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事迹材料xx乡扶贫产业典型经验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乡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充分利用好扶贫资金,依托境内山杏资源优势,认真谋划实施×产业基地项目,创新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扶贫事迹材料7篇,供大家参考。
扶贫事迹材料篇1
xx乡扶贫产业典型经验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乡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充分利用好扶贫资金,依托境内山杏资源优势,认真谋划实施×产业基地项目,创新经营模式,将全乡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体系,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实现主导产业培育、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生态环境优化的一举多赢。
一是盘活资源找出路。
×乡位于×旗东部,全境为丘陵山区。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通过采取项目扶持、易地搬迁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目前已实现脱贫×户×人,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
人,尚有未脱贫×户×人,面对坡地多、平地少,干旱少雨,农牧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困境,该乡党委政府将产业培育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开动脑筋,创新思路,针对大部分贫困户在自身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的限制,不适于搞过于复杂和市场风险较大的产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对土地要求不高、种植技术简单、抗旱耐寒、市场销路好等优点,在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意见、深入调研考察和充分论证的基础
上,充分挖掘盘活现有的近×万亩山杏资源潜能,通过围封嫁接培育×的方式,建设×万亩×生产加工基地,将×产业打造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新引擎”。201
×年在×乡钱龙沟村成功地完成了*亩×围封嫁接的基础上,201×年,积极向旗申请扶贫砍块资金×万元,实施了×万亩×高标准的嫁接围封,使全乡×嫁接围封面积达到了×万亩。×产业覆盖了全乡×个行政村中的×个行政村,覆盖了全乡贫困人口的×。
二是创新模式全带动。
为确保扶贫砍块资金发挥效益、贫困户真正受益,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思路,创新“产业+脱贫+
集体经济+生态建设“的经营模式,实现主导产业与脱贫攻坚的互促互动、深度融合。201×年,全乡×万亩
×现已全部流转到专业生产经营×产业的益林种植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将原有林地农民和贫困户均以×
林地入股至合作社,我们采取“利润共享、收益保底”的分配方式。“利润共享”就是合作社负责×生产经营的所有投入、管护、营销,贫困户和农民坐享收益,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测算出亩产量和亩收益,按合作社公司占
2/3,贫困户和农民占
1/3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从嫁接第3
年后开始坐果进行收益分配。
据测算,第3-4
年亩可产干杏*斤,按现有市场价格×
元/斤,亩收入可达×元以上,按贫困户和农民占
1/3
比例,贫困户每人
5
亩地计算即年可获收入×元。第*
年最低可亩产干杏*余斤,贫困户每人
5
亩地即可获收入×元以上。8
年以后进入壮果期,亩收入至少×元以上,贫困户
5
亩地年可获收入×元以上。×的生长
期为
50
年,贫困户和农民可获得长期长久长效收益
三是强化领导保实施。
×乡将×产业列为全乡的主导产业,举全乡之力深入推进。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坚定信心,多次组织召开乡党政班子(扩大)会议、村两委班子座谈会、村民代表大会和贫困户代表大会等不同层面的会议,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座谈研究。201×年
3
月份,组织乡村两级干部*余人赴*等地就×产业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就×产业发展模式、市场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站所办负责人为成员的×产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产业谋划、资金争取、项目摆布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办公室,负责产业规划、项目实施等具体工作。为确保×产业科学管理、规范经营,支持各村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产业领导组织和×产业合作社,将经营户和贫困户全部纳入
合作社。合作社与经营户和贫困户分别签定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等相关事项进行了明确约定。经营户和贫困户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同时,结合上级政策和乡情实际,制定印发了《×乡×产业发展可行性报告》
《×乡×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等文件,为产业顺利实施提供了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四是长效共赢产业兴。
该乡将×产业培育壮大与脱贫攻坚、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持续培育发展,依托退耕还林等农牧业产业项目,全乡山杏有林面积将达到×万亩,占全乡总面积的1/5,力争×培育面积达到×万亩,将×乡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之乡”。通过产业发展壮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延伸产业链条,进行转化增值。利用×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的优势,杏肉可加工杏干、杏脯、罐头、果丹皮、活性炭等产品,杏仁可加工杏仁饮品、杏仁粉、干果炒货等,下一步,谋划实施×深加工等产业项目,进行×产品研发和深加工。预计全乡×产值及附加值年可在1
亿元以上,将×产业打造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同时,×林围封后,全乡生态环境将更加优化,植被覆盖率和涵养水
源能力将明显提升。利用丰富的山杏资源,在杏花盛开的季节,可举办杏花节等活动,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乡的知名度,从而实现主导产业、脱贫攻坚、村集体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同步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长效共赢。
扶贫事迹材料篇2
大学生村官扶贫个人事迹
xx,女,1977年生,曾兼任过加定人大秘书、共青团书记、文化站专干、同时先后在桥头、扎龙口、桥头、加塘、下河村所驻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据所服务村的实际发挥其的优势,使农民增收,推动了当地(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以调研为基础,探寻服务村产业发展的出路
两年来,走访了278户村民,通过与群众的恳谈和深入基层的了解,对村庄入何发展现代苗木进行详细调查,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突出北山特色,增加农民收入—关于发展桥头村现代苗木经济的思考》一文,对指导和发展现代苗木经济起了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所得的思考与总结得到了村党支部的充分认可。另外,发表了《暖春》《三代人曾走过北山》《北山的诱惑》《我们的主任》等十多篇文章,向外界传递了北山的人文史和风情习俗。
开展强民兴村活动,扩大苗木栽培规模,提高农民收入。在巩固原有苗木栽培规模的同时,加强组织引导,在做大做强苗木这新型产业上下功夫,积极引导村民适时调整种植产销对路的品种,并上网查询了解有关苗木协会信息和程序,并积极筹建了桥头村的苗木协会,种植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天地。
加强培训力度,发展民俗旅游业。配合村委引导发展旅游接待示范户6户。同时两年间举办了12期烹饪培训班,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积极协助做好畜牧防治和苗木病虫害防疫工作。落实各项苗木有害的措施的同时协助做好畜牧防治工作。邀请畜牧和林业技术人员讲解防疫知识4次,每次的防疫知识讲解使农民受益匪浅动物重大疫情防治率达100%。
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连续成功两次举办了“六月交流花儿会”传播了优良的传统文化,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活跃了物资交流,使农民增收了4万余元。
以各种活动为契机,加大政策科技普法宣传力度。以各种活动为契机,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以“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为平台,加大政策和科技培训力度,两年来,宣讲中央政策83次,办黑板报48期,文化进村活动6次,法律进村活动4次,使当地居民了解政策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桥头村成为全县民主法制示范村。
大力宣传社区工作,提高社区知晓面
自2016年在社区工作以来,以各种节日为锲机,营造浓烈氛围。在“春节”、“母亲节”、
“七一”建党节、中秋节、“九九”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一方面组织社区文艺宣传队进行文艺节目演出,一方面组织各种习俗活动,既增添了节日气氛,又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大力宣传了社区工作。深入辖区居民楼院宣传平安建设工作和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工作,发放宣传资料为4000多份,使各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深入辖区单位、居民楼院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通过入户宣传创卫工作的现实意义、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在居民群众中营造了浓厚的创卫氛围,调动全民参与创卫活动。增强社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在人员密集的主街道悬挂横幅6条,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社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增强社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积极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推进党建工作。社区党支部与4个辖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积极联系辖区单位争取资金和物资帮扶,为辖区居民进行知识健康讲座。辖区单位在财力、物力上给予社区大力支持,大力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开展社区居委会的常规性工作
认真开展了社区基本资源调查工作。对辖区内居民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调查登记,全面准确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建立居民信息,做到一户一档。重新审查低保户61户,148人,全面准确掌握了低保户的基本情况,做到一户一档。调查、登记辖区内特殊人群,登记残疾人94人、70岁以上高龄老人339人、失业人员850人,建立各类数据档案台账,使各项管理逐步规范化。 扎实推进了养老保险服务工作和医疗保险报销工作,鼓楼花园社区加大力度宣传养老保险政策、收缴养老保险程序工作和医疗保险收缴和报销等工作,使居民更深刻的理解了国家惠民政策。收缴养老保险50人,共40000元。领取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卡1000张, 核对医疗保障信息卡人数为2434人。进行辖区环境卫生治理活动。开展“社区志愿者行动”辖区卫生打扫除活动,发动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等人员在辖区内进行了清扫社区环境卫生及清理街道乱贴乱画,清理了1个小区,清扫马路2条、清理街道乱贴乱画小广告200余张、进一步整治了辖区卫生环境,给居民创造了一个宁静清新的居住环境。
村官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其任务重而道路远,xx决心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和领导们的关心和厚爱,以及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在今后的工作中力争做到创出新亮点,做好村领导的左右手和参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五员的作用,推进村庄社区各项事务。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服务基层的本领。学无止境,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接收群众的监督与批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坚定信念,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事业中。
大学生村官扶贫个人先进事迹
xx,男,汉族,1979年7月出生,中国农工民主党员;毕业于xx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并于2015年获得武汉大学软件工程电子政务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2006年在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厦门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2006年—2008年在九龙湾置业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市场总监、物业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2008年创建xx武夷红茶业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2011年-2016年担任xx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是xx市九届、十届政协委员会委员,xx市九届、十届工商业联合会执委,兼任中国农工民主党xx市委宣称部长、xx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南平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常务理事,xx市桐木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xx市桐木正山小种红茶协会理事长。获得了南平市2015年度五四青年奖章、中国农工民主党南平市委员会2013-2015年度社会服务先进个人、中国商业联合会2016年全国诚信兴商道德模范等荣誉。
生态(清新)桐木
作为基层的村干部,尤其是桐木村处于上游水源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深知保护是前提,是一切的基础,这年来积极做好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为九曲溪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做了很好的整治和保障。积极贯彻xx省生态强省的相关政策,在保护区区域狠抓森林防火工作,社区28年连续无火灾记录,桐木村于2012年获得国家级生态文明村。我个人也获得了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指挥部颁发的2015年度森林防火先进个人称号。
美丽桐木
做好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任伊始便筹集资金56万元完成了挂墩村民小组2.8KM道路硬化;筹集资金27万元完成了半山村民小组1.4KM公路硬化。筹集资金35万完成了白虎溪公墓山1.5公里道路硬化;筹集资金14万元完成了三港小组0.7公里巷道硬化;投资582万元的X860麻桐线先锋岭到十里道路硬化全线完工。
完成全村覆盖路灯建设,2012-2015期间协调供电部门投入约160万元更换了关坪、皮坑、黄溪洲、七里、团基州、江墩、皮坑、先锋岭等村民小组的电力变压器。2015年由供电公司投资1900万元的红星-桐木35kv变电站及桐木关并网工程于2016年底全线完工。
积极争取到了移动、电信、联通三家企业进村架设线路,三家企业均在桐木村建设了4G网络及100M光纤宽带。
对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进行有力的抵御,在每年4、5月份的主汛期间,及时组织施工队伍抢修七里桥、古王坑、麻粟、半山等边远村落水毁道路,保障全村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道路交通的畅通。
富裕(创新)桐木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2012年换届之时桐木村民委员会移交清单负债416万元,截止2015年底共偿还历史债务约135万元。
桐木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9320元/人提高到了2016年的16280元/人
组建了xx市桐木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举办了xx市首届桐木村武夷红茶斗茶赛,给村民发放总奖金95.55万元。并以此逆流而上的拉动了桐木村的茶价格。
近几年来,提出了打造中国最美山村-世界红茶发源地、正山小种原产地概念,万里茶道第一关、传奇桐木、润肺清新;清新桐木、传承正山等概念,主动在外宣传,提升桐木村整体形象,让村民因茶富饶、因村自豪,因人骄傲,由xx画报社举办的《xx最最最美茶山》荣誉称号。对接xx省旅游局,协助央视4套《百山百川行》栏目进村摄制;协助央视7套《对话》栏目进村拍摄;协助交通部及央视《通途》栏目进村拍摄;协助导演朱克嘉拍摄《大红袍恋曲》;引进湖南卫视茶频道拍摄《美丽的行走》;邀请李玲玉、刘桐老师为桐木村演唱歌曲《桐木传奇》。成功注册了正山标准?、正山获奖?、桐木村?等商标,有效地保障了正山小种原产地知识产权。
创新村务公开模式,在度假区设立便民代办点,避免了村委会人浮于事,庸政不作为,积极为村民、茶企做好引导和服务,建立了正山小种红茶信息平台,建立了村民联动短信平台,让村民通过短信平台了解村务积极发展生产,探索全村茶、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资源永续利用。2013年建设了对外宣传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度假区户外媒体免费为村集体及部分村民广告需宣传,有效的提高了桐木村的知名度,美誉度。
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近年来我多次参加民事案件的审理,光荣的成为了xx市人民法院景区法庭的“编外法官”,随同南平市人民法院审监庭到xx监狱十余次减刑假释罪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近年来每年提案都在三件以上,其中《关于在xx筹建茶商村镇银行》《关于打造红茶马拉松文化旅游项目,提升武夷旅游品牌价值的提案》、《度假区强化治安管理,营造和谐度假区域》、《关于整合九曲溪上游沿线乡村开辟新的旅游极的提案》等提案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方办理。
秉着“学无止境、勇往直前”把学习当作比获得荣誉更重要的态度,2014年参加了xx市委党校第四期党外干部培训班学习;2015年参加了xx省社会主义学院xx省农工民主党基层骨干培训班学习;2015年参加了南平市统战部组织的井冈山革命传统研究院非公经济人士革命传统教育学习班学习;2016年南平市统战部组织的南平市社会主义学院第16期非中共党员干部进修班学习。2017年参加了xx省工商联组织的中国人民大学xx省青年企业家培训班。
大学生村官扶贫个人事迹范文
xx,男,198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xx科技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2008年10月至今担任xx市东新庄镇大马坊村党支部副书记。2012年至2016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2014年聘期考核结果优秀。
2012年底,创办“燕山农产品网。”2013年成立xx市美地商贸有限公司,开办“燕山农夫农产品专卖店”,2015年创办xx市御珍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同年底联合西三里乡大学生村官成立xx市西三里乡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2016年,成立xx首家微型重创空间“燕山农夫创业吧”。2014年唐山市“唐国杯”青年创业大赛一等奖,2014年唐山市“最美农村好青年”。2016年唐山市青年创业之星。
联合村官,组建团队,拓宽农民销售渠道
他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唐山人,在祖辈的娇宠中长大。2008年7月大学毕业,他放弃了父母安排留在唐山开滦国企工作机会,怀揣着激情与梦想,阔别了生活了23年的城市,到百公里外的农村当上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他坚持“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信念,一干就是八年。自2012年9月份,担任xx市大学生村官联合会主席以来,积极响应上级组织部门鼓励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号召,带领xx市全体大学生村官扎实努力,锐意进取,在农业科技服务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知识文化水平高与熟悉网络信息管理技术的优势,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面对xx市本地农产品丰富的资源环境。2012年底,创办了燕山农产品网,对xx市各乡镇可开发、待开发的特色农产品、中小型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普通农户进行信息拉网式收集,他积极调动全市在岗大学生村官,号召每名村官深入农村,把所在乡镇每个村的特色农产品收集上来。同时积极联系市农办、农工委等相关部门,对全市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唐山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5家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免费宣传,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进行免费网站宣传推广,达成合作意向,把xx市农业龙头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产品通过燕山农产品网发布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对xx农业企业进行推广和宣传,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号召大学生村官组建经纪人团队,以服务社会、服务三农为己任,本着“依靠科技知识带领农民致富”的理念,充分发掘本市特色农产品(如水果、蔬菜、干果、粗粮等特色农产品),采取“村官+网站+公司+餐桌”的直供销售新模式,指导农民朋友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经初级筛选、简易加工、品牌包装,最终通过网络平台直供线上销售,实现了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一条龙服务,通过这些举措,不仅增加农民收入与就业,而且为本地农产品打造出一块响当当的品牌。同时,打造出一支优质服务的大学生村官科技富农团队。
领办实业,示范富农,建立无公害香菇农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他觉得离自己当初“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信念还相差很远。他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农村、农业、农户提供服务,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把村官“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宗旨深化延伸,从新型电子商务网络平台转型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实体,在这期间,曾有民间大户提出对团队提供资金支持,但思索再三,他防止民间资本注入后,与他“服务三农,回馈社会”的理念不一致,他决定联合村官自筹资金40余万元,合伙投资创办xx市美地商贸有限公司,开办燕山农夫农产品专卖店、燕山农产品网站工作室、燕山农夫淘宝店注册“燕山农夫”商标,自主筹办燕山特色农产品研发项目等经营活动。现已生产燕山农夫手工筛选精品鲜栗,老树核桃、野生蘑菇等系列产品和礼盒包装,打造原生态的燕山精品。2015年,结合东新庄镇农业资源优势,带动大马坊村20户农民发展食用菌种植,现已建香菇大棚45座,注册“珍菓儿”商标,现发展社员30户。并与xx市食用菌研究协会进行对接。实现统一制种、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模式。同时,他还组织村内香菇种植户到食用菌协会,进行食用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今年大马坊村食用菌大棚长势喜人,下一步大马坊村香菇还与北京三家超市进行农超对接,直接带动每户增收2万元。
联合新农人,搭建xx首家微创空间
“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发自内心认为自己是农民群众的学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沃土,汲取养分,成长成才。他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科学支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农村进行产业调整时的关键作用,用科学武装头脑,走“科技路线”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然而这正是他的优势,他是大学生村官,具备新人、新思想的条件,而农民兄弟具备有经验、有技术的条件,他将二者有机合理地结合起来,为集聚更多的资源加入,2016年他联合发起众筹成立xx首家微创空间即“燕山农夫创业吧”。定位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渠道延展的创业加速器,目标是让创业者更省力。先后开展3期150人次电子商务培训班,10多场线上线下创业主题活动。
目前他已经成功带动10多名大学生村官一起创业,其中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吧+新农人”模式的众创空间。合作建设了300亩的“无公害果蔬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绿石沟村“生态循环有机板栗生产基地”已经签约,组织了红木果“公益众筹爱心柴鸡蛋”项目,西三里乡首届“农村电商创业论坛”等。已直接带动20多人从事农村电商创业,孵化淘宝网店5家,辐射带动了200多户农民从事相关工作。
扶贫事迹材料篇3
扶贫工作典型事迹
走进XX,随处可见扶贫新迹象,到处都有喜颜欢笑声。XX两年前,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科技、文化、生活水平低,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谋发展的意识较差,新兴财源培植不够明显、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两年以来,党委、政府立足镇情,认真分析,找准突破口,多方争取,加大扶贫开发和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向前发展,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XX是永善的“南大门”,最高海拔3055米,最低海拔1300米,是典型的高寒冷凉贫困山区,全镇幅员面积272平方公里。辖七个村民委员会,145个村民小组6593户、23164人。居住着汉、彝、苗、回四种民族。全镇耕地面积48543亩,有林地18万亩,人工和天然草场8.5万亩,湿地14000亩,国有林4万亩。主产马铃薯、玉米、荞麦。经济作物主要以兰花籽、白芸豆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由于群众居住分散,贫困面大,加之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扶贫难度非常大。党委政府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并成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人马、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五位一体”资料来源于《新灵山写作资源》管理模式,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共同搭台,合力唱戏”的扶贫服务机制,并设立扶贫办公室,配备专职扶贫员。负责各种项目的规划和报告的草拟及业务指导,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扶贫工作中做到“四个第一”即从思想上树立第一意识,在工作上摆正第一位置,在投入上注重第一重点,把扶贫工作变成第一行动。
二、培育支柱产业,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效率最大化原则,以品种改良为中心,建立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和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行良种良法,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首先在XX全面推行玉米单株密植定向移栽等科技措施,实现粮食增产92500公斤。其次,实施白芸豆、葵花套间示范种植,每亩耕地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值310元。党委政府将继续做大这一产业,采取“以一还二”(即无偿发给农户一公斤籽种,农户收获后还二公斤)的方式滚动发展。
二是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党委政府极力争取扶贫资金36万元,购进云南48-50s半细毛羊600只、黑山羊120只发放给农户,由畜牧兽医站负责技术指导,实行挖儿填母3:7分成(即农户得羔羊总数的7成,畜牧兽医站抽羔羊总数的3成又发给其他农户饲养分成),羊毛收入全部归农户所得,以此方式滚动。两年来,从原来的35户720只发展到90户2217只。共创利润45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
三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两年以来,党委政府抓住国家以工贷赈,开仓放粮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在XX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了13000亩的退耕还林和4500亩的荒山造林,通过有效的管护措施和办法,让农民获得实惠,又有效地控制了XX水土流失。涉项户人均纯收入增加265元。进一步降低了XX镇贫困率,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夯实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两年以来,党委政府充分认资料来源于《新灵山写作资源》识到社会经济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带领XX全镇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大干快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作文章,积极争取项目,加快XX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通电工程,为使XX人民能早日用上电,党委政府争取扶贫资金(农网改造无电人口通电工程)805万元,解决了XX镇七个村101个村民小组、3892户、14151人的照明和农产品初加工的能源问题,既降低了生产生活成本,又告别了油灯照明的历史。
(二)易迁工程和安居工程。两年以来,在XX共实施易迁工程116户,总投资232万元,国家投入86万元,安居工程96户,总投资126万元,国家投入40万元。改善了农户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三)简易住房改造和杈杈房改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方争取,坚定有一分资金,干好一件事的信心,共实施简易住房
改造601户和杈杈房、茅草房改造450户。争取国家扶持35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和集资219万元,使群众住上了瓦房、砖房,户间道辅上了混凝土。既改善了农户的住房条件,又改变了环境条件和卫生环境。
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XX人均耕地2.17亩,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林(草)13000亩,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加,XX镇
党委政府根据这一实际状况,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列上议事日程。为确保人员输得出去,输出能致富。采取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帮带、信息先行、培训提质、有序输出的原则,全力做好信息、咨询、救助等服务。把外输内引有机结合起来,与公司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不断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子。全镇两年内转移剩余劳动力3280人,创收入1384万元,推动全镇GDP21个百分点。推动XX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XX镇通过两年狠抓扶贫攻坚工作,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照明、饮水、住房困难,改善了全镇人民的生活环境,使人均纯收入从520元增加到现近800元。改变了全镇的贫困面貌,使全镇人民迈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扶贫事迹材料篇4
20XX年开展第二轮建扶工作以来,我局认真对照全区农村建设扶贫工作会议要求,以突出民生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基础产业的发展、基础环境的改善和基础工作的提升,确保三年帮扶工作规划的顺利完成。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贫困户基本情况
我局结对帮扶贫困户6户,共有16人。其中救济型1户、生产型5户,6户均为泥土平房。水田面积8亩,旱地9。5亩,村民以种植水稻、花生、养殖鸡和养殖塘鱼为主,只能自供自足,其中水稻8亩,年产量5。5吨;鱼塘面积16。8亩,年产量9。8吨。
二、扶贫工作进展情况
经全体帮扶干部的努力,到11月底,投入扶贫资金1。2万元,其中到户帮扶资金1。2万元。在贫困户产业帮扶项目中已种植水稻8亩、养鸡120只、养鱼16。8亩。目前,结对帮扶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5022元,已经达到起初制订的预期目标。
三、主要做法
(一)紧密围绕在由局长张爱军为组长,其他挂点领导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帮扶目标,由党总支书记郭红为主要负责人,杨志亮副局长分管,扶贫联络员1人,负责整个扶贫开发联系沟通、工作日常事务,尽职尽责。
(二)20XX年,我局帮扶工作第1个年头,帮扶领导多次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在掌握第一手资料,按要求制订了20XX年的《春江区经信局扶贫奎塘村工作实施方案》,并将工作方案进行分解,将每一个具体帮扶项目落实到责任人,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扶贫工作责任网络。每位帮扶领导对所挂扶的贫困户制定今年详细的、可量化的帮扶措施,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开展帮扶工作。为解决贫困户当前的困难,各帮扶干部在进村入户的同时还带去了帮扶资金、养殖饲料等物资。到目前,共计投入帮扶资金达1。2万多元,从生产和生活上解决了贫困户所面临的难题。
(三)建档、立卡、网络信息输入和扶贫工作台账。一是贫困户的全部信息实现了与电脑对接,全部档案均有纸质档案备案,扶贫数据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全部建好扶贫工作台账,并存奎塘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扶贫办备案。二是多方筹集资金,支持奎塘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规划先行,全力打造产业扶贫基地。充分发挥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如种植果树、粉葛、花生以及养猪、养鸡等产业。三是切实加强劳务输出工作。按照“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方针,姚干子、姚新福、姚玉彬三户有条件的贫困户输出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家庭收入。目前,我局帮扶6户贫困户中,外出务工人员3人,实现劳务收入4.75万多元。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为进一步推进帮扶项目的进展,真正帮出实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全面强化帮扶责任。
根据市、区扶贫考核工作提出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帮扶措施,及时督促帮扶干部努力完成各自的帮扶任务,实行问责制。
二是继续推进产业扶贫的工作进度。产业扶贫是我局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固定的产业既可为帮扶贫困户增加稳定的收入,更可为发展经济项目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帮助我局的帮扶的贫困户加入到农业合作社或奎塘村扶贫级支援的柚子树种植、养鸡、养鱼、的发展项目中。通过产业扶贫,每年为贫困户人均增收500-800元。
看过“扶贫工作事迹样本”的人还看了:
1.帮扶单位先进事迹
2.扶贫帮困先进事迹材料3篇
3.驻村扶贫干部先进事迹
4.2016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2篇
扶贫事迹材料篇5
产业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安徽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6420万元,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企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中国园林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全国诚信示范单位、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马鞍山市和县就业扶贫基地。公司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从一家以花卉苗木种植为核心业务的区域性林业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大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优势到乡村旅游的跨区域跨行业综合经营企业。
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时期主动参与地方“精准扶贫”工作, 始终按照“坚持精准扶贫为己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原则,把“精准扶贫、带动脱贫”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从帮助地方发展林业的“种、养、加、林果”等四个方面,重点实施产业扶贫。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周边4个乡镇,一千多农户(其中贫困户109户),从事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2.75万亩,吸纳贫困就业人员37人,助力109户贫困户脱贫,为当地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
2017年以来,林海园林公司依托金融扶贫政策,积极利用贫困户小额信贷平台,带动贫困户进行产业脱贫。带动模式为:贫困户从银行每户贷款5万元,按照自愿的原则,投入到贫困户所在村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将贷款资金注入林海园林公司,以获取投资产业收益,合作社再将收益分配给贫困户。通过该模式林海园林公司共从村级合作社吸纳109户贫困户贷款资金545万元,公司利用贫困户小额贷款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施“北美海棠新品种示范推广”、“林下经济培育和套种”两个产业项目,投资建设花卉良种培育基地、生态种植基地、水产品开发等综合经营项目。2017年回报给村合作社收益34.16万元,每户分得收益3050元(其中,保底收益2400元,产值收益650元)。这不仅为贫困户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也丰富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同时公司还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可以为贫困户家庭年均户增加收入2100元;吸纳贫困人员就业,每人月工资2000-3000元,等多途径带动贫困户脱贫。
近年来,公司捐助30多万元用于当地村路修建,使周边近千农户受益,拿出20多万元帮助贫困职工家庭修房,使贫困职工“安居乐业”。每年拿出10万余元资助多名贫困大学生上学,为偏远乡村学校购买桌椅和书籍,响应政府开展的“助学结对帮扶”活动,参与县政府倡导的“微心愿”活动,帮助贫困学子实现他们的心愿。同时公司每年都慰问和帮扶困难老党员、伤残老军人、五保户和敬老院的孤寡老人。
林海园林公司将在已有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力度,进一步找准精准扶贫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进一步动员全公司上下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扎实推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精准扶贫工作作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扶贫事迹材料篇6
市产业扶贫典型经验做法
×市紧紧围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条主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以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劳务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脱贫产业,把“输血”逐步转化为“造血”,为移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奠定长效基础,逐步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政策引领激活特色产业发展动力。制定出台了《促进生态移民脱贫增收的政策措施》,一定五年不变,从
×个方面全力支持移民地区产业发展,激活了产业发展动力。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实际,对新规划建设的养殖园区配套设施、农田水利维护、田间主干道及生产道维修等建设项目,给予一定补助;对自打抗旱井的流转大户、流转移民区枣树地的和在移民区投资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厂的,给予一定补助。目前,共投入×元,实施了特色养殖业、便民服务市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有力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大力扶持发展特色种植业。对规划集中连片新建标准节能日光温室,按照室内实际建设面积每亩补助×元。新建标准大中型
拱棚(移动温棚),按照室内实际建设面积每亩补助×
元。鼓励长枣间种优质牧草、红薯、马铃薯等,流转长枣地
500
亩以上,每年补助×元/亩。支持种植自治
区、×市推荐的经济作物,红树莓连片种植
1000
亩以上的,一次性给予种苗补助×元/亩,两年内享受土地流转相应的补助政策,建设冷库给予×的建设资金补助。鼓励以移民为主体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领办示范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及先进适用技术,年领办
100
亩以上的高标准示范基地,每年补助×元/亩。201×年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亩,建立自治区级、×市级永久性蔬菜基地各×个,群众直接受益×万元(土地流转费×万元,务工收入×万元),人均增收×元。三是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养殖业。鼓励支持发展牛、养等养殖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对在养殖园区内养殖育肥羊、良种基础母羊的移民给予相应补助。鼓励移民购买优质奶牛投放园区进行托管,每头补助×元,并对移民和托管奶牛的企业给予补助。鼓励养殖龙头企业在移民村投资建设养殖园区,年内存栏奶牛*头以上、肉牛*头以上、羊*只以上,每个企业每年最高给予×万元以内的贷款基准利息补贴。四是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对引进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移民依法签定合同流转土地*亩的每年补助×元/
亩,对流转*亩以上(含*亩)的每年补助×元/亩。移民依法规范与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流转土地,*亩的每年补助×元/亩,*亩(含*亩)每年补助×元/亩,*
亩以上(含*亩)每年补助×元/亩。五是大力扶持发展劳务产业。鼓励自主创业,对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的学员,报销全部学费,鼓励培训机构在移民点新建实训基地;对年内稳定就业×个月以上,收入达到一定数额的移民,奖励×元/人;鼓励劳务派遣公司等开展劳务中介服务,并给予一定奖励;鼓励自主创业,对移民创办微小企业、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奖励性补助。鼓励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就业,凡夫妻双方到×工业园区企业务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1
年以上,连续缴纳养老保险×个月以上的政府提供公租房(免收租金*年)。目前,已经兑现创业就业奖励补助×万元(其中自主创业奖励×万元,稳定就业奖励×万元),有*对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并得到政府公租房自助。
聚焦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市近几年来,沿山下白路一线草畜产业发展迅猛,形成百户科技示范、千户规模经营、万户分散饲养的格局,初步建成“买西北,卖全国”的百里特色养殖带。随着脱贫攻坚战打响,×市委、政府高瞻远瞩,聚焦特色
养殖基础优势,着力打造生态移民村特色养殖示范基地。根据移民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位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按照奶牛、肉牛、育肥羊、基础母羊、肉兔、家禽等特色养殖结构合理搭配原则,由农牧局牵头,201×-201×年在移民村新选址规划了×个大型养殖园区,升级改造原有的×个养殖园区。201×年开工建设的×个千头奶牛养殖场已经投入运行,201×年新开工建设的×个千头大型肉牛养殖园区已经开工建设,8月底前可以投入运行,移民村特色养殖产业勾画布局出选址布局合理、养殖结构科学、重点突出、销路畅通的宏伟蓝图。为了吸引养殖大户在移民村投资建厂,×市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外,还从选址规划、项目立项、土地利用审批、施工建设、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全力配合和支持,打消了养殖大户投资建厂的种种顾虑,加快了项目落地。201×-201×年,移民村共引进养殖大户*家,累计引进特色养殖投资投资
5
亿元以上。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扎实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为主内的“三变”改革,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牛养殖场为×户移民每户托管奶牛
1
头年分红×元/年,×村每户×万元扶贫小额
贷款入股×奶牛养殖场托管奶牛
3
头分红×元/年;
201×年新建×个千头奶牛养殖场,与企业(合作社)
商定
8
月份完工后为贫困户入股托管奶牛×户以上,通过入股托管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专门针对残疾群众脱贫引进肉兔产业建设兔舍
2
栋,吸纳残疾人家庭户×户,每户获利×元/年。采取群众养企业回收办法,连续
2
年为移民村×户移民每户发放扶贫鸡苗
50
只、鸡笼×个,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不出家门务工增收的问题。
聚焦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市生态移民村经过
5
年的建设发展,在特色种植业方面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一是流转费阶梯式增长盘活移民村土地。
×市生态移民村地处毛乌索沙漠边缘,新开垦的耕地土壤贫瘠,地力地下,灌溉用水紧张,发展种植业投入成本倍增,对种植大户没有多大吸引力,土地流转比较困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吸引并留住种植大户,×市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土地流转费前
3
年×元/亩,从第4
年开始每亩每年递增×元的阶梯式递增方式,逐步增加与当地周边流转费持平,同时给于流转大户一定的流转费补贴,在确保种植大户盈利的前提下保证了移民土地流转。二是新技术、新
品种推广应用,提升特色种植业品质。在特色种植业方面,瞄准新兴优势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在发展×
当地长枣产业的基础上,先后引进新品种;在种植技术上采取水肥一体化、移动拱棚、设施温室等先进种植技术。三是创新特色种植模式,促进移民增收。成立移民村特色色种植专业合作社×个,采取“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自治区级和×市级永久性蔬菜基地各×个。按照“合作社发展产业就近解决
×人员在田间从事农业生产,带动移民在务工过程中获得劳务收入的同时,还能学到特色种植技术”思路,引进的优势特色种植产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的前期下,优先选择劳务密集型产业。四是示范引领移民自主发展。我市在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进大户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部分移民在引进种植大户合作社务工挣钱、学种植技术的过程中,看到了发展规模化特色种植的效益后,就开始行动起来。201×-201×年,×户移民在×公司流转枣树地,最少的流转
5
亩,最多的流转*余亩,在自己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更多的移民投入到自主发展大军。201×年移民村新增×户移民在本村流转枣树地
*亩套种黄花菜,将移民自主发展带向高潮。
聚焦丰富的劳务资源,大力发展劳务产业。立足
让每个人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就业技能,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人稳定就业,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有活干、有钱赚。坚持把务工就业作为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放缓、务工就业难度增加的形势下,转思路、变方法、出实招。一是搭建劳务服务平台,为移民就业服好务。成立劳务服务中介组织,发展劳务经纪人,对移民村劳动力进行全面调查,掌握清楚劳动力结构,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对接用工企业,每半月发布公告一次务工就业信息,每年劳务输出达×人左右。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务工就业能力。根据劳务市场需求,转变劳动力转移思路,从“我向企业找活干”向“企业找我干活”
转变,瞄准临武周边企业用工条件,接轨“订单式”
培训模式,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全力以赴为每户移民培训出
1-2
名能够胜任企业岗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喜欢使用的技能型人才。三是创新劳务就业模式,巩固提升“村头建厂”经验做法。201×年引进×个千头奶牛养殖场,带动务工就业*余人。201×年,在原有中银绒业狼皮子梁针织分厂的基础上,采取政企合作模式,继续巩固扩展移民村“村头建厂”好的经验做法,鼓励中银公司在白土岗乡×村建设针织车间,吸纳该村
×人就近稳定务工就业,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通过全国妇联、妇女协会支持,引进*有限公司,在×村建设全国第一家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吸纳100
名移民劳动力就近稳定务工就业。正在建设的昊盛达、金勇两个大型养殖场建成后预计能够带动
80
余名移民务工就业。四是加强基地建设,破解就业难题。移民群众普偏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劳动技能,就业难度大。我市有针对性的在移民地区建立全区第一个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引进种植大户按照实操实训方式,在解决缺乏劳动力就近在田间务工增收的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每年在流转土地上务工就业的缺少劳动技能人数达到×万人次以上,获得劳务收入×万元以上。
扶贫事迹材料篇7
20__年开展第二轮建扶工作以来,我局认真对照全区农村建设扶贫工作会议要求,以突出民生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基础产业的发展、基础环境的改善和基础工作的提升,确保三年帮扶工作规划的顺利完成。现将20__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贫困户基本情况
我局结对帮扶贫困户6户,共有16人。其中救济型1户、生产型5户,6户均为泥土平房。水田面积8亩,旱地9。5亩,村民以种植水稻、花生、养殖鸡和养殖塘鱼为主,只能自供自足,其中水稻8亩,年产量5。5吨;鱼塘面积16。8亩,年产量9。8吨。
二、扶贫工作进展情况
经全体帮扶干部的努力,到11月底,投入扶贫资金1。2万元,其中到户帮扶资金1。2万元。在贫困户产业帮扶项目中已种植水稻8亩、养鸡120只、养鱼16。8亩。目前,结对帮扶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5022元,已经达到起初制订的预期目标。
三、主要做法
(一)紧密围绕在由局长张爱军为组长,其他挂点领导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帮扶目标,由党总支书记郭红为主要负责人,杨志亮副局长分管,扶贫联络员1人,负责整个扶贫开发联系沟通、工作日常事务,尽职尽责。
(二)20__年,我局帮扶工作第1个年头,帮扶领导多次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在掌握第一手资料,按要求制订了20__年的《春江区经信局扶贫奎塘村工作实施方案》,并将工作方案进行分解,将每一个具体帮扶项目落实到责任人,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扶贫工作责任网络。每位帮扶领导对所挂扶的贫困户制定今年详细的、可量化的帮扶措施,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开展帮扶工作。为解决贫困户当前的困难,各帮扶干部在进村入户的同时还带去了帮扶资金、养殖饲料等物资。到目前,共计投入帮扶资金达1。2万多元,从生产和生活上解决了贫困户所面临的难题。
(三)建档、立卡、网络信息输入和扶贫工作台账。一是贫困户的全部信息实现了与电脑对接,全部档案均有纸质档案备案,扶贫数据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全部建好扶贫工作台账,并存奎塘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扶贫办备案。二是多方筹集资金,支持奎塘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规划先行,全力打造产业扶贫基地。充分发挥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如种植果树、粉葛、花生以及养猪、养鸡等产业。三是切实加强劳务输出工作。按照“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方针,姚干子、姚新福、姚玉彬三户有条件的贫困户输出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家庭收入。目前,我局帮扶6户贫困户中,外出务工人员3人,实现劳务收入4.75万多元。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为进一步推进帮扶项目的进展,真正帮出实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全面强化帮扶责任。
根据市、区扶贫考核工作提出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帮扶措施,及时督促帮扶干部努力完成各自的帮扶任务,实行问责制。
二是继续推进产业扶贫的工作进度。产业扶贫是我局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固定的产业既可为帮扶贫困户增加稳定的收入,更可为发展经济项目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帮助我局的帮扶的贫困户加入到农业合作社或奎塘村扶贫级支援的柚子树种植、养鸡、养鱼、的发展项目中。通过产业扶贫,每年为贫困户人均增收500-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