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7篇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1“感动中国”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亲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在自己心中培植了一种感恩情感,向身边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要想将事迹写好,在动笔之前一定要对相关人物做好透彻的了解,优秀的事迹材料是可以起到弘扬正气的作用的,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1
“感动中国”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亲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在自己心中培植了一种感恩情感,向身边的人发出真诚的问候和微笑,帮助我民们树立了真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我们自强自立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我们的思想素质。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到处洋溢着喜庆和欢乐,学校也给了我们许多吃的,我边看“感动中国”的电视,边吃零食。电视里有许多悲惨动人的情节,但是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参加救援队的那位叔叔-----武文斌。
灾难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的灵魂;灾难是一把尺子,量出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象疯狂的恶魔,瞬间夺取了8万多人的生命,吞噬了无数的房屋。面对这样的灾难,20岁,30岁……在这些父母的眼里都是一些稚嫩的孩子,可他们却表现出常人所发挥不出的力量,武文斌就是其中一个。
地震发生前不久的一段时间,武文斌刚进部队。地震发生时,部队才让武文斌参加救援队。出发时,他与部队战士众志成城,参加到救援队中。到了目的地,他为了救别人,嘴里吐出了鲜血,但他还要坚持去救人,最后他病故了。通过观看《感动中国》,我感受到面对躲不过的灾害,我们悲痛,我们哀伤,可是我们更在灾难中奋起。我们心手相连,我们众志成城。那每一次落泪,每一次微笑,每一缕关注,都是抗击灾害的无穷力量。那灾害中的坚毅,悲痛中的自持、危难中的凛然向前,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2
“坚决落实道德模范帮扶政策,让好人得实惠,让好人有好报。”得知好人王娅身患重病后,西青区区委书记李清就帮扶王娅女士有关工作作出专门指示。区里在医疗救治方面为王娅开启了全程免费服务的“绿色通道”,成立了医护救助组24小时随时待命并定期为王娅作全面体检。同时,区里特聘请外院专家共同制定诊疗方案,购进了专用药物及器械。王红梅主动请缨,参与到对王娅的救助中。
王红梅告诉记者,最初王娅是拒绝的,在她看来,这些每天奔走在住户间为患者治疗的家庭医生们太辛苦了,她不愿意给医生们添麻烦。为了打消疑虑,王红梅以朋友的身份慢慢走近王娅,最后使她同意接受治疗。每隔两天,医护人员就会来家中帮王娅输液,有时看到王娅强忍病痛,他们还会帮助王娅按摩舒缓。因为长时间输液,王娅手上的血管已经非常敏感,稍不留神就会鼓包。为此,王红梅和同事们帮王娅削好土豆片,压在针眼处止疼。细心的呵护让王娅很感谢他们,她对王红梅说:“你们对我太好啦,我特别不好意思麻烦你们。”然而在王红梅和同事们看来,这是职责所在。身为医生,他们坚守着病人健康。身为普通人,他们无时无刻不被王娅的乐观坚强感染着。面对王娅,他们愿意全力以赴陪她同病魔抗争。
好人王娅的事迹被报道后,许多人想通过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认识王娅,为她捐款、赠物。出于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对王娅本人的尊重,他们婉拒了这些要求。但在为患者诊疗时,他们也会把王娅的坚强和勇敢讲给咨询王娅情况的热心人。
医之大者,在医术,更在仁心。在无数个病痛缠身的灰蒙蒙的日子,家庭医生的悉心照料似一缕和煦的阳光,为王娅带来温暖。“作为医生,我们用尽职尽责守护好患者健康的方式,把王娅大爱无疆的精神传递下去。”王红梅动情地说。
是的,在西青,传递关爱为道德模范及时排忧,是从区委区政府到基层干部的担当。无数轻车简从的慰问,定期询问生活情况的工作安排,及时为道德模范雪中送炭的呵护从未间断。他们心怀使命,满载温暖,他们以尽职尽责的形式,为这些曾为他人送上温暖的人,送上温暖。爱的能量,在西青生生不息地循环。
这一刻,他们都是王娅。
这一刻,王娅的名字,是担当。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3
这个暑假,人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奥运会了。当奥运健儿经过奋力拼搏获得奖牌的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荣誉和奖励纷沓至来。可是,很少有人体会到这些奥运健儿所经历过的痛苦和磨难。
奥运会田径男子100米短跑预赛,中国队的`三名选手出战,苏炳添、谢震业和吴智强。最终苏炳添以10秒05小组第二名成功晋级到半决赛,他连续两届奥运会晋级到半决赛,也创造了纪录。谢震业10秒16和吴智强10秒18遗憾出局,半决赛中苏炳添跑进了职业生涯最好的成绩挺进决赛。
9秒98,在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或许是受到英国选手休斯抢跑的影响,他的起跑反应慢了一点,导致他最擅长的起跑没能做好,最终只能是略有遗憾的获得第六名。
虽有遗憾,但这已经是中国田径选手的最好成绩,同时也是亚洲选手的最好成绩。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站在了几乎是黑人专属的奥运百米决赛赛道上,这是许多年前我们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0.01秒眨眨眼就过去了,但每个0.01秒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极限。”苏炳添曾这样描述0.01秒的定义,看运动员在场上拼搏的时候,身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也不断超越自己,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奋斗。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4
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大战半决赛,苏炳添跑出9秒83的成绩,刷新自己的亚洲记录的同时,闯入奥运百米大战决赛!
这个伟大的日子,永远铭记!那段奔跑的视频,永远收藏!
这半决赛视频一遍遍看下去,看的想哭。1989年出生的苏炳添,在2012年-2016年最好的年龄,两度遗憾止步奥运百米半决赛。而今天,2021年8月1日!32岁的苏炳添,9秒83圆梦奥运百米决赛!这不仅仅是苏炳添个人的突破,这是中国的突破,这是黄种人的突破!
想想,2017年博尔特31岁时,退役了。而32岁的苏炳添,以个人最好战绩挺近了奥运决赛,刷新了自己保持的亚洲记录,让黄种人首次站上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舞台,创造了历史。这是意志!这是奇迹!这是伟大!
半决赛结束,苏炳添坐在了地上,等待最后的成绩公布。公布的那一刻,他激动的掩面躺在了赛道上!他起身单膝跪地呐喊!他站起来攥拳怒吼!他背对镜头走向场外!就在他背对镜头走向场外的途中,他抬手擦拭了一下面部,不清楚擦去的是不是泪水。但是,我看哭了...现已深夜,我仍未入眠...
苏炳添!榜样的力量!中国健儿励志拼搏的缩影!致敬!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5
1971年,朱彦夫开始为张家泉架电而奔波。没想到,这场“仗”整整打了7年。架电器材短缺,供电部门爱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到处联系架电器材,原本要两个小时卸一次的假肢,经常一捆就是十几个小时。
7年间,朱彦夫拖着残疾的身体,先后乘火车跑上海、南京、胜利油田、陕西联系材料来解决村里的用电问题。有太多这样的酸甜苦辣,但终究,两万多公里的奔波,换回了15公里的架电材料。1978年张家泉村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成了全乡第一个用上了电灯的村。
清廉公正,用抚恤金接贫济困
六七十年代的张家泉村,家家日子过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饱、穿不暖,有的无钱看病。只要朱彦夫知道的,他必会想方设法尽力去帮助乡亲渡过难关。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个,家里人多地少,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1971年,家里实在是吃不上饭了,四弟饿得干瘦如柴。朱彦夫了解到情况后,回到家立即让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干,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粮。
朱彦夫当村书记期间,出出进进为村子里办事,从来没有在村子里报销过一分钱,帮村子看水利的、架电的上级来人,没有地方吃饭,都是他掏钱在自己家招待。25年来,他不仅没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组织伸过手,而且多次谢绝组织的照顾,主动用自己微薄的抚恤金为集体办事情、接济困难群众。
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18岁失去双手双脚和左眼,昏迷93天,动过47次手术,却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面对群众的期望和家乡的落后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书记的重担,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张家泉村山山水水间,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滚行的“痕迹”。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换来了张家泉村“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景象。这都源于朱彦夫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源于他对祖国满腔热血、对乡亲们一片真情。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6
1997年4月,是个不幸的日子,张老师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她一面吃止疼药,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当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时,面对一纸无情的病检报告(当时医院诊断为癌症),她没让领导、同事、学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生与死的煎熬。在这几个月里,同事们经常看见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给学生加大了复习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点多钟起床,晚上批阅作业试卷到12点。这样,一直坚持到7
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向领导说明情况,住进了昆明的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的子宫和肿瘤重达2公斤多。手术后,医生要求她至少休养半年,可是手术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手术失血过多,伤口没有完痊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可她仍然坚持在讲台。由于过度劳累,97年12月,张老师的病情复发,领导、同事、学生多次劝她住院治疗,她不肯。她说:"我的事业是教书,我的希望是学生,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这段时间,她的工作量达到了极限,每天工作10多小时,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时间只有过春节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恶化得特别厉害。人们劝她住院,她仍
然拒绝了。她说:"学生刚有起色,我不能离开他们,我的生命就是讲台"。领导、同事们说:"我们需要你活着,华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请你服从安排吧。"冲着这份真情,她才进了华坪县中医院,这时,她仍然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针头就走向讲台,从没有在医院安稳地躺过一天。看了不到一个月,医生告诉她医院无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转院治疗。为了节约国家的医疗费,她毅然决定出院。为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她拒绝再到任何医院治疗,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就这样,张老师调到华坪两年多了,虽然她一直带着重病,一直承受着痛苦,可她从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7
近期,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活动。
相信在教育系统内部,每位教师对“张桂梅”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对张桂梅的先进事迹都能说上一二。但是每一次对张桂梅先进事迹进行学习,我都发现自己对她又认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张桂梅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扎根贫困地区全身投入教育事业,用生命点滴书写出来的人生故事传说彰显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一辈子。张桂梅同志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忠诚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她响应党的号召,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华坪县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党员佩戴党徽上班的单位。张桂梅让党员在群众和师生面前“明身份”,促使党员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她牢记使命,为民奉献一辈子。40多年来,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张桂梅与孩子们之间有很多故事传说,每一个都是催人泪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看到已经守候了整整10个小时的张桂梅脸色苍白,神情憔悴,这位傈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
她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