步理解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友谊”产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在实践为歌曲配伴奏及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进一步做即兴创作训练活动,巩固上节课所获得的音乐基础能力。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弱拍的附点节奏、弱起的分句

五.教学时间:共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

欣赏《同伴进行曲》

1.简单介绍该曲创作的背景,以帮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2.利用课文中的图形谱进行教学。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图

形谱,引导学生理解图形谱1与2的对比。
  3.复听图形谱1、2,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音乐的各种手段

进行描述,如表演、图画、语言……
  4.初听图形谱3,设问:这段音乐与前二段音乐中哪一段

相同。
  5.复听图形谱3,学生画图形谱。
  6.完整听全曲,并进行队列变化表演。
㈢ 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学生三五人自由结合,用已掌握的 3、5、6 三音即兴

编自已的歌。
  2.教师把学生编的曲子在黑板上记下展示,鼓励表扬学生

的创作热情。

㈣ 小结。

第 二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船歌》

1.初听全歌: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反映的内容。
2.教师显示歌词,复听全歌,让学生看着歌词聆听。
3.师生交流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景——突出伙伴们真诚友谊之情和欢快的气氛。
4.再复听全歌,重点放在合唱部分,要求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他们唱的是同一个曲调吗?
5.让学生凭听觉画出合唱的二声部图形谱。
6.随音乐用手的划动来表示曲调的起伏流动,表达伙伴们轻松活泼地在船上划行的情景。

㈢ 表演

欣赏《噢!苏珊娜》

1.从听辨人手,进行对比的范唱。
2.学唱歌曲,启发学生演唱出欢快情绪。
㈣ 小结

第 三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巩固感受

1.复习歌曲《哦,苏珊娜》

2.配器活动。分步进行,先练鼓,打强拍,其次是双响筒。

3.编邀请舞,教师给基本舞步——跑跳步,其他的舞步让

学生自己去设计创作。

4.小组表演

㈢ 小结
第 四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表演唱

聆听教师范唱《原谅我》,

1.师对歌词的分句两个层面进行听与讲。以设问聚拢学生的注意力,以确保他们能高度集中精神去听辨。

2.设问:第一、二句的曲调有哪几个音是相同的,有哪几个音是不相同的?比比谁的耳朵最灵?比比谁的记忆和模仿最快?

3.从标题出发,要求学生带着内疚的情绪,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而表达对同伴的信任,希望得到同伴的“原谅”,使伙伴的友谊更进一层。——进行德育教育。

4.学唱歌曲。

㈢ 总结本单元收获,组织放学。
 
第四单元 放 牧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小放牛》、《牧歌》

2.表演《放牛山歌》、《小牧笛》

3.音乐知识:la do re及八分音符时值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音乐与民族、地域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在上两课掌握“ word/media/image2_1.png”三音的基础上,学习“ word/media/image3_1.png”三音的音高及八分音符的时值。进行“ word/media/image4_1.png”的音高听辨,并进行即兴问答创作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唱出牧童在放牧劳动时的欢快情绪与民歌风格

四.教学难点: 语句的完整,安排好换气的气口

五.教学时间:

六.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感受

1.教师先介绍河北民歌《小放牛》。
  2.初听乐曲:设问: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
3.听第一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与前面我们学唱的《小放牛》民歌有什么关系?
  4.听第二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出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
  5.复听第一、二段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6.把曲调投影出来,师吹奏竖笛,学生跟笛声哼唱曲调。  7.完整复听全曲。

㈢ 听辩“word/media/image5_1.png”的练习
  1.听辨操作要求:当你听到弹奏的是上面一个音时请站起来,听到弹奏是下面一个音时坐着不动。
  2.听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3.上、下两个音分两次跟琴唱一唱,以体验两个音的高低。
㈣ 小结,组织下课。

第 二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感受

欣赏《牧歌》,与《小放牛》对比欣赏,说说你的感受。

1.先介绍乐曲是由同名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
2.让学生看着图形谱唱曲调。
3.初听乐曲。设问: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
4.复听乐曲。设问:每遍的主题曲调出现时它的声区变化顺序是怎样的?各遍表达了怎样的情景,你能想像出什么样的场景?

㈢ 表演唱

聆听教师的范唱《放牛山歌》

1.谈感受,讲述要求: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2.读谱视唱:word/media/image6_1.png

3.用听唱、跟唱学会歌曲。

㈣ 小结。

第 三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表演唱

1.欣赏范唱。

2.出示字母谱和图形谱,引导学生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进行识谱练习,一句一句地跟唱乐句。提出竞争要求:看谁听唱得准,记得快?对最先唱会的学生给予表扬。
3.在曲调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学唱歌词。
4.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自己创造设计表演唱,由他(她)自己找伙伴去商量研究。

㈢ 巩固练习。

1.在复习巩固mi、sol、la的基础上,从手势图中了解音高位置。
2.用手势唱准各音的音高。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势位置唱;由教师带领唱到由学生自己带领唱。
3.设计游戏唱好这六个音,复习巩固。
4.在复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学习八分音符时值——“word/media/image7_1.png”。
5.音高与节奏综合训练——即兴自编两小节曲调。
㈣ 小结。

第 四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歌曲巩固

1.分小组表演歌曲《放牛山歌》、《小牧笛》

2.生生点评。

㈢ 编创与活动:曲调问答
  1. 说明课本上三对问答:第一对是示范问答;第二对有问句,创作一答句;第三对问句与答句均要进行创作。
  2.讲述活动要求:即兴创作,把已学到的知识:六个唱名、三种节奏组合起来进行口头即兴创作。
  3.活动方式:先教师作问句,学生作答句;后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在活动中多鼓励学生的创作和参与,不求创作规范化。

㈣ 总结本单元学习收获。

第五单元 妈妈的歌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妈妈之歌》、《鲁冰花》、《小白菜》

2.表演《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练习:听辨音的高低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节奏游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的作品,认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的祟高品格。
2.在聆听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学会用轻柔的声音表现宁静的气氛与情景。
五.教学时间: 共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 赏《妈妈之歌》

1.初听熟悉民歌演唱的内容:要求学生看着课本中的歌词,听录音播放的演唱,听后议论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2.介绍纳西族民歌《妈妈之歌》的背景:包括云南省的地理位置及“阿哈巴拉调”善于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3.复听本歌。设问:这首歌是由男声唱7女声唱?童声唱?
4.通过音响感性地让学生感受男声、女声、童声音色的基本特征。
5.再次复听,可让学生跟着录音看着歌词轻轻哼唱,以体验母子的深情。

㈢ 表演唱《妈妈的心》

1.由课题名称直接切入导入。
2.教师范唱。
  提出要求:设问这首歌唱什么内容?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3.师生交流讨论上述设问。
4.听录音范唱二遍。
  要求:看书上的歌谱,可以在心里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不出声音)。
5.设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休止(“0”)符?
6.讲解:休止符。音符中有休止符表示停顿,简谱中“0”表示。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7.再听录音范唱。
  要求:看到谱上有休止符——“0”要休止。
8.师生讨论。设问:这首歌曲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理状态?
9.小结: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对妈妈甜蜜的爱心。
10.在教师的伴奏下,学唱《妈妈的心》曲调,可分为两个乐段分段学唱,唱好一个乐段再唱第二乐段。

㈣ 小结

第 二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表演唱《妈妈的心》

1.继续欣赏范唱。设问: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2.引导生带着感情演唱歌曲
  3.练习打击乐伴奏:
  (1)徒手操作,注意第一声部双响筒的强拍休止。
  (2)打击乐两个声部敲击合奏。
  (3)教师弹旋律,学生奏打击乐进行合作排练。
  (4)全体表演:唱、奏、跳表演《妈妈的心》,还可改变演唱形式进行表演。

㈢ 视听练习
听辨音的高低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
  1.先复习上节课学的“word/media/image5_1.png”以及 “ 3、5、6 ”。
  2.通过听辨让学生一一找到图上的卡通人物
  3.按卡通人物的大小高低,排列出音的由低到高并唱准。
4.由学生板书或者在自己的课本上将音由低到高按顺序排列书写,并用手势配合唱准“ word/media/image4_1.png”的音列。
㈣ 小结

第 三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鲁冰花》、《小白菜》

1.初听这两首歌曲。
  设问: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是什么?
  2.讲解: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主人翁的名字,她们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所表达的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遍。
  3.复听这两首歌曲。
  4.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5.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6.再次复听:可以在心里跟录音哼唱。
  7.师生讨论演唱形式。
  8.师生小结:这两首歌曲的相同与不相同之处。

㈢ 表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讲故事导入。
  2.欣赏范唱,设问: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
  3.听唱法学唱歌曲

4.歌曲处理,设问:
  (1)歌曲中有几个人物?
  (2)表演中有几个动作?
  (3)你能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下把歌词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4)这首歌演唱时应以怎样情感表演?
  (5)分小组作情景表演设计,然后进行交流展示。
  ㈣ 小结

第 四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巩固歌曲演唱

㈢游戏:《跳格子》
  1.游戏目的:巩固四分休止符,训练思维的敏捷。
  2.说明:格子中的“x”是代号,可以是节奏,可以是任意一唱名…… ;“0”代表休止符 。
  3.方法:可以任选一个方向切人跳格子,先可由教师执棒,学生跳格子试一次。后由学生执棒,分组比赛看哪组最准确。还可以学生依次轮流进行,每一位学生均可展示自己的“x”代号的名称。执棒者可轮流进行,从不同方向进行跳格子。
㈣ 总结本单元学习情况。

第六单元 四季的歌

一.教学内容:

1.聆听《樱花》、《雪花飞舞》

2.表演《四季童趣》、《捉迷藏》

3.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自制乐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四首作品反映了少儿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启发学生用歌声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

2.让学生尝试自己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创编歌曲,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学会演唱三拍子歌曲

四.教学难点:学会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五.教学时间: 共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樱花》

1.先介绍樱花。
  设问:
  (1)樱花的形状与颜色?
  (2)什么季节开花?
  (3)是哪一国家的国花?
  2.先欣赏合唱曲《樱花》,初步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可以让同学小声随录音哼唱,熟悉曲调。
  3.再欣赏器乐曲《樱花》,在复听前设问:
  (1)歌曲的旋律出现几次?
  (2)每次出现的速度是否一样?
  (3)能听出每次的主奏乐器吗?
  (4)每次出现表达的情景你能描绘吗?
  4.复听后师生讨论。
  5.小结:四季中的日本一景——春。

㈢ 欣赏《雪花飞舞》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2.初听乐曲。
  设问:
  (1)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到雪花在飞舞的情景吗?
  (2)怎样的曲调代表“雪花”,你能哼一下吗?
  3.复听乐曲。
  设问:高音区的音乐代表什么?低音区的音乐代表什么?你联想到什么情景?
  4.复听乐曲。问:能听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相同吗?
  5.小结:四季的另一景色——雪。
㈣ 编创活动;自制乐器“碗琴”
  1.课前先通知学生每组带五个相同质体的器皿,教师也准备几组器皿,上课时供学生选用。
  2.在器皿内注入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器皿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要求把五个器皿发出的音高组成do、re、mi、sol、la。

3.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汇报。师点评。

㈤ 小结

第 二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表演唱《四季童趣》

1.欣赏范唱。

2.按句听唱与教唱。  

3.编制回旋曲:
 ①分组编制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动作,可以是小品,也可以是造型、舞蹈等。然后与《四季童趣》为主部A,组成回旋曲式:A→春→A→夏→A→秋→A→冬→A。

② 小组汇报,师点评。

㈢ 小结

第 三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表演《捉迷藏》

1.欣赏范唱。师边唱边做三拍子节拍律动。

2.生模仿三拍子节拍律动。  

3. 听唱歌曲   

4.加上打击乐器鼓、小铃等为歌曲伴奏。

5.在伴奏熟练的基础上与歌曲合作。分组交换进行,如A组唱、B组伴奏,然后交换。还可加舞蹈伴舞,一切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㈢ 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这是一个按五声音阶创作4小节短曲的作业,它的要求有两点,即在word/media/image8_1.png的范围内,包含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组合,因此其范围非常宽,可以是五声中的任何一个调式,节奏变化更是多样无比,课文中例子的羽调式仅仅是一个说明而已。
  2.编歌活动强调即兴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不要加以限制,符合要求的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㈣ 总结本单元学习收获。

第七单元 钟声

一.教学内容

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

2.表演《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

3.编创练习

二. 教学目标:

1.围绕中外特定的环境下的“音乐与自然”,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提高审美的情趣。

2.唱准word/media/image9_1.png音高。唱准word/media/image10_1.png的自然音列,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3.初步感受圆号、小号等铜管乐器的音色。
三.教学重点:学会流畅而起伏地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唱准fa、xi两个音、学会二部轮唱

五.教学时间: 共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维也纳的音乐钟》

1.讲组曲《哈里·亚诺什》的故事,介绍《维也纳的音乐钟》。

2.初听全曲。设问:你能否听到钟摆的嘀嗒声。
3.学唱主题曲调。
4.复听全曲。设问:
 (1)主题曲调出现几次?
 (2)你能想像王宫里的情景吗?
5.师生交流。
6.再次复听,完成教材提出的要求,用动作表示听到的主题曲调。
㈢ 表演唱《钟声叮叮当》

1.学唱fa、xi。

⑴ 复习do、re、mi、sol、la的视唱。。
⑵ 复习《噢,苏珊娜》、《原谅我》、《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等旧歌  

(3)利用本歌教材中的音阶图及fa、si、do′的手势。唱准do-do′的音列。
2。欣赏范唱。

3..用听唱与看谱相结合,学唱歌曲 

4.曲调学会后,歌词“叮当叮叮当”添上即可。
㈣ 小结

第 二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灵隐钟声》

1.介绍杭州灵隐寺。由设问导入,设问:
  (1)你们去过寺庙吗,说说参观的情景。
  (2)你们听到过寺庙里的钟声吗?请用声音模仿一下。
  2.先听引子部分——钟声。
  设问: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录音吗?
 (有电子琴的学校可打开电子琴的模拟钟声键试奏给学生听,简单介绍电子琴功能。)
  3.再听乐曲主题音乐、曲调,要求学生看着教材中的谱例边听边哼唱。设问:
  (1)这样的曲调你听见过吗?
  (2)听了这曲调你想像这是哪里的场景?
  4.欣赏全曲,学生自由用动作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5.小结:这是中国佛教音乐中的钟声,很有特征,特别是除夕晚间和新春第一天的钟声,有多少人前往聆听?

㈢ 表演唱《美丽的黄昏》

1.欣赏范唱,在听教师范唱和录音范唱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想像歌曲所描绘的景色,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
  2.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乐句前6小节并画出图形谱,

第一乐句 word/media/image11_1.png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句视唱,然后要求学生自学第二乐句,自己画出第二乐句的图形谱:
  3.指导生逐句学唱

4.学习二部轮唱。
   ①要求学生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声部的歌声。要知道在何处进入。

㈣ 小结

第 三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继续学唱二部轮唱
  1。单声部演唱歌曲。

2.学习二部轮唱

本歌轮唱的结束可以有二种形式,一种是第一声部把最后6小节“叮咚”重复与第二声部同步结束,另一种不同步结束即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结束6小节。
  3.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要指导学生从这首歌的情调意境出发,所以应选择三角铁为主。

㈢ 小结

第 四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巩固歌曲的演唱

㈢ 编创活动:编自己的歌
  1.按指定的节奏编曲。
  2.用1 2 3 5 6 i六个音,如果学生用1 2 3 4 5 6 7 i八个音也应该鼓励。
  ㈣ 总结本单元学习收获。

第八单元 爱 鸟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对鸟》、《空山鸟语》

2.表演《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

3.创编活动:曲调接龙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像。

 2.运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到课外、校外去收集鸟鸣的录音,以实际行为去做好爱鸟活动。
  3.通过听辨、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 
 作水平。提高学生听辨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音准能力,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唱好下滑音

五.教学时间: 共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对鸟》

1.解题:对歌,是我国民歌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如果是对花名,往往称为“对花”,本歌是对鸟名,所以称“对鸟”。
 2.初听的要求:初步听出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对鸟》。 设问:问句与答句在曲调上是完全一样,还是有不同之处? 讨论不同之处。
 4.再次复听,细致地欣赏《对鸟》,感受甲、乙双方对鸟的乐趣,以增加爱鸟情趣。

5.环保教育;
①增强学生护鸟、爱鸟的环保意识。
②从爱鸟行为中,培养学生的爱心。

㈢ 表演《一只鸟仔》

1.欣赏范唱,简单介绍歌曲特点

2.自学:视谱——小组交流学习心得

3.小组一起汇报视谱结果

4.学唱歌词

5.表演唱

㈣ 小结

第 二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空山鸟语》

1. 初听全曲。设问:
(1)这首曲子的曲名为《空山鸟语》,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空山”与“鸟语”吗?
(2)这首曲子用什么乐器演奏?

2. 师生讨论:引子主要表现空山、空谷回声。鸟语,则穿插于整首曲中。

3.复听全曲。
  设问:曲中除了“空山”、“鸟语”外,还有什么?是否有“人”在其中?
  要求学生要细细听,仔细“品味”二胡的音色。
4.介绍刘天华的成就——把二胡提升为独奏乐器,纳入高等院校专业教学。

㈢创编活动:曲调接龙
  1.讲述曲调接龙游戏的规则:
  (1)曲调是即兴创作的。
  (2)曲调与曲调按节奏衔接,不能脱节。

2.生分小组进行创编练习

3.生汇报,师点评。

㈣ 小结

第 三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表演唱《小乌鸦爱妈妈》

1欣赏范唱。

2.分组各学一句曲调相互交流,比比哪一组学得更好?  

3.学生分组自学歌词。 师到各组巡视、指导,及时帮助各组解决难点。
 4.在学生完整演唱。

5.启发各组学生排练表演唱,教师提供各类他们需要的道具(如小乌鸦头饰、花等)及乐器,让学生在群体活动中发扬合作精神,为集体贡献各自的聪明才智。

㈢ 小结

第 四 课 时

㈠开放式教学活动
  1.把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
  2.学生在收集鸟鸣声中能获得比课堂学习多几倍的知识,可以叫好地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3.培养对鸟儿们的爱护意识。

  ㈡综合活动:鸟鸣音乐会
  1.此项活动在课前要做大量工作,主要是整理选择“独唱”的鸟鸣。可以请各组课前先展示自己的采集成果,推荐一、二个鸟的独唱。
  2.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按教材中的图式进行音乐会的节目编排。允许学生自己设计策划编排这场“音乐会”,鼓励他们的主持与设计。
㈢ 总结本单元学习情况。
  

第九单元 丰收歌舞

一.教学内容:

1.聆听《丰收歌》、《丰收的喜悦》

2.表演《桔梗谣》、《圆圆和弯弯》

3. 音乐知识:人声分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 2.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知识。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五.教学时间:共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丰收歌》
  1.以每年的春节晚会的歌舞场面为导入。
  2.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设问:能讲讲、唱唱、跳跳朝鲜族的民族歌舞吗?
3.欣赏《丰收歌》
  设问:听着音乐,看着教材中的歌词和插图,你能想象出朝鲜族人们在欢庆丰收时的歌舞场景吗?
  4.师生议论。
  5.再次聆听《丰收歌》。设问:如果你被这一欢乐的场景所感染,请你也一起来参与,与大家一起随音乐跳起来好吗?
㈢ 音乐知识:人声分类
  1.设问:《丰收歌》是由谁演唱的?
  2.设问:我们在第五单元欣赏过的《妈妈之歌》、《小白菜》是谁唱的?
 3.设问:人的歌唱声部分类主要为三大类,你能总结吗?
  4.教师小结:人声分类的基本知识:人声分男声、女声、童声。
  5.设问:你们能举出男声、女声、童声的歌唱曲名吗?

6.复习旧歌

㈣ 小结

第 二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表演唱《桔梗谣》
  1.解题: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2.聆听范唱:教师若能边唱边舞,一定深受学生的喜欢(或教师为录音范唱伴舞)。
  3.学唱曲调:把曲调做成七张卡片,每张卡片4小节,并编号。
  (1)重点是集体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的1、2两张卡片。先出示卡片1,教师范唱曲调1,学生随教师的教捧点谱学唱1,边唱边拍节奏。两到三次即可学会。出示卡片2,用上述方法学唱。然后合起1、2两张卡片,完整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把3、4、5、6四张卡片由学生四位组长抽签,各组一张卡片,在组长带领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但教师的重心要参与抽到卡片5的一组,并进行辅导。即:
 word/media/image12_1.png
  教师要提出要求:每组要用集体智慧自学并唱好,声音要轻,不要影响其他三组的学唱。
  (3)各组汇报自学情况:由组长带领唱本组的卡片,全体学生点评。
  (4)把卡片集中按序号排列在黑板上,在教师指挥下各组接唱。
  (5)最后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使曲调完整,听一次范唱后,学生齐唱曲调。

4.再次聆听范唱,学生跟范唱轻声配上歌词。
  5.完整地、欢乐地歌唱《桔梗谣》。
  6.学习朝鲜舞基本动作。
  7.边歌边舞。
  8.配上伴奏完整表演。
  9.全体表演《桔梗谣》喜庆歌舞活动。与聆听《丰收歌》联起来组成:A(桔梗谣)→ B(丰收歌)→A。
㈢ 小结

第 三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欣赏《丰收的喜悦》

 1.先播放第一乐段的录音。
  设问:这段音乐是哪个地方的音乐风格? 你能用舞蹈动作来表演一下吗?
  3.欣赏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全曲在表达丰收的喜悦情绪中有什么变化?
  4.再次欣赏。 设问:你能根据全曲音乐的发展变化用你自己的动作变化去表达吗?
  教师谈话:希望大家边听音乐边动起来参与到乐曲中去,把丰收的喜悦表演出来。
  5.再来一次:要比上次更投入。
㈢ 表演唱《圆圆和弯弯》

1.设问导入。
  设问:果实中哪些是圆的,哪些是弯的?你能说出几种这圆圆和弯弯的名称?
  2.范唱(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
  设问:下面这首歌曲你听听讲了几种圆圆和弯弯的名称?还讲了些什么?
  3.听记曲调比赛,看谁听记得最快最准确,方法如下:
  (1)教师用竖笛面对着学生吹奏。第一乐句→范唱第一乐句曲调→吹奏第一乐句
  (2)学生复唱——先可以全班复唱→小组复唱→个人复唱增加难度,加强记忆。
  (3)用同样方法听记第二、三、四乐句。
  (4)评比哪组、哪位学生优秀(给予表扬加分)。
  4.再次范唱后学生学唱歌词,要指导学生以甜美的歌声唱出丰收的喜悦。
㈣ 小结

第 四 课 时

㈠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㈡ 表演唱《圆圆和弯弯》

1.演唱歌曲

2 即兴创编舞蹈。

3.拓宽思路,编歌词:圆圆的×弯弯的×。编成多段歌词表演《圆圆和弯弯》载歌载舞庆丰收。

4.生表演,互相评价。

㈢ 编创活动:涂色块
  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结合起来,用色块来表示三段音乐的情绪变化。
㈣ 总结本单元学习收获。

第十单元 复习考试

【篇三】人民音乐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广东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爱我老师,爱我学校

教学目标:

    一、对学生进行爱师爱校教育,要求学生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做一件好事,为老师献一份爱心。

二、能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旋律的相同和不同;能独立而自信地背唱歌曲,并能自编动作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

三、通过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的学习,感受新疆歌曲的节奏风格;学会根据简单的新疆舞步创编歌曲的动作;学会自选打击乐器参与歌曲的伴奏活动。

四、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他们对喊劳动号子中的“嘿哟”和“嘿哟荷”两种节拍的感受,体验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难点:

一、唱准X X X节奏和休止符。

二、体验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们爱老师》

教学目标:

    一、对学生进行爱师爱校教育,要求学生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做一件好事,为老师献一份爱心。

二、能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三、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拍和音乐旋律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验和表现三拍子节拍的特点以及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问好歌。

2、整顿课堂纪律。

二、新课教学:

1、将第7页“动脑筋”栏目中的第2、3、4题作为学业习新歌的导入,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了解的教师节的有关知识以及打算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敬意等,并请每位同学说一句献给老师的话。

2、在学唱歌词前可将歌曲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听、做、画、想、诵的活动过程中聆听和熟悉歌曲旋律,让学生先熟悉歌曲旋律。如:

(1)听音乐自由地做三拍子律动;

(2)听音乐即兴为老师画一张教师节的贺卡或做一朵红花;

(3)听音乐完成第三页“想想”栏目的要求:感受歌曲中音乐的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案(第一幅);

(4)在歌曲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等。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跟录音完整听唱、听录音轻声默唱、听老师范唱学生跟唱、分句跟琴模唱、用暗示听唱法:老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唱熟后交换等等。

4、学会歌曲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强弱弱”的规律尝试用跺脚和拍手、拍脚、拍肩的方法为歌曲伴奏。如:

拍手  O  ╳   ╳    ︱O  ╳   ╳  ︱ ……

跺脚  ╳  O   O    ︱╳  O   O  ︱ ……

在模仿的基础上,再由学生自编一些拍击方法为自己的歌声助兴,如可尝试将拍手变拍腿或拍肩等。

5、让学生自己选择表演的方法,参与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如:演唱、动作表演、节奏乐器伴奏、画画、朗诵歌词等,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

6、开一个庆祝教师节联欢会,组织学生将这首深情歌曲和自制的贺卡、红花献给敬爱的老师们。

三、小结。

表扬优点,指出不足。激励学生唱熟本歌,并能背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

二、认知二拍和三拍子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的学习,感受新疆歌曲的节奏风格;学会根据简单的新疆舞步创编歌曲的动作;学会自选打击乐器参与歌曲的伴奏活动。

二、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他们对喊劳动号子中的“嘿哟”和“嘿哟荷”两种节拍的感受,体验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难点:

一、唱准X X X节奏和休止符。

二、体验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问好歌

2、对学生提出课堂纪律要求。

二、歌曲教学:

1、请学生夸夸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班级和我们的

同学,激发学生的爱校、爱师、爱班和爱友之情,再导入新课。

2、先复习歌曲《娃哈哈》,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在老师指导下感受其节奏特点:×××,可以按节奏拍一拍,可以按节奏说人名,如李小红、王大明等等,也可以按节奏唱音阶,如1 1 1、2 2 2、3 3 3……。

3、请学生聆听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在老师指导下感受其中“亚克西”这三个字的节奏特点为×××,照上面的方法也按节奏拍一拍、说人名、唱音阶等,感受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特点。

4、学生用听唱学歌曲,按以下步骤:

(1)采用听唱法先跟着歌曲边做节拍练习边听熟歌曲:

     拍手  O × ︱ O × ︱ … …

     拍腿  × O ︱ × O ︱ … …

(2)合着歌曲的节奏边拍手边朗读歌词,注意××节奏要读准,休止符要表现出来。

(3)过渡到教师与学生做对接句的演唱:“亚克西”三字无全部由学生唱,其它歌词由老师唱,唱熟后再交换。要求学生注意唱准 ×××节奏和休止符。

5、歌曲学会后,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新疆的人文知识;结合听到的歌词内容,画画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学生;还可以在音乐中让同学们互相合作,每人用旧历纸为自己折一顶新疆帽。通过对新疆人文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帮助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正确把握新疆歌曲的风格。

 6、歌曲熟练掌握后,让会跳新疆舞的同学带领大家学一学教材上的“基本舞步”,或运用在歌曲《娃哈哈》中学会的新疆舞的基本动作,边唱《我们的学校亚克西》边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可以有的跳、有的唱、有的拍节奏、有的用打击乐器参与伴奏等等。也可每种方法分到小组里完成,让小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和合作。使每个小组的同学在引而不发表演活动任务具体而明确的基础上,井然有序地按小组表演到全班共同合作的过程,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活动,避免讨论和合作流于表面形式上的活动。

7、按教材第5页要求自选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为歌曲伴奏,节奏型可按课本要求,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

三、认知二拍和三拍子

1、结合生活,让学生创编二拍子和三拍子的词语或短句,如:

打夯吆喝声:嘿哟!嘿哟!               小鸟飞:飞呀!飞呀!

●  ●              ●  ●

划船吆喝声:嘿哟嗬!嘿哟嗬!      小河水:哗啦啦!哗啦啦!

            ◆◇◇ ◆◇◇        ◆◇◇ ◆◇◇

让学生边说边做律动(也可如教材上那样一重一轻或一重二轻的拍后),体验语言中的强弱规律,并在强音上学习画“>”记号。

2、复习一些学过的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歌曲,通过不同的拍打和律动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

四、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情况。 

第二课    风 铃 响 啦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风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音乐和自然的关联;进一步巩固 ×、××、××××三种节奏。

二、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5”和“3”两个唱名。

三、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活动《风的常识的声音的表现》,能较好地把大自然中风声的变化用人的声音艺术性地表现出来;并能恰当地选择打击乐器或探索自然音源模仿不同等级的风力声响。

教学重难点:

一、进一步巩固 ×、××、××××三种节奏。

二、认识和唱准“5”和“3”两个唱名。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建立“我的小音库”(认知唱名“sol—5、mi—3—”,感知音名“G、E”

教学目标:

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5”和“3”两个唱名。

教学重难点:

认识和唱准“5”和“3”两个唱名。

教具准备:电子琴、铝板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问好歌

2、对学生提出课堂纪律要求。

二、新课教学:

1、认识音条。

出示铝板琴“G、E”两个音条,让学生看一看,敲一敲,听一听,初步感知音名“G、E”。让学生知道:短的音条是以前打手号唱的sol音,唱名是“5”、音名叫“G”;长的那音条名字叫“E”,它发出的声音是mi,唱名是“3”。

2、教师敲音条,学生听辩后打手号唱出来。

3、教师敲音条,学生听到sol音站起来,听到mi音就坐下,帮助学生建立音高观念。

4、教师敲出简单的乐句,学生打手号模唱。

5、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唱一个音,听音条打手号唱出,如教师两个音条同时敲,则两组同时唱,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6、认识唱名“5、3”:教师边唱边出示写有唱名“5、3”的卡片,让学生感知“5”发“sol”音,“3”发“mi”音,帮助学生建立唱名和简谱之间的关联感。然后教师任意出示卡片,学生打手号唱出唱名。(分成两大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认得快,唱得准,要求学生必须“唱”音,不可“说”或“喊”音。)

7、用唱名“5、3”作曲:

教师在黑板写一条节奏,让学生在节奏谱下写出自己作的小曲的唱名,全班唱一唱,看谁作的曲子最好听。

如:× × ︱ ×× ×︱ ×× ×× ︱ ×  ×

    3   5    5 5  3    5 5  3 3     5   3

    5   5    3 3  5    5 3  5 5     3   5

三、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鼓励其他同学以后也能大胆地参与所有的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创作实践活动《风的常识与声音的表现》

二、×、× ×、××××三种节奏的认知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活动《风的常识的声音的表现》,能较好地把大自然中风声的变化用人的声音艺术性地表现出来;并能恰当地选择打击乐器或探索自然音源模仿不同等级的风力声响。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 ×、××、××××三种节奏。

教具准备:有关风的常识的影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问好歌

2、对学生提出课堂纪律要求。

二、综合创作实践活动《风的常识与声音的表现》

1、探究认知风的常识:

课前让学生自己查找收集有关风的常识,在课上组织学生自己进行交流、讨论和学习,在课上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风的常识的影碟(可让学生自己收集),增强学生对风的认识,懂得风和人类的关系,认知哪些风能造福于人类,哪些风会带给人类灾难。除了让学生了解教材上的常识外,还让学进一步了解沿海地区的各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如“台风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寒冷预警信号”、“高温预警信号”、“强雷电预警信号”等,并让学生记住沿海地区的电视台发现何种颜色的台风、暴雨预警信号时,中小学和幼儿园将停课,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寻音源、制音源、配音响:

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作业时,除了收集风的知识外,再让学生寻找一些能模仿风的声音的音源或自己动手做一件能模仿风声的打击乐器。课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自愿组成三人小组,可起名为“轻风组(一至三级风)”、“大风组(五至八级风)”“狂风组(九至十二级风)”,每组自己讨论探究配音响的方法,除了为风声配音响外,还可为风以外的相关声音配音响,还可围绕“风”的主题,设计各种背景和律动,如:

轻风组:可创设轻风拂面、红旗飘飘、树叶沙沙和风铃丁零的情景,再编配相关的声音和律动(如红旗迎风飘拂、小树和花草随风摇曳等)。

大风组:可创设风雨交加、飞沙走石、树倒枝断、步履艰难的情景,再编配相关的声音和律动。

狂风组:可创设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瓦飞房倒、山洪暴发的情景,再编配相关的声音和律动。

微风吹得风铃这样唱 :× ×︱× ×︱× ×︱× ×‖

                     丁 零  丁 零  丁 零  丁 零

 三、×、× ×、××××三种节奏的认知

1、模仿:

让学生模仿风铃在微风、轻风和狂风三种不同风力的吹动下不同节奏的“叮零”声,导入×、× ×、××××三种节奏,在相同速度下按节奏读一读14页的风铃声,速度以中速为宜,教师可敲一件木质的打击乐器控制速度。(还可将全班分成三组,每组模仿一种节奏的风铃声,同时朗读,进行三声部的节奏练习。)

2、创编:

让学生根据×、× ×、××××三种节奏自己创编其它意境的象声词,如:妈妈剁排骨时的声音是“嗵 嗵︱嗵 嗵(‘×’节奏)”,切菜时的声音是“嚓 嚓 嚓 嚓︱嚓 嚓 嚓 嚓(‘× ×’节奏)”,剁肉馅时的声音是“剁剁剁剁︱剁剁剁剁(‘××××’节奏)”,(可以进行单声部练习,也可进行三声部练习,还可以边说边配上动作进行不同节奏的练习。)

3、实践:

学习15页的内容,将以上的象声词换成ta、ti ti dili di li。注意让学生拍出重拍,每小节的第一拍拍强一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风铃》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风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音乐和自然的关联;进一步巩固 ×、××、××××三种节奏。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 ×、××、××××三种节奏。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问好歌

2、对学生提出课堂纪律要求。

二、歌曲教学:

1、看一看、说一说 。

学唱前,让个别学生把自己的风铃带来,让学生仔细观察风铃的外型和材料。

听听风铃的音色。教师在教室里准备一个电扇,用不同的风力(小、中、大)吹拂风铃,让学生感受在不同的风力下风铃发出的的“叮零”声在音色、力度和速度上的变化,让学生模仿出来。

2、读一读、拍一拍。

读一读感受“风铃”两个字的读音是一高一低的,再让学生分别用×、××、××××三种奏边读边拍,在同一速度下,表现风铃在微风、轻风和狂风三种不同风力的吹动下发出的“叮零”声,为学习歌曲作铺垫。如:

×  ×   ×   ×   ×   ×   ×   ×   ×   ×

丁  零   丁   零   丁   零   丁   零   丁   零 (微风)

× ×   × ×   × ×  × ×   × ×

丁  零   丁  零    丁  零  丁  零   丁  零 (轻风)

××××  ××××  ××××  ××××

丁零丁零    丁零丁零    丁零丁零    丁零丁零 (狂风)

3、认一认、唱一唱。

歌曲副歌部分中有四小节旋律是由“5 3”构成的,

 “5   3  ︱5   3︱”和“5   3︱5   3︱”

   风  铃, 风  铃       金  钟,银  铃

借助手号帮助学生认识和建立sol——5、mi——3两个唱名。在学习副歌时,可用师生接唱法,学生唱前一句,教师接唱后一句,唱熟后再交换唱。

4、听一听、找一找 。

解决难点再学唱全曲:

(1)第3、4小节“533 53 ︱1-︱”,“53”两音是上行六度大跳音程,教师借助电子琴先让学生听准后用“Lu”模唱,再过渡到填唱歌词。

(2)让学生先并按×、× ×、×××× 这三种节奏说词,再学唱全曲。

5、唱一唱、演一演。

在歌曲情绪、力度的处理上,让学生自己讨论,建议主歌部分的三段歌词,根据微风、轻风和狂风三种不同的意境,分别用p、mp、f力度演唱,并较加上动作进行表现。

 6、画一画、做一做 。

学生学会歌曲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画一画心中的风铃,也可动手做一个风铃,在教室里布置一个“风铃展览会”,在背景音乐《风铃》的歌曲伴奏下,欣赏自己创作和动手做的风铃,感受琳琅满目的风铃的美妙魅力。

 三、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情况。奖优励差。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教学目标:

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巩固认唱 “5”和“3”两个唱名。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问好歌

2、对学生提出课堂纪律要求。

二、歌曲教学:

1、议:先请学生先谈谈自己所认识的大自然的鸟类,再回忆在前四册教材中通过音乐所认识的鸟类朋友,再复听在第四册教材第4课欣赏过的管弦东曲《杜鹃圆舞曲》,感受音乐中小杜鹃的叫声“咕咕”是由一高一低的两个音组成的,学一学小杜鹃的叫声。

2、听:从小杜鹃的“咕咕”叫声导入(两个音一高一低)。学生在感受和建立了这两个唱名的音高观念并将其存入了“小音库”后再聆听歌曲录音磁带,要求学生能听辨出歌中小杜鹃的“咕咕”声是由这两音组成的,并能借助手号唱准“咕咕”。

3、唱: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先听录音,第一遍聆听时,听到“咕咕”举手,第二遍聆听时,听到“咕咕”拍手,第三遍聆听时,听到“咕咕“跟着唱;然后可以师生接唱:教师唱歌曲,学生杜鹃的叫声,只唱”咕咕“部分,用此方法分组接唱、男女生接唱、全班和个人接唱等,最后过渡到跟伴奏音乐或钢琴唱全曲。

4、动:学会歌曲后,由学生自行设计表演动作,“咕咕“处可设计表现小杜鹃飞翔或叫唤等特征的律动。

5、拍:由学生自行设计声势伴奏(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

6、奏:由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咕咕”处可敲击sol、mi小音条,加入碰铃、响板等。

 三、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情况。奖优励差。

  

第三课 听音乐 看跳舞

教学目标:

一、体验和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的有机结合,对中外著名舞蹈的片段及其音乐感兴趣。

二、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天鹅》、《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和《那不勒斯舞曲》,能听辩出已学过的七件乐器的音色,认识一件新乐器。

三、跟随影像和音乐参与模仿、创编舞蹈和律动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视觉去观察相关的姐妹艺术资料,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结合所产生的巨大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欣赏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听赏《四小天鹅舞曲》、观赏《四小天鹅舞》

二、听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 观赏芭蕾舞《天鹅之死》

教学目标:

一、体验和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的有机结合,对中外著名舞蹈的片段及其音乐感兴趣。

二、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天鹅》,能听辩出大管、双簧管、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

三、跟随影像和音乐参与模仿、创编舞蹈和律动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视觉去观察相关的姐妹艺术资料,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结合所产生的巨大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欣赏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唱问好歌。

二、听赏《四小天鹅舞曲》、观赏《四小天鹅舞》

1、看: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了解有关芭蕾舞、《天鹅湖》故事和创作背景的资料,看资料,了解剧情。

2、讲:请学生讲讲《天鹅湖》的故事,体会其文学美。(王子和公主战胜恶魔,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有情人终成眷属……)。教师通过影碟给学生介绍芭蕾舞的起源的特点。

3、赏:学生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四小天鹅舞》,在音乐和舞蹈交融的情景中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姿态美。

4、议:让学生自由讨论对剧情、音乐和舞蹈的感受。

5、辨:复听音乐,听辩出大管、双簧管和小提琴在乐曲中出现的顺序。(此前,教师可用“听力抢答”的方式给学生复习一下前面1-4册学生已认识的全部管弦乐器)。

6、创:自创动作,随音乐做律动或声势(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并让学生边动边哼唱旋律。

7、奏:让学生多欣赏几段《天鹅湖》中经典的舞蹈片段,在欣赏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参与欣赏活动。

8、比:让学生听赏由这段乐曲改编的童声合唱曲《小天鹅》或其它乐器演奏的这首乐曲,比较和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三、听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 观赏芭蕾舞《天鹅之死》

1、观赏:观赏时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描述的意境、情绪。

2、听辨:复听音乐时让学生闭眼重现作品的意境,引导学生听辨出作品中担任独奏和伴奏的各是什么乐器。

3、律动:分两组,跟随音乐用手臂分别画出独奏音乐和伴奏音乐的旋律线;随着音乐,自由地做律动。

4、讨论:对两部表现“天鹅”的音乐作品的不同感受,教师做归纳总结,如下表:

     

   

注:以上表格内容由学生讨论后用选择填空的方法完成。

5、比较:让学生听赏由这段音乐曲改编的童声合唱曲,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听赏和观赏《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

二、听赏《那不勒斯舞曲》观赏《那不勒斯舞》

三、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大黑猫的主题”、认识单簧管

教学目标:

一、体验和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的有机结合,对中外著名舞蹈的片段及其音乐感兴趣。

二、通过欣赏《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那不勒斯舞曲》和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大黑猫的主题”,能听辩出已学过的七乐器的音色,认识一件新乐器。

三、跟随影像和音乐参与模仿、创编舞蹈和律动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视觉去观察相关的姐妹艺术资料,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结合所产生的巨大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欣赏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唱问好歌

二、听赏和观赏《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

1、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影《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乐曲《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的资料,在课上交流,为欣赏活动做铺垫。

2、整体欣赏:听乐曲时要引导学生听辨出乐曲的ABA曲式,并感受A段和B段在节奏、情绪上的对比,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3、舞蹈印象:通过观赏芭蕾舞《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和舞蹈之间那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以及现代芭蕾舞和古曲的异同之处。请学生根据音乐和舞蹈的动作特征,议一议在这段舞蹈中女战士和炊事班长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4、参与活动:

(1)根据音乐“前奏+A+B+A”的结构,分别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律动或声势,可参照教材要求做,也可以自己创作。

(2)在A段前面的几个乐句后面都有一小拍在高音区的快奏,在指导学生听辨出来后,让学生用铝板琴或钢琴跟着音乐的旋律在此处参与刮奏,使学生在有意注意中用打击乐器参与欣赏活动。

(3)让学生听赏一下由手风琴等其它乐器演奏的这首乐曲,感受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

5、相互评价:学生在欣赏和参与活动中,可让学生相互评价,鼓励有新意的体验和表现方法。在互评中求教学相长。

三、听赏《那不勒斯舞曲》观赏《那不勒斯舞》

1、感受风格:在听赏和观赏时,注重感受这部用品和本课前面几部用品风格上的差异请学生谈谈各人的感受。教师收集一些有关意大利和那不勒斯的风情民俗等人文景观的影碟和图片介绍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了解那不勒斯舞蹈和音乐的风格。

2、听辨音色:听辨乐曲中的小号音色,边听音乐边模仿小号吹奏。

3、声势律动:按教材要求模仿影碟中的舞蹈跳起来,或跟着音乐自编声势和律动动起来。

4、哼唱主题:在欣赏中让学生用“嘣”的声词,模仿小号的音色哼唱三段音乐的主旋律。

5、相互评价:学生在欣赏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相互评价,鼓励有新意的体验和表现方法。在互评中求教学相长。

四、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大黑猫的主题”、认识单簧管

1、导入:教师简述《彼得与狼》的故事导入。(也可以由了解此故事全情的学生介绍。)

2、听辨:启发学生回忆前面学习过的故事中的小鸭、小鸟和大灰狼分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可再复听这几段音乐。还可复听第4册《动物世界(四)》中的管弦乐曲《咆哮的老狗熊》中的大管音乐。

3、赏析:听赏本课“大黑猫的主题”,让学生谈谈和前面认识的几件管乐器音色上的区别。

4、归纳:教师在此课中将学生已认识的所有的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三类乐器作一个归纳总结,融乐器的外型和音色为一体,让学生整体认知。(用多媒体课件的办法)

五、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学唱歌舞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目标:

通过“听音乐,看舞蹈,学唱歌,学跳舞”的手段,将听、视、唱、动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开发学生音乐智能

的同时,使他们的其他智能结构也得到全面的协调发展,并通过各种

感官的同时活动,更有效地感受综合艺术的美。

教学重难点:

人人参与,了解和感受傣族的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唱问好歌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新课

1、播放1—4—册所学的儿童少数民族歌曲说出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唱一唱,唤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

播放《金孔雀轻轻跳》的伴奏音乐,听完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

a、由学生谈谈他们对傣族现有的认识有多少?

b、出示象脚鼓的图片,并介绍具有傣族特色的民族乐器——象脚鼓。

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

(二)编创活动——感受和体验歌曲情绪和风格

1、创:听《金孔雀轻轻跳》的音乐,学习用模拟象脚鼓的排击法为歌曲伴奏。

2、议:歌曲都唱了什么?带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忆:老师在黑板上出示凌乱的歌词句子,学生根据听歌曲后的记忆有感情地读词,将老师准备好的凌乱的句子组合成歌词。(媒体辅助)播放视频,让学生对傣山寨和孔雀舞有所了解。

4、动:让学生自由地模仿孔雀的神态做几个动作,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资源,(请出小老师)教同学跳孔雀舞的几个基本动作。根据音乐的节奏,用动作感受歌曲的韵律。男:扮成小卜少,用象脚鼓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女扮成小卜昌的模样跳起优美的孔雀舞。

(三)学唱歌曲合作学习: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男女同学分角色来表演。

1、接龙游戏,运用听唱法学习曲谱: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节奏特色自己设计节奏型用象脚鼓来为歌曲伴奏。

运用听唱法来学习歌曲旋律。×× ××︱×-︱

(生唱部分)3 1 3 5| 5 -| 3 6 1 2| 2 | 3 1 3 5  |1 6 6 |

(师唱部分)2 1 6 1| 1 -| 5 3 5 6| 6 -| 3  1| 5- | 6 3 3 |

          1 2 2| 1 6 1 2| 2 -| 6 3 3 |1 2 2|2 1 6 1|1 - |

2、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傣族的另一个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葫芦丝。

3、随着葫芦丝的伴奏请学生将歌曲的旋律用“噜”哼唱;

4、带入歌词演唱,纠正学生唱得不够正确的地方,处理歌曲感情。学生在演唱时,老师随时注意学生的音准、节奏、特别是本歌中的圆滑线的运用,要唱得圆润。

5、深入拓展挖掘歌曲

(1)(多媒体辅助)观看傣家人的表演,如杨丽萍的孔雀舞、傣家的泼水节、葫芦丝演奏。让学生尽情领略傣族的风情。

(2)边歌边舞。男同学扮成小卜少,用象脚鼓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女同学扮成小卜昌的模样跳起。

(3)知识抢答:我们今天学的歌曲名叫    。它是 族的歌曲。你所知的傣族最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有    、  等。傣族人喜欢绣的动物图案有    。孔雀在傣家人心中代表着  。大象在傣家人心中代表着  。

6、看视频,赏歌曲,并说说学完这首歌之后的感受。并能有感情的表演唱歌曲。

7、相互评议,使学生学会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发现不足,教学相长。

三、小结。

 

第 四 课   唱  游

教学目标:

一、通过两首歌曲的唱游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同表演的能力;通过唱和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二、通过两首歌曲的学唱,复习巩固mi、sol、la三音的手号和音准,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左手和右手”的旋律。

三、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唱名“6”;感知音名A;通过手号能唱准“3、5、6”三音的高音;能用“3、5、6”三个音按照所给的节奏创作音乐短句;通过“表演小品”的活动,复习巩固所认识的乐器。

教学重难点:

 一、学生唱游活动的参与,要在“玩”字上做文章。

二、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三、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左手和右手”的旋律。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游歌曲《踢毽子》

教学目标:

一、通过这首歌曲的唱游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同表演的能力;通过唱和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二、通过两首歌曲的学唱,复习巩固mi、sol、la三音的手号和音准,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左手和右手”的旋律。

三、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唱名“6”;感知音名A;通过手号能唱准“3、5、6”三音的高音;能手“3、5、6”三个音按照所给的节奏创作音乐短句;通过“表演小品”的活动,复习巩固所认识的乐器。

教学重难点:

 一、学生唱游活动的参与,要在“玩”字上做文章。

二、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三、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左手和右手”的旋律。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唱问好歌。

二新课教学:

1、赏毽子:请学生带个毽子进教室,(最好自己动手做一个毽

子,材料可由自己选择,造型可由自己设计。)在歌曲《踢毽子》的背景音乐声中互相欣赏手中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各式毽子,感受我们祖国的民族文化,进行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2、踢毽子:在歌曲《踢毽子》的背景音乐声中进行一场班级踢毽子表演赛,看看谁的毽子飞得高,谁踢的个数多,谁踢的花样新,在欢快的气氛中导入歌曲的学习。

3、唱歌曲: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注意让学生能听出一、二小节是由mi、sol、la三音组成的,请学生打手号跟音乐唱一唱。在听歌曲录音时,可让学生先跟着歌曲拍出节拍听熟歌曲,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等。然后跟着歌曲节奏边拍手边朗读歌词,再过渡到师生对接唱或分小组对接唱的方法学习歌曲。

4、玩游戏:唱游的方法由学生自己讨论设计,教师作适当提示。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1)同学跟着音乐边唱歌曲《踢毽子》边踢毽子。

(2)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围成圈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另一组在圈内边踢边唱,再交换。

(3)曲声中进行踢毽子比赛:两人一组,一人踢毽子,一人当裁判为其数个数。

时间以歌曲的长短为限,歌曲的前奏部分作准备,从第一个歌词“小”开始踢,以最后一个歌词“习”为结束,再两人交换做。最后老师当裁判长,看看谁能登上“班级踢毽子比赛”冠军的宝座。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游歌曲《左手和右手》

教学目标:

一、通过这首歌曲的唱游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同表演的能力;通过唱和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二、通过这首歌曲的学唱,复习巩固mi、sol、la三音的手号和音准,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左手和右手”的旋律。

教学重难点:

 一、学生唱游活动的参与,要在“玩”字上做文章。

二、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三、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左手和右手”的旋律。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唱问好歌。

二、唱游歌曲《左手和右手》教学

1、故事激趣: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有一天晚上,冬冬正在紧张地写作业。突然,拿着钢笔的右手把钢笔一扔,对着左手吼道:“今天不干了!你倒舒服,小主人一天到晚什么都叫我做,你却在一边悠闲。”左手听了,感到非常委屈,大声分辨道:“你冤枉我!小主人每让你做一件事情,我从来不偷懒,都在一边帮助你。”“胡说!”左手和右手激烈地争吵起来,小主人冬冬怎么劝他们都没用。右手的声音越来越大,左手伤心地哭泣着。突然,哎呀,左手飞起了,冬冬大声叫他回来,但他不见了。冬冬很难过,但右手却毫不在乎。第二天,冬冬吃饭时,由于没有左手帮他拿碗,任凭拿着筷子的右手怎么使劲,都无法将饭菜准确地送到嘴里,饭菜撒了一地。冬冬写字时,由于没有左手帮他按着作业本,任凭拿着铅笔的右手怎么使劲,本子还是团团转,冬冬的字写得七歪八扭。冬冬弹钢琴时,由于没有了左手的伴奏,任凭右手怎么使劲,弹出旋律总是那么单调、难听……。冬冬伤心极了,一个劲的责怪右手赶走了他的好朋友左手。右手的心里也不好过,他知道自己错了:没有了左手,他一事无成。于是他和冬冬千方百计将左手找了回来,他们又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2、欣赏歌曲:教师范唱或听歌曲录音,请学生说说歌曲中唱的内容以及听一听歌曲是由几个音所组成的。

3、学习读谱:教师按歌曲节奏和旋律,打手号让学生唱出旋律,学生唱熟歌曲后,让他们用唱名当歌词唱一唱,或看着歌谱唱旋律、看看歌谱打着手号唱旋律。

4、读读唱唱: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加上自编的律动,边说边做。

5、自编自演: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自编动作边唱边玩。可分小组或两个人面对面的表演。教师要提示学生在编动作时,要把“左手”、“右手”、“飞走”、“不见”、“拉住”、“找到”、“拉拉手”、“拍拍手”的意义表现出来,要编得生动有趣。还可让学生自编声势和自选打击乐器边唱边玩。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建立“我的小音库”(认知唱名“6”,感知音名“A”)

教学目标:

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唱名“6”;感知音名A;通过手号能唱准“3、5、6”三音的高音;能用“3、5、6”三个音按照所给的节奏创作音乐短句;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具准备:钢琴、若干唱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复习旧课:

1、唱游歌曲《踢毽子》

2、唱游歌曲《左手和右手》

三、新课教学:

1、唱一唱、填一填:通过歌曲《踢毽子》的第一句旋律导入新课,这两小节旋律如用简谱表示就是:3 5  5︱6 3  5︱,其中mi、sol两音的简谱(3、5)由学生自己填写,la(6)由教师填写,再帮助学生认识和唱准三个唱名。并打手号唱一唱,感受三个音的音高位置。

2、听一听、认一认:借助音条帮助学生初步感知音名“A”,让学生知道这个新朋友名叫A,比我们前面认识的E音条和G音条都短,它发现的声音是la。

3、敲一敲、唱一唱:教师敲E、G、A三根音条,学生听辩后打手号唱出来。教师敲音条,学生听到mi(3)坐下,听到sol(5)站起来,听到la(6)举起右手站起来,感受三个音的音高位置。

4、比一比、唱一唱:教师敲出简单的乐句,如:5  3︱6 5  3或6 6 3 3︱5 5  3等,学生打手号模唱。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唱一个音,听音条打手号唱出,如教师两个音条同时敲,则两组同时唱,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5、认唱名、唱短句:认识唱名“5、3、6”:教师边唱边出示写有唱名“5、3、6”的卡片,学生打手号唱出唱名。根据教材安排的“唱一唱”和“唱短句”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唱名的认知;通过“唱一唱”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手号、音高和唱名之间的关联的感性知识;通过“唱短句”,练习每个唱名下面黑色粗体下划线的高低和长短,帮助学生建立唱名、音高和节奏三者间的关联概念,并且帮助学生逐步积累读谱的经验。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品

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小品”的活动,复习巩固所认识的乐器。

教学重难点:

通过编短句来培养学生简单的作曲能力。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新课教学:

1、猜乐器:在做这个“表演小品”的游戏前,教师将学在前四册中学习过的所有的乐器系统地复习一下,分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三大类,让学生从乐器的外型、音色和演奏姿势上进行回忆和模仿,然后再进行“猜乐器”的游戏。

2、演乐器:鼓励学生模仿没学过的乐器的演奏动作,如手风琴、竖琴、琵琶等。

3、玩游戏:做这个游戏开始时以小组为单位,以利于学生参与的面更大。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选出一个“最棒的”(模仿的乐器种类最多,模仿的演奏动作和音色最像的)参加以班级为单位的游戏,活动继续进行下去。

4、编短句:

(1)用手号复习mi、sol、la三个音的音准。

(2)用卡片比赛的方式复习简谱3、5、6。

(3)拍准节奏。教师要适时指导难点节奏。

(4)按节奏说句话,如× ××︱×× ×

                      校 园里  真美 丽。

(5)奏用mi、sol、la三个音唱一唱,

如:× × ×︱× × ×

   sol mi sol la sol mi

(6)可在节奏谱下将自己作的曲子记下来,如:

× ××︱×× ×

① 5  3 5 ︱ 6 5  3

× ××︱×× ×

② 6  5 3 ︱ 5 6  6

全班同学看着谱子打手号唱一唱。

三、小结。

   

第五课  动物世界(五)

教学目标:

一、通过童声合唱歌曲《我的小鸡》和《八只小鹅》、钢琴曲《猫之步态舞》、管弦乐曲《吹口哨的人和狗》的欣赏,感受、听辩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尝试用运用表现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二、通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学习,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能通过不同的音色和动作表现出蜗牛和黄鹂鸟的有趣对话,培养学生对理想执著追求的顽强精神。

三、通过《两只老虎》的节奏多声游戏,复习以往学习过的“×、××、×-、0(停顿)”四种节奏,体验多声部节奏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欣赏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二、欣赏童声合唱《八只小鹅》

教学目标:

通过童声合唱歌曲《我的小鸡》和《八只小鹅》的欣赏,感受、听辩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尝试用运用表现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欣赏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1、说说小鸡:欣赏前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自己看到那些毛茸茸的小鸡时的心情,学一学小鸡的叫声和姿态,也学一学公鸡、母鸡的叫声和姿态,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鸡的知识的了解。

2、导入新课

(1)场景导入:让学生在纸上或黑板上画自己喜欢的各种小鸡、公鸡、母鸡,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欢快的养鸡场。

(2)歌曲导入:复习第一册学会的歌曲《在农场里》,将学生带进音乐的意境中去。

3、聆听歌曲:第一遍聆听歌曲时重点让学生听出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

4、边听边动:第二遍聆听时可让学生为歌曲中部分有代表性的歌词编律动,如“叽叽叽叽”、“我的小鸡”、“可爱的小鸡”、“毛茸茸的身体”等,听到这些歌词时做相应的律动。

5、创编表演:第三遍聆听歌曲时让一部分同学当小冬,一部分同学当小鸡,跟着歌词内容和歌曲节奏,自编动作进行“我和小鸡”的唱游活动,表现人和动物之间的亲密感情。

三、欣赏童声合唱《八只小鹅》

1、唱中感受:启发学生听出歌曲开头小鹅叫声力度的变化,想象八只小鹅从远处的草地上边叫边摇摇摆摆走来的意境,再让学生学着唱一唱前四小节,表现出力度的变化,还可边唱边模仿小鹅走路的步态。

2、演中表现:听到歌曲中“它们态度优雅,看来架子很大”时,让学生表演一下“架子很大”的神气样子来。

3、创中想象:启发学生听出歌曲结尾处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逐级下行的旋律,想象出小鹅们“玩了一天,疲倦了,回家了……”的意境,结合歌曲旋律做律动,表现出“疲倦的小鹅”的形象。

4、听中唱游:跟着歌曲音乐自由表演,可以启发学生表现小鹅们在池塘边游戏、游泳、打水仗、捉鱼等情景,但必须要求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和速度表演动作。可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创编的动作最贴近歌曲的意境,最富有乐感。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赏钢琴曲《猫之步态舞》

二、欣赏管弦乐曲《吹口哨的人与狗》

教学目标:

一、通过童声合唱歌曲钢琴曲《猫之步态舞》、管弦乐曲《吹口哨的人和狗》的欣赏,感受、听辩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尝试用运用表现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欣赏钢琴曲《猫之步态舞》

1、欣赏与描述:欣赏乐曲前先不将曲名告知学生,让学生听辨出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想象它所描述的音乐形象是什么,再用律动表现出自己所想象出来的音乐想象(不一定是猫),只要有其合理性,教师均充分肯定。

2、比较与鉴别:复听本册第3课的“大黑猫的主题”的片段,比较这两首乐曲所表现的猫有什么不同。可让学生通过语言、画画、动作或敲击打击乐器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3、欣赏与模仿:随着音乐模仿猫的步态自己律动。

4、比较其风格:可让学生再听一些具有爵士风格的乐曲和钢琴曲,感受它们和古典音乐的不同风格和品味。

 三、欣赏管弦乐曲《吹口哨的人与狗》

1、初听乐曲:先不告诉学生乐曲的名字,让他们自由地想象乐曲中发生的故事,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完事地表述出来,再说说自己是根据乐曲中的哪些音乐要素想象出来的。

2、复听乐曲:可引导学生注意听辨乐曲结尾出现了什么声音?出现了几次?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请学生重新构思或整理自己初听时所想象的故事,再说一说。

3、起乐曲名:请学生为乐曲起个名字。

4、相关知识:教师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口哨音乐的知识。

5、再听音乐:要求学生听到口哨声和小狗的叫声时可用声音或

动作模仿一下。

6、自由表演:请一部分同学扮演小主人,一部分同学扮演小狗,随着音乐的欢快节奏,悠闲自得地吹一吹口哨、走一走,演一演。

7、拓展欣赏:给学生介绍一些世界口哨名曲,如《波基上校进行曲》(又名《桂河大桥进行曲》)等,拓展欣赏的内容。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蜗牛和黄鹂鸟》

教学目标:

通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学习,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能通过不同的音色和动作表现出蜗牛和黄鹂鸟的有趣对话,培养学生对理想执著追求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难点:

唱准歌曲中多处出现的X X X  X XX和X. X这两种节奏。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学唱歌曲《蜗牛和黄鹂鸟》

1、初听歌曲:让学生听出歌词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编一个关于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谈谈我们要学习蜗牛的什么精神。

2、学习旋律:歌曲中的切分节奏的附点节奏是难点,教师通过按节奏读歌词的方法先掌握了节奏后,再让学生学习旋律。

3、听唱歌曲: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听熟了歌曲旋律后用师生接唱的方法一句一句地唱准歌词。

4、歌曲处理:唱熟歌曲后,请学生分别给歌曲中的三个角色:旁白、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设计如何用不同的音色和力度演唱,全班试着唱一唱。

5、自编自演: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的表演形式。可以集演、唱、说、画、奏为一体。最后各组上台演一演,看谁的形式最新颖。

 三、小结。

归纳本课所学的内容及情况,奖优励差。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做节奏多声游戏《两只老虎》

教学目标:

通过《两只老虎》的节奏多声游戏,复习以往学习过的“×、××、×-、0(停顿)”四种节奏,体验多声部节奏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体验多声部节奏游戏的乐趣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复习旧课。

以歌表演的形式齐唱或请个别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三、做节奏多声游戏《两只老虎》

1、有指导下的分组部署:将全班分成5组,每组练习一种颜色的节奏。在老师指导下,分别把1-5组的节奏与童谣学会。第5组按书上要求,用打击乐器或声势伴奏。

2、小组间的相互合作与设计:分组进行不同组合的练习,如1、2组同时进行,或3、4同时进行,或1、3、5组同进行等。

3、有指挥下的分层次表演:在教师指挥下,1-5组节奏一组一组加入。

4、全班整合表演:最后五种节奏同时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多声节奏游戏的声响效果,培养互相协作、协调的能力。

四、小结。 

 

第六课 环球音乐探宝(一)

——初行欧洲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歌曲《还要睡吗?》《苏格兰风笛曲》、小提琴演奏《最后一枝玫瑰》和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让学业生感受法国、英国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的特色,帮助学生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二、学唱歌曲《在桥上》、《法国古老歌曲》、《再见吧,朋友》,让学生感知音乐中的乐句、四拍子节拍的强弱规律、音乐的渐弱和渐

慢的认识“rit.”渐慢记号。

三、学唱歌曲《欢庆新年》、歌表演《伦敦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与西方国家节日文化的不同,初步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通过本课歌曲和教学内容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护照、法国和英车的国家概况及国旗等知识。

教学重难点:

对欧洲文化和音乐的感受,初步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解护照的有关知识

二、了解有关法国的人文知识

三、赏歌曲《还要睡吗?》

教学目标:

一、通过法国人文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对法国歌曲风格的理解,加深对歌曲的感受。

二、通过欣赏歌曲《还要睡吗?》,让学业生感受法国的民族风

情和音乐文化的特色。

三、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护照和法国的国家概况及国旗等知识。

教学重难点:

对欧洲文化和音乐的感受,初步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了解护照的有关知识

护照是一个主权国家发给本国公民用来出入国境、在国外旅行或居住的证件。凡是出国人员均应持有护照,持照者享有护照颁布发国的外交保护。通过这一内容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全球一体化、做国际人的意识。

设置一个这样的情景作为新课的导入: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将带领学生去欧洲旅游,同学们个个欢呼雀跃。一行人到了出境地,老师拿出了自己的护照,被顺利地允许出境,而同学们全部被拒绝出境,怎么回事呢?噢!原来同学们没有护照。教师由此导入“护照”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看一看、翻一翻真实的护照,再按要求填写30页护照的第一页内容,并贴上自己的照片(可事先让学生准备一张自己的照片)。办完了出国手续,快乐的欧洲之行开始啦!

三、了解有关法国的人文知识

1、收集资料: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的照片在课上展示。

2、介绍法国:教师将能收集到的法国的名胜古迹照片或影碟制作在一个多媒体课件上,以导游的口气向学生逐个介绍。

3、知识牵引:通过欧洲人文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对本课歌曲风格的理解,加深对歌曲的感受。

四、欣赏歌曲《还要睡吗?》

1、先复习学生熟悉的《两只老虎》和《汉语拼音歌》两首歌曲后再导入新课。

2、欣赏歌曲《还要睡吗?》,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和节奏,自编声势或自配打击乐器伴奏。

3、让学生尝试创作填词。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在桥上》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在桥上》,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能听辨和表现出歌曲的四个乐句的相同和不同,并能自编舞蹈动作,边歌边舞。

教学重难点:

对欧洲文化和音乐的感受,初步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学唱歌曲《在桥上》

1、读一读:把《在桥上》的歌词,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感受语言中的句子,然后导入乐句的感知。

2、拍一拍: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听辨出歌曲中有几个乐句,在听出一句的结束“在跳舞”,按× ×   ×的节奏拍手。

3、比一比:在教师的指导下,听辨出相同乐句和不同乐句,听到相同乐句按歌曲的节拍拍手,听到不同的乐句时拍腿。

4、画一画:请学生用一种颜色表示相同的乐句,用另一种颜色表示不同的乐句。

5、唱一唱: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以二度上行级进为主,易于上口,但不易唱准,一、二、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旋律7 1 2和

2 7 1是学生很容易将7 1 2唱出成2 7 1。

教师用一个上行和一个下行的手势帮助学生掌握这两小节的音准。

6、做一做:请学生自编舞蹈动作,相同的乐句用一个动作,不同的乐句用另一个动作。同时,在不同的那个乐句中,按教材要求,男女同学根据歌词做不同的舞姿。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法国古老歌曲》

学唱歌曲《再见吧,朋友》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法国古老歌曲》、《再见吧,朋友》,让学生感知音乐中的乐句、四拍子节拍的强弱规律、音乐的渐弱和渐慢和认识“rit.”渐慢记号。

教学重难点:

对欧洲文化和音乐的感受,初步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学唱歌《法国古老歌曲》

1、听中议:以歌曲音乐为背景,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美丽的

夜空、夜景和人们围坐在篝火边联欢的画面,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听中读:教师轻轻地弹奏歌曲的第一声部旋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夜晚、静悄悄的夜晚”的意境中。

 3、听中唱:教师弹第一声部旋律,学生先“Lu”跟唱,熟悉了旋律后再唱歌词。根据教材提示,此歌曲只唱第一声部。

 4、唱中赏:简化第二声部,用“Lu”唱每小节的每一个音或一、三两个音,边唱边欣赏,感受其多声的艺术效果,培养审美经验。如:

(1)3 - - -︱5 - - -︱4 - - -︱3 - - -︱(第一种)

3 - - -︱4 - - -︱4 - - -︱3 - - -︱

注:用“Lu”唱。

(2)3– 1 -︱5 – 3 -︱4 – 3 -︱3 – 1 -︱(第二种)

3 - 1 -︱4  - 4 -︱4  - 4 -︱3  - - -

     注:用“Lu”唱

5、唱中拍:按第35页要求的方式拍打,边唱边为歌曲伴奏。通过这种拍打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四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教师不将其当作理论来讲。

 6、听中配: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增加歌曲的气氛。这一练习由学生自己设计伴奏的音型和打击乐器的敲击方法,以及选择何种乐器(长音还是短音的乐器)才能表现出歌曲的意境。通过学生自己的听觉随时作调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体验。

三、学唱歌曲《再见吧,朋友》

1、议论: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生活中歌颂友谊,表现人们面临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感人画面,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2、朗读:请学生按照旋律走向的特点,用渐强力度朗诵前三句,用渐弱力度朗诵后三句,并按“rit.”提示,最后一句渐慢结束。

3、歌唱: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听熟了旋律后,用对唱方法,如教师唱1、3、5句,学生唱2、4、6句;还可将学生分成两大组,A组唱1、3、5句,B组唱2、4、6句;还可分男女生对唱等。在歌唱过程中,注意歌曲中弱起小节和结尾处渐弱、渐慢唱法的指导。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一、了解有关英国的人文知识

二、听赏《苏格兰风笛曲》

三、歌表演《伦敦桥》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歌曲《苏格兰风笛曲》,让学业生感受英国

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的特色,帮助学生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二、通过歌表演《伦敦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与西方国家节日文化的不同,初步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教学内容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英国的国家概况及国旗等知识。

教学重难点:

对欧洲文化和音乐的感受,初步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了解有关英国的人文知识

1、收集资料: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的照片在课上展示。

2、介绍英国:教师将能收集到的英国的名胜古迹的图片作在一个多媒体课件上,以导游的口气向学生逐个介绍。

3、知识牵引:通过欧洲人文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对英歌曲风格的理解,加深对歌曲的感受。

三、听赏《苏格兰风笛曲》

1、观赏风笛。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有关风笛和风笛音乐的资

料在课上供大家共享。

2、了解风笛。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了解有关风笛和风笛音乐的知识,让学生欣赏一些世界著名的风笛曲。

3、欣赏风笛曲。边欣赏《苏格兰风笛曲》边做演奏风笛的姿势,感受风笛的优美音色和塑造的音乐形象。

四、歌表演《伦敦桥》

1、设疑导入。教师设置一个“伦敦桥要垮了”的意境,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再提出“我们可以和英国小朋友一起干些什么呢”的话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后再进入新课的学习。

2、歌唱律动。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会唱的跟着唱,不会唱的跟着音乐自由拍手或做律动。

3、创编歌词。在全班都熟悉了第一段歌词后,根据教材第37页提示填唱2、3、4、5段歌词,也可鼓励学生创编其他的歌词。

4、愉快唱游。按教材第37页提示,进行快乐的唱游活动。游戏可每两拍做一个动作,也可以每一拍做一个动作,在唱游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

五、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一、听赏小提琴曲《最后一枝玫瑰》

二、听赏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提琴演奏《最后一枝玫瑰》和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让学生感受英国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的特色,帮助学生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对欧洲文化和音乐的感受,初步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听赏小提琴曲《最后一枝玫瑰》

1、欣赏与感想,初听乐曲,请学生谈谈乐曲给人的想象。

2、欣赏与律动。听听主旋律出现了几次。听到相同的旋律时做一个动作,听到不同的旋律时做另一个动作。

3、律动与创编。让学生自编律动、声势或自选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4、欣赏与比较。让学生欣赏各种版本的《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的声乐和器乐作品。

三、听赏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1、听、看。让学生边听赏这首歌曲,边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表现歌曲意境的画面让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听、唱。让学生边听赏边哼唱。

3、唱、动。全体同学在音乐声中手拉手维成圈,第一句逆时针方向转,第二句顺时针方向转,第三句举手向圆心走,第四句放下手退回原地。

4、编、创。熟悉歌曲后,选择打击乐器并自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或自编简单的律动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四、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欢庆新年》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欢庆新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与西方国家节日文化的不同,初步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对欧洲文化和音乐的感受,初步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学唱歌曲《欢庆新年》

1、忆。复习学过的歌曲《祝你圣诞快乐》和《新年好》,再听欣赏过的《平安夜》和《铃儿响叮当》,请学生回忆这些歌曲是我们在第一册最后一课,小明去哪个国家学会和听到过的歌曲,随后导入新课。

2、比。听歌曲录音,请学生谈谈和前面第一册学会的《新年好》有什么不同。

3、说。听录音,说出听到的歌词内容,并说说自己了解的圣诞节和新年(元旦)。

4、看。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西方国家欢度圣诞节和新年的画面,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

5、唱。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开始用“啦”轻轻跟唱歌曲,熟悉旋律后再学唱歌词;学习词时老师唱前半句歌词,学生唱后半句的“啦”,唱熟后再对换;或小组对唱、男女对唱等。

6、动。听歌曲录音时按照第35页“拍腿、捻指、拍手、捻指”的方式轻轻地为歌曲伴奏,感受歌曲四拍子的强弱规律。

7、创。由学生自己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如一人领唱歌词加动作表演,众人合唱“啦啦啦……”并加拍手、跺脚等。

8、演。唱熟歌曲后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唱游活动,如:每句的歌词部分自由表演,唱到“啦啦啦……”处时,大家手拉手围成圈逆时针方向转;第二句歌词部分自由表演,唱到“啦啦啦……”处时,大家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方向转;第三句同第一句,第四句同第一句。也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唱游方式;请学生自选打击乐器并自行设计伴奏方式,如:歌词部分用一种乐器,“啦啦啦……”部分用另一种乐器等。

三、小结。

第七课   多彩的乡音

教学目标:

一、通过台湾山地民谣《捕鱼歌》的学习,了解和喜爱台湾的民族音乐,对学生进行“统一祖国”“一个中国”的思想教育;

二、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在“我的小音库”里存入“do—1、re—2和高音do—1”,认识1、2两个唱名,初步感知高音do—1能按“1、2、3、5、6”五个音的高低位置进行排列;认识音名C、D并能找到C、D、E三个朋友在键盘上的位置,能识读由1、2、3、5四个音组成的旋律。

三、通过鄂伦春族人文知识的了解,加深对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歌曲内涵的理解。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认知渐强和渐弱记号;能自编律动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四、通过钢琴曲《骑竹马》和《竹马游戏》的听赏,让学生结合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学习,感受“马”的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

教学重难点:

一、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捕渔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台湾山地民谣《捕鱼歌》的学习,了解和喜爱台湾的民族音乐,对学生进行“统一祖国”“一个中国”的思想教育。

二、通过歌曲的学习,认知“1、2”两个唱名,感知音名“C、D”;并通过将唱名当歌词唱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唱名和简谱的关联感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学唱歌曲《捕渔歌》

1、示范与引导: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段渔民在波浪滔滔的大海上捕鱼的画面,然后跟着歌曲录音,边范唱歌曲边表演划船、撒网等捕鱼的动作。

2、对话与议论:请学生说说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并为歌曲取个歌名。介绍台湾和台湾民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朗读与律动:熟悉歌曲的节奏,再按节奏朗诵第二段歌词,同时做用力划船的律动:

× ×︱×·× ××︱× ×︱×-

嗨 哟 依 哟 依哟 恩 嗨 哟  (四遍)

按节奏朗诵第一段歌词,同时做划船、掌舵、撒网和手捧大鱼等动作。

5、手号与歌唱:老师用手号打出歌曲旋律,请学生看着手号唱准音高。(速度不宜快,开始时也不必完全要求节奏的准确,只要求音高准确。第三句高音re的手号学生可能认知有困难,教师指导一下;第四句的“2 5”也是难点,学生不宜唱准,加强练习。)

6、歌唱与唱名: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歌曲的第二句“6 5︱3·5 32︱11︱1-︱”和第四句“   2 5︱3·5 32︱1  1︱1-  中的“65”和“2 5”两个很容易混淆,教师在这两处用手号辅助学生唱准音高;学会两段歌词后,按教材要求,将唱名当歌词唱一唱。

7、设计与唱游:让学生自己设计演唱或唱游方式,可用以下方法:

(1)全班同学边唱边做划船和捕鱼等律动。

(2)一人领唱一、三句,众人齐唱二、四句。

(3)一人领唱前半句,众人齐唱后半句。

(4)将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唱第一段歌词,另一组同时唱第二段歌词(注意要有气息控制地、轻轻地唱。)

(5)将全班分成三大组,第组唱一段歌词,同时唱,但要注意突出第一段歌词。

第二、三段歌词要轻轻地唱,产生一种背景音乐的效果。

(6)唱游:全体同学手拉手围成圈,第一句向逆时针方向走,用踏并步;第二句向顺时针方向走;第三句向圆心走,双手渐渐抬高;第四句退回原位,双手慢慢放下。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建立“我的小音库”(存入唱名do—1、re—2,感知音名C、D)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在“我的小音库”里存入“do—1、re—2和高音do—1”,认识1、2两个唱名,初步感知高音do—1能按“1、2、3、5、6”五个音的高低位置进行排列;认识音名C、D并能找到C、D、E三个朋友在键盘上的位置,能识读由1、2、3、5四个音组成的旋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唱唱”(视唱),帮助学生建立简谱和唱名的关联感知。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唱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建立“我的小音库”(存入唱名do—1、re—2,感知音名C、D)

1、学认新唱名:复习歌曲《捕鱼歌》的第三段歌词后,让学生对照歌曲的简谱,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2、视唱新唱名:再让学生尝试一下看着歌曲的简谱用唱名唱一唱。

3、做填音练习:教师用手号找出歌曲一、二、四句的手号,让学生边唱边写出其唱名(不写节奏),如第一句为:“132321555……”。根据手号的高低位置,请学生排出五个音的高低顺序,再完成第2页的“在台阶上填上适当的音”的练习。

4、玩唱名游戏:教师将“1、2、3、5、6”五个唱名分别写在五张卡片上或做成头饰让学生戴,设计各种方法,如“开火车”、“猜卡片”、“找朋友“等比赛和游戏,让学生认知这五个唱名。在活动过程中要求注意音准,要“唱”唱名,不能“说”甚至“喊”唱名,这是音乐游戏和数学游戏的最大区别。

5、认音条与音名:通过音条让学生感知音名“C、D”并通过“C、D、E、G”四个音条的比较,得出“音条越短音越高”的结论。让学生知道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C”音条和“D”音条)名字分别叫“C”和“D”,它们发出的声音分别是“do”和“re”。如按个子的高低排列,老大“C”最高,下面依次是“D、E、G、A”。再让学生敲一敲,唱一唱。

6、做视唱练习:在视唱过程中,借助手号帮助学生先拍打、熟悉了节奏后再进行。在视唱过程中,借助手号帮助学生掌握音准。

7、玩音名游戏:(1)在进行活动前,教师设计一个生动形象的导入,让学生能感性地区别开“do、re、mi”、“1、2、3”和“C、D、E”这间的关系,如教师可告诉学生:“‘do、re、mi、’是在个好朋友,它们是邻居。它们每人都有两个名字,当我们要唱歌的时候,它们出现在歌谱上的名字叫‘1、2、3’。当我们要演奏乐器例如敲音条或弹钢琴的时候,它们又叫另一个名字‘C、D、E’。我们已经认识它们在音条上的家了,今天我们要找一找它们在钢琴上的家。(2)以此导入新课后,教师让三位学生分别戴上”C、D、E”三个头饰,请他们按顺序排列。教师将他们的顺序不断地打乱,再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排列,做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知这三个音名的位置关系,帮助他们在键盘上找到“C、D、E”三个朋友的家。(3)至于如何找到它们的家,教师用分组讨论的办法,让各组根据教材的提示比一比,看谁能想出一个最好最快的方法不仅能找到它们的一个家,还能找到它们的另外的家。待学生找到后,请三位学生分别戴上“C、D、E”三个头饰,在教室的钢琴上找出自己的所有的家,弹出来并用自己的唱名唱出来。如“C”同学,弹出“C”键盘的音,唱出“do— 1”来。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一、通过鄂伦春族人文知识的了解,加深对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歌曲内涵的理解。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认知渐强和渐弱记号;能自编律动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二、通过将唱名当歌词唱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唱名和简谱的关联感知。

教学重难点:

一、通过这首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和他们的音乐,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1、拍强、弱节奏:通过复习第一册第6课的歌曲《是谁在敲》,帮助学生感知力度的强、弱和力度记号“p”和“f”。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拍手。分两大组进行比赛,看哪组拍得正确,拍得整齐。

2、认强、弱记号:歌曲学习的导入可从渐强记号“”的认知开始。让学生在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曲谱上找一找有无这两个记号,再读一读歌词内容猜猜它们在歌曲里是表示什么意思,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后,请学生听歌曲录音,看曲谱,自己找到答案。

3、表现强弱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 ,如用拍手、拍桌子的方式,用模仿火车声、下雨声等方式。最后根据歌曲要求,按前奏和尾声的节奏模仿马蹄声,表现出“

【篇四】人民音乐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在听赏《山村来了售货员》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听出唢呐的音色。

2、能学会《猜谜谣》,表现歌曲的情绪,能打着节拍演唱。

3、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猜谜谣》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准备:

各种乐器,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入学教育

二、师生相互介绍认识

三、音乐课堂常规训练,

起立音乐:12 34 | 56 71 | 1 11 | 1 -||

师生问好:12 34 | 5 - | 15 5 | 31 1 | 54 32 |1 -||

坐下音乐:17 65 | 43 21 | 1 11 | 1-||

四、学唱新歌《猜谜谣》

听老师范唱《猜谜谣》,请大家说说这首歌是几几拍的。

学着打拍子

老师逐句教唱《猜谜谣>

4. 随琴跟唱,练习两次。

5、全班齐唱

第二课时

一、听赏歌曲《山村来了售货员》

1、边听《山村来了售货员》的音乐边拍手。

2、听后说说你知道演奏中高亢的声音是什么乐器。

3、再听演奏音乐,跟着哼唱主旋律,如果不会,教师可以多带唱几次。

4、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说说乐曲的情绪,节奏和你的感受。

二、认识唢呐

1、看图片,唢呐的音色特点是音色高亢,明亮 。它是我们的民族乐器,在民乐团中常常作为主奏乐器。

三、复习上节课内容,演唱《猜谜谣》。

请同学上台表演唱,评选今天的小歌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唱《猜谜谣》

二、音乐游戏《小乌鸦爱妈妈》

出示乐谱,画出节拍

交给学生游戏的玩法。唱谱游戏:

1)随着琴声划拍唱谱

2)边背唱歌谱边律动。

xx xxIx xIx - Ix -l

跑跑跑跑走 走 踏 踏

3)分组唱谱接龙,边唱边律动

3、送音符回家

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说说他们的区别,送音乐回家。

三、完成游戏,检查同学们的回答情况。

教师做出评价。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并能从中感受对老师的爱戴之情。

2、知道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听过三首歌曲的听赏,感知童声、男声和女声三种人声音色的特点及表现力,并能分辨其音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这首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1)说说你的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3)很多时候,同学们总是调皮犯错,老师生气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播放《老师呀,请你别生气》,让学生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爱戴之情。

二、新歌教学

1、听赏全曲:

让学生先听歌曲,说出歌曲表达的内容或听赏后的感受。

2、随乐律动

让学生随着旋律进行方向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生快乐活动的情景,又使他们熟悉歌曲的旋律。

3、随琴哼唱

4、演唱歌曲

采用小组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二、活动导入

创设一个“吹纸船”的游戏,纸船漂在水中央,我们要把它“吹”向台湾岛。不能太用力,否则会把纸船吹翻,只能均匀地、连贯地吹,以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

三、听赏歌曲

1、让学生分别听三首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老师我想你》

2、体会不同演唱者的声音特点

让学生了解与讨论人声的分类。

再听几首歌唱作品,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

四、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 在学习《乃呦乃》一课,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美妙的山水间开心跳舞的情景

2、 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呦乃》。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 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完成对乐曲的体验。

4、通过学跳摆手舞,体会少数民族儿童的开心和热情舞蹈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节奏游戏,舞蹈,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即掌握知识又增强了乐趣;

2、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响板、地面图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乐曲背景介绍:

新课导入:谈话(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现“采山小姑娘舞蹈,歌唱”、“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

我们今天就一起感受苗族人民的生活,走进《苗岭的早晨》。

1、初次听赏乐曲。(在乐曲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同学回答。

2、苗岭的早晨被可爱的小鸟叫醒,山青水秀的苗寨随之醒来。第二遍听赏跟唱主旋律。

3、乐曲的音乐主题及口笛模拟的鸟叫声表现了书中那幅图的情景?

4、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它小朋友演唱。

5、山很高,跟老师学学,向对面山中的人打打招呼。

三、编创与活动:

山寨醒了,我们和苗寨中的孩子们热情地招呼,他们都出来又唱又跳欢迎我们。我们跟她们学习唱首歌吧。

1、让学生将蘑菇上的节奏拍一拍。

2、分小组组合节奏,按着课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组合四拍,然后将一组几个人组合的节奏连起来读拍,形成一条节奏长龙,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读一读,拍一拍自己组合的节奏。

3、每人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分组用打击乐器一人接着一人来表现本组所编的节奏。

四 、 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到过苗寨么?谁能跟大伙说说苗寨是个什么样子?

大家都说的很好!苗寨的风光真的是又美又有趣,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幅与苗寨有关的画,请大家欣赏。

2、出示图画,欣赏乐曲??????

3、苗寨风景优美,苗族的孩子能歌善舞。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4.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来跳一跳摆手舞吧,

5、教学舞蹈动作,学生学习后练习。

注意动作的协调,练习后随旋律舞蹈。

熟悉歌曲曲调,跟唱。练习边唱边跳摆手舞。

三、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第四单元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多年以后》使学生了解美丽的环境需要每个人的维护,教育学生爱护环境。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学习分声部合唱,能划拍唱《多年以后》

3.学习用二部轮唱《音乐与我同行》,注意多多练习做到声部和谐

4、听赏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感受器乐合奏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分声部合唱,能划拍唱《多年以后》

2.学习用二部轮唱《音乐与我同行》,注意多多练习做到声部和谐

课前准备: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新课

学唱《多年以后》

1、发声练习

1=bE

1/ 3 5

【篇五】人民音乐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1课 爱我老师 爱我学校

●教学目标

一 对学生进行爱师爱校教育,要求学生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 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做一件好事,为老师献一份爱心。

二 能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旋律有相同和不同,能独立而自信地背唱歌曲,并能自编动作与同学全作进行表演。

三 通过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的学习,感受新疆歌曲的节奏风格,学会根据简单的新疆舞步编创歌曲的动作,学会自选打击乐器参与歌曲的伴奏活动。 教学目标四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 通过他们对喊劳动号子中的“嘿哟 ”和“嘿哟嗬 ”两种节拍的感受,体验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强弱规律。

●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一 学唱歌曲《我们爱老师》 这是一首优美的三拍子歌曲 由四个乐句组成 结构为AABB。歌词将学生比作鲜花、老师比作雨露 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之情。 教教学设计 1、可将第7页“动脑筋”栏目中的第2、3、4题作为学业习新歌的导入 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了解的教师节的有关知识以及打算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敬意等 并请每位同学说一句献给老师的话。

2、为了让学生先熟悉歌曲旋律 在学唱歌词前可将歌曲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让学生在听、做、画、想、诵的活动过程中聆听和熟悉歌曲旋律。如 1 听音乐自由地做三拍子律动 2 听音乐即兴为老师画一张教师节的贺卡或做一朵红花

3 听音乐完成第三页“想想”栏目的要求 感受歌曲中音乐的相同和不同 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案 第一幅

4 在歌曲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等。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具体方法能 跟录音完整听唱、听录音轻声默唱、听老师范唱学生跟唱、分句跟琴模唱、用暗示听唱法,老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唱熟后交换等等。 4、学会歌曲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强弱弱”的规律尝试用跺脚和拍手、拍脚、拍肩的方法为歌曲伴奏。

拍手 ╳ ╳ ╳ ╳ 跺脚 ╳ ╳ 在模仿的基础上,再由学生自编一些拍击方法为自己的歌声助兴,如可尝试将拍手变拍腿或拍肩等。

5、让学生自己选择表演的方法 参与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如 演唱、动作表演、节奏乐器伴奏、画画、朗诵歌词等 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

6、开一个庆祝教师节联欢会 组织学生将这首深情歌曲和自制的贺卡、红花献给敬爱的老师们。

二 学唱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

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是继第3册学过的《娃哈哈》以后又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活泼风趣的儿童歌曲。歌词中“亚克西”是新疆语“好”的意思 歌词中唱道学校、老师和同学都“亚克西” 表达了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热爱之情 教材在新学年学校开学和教师节来临之际学习这首歌曲具有积极的意义。歌曲《娃哈哈》运用的是×××节奏旋律显得活泼《我们的学校亚克西》中的“亚克西”运用的是×××节奏旋律增添了风趣。歌曲共 轭点个乐句 结构为a b a"b"c 歌曲的旋律以变化重复的手法为主 每乐句都有一个休止符 更增添了歌曲的幽默和风趣。

教法设计

1、请学生夸夸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班级和我们的同学,激发学生的爱校、爱师、爱班和爱友之情 再导入新课。 /2、先复习歌曲《娃哈哈》 让学生唱一唱 跳一跳 在老师指导下 感受其节奏特点 ××× 可以按节奏拍一拍 可以按节奏说人名 如李小红、王大明等等 也可以按节奏唱音阶 如111、222、333„„。

2、请学生聆听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 在老师指导下感受其中“亚克西”这三个字的节奏特点为××× 照上面的方法也按节奏拍一拍、说人名、唱音阶等 感受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特点。

3、学生用听唱学歌曲 建议按以以下步骤 采用听唱法先跟着歌曲边做节拍练习边听熟歌曲 拍手 × × „ „ 拍腿 × × 4 合着歌曲的节奏边拍手边朗读歌词 注意××节奏要读准,休止符要表现出来。 3 边渡到教师与学生做对接句的演唱 “亚克西”三字无全部由学生唱 其它歌词由老师唱 唱熟后再交换。要注意节奏和休止符百本歌的难点 只有唱准了方可表现出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

5、歌曲学会后 可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请学生说说自己了 解的新疆的人文知识 结合听到的歌词内容 画画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学生 还可以在音乐中让同学们互相合作,每人用旧历纸为自己折一顶新疆帽。通过对新疆人文知识的了解 进一步帮助 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正确把握新疆歌曲的风格。

6、歌曲熟练掌握后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 让会跳新疆舞的同学带领大家学一学教材上的“基本舞步” 或运用在歌曲《娃哈哈》中学会的新疆舞的基本动作 边唱《我们的学校亚克西》边表演,要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可以有的跳、有的唱、有的拍节奏、 有的用打击乐器参与伴奏等等。也可每种方法分到小组里完成 让小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

和合作。使每个小组的同学在引而不发表演活.动任务具体而明确的基础上 井然有序地按小组表演到全班共同合作的过程 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活动 注意避免讨论和合作流于表面形式上的活动。

7、按教材第5页要求自选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 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为歌曲伴奏 节奏型可按课本要求 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

第二课欣赏民乐合奏《快乐的啰嗦》

教学内容:

欣赏 《快乐的啰嗦》

学习目标:

通过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分辨乐曲的段落,并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分辨乐曲的段落,并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 《快乐的啰嗦》

1、导言: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用那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更是用那动人的音乐来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由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变而成的彝族弹拨乐《快乐的啰嗦》。请同学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细心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乐曲表现了怎样一种场景?

2、初听: (鼓励学生欣赏乐曲后,根据感受发表自己见解: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好,就让我们一同领略用如此炙热的音乐语言来倾吐心声的民族,有着怎样灿烂的民族文化,请同学们通过彝族人网查找关于彝族节日、民歌、舞蹈方面的资料。(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教师播放《快乐的啰嗦》)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a.、节日:插花节、植树节、祭龙节、赏花节、火把节„„(多媒体播放火把节盛况) b、民歌:叙事歌、山歌、情歌、儿歌。(学生复习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c、舞蹈:阿细跳月、打拽舞、烟盒舞。(舞蹈队学生演示基本舞步) d. 乐器:巴乌、唢呐、月琴等30余种。(一学生用琵琶演奏《快乐的啰嗦》)

4、复听: 我们在对彝族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请同学们再来欣赏这首《快乐的啰嗦》,同时分辨一下这首乐曲可分为几段?学生用手指数表示(听的过程中用身体表现音乐。) 5、分段听: a、教师出示主旋律,学生学唱,并请学生分辨其在第一乐段中出现了几次?学生将手放在头、胸、腹等高度来表示不同的音区。 b、感受下一乐段,通过不同方式感受变化。 c、感受三乐段在力度,速度上的变化。 d、用a.b的形式表现音乐。

6、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喜欢的乐段:

三、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课让我们走近了彝族,更走近了彝族的音乐文化,相信那炙热豪放的音乐语言深深地打动了你我,今后我们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更多的探究民族音乐文化的

第三课大海啊,故乡

课型: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知识目标:

1、能用亲切柔和,优美连贯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能准确拍击海浪的节奏并运用到歌曲中生动地演唱。

能力目标: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海浪的节奏: XX X .XX | XX X — ︴ 教具准备:音乐课件、钢琴。

6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播放自然声响:海浪声)

教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交响乐。你听是什么声音?

学生是海浪冲击岩石的声音等。

(2)学唱歌曲

1、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 。

2、配乐朗诵歌词,初步理解歌曲内涵。

3、复听音乐教师范唱,进一步感受歌曲.学生随伴奏声哼唱并划拍,体验三拍子节拍特点,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以听唱法代替视唱歌谱,降低学习难度)

4、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来分析乐谱,感受歌曲带给的情感共鸣。 1)旋律:歌曲中出现那些音符和记号?有什么作用? 2)节奏 :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深入体验歌曲 3)重复 教师:“大海啊,故乡”重复出现,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有些多余? 练习并讨论回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罗嗦,恰恰相反,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更进一步, 使情感得到升华。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达这份深情。 4)旋律线 (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 重点唱高潮部分。 教师:划出的旋律线象什么? 学生:象大海的波浪。 5、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领唱和齐唱)

6、 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 三 )表现创造: 教师:在音乐学习中,音乐要素的完美运用使我们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现在就让我们以集体的智慧来为这首歌添上精彩的一笔。 分两种不同形式来表现歌曲:朗诵和演唱,并谈各自感受。

四、拓展延伸

5、教师总结

六、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牧童之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骑马的动作,了解并交流新疆的特产风景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牧童之歌》中小牧童的快乐,学会并表演歌曲《牧童之歌》。 2、能明白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和曲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并进行大胆的尝试.

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连续附点的演唱

教材分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结合,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三乐句以连续的 x x x.x| x x x.x节奏和旋律三度模进,行程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谈话导入:(听《娃哈哈》音乐跳进教室) 师:欢迎同学们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谁知道现在播放的歌曲是由哪个地方的音乐改编而来的?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新疆呢? 生畅所欲言:新疆风景如画,特产丰富,新疆人能歌善舞等 (你的知识真丰富!你真 是个小百科!瞧你的口水都快掉下来了!你能不能来表演一下?你真行!) 师: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新疆。 《牧童之歌》伴奏(多媒体展示新疆的风土人情) 谁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你所看到的新疆?(生:天山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如果学生话题方向统一,老师及时说:是啊,真想亲眼去看一看啊!把学生话题转移。

2. 节奏练习

师: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到天山去走一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是谁从遥远的天山跑来迎接我们呢?老师用响板打击 x x x.x| x x x.x |节奏模仿马蹄声(学生听完后回答) 出示PPT师:原来是小牧童,他骑着一匹悠闲自在的小马,小马它跑起来可有节奏 ,你听出来了吗?你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小马的跑步声吗?(2-3个学生模仿马蹄声节奏) x x x.x| x x x.x |情况预设: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老师说: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随手圆舞板慢慢地再打一遍。 (出示PPT)你的耳朵真灵,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条节奏 x x x.x| x x x.x |(慢速) 师小结:第三个音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附点前的音要唱的长一些,附点后的音要唱的短一些。 (范读)像这样:x.x 来:生跟读两遍 加上前面

的节奏x x x.x 一齐:生跟读两遍(慢慢地逐渐加快速度) 情况预设:如果学生附点八分音符完成的不是很好,教师采用划拍练习帮助学生 师:让我们配上音乐来一次。

4、学唱歌曲: 我们已经听过很多遍歌曲了,你能直接哼唱吗? 教师单旋律伴奏,便于学生掌握音准。

5、提问:这首歌曲是运用怎样的节拍来表现摇荡的感觉的? 学生发言后小结:歌曲用鲜明的三拍子的韵律生动描绘了月亮在夜空中轻轻摇荡的形象。三拍子强弱规律:

6、让我们再用“lu”来模唱一遍,注意表现出歌曲的韵律。

7、随伴奏音乐朗诵歌词。要求:有表情,正确、流利。

8、找出难点由学生做小老师教唱。掌握一字多音或一音多字唱法。 ①蓝 蓝的 ②银 河 里 ③ 船 ④ 西 天

9、跟琴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做无旋律伴奏。

10、学生讨论:用何种情绪和声音表现歌曲意境? 演唱要求:歌曲的第一乐段:深沉、宁静 第二乐段:渐入高潮,又很快回到宁静的气氛中。 演唱时,气息悠长、连贯,不可随意换气,特别是一字多音处要圆润,长音时值应唱足,声音不要用嗓子挤,多靠气息支持,用歌声表现出安静、柔美的意境。

11、欣赏原唱:感受演唱方法,可随自己理解加上动作。

12、随伴奏带领唱、齐唱。

第一乐段 独领、女声哼鸣 第一段 第二乐段 齐唱 第一乐段 女声领唱 第二段

第二乐段 齐唱

(3)欣赏:有关月亮的歌曲 1、月亮姐姐快下来 2、弯弯的月亮

(4)请学生讲讲有关月亮的传说和小故事或其他资料。

(5)准备练习: 请部分同学演唱一声部,教师演唱二声部,引导学生感受优美和谐的合唱部分,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6)(六)总结下课。 对学生提出希望: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探索神秘的太空。

第4课,感知音乐的速度

第一课时钢琴独奏《小狗圆舞曲》

《小狗圆舞曲》

歌曲分析 《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

年间。初 作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长笛曲、管弦乐曲等。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小狗圆舞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2、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并能发挥想象力编创动作表演。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主创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乐曲送给大家,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并随着音乐动一动。(听《法国号》

伴奏,师第一段拍手,第二段跟着旋律跳一跳)

2

、师: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生答三拍子)刚才老师听了这首曲子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你们有没有想

跳舞的感觉?那就一起来试一试,先听老师讲解一下舞蹈动作。请男生把手放在背后,像小绅士一样,请女生像小公主一样手提裙摆。记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我们一定要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播放《法国号》

,师带着学生跳舞)

3、师:刚才我们所跳的是圆舞曲(写黑板上),它又叫华尔兹,它是一种可以转圆圈的舞蹈。

二、新授

1、初听《小狗圆舞曲》

师:今天,还有一位会跳舞的小伙伴也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它是谁呢?听了下

面这首乐曲你们就会找到答案。不过这个小伙伴对你们可有个要求,希望你们能静静地看它跳舞。如果实在想说出它是谁,你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

2、复听《小狗圆舞曲》 师:原来是小狗在跳舞(在黑板上写“小狗”)

,这首《小狗圆舞曲》是美国作曲

家安德森写的一首管弦乐曲。小狗的叫声是用小提琴来模仿的。那小狗跳的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呢?它跳舞时的情绪和舞步有没有变化呢?带着这两个问题,请你们和老师一起用图形来表示我们所听到的。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师在黑板上画图形谱)

3、欣赏第一部分

师:通过刚才我们一起画的图形谱,你们觉得小狗是怎样跳舞的呢?(学生叙述)小朋

友,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这里的线条变粗了呢?你从音乐里感受到了什么?(生叙述:音乐加重了,乐器

加多了)其实,一开始的音乐快慢交替,描绘了一只天真活泼的小狗在悠闲自在地翩翩起舞,后来啊,很

多小狗都被吸引过来了,也开始跳起了圆舞曲。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曲的第一部分,请你跟着音乐轻声地哼一哼。

4、哼唱主旋律

(1)师:这一直在乐曲中反复出现的旋律就是主旋律。请你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A 和DA 来唱一唱。

(2)加歌词演唱 师:用LA 来唱有点单调,所以老师加上了歌词,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5、欣赏第二部分,跟着跳一跳

师:这只小狗越跳越兴奋,越跳越起劲,它开始在舞池里快速地旋转,让我们一起跟着它跳一跳。(手,踮脚)

6、欣赏第三部分 师:这只小狗跳的有点累了,但它还是舍不得离去,还想继续跳下去,

于是它放慢舞步,继续悠闲地跳着。小朋友,你们听听,这段旋律熟悉吗?和哪一段旋律相似?

师:大家都听出来了,原来和第一段旋律相似。那么我们把这段旋律称为A,第二段称为B,第三段呢,和A

段旋律相似,那我们就称它为A′。

7、完整欣赏

师:小狗想邀请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舞蹈,小朋友们愿意吗?不过一直跳舞有点累,所以我们听第一段时轻轻地跟着旋律演唱,听第二段时就跟着小狗跳舞,听第三段时我们边唱边学小狗的动作。

8、尾声

师:在乐曲的尾声部分谁出现了?(小狗)对呀,突然的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狗大为震惊,这时的音乐用了什么样的旋律呀?(一连串上行音)

没错,一连串的上行音,形象地描绘了小狗听到小狗的叫声后迅速逃离舞池的场面,就这样,作曲家巧妙地结束了全曲。 这首乐曲就是由4

小节的引子加上A段、B段、A′段,还有这个小狗出现的尾声组成的。

三、欣赏《小狗圆舞曲》

1、初听 师: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来吗?其实它也想来跳圆舞曲。你们听,它跳的正欢呢!

2、介绍乐曲并简单分段赏析 师:《小狗圆舞曲》的速度怎样?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速度快,钢

琴) 非常棒,这首乐曲速度飞快,因此又被称为《一分钟圆舞曲》。

这首乐曲是波兰作曲家肖邦写的,你

听这段音乐,能说说你觉得小狗在干什么吗?(师弹奏钢琴,生叙述)小狗想咬住自己的尾巴,便不停地

转圈圈,肖邦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写下了这首乐曲。如果改成这样的旋律,你觉得好吗?为什么?(师再次弹奏不同的旋律)

中间,你觉得小狗在干吗?(师弹奏第二段)小狗转的头晕了,于是休息片刻,摇摇晃晃的走着。最后又开始追逐自己的尾巴。

3、完整欣赏 师:这首乐曲有趣吗?让我们再来听一下。 四、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真热闹,其实用小动物作题材的乐曲还有很多,下一次老师再给大家介绍。

注:从?听?开始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节课将以歌舞为主,而舞蹈离不开节奏,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将音乐的节奏放在重点,一切活动都在具有傣族特色的节奏中去感受和体验。同时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编创活动——感受和体验歌曲情绪和风格

1、创:听《金孔雀轻轻跳》的音乐,学习用模拟象脚鼓的排击法为歌曲伴奏。

2、议:歌曲都唱了什么?带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忆: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的凌乱的句子,学生根据听歌曲后的记忆有感情地读词,将老师准备好的凌乱的句子组合成歌词。通过组合句子的游戏,培养学生专注听音乐的习惯。(媒体辅助)播放视频,让学生对傣山寨和孔雀舞有所了解。

4、动:让学生自由地模仿孔雀的神态做几个动作,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资源(请出小老师)教同学跳孔雀舞的几个基本动作。根据音乐的节奏,用动作感受歌曲的韵律。男:扮成小卜少,用象脚鼓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女扮成小卜昌的模样跳起优美的孔雀舞。

三、合作学习: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男女同学分角色来表演。

4、学唱歌曲合作学习:

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男女同学分角色来表演。

1、接龙游戏,运用听唱法学习曲谱: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节奏特色自己设计节奏型用象脚鼓来为歌曲伴奏。 运用听唱法来学习歌曲旋律。×× ××︱×-︱ (生唱部分) (师唱部分)

2、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傣族的另一个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葫芦丝,有条件可为同学们吹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请同学们欣赏;

3、随着葫芦丝的伴奏请学生将歌曲的旋律用?噜?哼唱;

4、带入歌词演唱,纠正学生唱得不够正确的地方,处理歌曲感情。歌词的学习也是一个语言学习的过程,所以在此设计了一个在音乐中学科综合的教学环节—认字排句。在音乐的感受中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创设情境 参与活动 总结转化这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演唱时,老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音准、节奏、特别是本歌中的圆滑线的运用,要唱得圆润。

5、深入拓展挖掘歌曲 1)观看傣家人的表演,如杨丽萍的孔雀舞、傣家的泼水节、葫芦丝演奏。让学生尽情领略傣族的风情。

(2)边歌边舞。男同学扮成小卜少,用象脚鼓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女同学扮成小卜昌的模样跳起。 (3)知识抢答:我们今天学的歌曲名叫 。它是 族的歌曲。你所知的傣族最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有 、 等。傣族人喜欢绣的动物图案有 、 孔雀在傣家人心中代表着 。大象在傣家人心中代表着 。

6、看视频,赏歌曲,并说说学完这首歌之后的感受。并能有感情的表演唱歌曲。这是一情感深入阶段,在这一环节中各个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意在做到以审美为核心,发鉴赏美为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在歌曲的处理上循序渐进,对学生逐步提高要求。

7、相互评议,使学生学会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发现不足,教学相长。

第12课好朋友来了

●教学目标

这一课启发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的常识,让学生在唱唱玩玩中体味和朋友交往的乐趣。通过这一课内容的学习将实现以下教学目标:学生能共同合作进行表演唱;懂得和朋友交往的礼节。

●教材分析 这首《好朋友来了》儿童歌舞表演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锦晖所作。全曲共三段,采用了完全重复的创作手法。歌曲具有戏剧表演性,一问一答,有领有合,通过语气交流情感,十分有趣。作者为表现好朋友来访时的互相问候,采用附点八分音符强调“谁”“我”“门”“请”这几个关键的字,突出朋友来访时的动作,表现了好朋友之间你来我往的友情。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敢于当众表演的自信心。养成互相友爱,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学唱《好朋友来了》1.听音乐做游戏:教师播放《好朋友来了》,先请学生听一遍,教师提出要求,一半学生用布蒙住眼睛,一半学生不蒙眼睛,一起听音乐的前奏任意跳动。当音乐进入演唱部分时,没蒙眼睛的这部分学生任意找一位蒙住眼睛的学生做四手对拍的游戏,当唱到“谁呀”时,两位学生进行对话,如果被蒙住眼睛猜出和自己对话的学生名字,便可以把布换给该学生蒙上眼睛,继续听音乐猜好朋友的名字。注意:猜完名字后需问好,握手直到整段音乐结束才能交换蒙布。(游戏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应提醒互相帮助。) 2.演唱歌曲。音乐熟听后请学生边演唱边游戏。注意提醒学生演唱到不同人物时用不同音色与不同语气进行演唱。音乐是在戏剧情节中进行的,应让学生投入到戏剧中角色的情感中进行表演。曲谱提示如下: 3.唱唱演演。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根据曲中的任务和情节进行表演唱。如:全班围成圈坐,请一位学生当“客人”,音乐起,“客人”边小跑边拍手寻找一位学生当“主人”。齐唱开始,“客人”要停在一个女“主人”面前,按歌词内容做表演动作。“主人”听到有人

敲门时起立,接着两人对唱,并自由地表演动作。根据实际情况,歌词中的“×大哥”可改成“哦,李小朋”等,“你是谁”“哪一位”“哪一个”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间奏起,客人坐主人的位置,主人扮客人,继续去寻找一位主人。游戏可反复进行,可通过表演活动评出“最佳主人”和“最佳客人”。 4.环保教育。教育学生要环保,在招待朋友的时候,不要用一次性的用具招待朋友,比如一次性的纸杯或者一次性的筷子等。

教学反思:这一课是在前三册的基础上继续启发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的常识,让学生在唱唱玩玩中体味和朋友交往的乐趣。通过这一课内容的学习将实现以下教学目标:学生能共同合作进行表演唱;懂得和朋友交往的礼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边玩边学的效果比较好。

【篇六】人民音乐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童年

教学目标:

1、《捉迷藏》、《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聆听《捉迷藏》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进一步熟悉歌曲,通畅地唱好《摇啊摇》《小酒窝》曲调。有感情的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4、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选用《苏珊娜》)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呀?(小兔子出场)

生:兔子!兔: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小兔!

师:小兔子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钢琴曲,名字叫《捉迷藏》。

兔:小朋友们,这首钢琴曲是小兔子特别爱听得一首,音乐中有一段乐曲像我跑步一样轻快好听,你们能自己听一听,找一找吗?(这时候小乌龟,鸭子也纷纷出现了)

乌龟:还有我,还有我呢,音乐里面也有像我的爬行速度一样慢的音乐,你们也找找看呀!

鸭子:我走路一摇一晃,既不像小兔子跑得那样快,也不像乌龟爬得那样慢,我的速度说不好,反正你们帮我找一找,我还没有找到呢!

三、新授1、聆听钢琴曲《捉迷藏》,请同学们根据三个小动物的话,来分乐段!听完,做简单分析,画书。

2、小游戏。聆听音乐学三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给学生走路空间)3、分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三个同学分角色扮演!

4、小兔子讲故事。让小兔子讲述她小的时候与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创编一个小故事)

兔:现在回忆起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进入梦乡的那个好听的童谣!同学们想知道吗?”(小兔子朗诵一遍歌词)生:让学生打开书读一遍。(没有感情!)

兔:“不像不像,你们读的一点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样好听!外婆的声音很小。”

生:这个时候让学生再读,他们的声音一定按照小兔子的要求,声音轻而弱。

兔:“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读的速度没这么快。”

生:第二次的要求同学们还能更好做到。

兔: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会读,还会唱呢,你们行吗?”

生:同学们听到这里他们憋足了劲异口同声地说:“行”。

5、学习歌曲,聆听几边。6、学生小声跟唱。7、音乐小知识——反复记号‖∶  ∶‖

四、创编活动——进行简单表演

小兔子:哎!现在我真得很想回到从前,躺在外婆的怀抱里好好睡上一觉。外婆总会用他那温柔的手抚摸我的头、身体还有小尾巴!可惜可惜啊,再也看不到了!同学们你们会哄我入睡吗?(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那种迫不及待的手已经开始按照小兔子刚才的一番话模仿了。)同学们当然说没问题!于是,主题曲再次想起,学生们终于理解了这首歌曲,用缓慢的速度,温柔的声音,细致的表演完成了这首歌曲!

五、课堂小结

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你的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向大家说说。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1、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

三、导入

师:世界真大,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比如:鲜花、绿草、蝴蝶、小溪、高山……,到处充满美丽、和平、欢乐。最近老师也在同学们的脸上发现了美丽的东西,同学们互相观察观察到底老师发现了什么?生:各抒己见!

师:老师最喜欢的是每个同学的微笑,因为我会看到你们每个人脸上可爱的小酒窝!

四、学习歌曲《小酒窝》1、初听歌曲《小酒窝》,感受音乐的欢快的情绪。2、按节奏朗诵歌词。

3、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可以小声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句教唱:“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成天价笑呵呵咿呀咿子喂。”5、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6、制作彩色小酒窝,利用剪刀剪出两个圆形酒窝贴到脸上,教师给学生配备即时贴纸。

7、休止符游戏。

×   ×   ○   ×

○   ×   ×   ×   

×   ○   ×   ×   

×   ×   ×   ○   

五、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

师:看到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有两个笑起来的小酒窝,老师真开心,那么老师问一问大家你们在微笑的时候感受到了什么呢?生:高兴!幸福!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有一首歌曲就是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我想同学们一定很想听一听!

2、欣赏《我们多么幸福》,可以随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3、播放flash,结束本课!

六、课堂小结,听音乐走出教室。课时小节及体会:

母亲(诗歌)小草的母亲是谁?小草的母亲是大地,是她给了小草蓬勃的生命。鸟儿的母亲是谁?鸟儿的母亲是蓝天,是她给了鸟儿奋飞的空间。鱼儿的母亲是谁?鱼儿的母亲是江河,是她给了鱼儿畅游的场所。我们的母亲是谁?我们的母亲是祖国,是她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第二课 草原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创编活动,节奏练习,旋律片段创作。

教学难点: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小酒窝》。

三、导入1、聆听音乐《森吉德玛》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生:想!

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等等(放《森吉德玛》flash给学生看)。2、情境想象,进入主题

师:草原是不是很美丽呀?

生: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3、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师: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播放歌曲《草原上》的录音)

4、听一听、想一想《草原上》和《小酒窝》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A、优美、舒展地、宽广B、欢快、活泼地、紧凑

四、学习歌曲《草原上》

1、进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内蒙民歌的特点。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八小节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美好生活,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小声的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4、听辨音的长短:(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请同学回答。(生)高、照、跑、叫、壮、肥。

5、实践活动:(师)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6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进一步掌握风格,播放一段蒙古舞蹈《我也来当小骑兵》,让同学们留意看内蒙古舞蹈有什么特点。

2、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分组出来表演各自创编的表演活动共同评选出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的一组

六、课堂小结

内蒙古人的性格开朗,

而且很热情好客,如果你们到内蒙古去做客,他们一定会很热情地招待你,这就是我们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内蒙古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内蒙古草原参观活动结束了,请同学们骑着马离开这个美丽的大草原。(放《我也来当小骑兵》音乐,学生们做着骑马状离开课室)课时小节会: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2、师生问好。

二、导入1、发声练习:1234│5—│5432│1—‖

lalalalalalalalalala

2、复习歌曲《草原上》。3、聆听二胡演奏《赛马》。(可以简单的问几个关于《赛马》这首乐曲的一些问题,以此来导入今天要学习的歌曲。)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按节奏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 ×│× ×│× ×│×—‖

我是个草原小牧民

×× ×│××│××│×—‖

手拿着羊鞭多自豪

3、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4、用听唱法学习歌曲。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四、拓展延伸,表现歌曲。

师:在课后,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歌唱草原的歌曲唱一唱,或者通过诗歌朗诵、或者创作、或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三课 好伙伴

单元主题:

音乐是世界性的、无国界的“语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语言”(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情感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本单元以四首作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感悟,知道不同国家的人们能成为好朋友,好伙伴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友谊能让所有的人享受阳光和快乐!

教学目标: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学画图形谱。边听音乐边进行队列表演活动。聆听《船歌》时,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3、流畅的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为《原谅我》编新歌词,为《噢!苏珊娜》编舞,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三、聆听《同伴进行曲》

1、初听全曲,了解音乐风格和辨别演奏的乐器类型。

一问:音乐适合跳舞、走步还是睡觉?二问:从音乐中你能听出是用哪种类型的乐器来演奏的?

2、分段听,要求能区分两个乐段不同的节奏、情绪。

(1)聆听乐段一和二:选择图形谱,说说为什么?选择动作,说说为什么?并做一做。

动作一:独自原地踏步,左右摆臂动作二:同桌手拉手,横移步

(2)聆听乐段三:选择与刚才的哪个乐段相同,完成书本作业画图形谱。3、完整复听,队列表演(行进中的)

四、新授1、游戏导入——《找朋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外国的新朋友——苏珊娜(洋娃娃代替或教师扮)。

2、聆听歌曲,按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4、重点、难点:弱起和附点的唱法。

5、巩固:分两大组比赛唱。同时加入打击乐的伴奏(鼓——双响筒——合奏)。

6、表演:教师简介西部牛仔,并示范一下邀请舞,讲清楚跑跳步要领,动员男生学习牛仔邀请女生跳舞。五、编创活动:1、出示节奏谱,集体念念,拍拍。

2、视唱3、5、6三个音。

3、分四人小组讨论用三个音编一条旋律唱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最好听。

六、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1、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噢!苏珊娜》。3、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三、聆听歌曲《我和你》

1、初听歌曲,简介歌曲《我和你》的创作背景。

2、复听,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说说心情如何?

3、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区划分每个乐句。

4、分组表演,再次感受全曲。

四、学唱歌曲《原谅我》

1、导入:说说你如果做了对不起好朋友的事,你会怎样来向他倾诉,请求他的原谅?用一句有节奏的话来说。

师示范:XXX.XXXXX-

请你原谅我原谅我!

2、下面来听一听一位小朋友是怎样用歌声来请求他的朋友的原谅的。

3、学唱: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4、为歌曲伴奏,配打击乐巩固歌曲。

5、创编新歌词,找个伙伴做游戏。

6、用“3、5、6”三音编自己的歌唱一唱。7、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希望朋友间互相体谅、互相包容,珍惜友谊。

第四课 放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唱好《放牛山歌》,为《老水牛角弯弯》编创表演唱。

2、聆听《牧民新歌》、《草原放牧》,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八分音符。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2、师生问好。

二、导入1、聆听民间乐曲《小放牛》《牧歌》。2、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放牛山歌》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1234│5—│5432│1—‖

lalalalalalalalalala

3、节奏练习:

2/4×× ××│×× ×│×××│×—‖

2/4×× ×│×. ×│×× ×│×—‖

2/4× ××│×× ×│× ××│××‖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交流、处理、试唱)

8、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四、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2、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1、《放牛山歌》。2、导入新歌《老水牛角弯弯》。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老水牛角弯弯》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1234│5—│5432│1—‖

lalalalalalalalalala

3、节奏练习:

2/4× ×│× ×× │×.×│×0‖

2/4××  ×│× ××│×. ×│×0‖

2/4× ×│×××│× ×│×.××‖

2/4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交流、处理、试唱)

8、完整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期中复习

课型:复习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re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课题:期中考核。 

课型: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re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教室的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第五课 妈妈的歌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崇高品格。本课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

2、聆听《妈妈》、《妈妈宝贝、《母亲教我的歌》,感受音乐的风格、音乐的音色色彩、音乐的情绪。

3、学唱歌曲《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了解歌曲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从歌曲中体会到伟大的母爱和尊重长辈。

教学重点、难点:1、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妈妈的心》

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意大利民歌《妈妈》和《妈妈宝贝》,感受母子的深情。

2、讲解:歌曲通过孩子对妈妈爱的倾诉,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和母亲的伟大。

3、复听歌曲并提问“歌曲是由男生唱?女生唱?童声唱?”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妈妈的心》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1234│5—│5432│1—‖

lalalalalalalalalala

3、学习四分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表示就是“0”,四分休止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音乐活动

1、跳格子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鱼。

3、复习歌曲《妈妈的心》。

二、聆听《母亲教我的歌》。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再次感受歌曲,体会母亲对我们的呵护和爱。

3、探讨一下书本作业:刚听完这首歌曲,我们再回忆一下上节课聆听的两首歌曲《妈妈》、《妈妈宝贝》,这三首歌曲分别属于哪种人声分类形式?

4、了解音乐知识——音乐速度:快速、中速、慢速。

三、学唱歌曲1、讲故事导入。2、聆听并思考: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3、用哼鸣模唱歌曲。

1、学唱歌词: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5、速度在本歌曲中起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把握确切,以便更好的表演。(完成课本上的作业)

6、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更能表现宁静的气氛与情景?(轻柔的声音)

四、创编活动

1、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把歌词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歌表演:演唱时要作为主人翁投入角色,心中要有故事的画面。

3、跳格子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五、课堂小结:通过唱歌和讲故事,我们知道了妈妈辛不辛苦啊?知道妈妈那么辛苦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起码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来做,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鞋袜自己穿,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头发自己梳。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走出教室。

课堂小节及体会:

第六课 四季的歌

教学目标:

1、本课反映了少年儿童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2、聆听《四季童趣》、《捉迷藏》、《樱花》、《雪花飞舞》,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创编活动。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播放歌曲《四季童趣》录音)

2、请小朋友们讲述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四季童趣》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1234│5—│5432│1—‖

lalalalalalalalalala

3、教唱歌曲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

4、反复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创编活动1、编自己的歌。

例:2/4×× ××│××│××××│×—‖

6123│56│5321│6—‖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自制碗琴。五、课堂小结,下课。课堂小节及体会: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鱼。

3、复习歌曲《四季童趣》。

二、聆听《樱花》、《雪花飞舞》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春天开放,人们总是喜欢在这个时节赏花。

2、复听,思考歌曲的旋律出现了几次,每次的速度是否一样?

3、介绍《雪花飞舞》的创作背景。

4、初听乐曲,感受想象雪花漫天飞舞的情景。

5、复听乐曲,找出代表“雪花”的音调并哼唱。

三、学唱歌曲

1、导入:复习歌曲《藏猫猫》。2、聆听《捉迷藏》:感受歌曲的情绪。

3、用哼鸣模唱歌曲。4、学唱歌词: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2、在熟练的基础上,用稍快速度来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1、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做音乐游戏。2、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七课 钟声

教学目标: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3、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钟声叮叮响》,感受国外名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创编活动。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2、师生问好。

二、导入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2、音乐钟的主题(见课本28页)。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聆听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钟声叮叮当》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发声练习:1234│5—│5432│1—‖

lalalalalalalalalala

3、反复多次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4、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流畅而有起伏,在“V”处要换气。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跟着琴唱一唱:dorimifasollasido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鱼。

3、复习歌曲《钟声叮叮当》。

二、聆听《灵隐钟声》

1、这是一首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风采。2、初听,设问:听了这曲调你想像这是哪的场景?

3、复听,边看谱例边哼唱乐曲主题旋律,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1、导入:三拍子节奏练习。2、聆听《美丽的黄昏》,感受歌曲的情绪。3、用哼鸣模唱歌曲。4、学唱歌词:要求用听唱法来学唱歌曲。

5、重点:在熟练的基础上,用二部轮唱来演唱歌曲。四、创编活动

1、用“12356”六个音按指定节奏编自己的歌。

3/4×— ×│×— ×│×××│×—0‖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八课 丰收歌舞

教学目标:

1、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本课四首反映中外农民丰收歌舞的作品,赞美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只情。

2、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如今家乡山连山》,表现人们喜庆丰收和对家乡变化的欢乐情绪。

3、聆听古筝弹奏《浏阳河》、管弦乐《海霞》组曲《丰收》,感受人们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2、通过听辩、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的水平。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以宋祖英演唱《浏阳河》的视频导入。

2、介绍《浏阳河》是首湖南民歌,湖南人民的性格刀刚火辣、能说会道、。

3、欣赏古筝演奏《浏阳河》。

三、学唱歌曲

1、解题: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2、体验感知,聆听歌曲《桔梗谣》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3、发声练习:1234│5—│5432│1—‖

lalalalalalalalalala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交流、处理、试唱)

四、音乐活动1、人声的分类:童声、女生、男生。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鱼。

3、复习歌曲《桔梗谣》。

二、聆听《丰收》

1、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这首歌曲是哪个地区的音乐风格?你能用舞蹈动作来表演一下吗?

3、探讨一下书本作业: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结合起来,用色块来表示三段音乐的情绪变化。

三、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导入:请几位同学起来谈谈自己家乡的变化?

2、新授:我们来聆听歌曲范唱,跟着拍一拍节奏。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小声哼唱歌曲,跟伴奏反复唱几遍,注意音准。

五、创编活动

1、为歌曲伴奏,渲染丰收的气氛。

2、拓宽思路,创编歌词。

3、律动:即兴舞蹈表演载歌载舞的丰收场面。

六、课堂小结

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九课 熊猫摇篮

教学目标:

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意境,捕捉与音乐有关的问题,如: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乐情绪等。

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前提下,自编动作即兴表演,表现音乐的意境。

知道学生能投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主题片段。

向学生简单介绍熊猫及熊猫的故乡——四川,启发学生要爱护大熊猫。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歌曲,启发学生要爱护大熊猫。

教学难点: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意境,捕捉与音乐有关的问题,如: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乐情绪等。

教学准备:钢琴、熊猫头饰、课件、录音磁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导入:今天我们欣赏的这两首歌曲跟下面这个谜语有关,大家先来猜一猜。

师:叫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竹叶是粮食,珍贵又稀少。

生:大熊猫。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熊猫的头饰送给你。

二、聆听歌曲《熊猫的摇篮》、《熊猫宝贝》。

1、聆听《熊猫的摇篮》。

师:那同学们知道熊猫的摇篮在?

生:四川。(板书:四川)

师:那你们听后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全体学生回答(好听、悠扬、优美)。我们要保护熊猫,听着想睡觉。

师:什么风格的歌曲才会让我们听着想睡觉啊?

生:摇篮曲。

师:同学们说得太棒了,这是一首摇篮曲风格的歌曲。(板书:摇篮曲)

师:那你们能听出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吗?

生:合唱。

师:还能不能再准确点。

生:童声合唱。

师:还能再补充吗?

生:歌曲中他们演唱的旋律完全一样吗?(生回答不了就老师解释)

生:不一样。

师:歌曲中有两条不同的旋律,所以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童声二部合唱。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带着情感再次聆听这首歌曲,认真捕捉与音乐有关的问题。(聆听第二遍)

2、聆听歌曲《熊猫宝贝》。

师:初次感受歌曲,了解歌曲的意境及创作背景。(师讲解)

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想想这首歌用哪种情感和顺序唱更好听?(呼唤熊猫诉说熊猫想念熊猫)

生:想念熊猫。(想念熊猫诉说熊猫呼唤熊猫)

三、课堂小结及体会: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鱼。

3、学唱歌曲《熊猫咪咪》。

二、导入:观看跟熊猫有关的图片PPT。

1、新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跟熊猫有关的台湾童谣。

2、聆听范唱,跟着拍一拍节奏。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小声哼唱歌曲,跟伴奏反复唱几遍,注意音准。

6、跟着老师模唱旋律。

7、完整演唱歌曲。

8、师纠错,再次完整演唱全曲。

9、学生分组演唱歌曲。

三、创编活动

1、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为歌曲编创动作,边唱边模仿熊猫表演。

四、课堂延伸

了解更多关于熊猫的知识,让学生有更强的保护熊猫的责任。

五、课堂小结及体会:

期末复习

课题:期末复习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复习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课题:期末复习

课型:复习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re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教室的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推荐访问:音乐 上册 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