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业”与“主责”融合——旬阳县抓党建促脱贫纪实在旬阳县的田间地头、产业基地、建筑工地和贫困户家中,随处可见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一名名党员干部,一个个基层党组织,犹如一面面鲜艳的红旗,飘扬在引领贫困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实】“主业”与“主责”融合——旬阳县抓党建促脱贫纪实会员分享(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主业”与“主责”融合
——旬阳县抓党建促脱贫纪实
在旬阳县的田间地头、产业基地、建筑工地和贫困户家中,随处可见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一名名党员干部,一个个基层党组织,犹如一面面鲜艳的红旗,飘扬在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迈步小康的路上。
旬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该县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党建“主业”与扶贫“主责”深度融合,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建强脱贫攻坚“主心骨”,激发党员干部精气神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全县党员干部和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奏响“先锋行动党旗红”的嘹亮之歌。
支部强则一强百强
旬阳县关口镇张岭村土地条件不错,近些年来该村无主导产业,发展滞后,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村党组织班子不强。2017年,在全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中,将该村确定为全县22个整顿村之一。整顿中,首要之举就是重新选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有了“火车头”, 力量加强了,村级班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党支部带领村“两委”修路、建房、兴产业,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短短几个月时间,带领村民打通了2.2公里的水泥路底子。成立了生态农业合作社,合作社覆盖70多户贫困户,组织群众栽植狮头柑、柚子,30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也已投入使用。
张岭村的变化,证明了支部强则一强百强。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支能打硬仗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此,该县持续加强农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致力于班子建设、党员队伍、服务阵地、工作运行、经费保障、载体活动、基本制度等,推动实施“五项工程”,全面建强村级党组织。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程”,实行一名县级领导包联、一个县直部门包抓、一名第一书记驻村和一支整顿工作组蹲点的“四个一”整顿办法,一村一处方,先后调整了18名不胜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实现党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双加强双推进。
实施“能人引领工程”,把政治上合格,能带领贫困群众致富的能人推选进村级班子,把在外务工经商创业的能人引进回村,选拔进村级班子。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程”,采取公开推选、联系帮带、试岗锻炼、跟踪培养四种方式,将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创业能人等642人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为脱贫攻坚储备人才。实施“村情日常研判”工程,对全县305个村(社区)班子日常进行全面研判,针对研判出的班子不团结、信访矛盾集中等问题,逐村制定工作方案,派驻整顿工作组进行整顿,确保换届平稳进行,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实施“党员干部培训工程”,每年县财政拿出一定的经费,县管党费配套资金,开展党员、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等全员轮训,提升党员干部推动脱贫攻坚的实战本领。
为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旬阳县创新实施了“党员百分制星级管理考核办法”。考核的内容主要为助力脱贫攻坚,“一月一计分,季度一公布,半年一评比,年终一考核”。党员都怕自己考评分数低,折了面子,没了威信,所以积极参加履职践诺活动,带头弘扬正气,带头帮扶贫困群众,带头关爱弱势群体。率先垂范逐步成为党员自觉、自发的实际行动。
在红军镇贫困村周家河村道路建设中,老党员吴坤庆在群众会上第一个站出来向群众表态,修路占用他一亩多地,他不要组织一分钱的补偿。在他的带头下,周家河村新修5公里水泥路,无一户群众要求给予土地、林地补偿。不仅如此,这个村的党员还主动义务参与道路、房屋修建工程质量监督。
选派硬人打硬仗
小河镇金坡村,短短几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村54户192人脱贫,解决安全住房35户92人;累计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新修通村、连户、产业路、村组院落道路28.3公里;成立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面积发展大枇杷、樱桃、油用牡丹、拐枣等主导产业。这一组组数字背后,凝聚了第一书记陈行运全部的激情。在全县169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中,有许多像陈行运这样把驻村当家,他们默默地为贫困户的致富努力着,奋斗着。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就要派最能打仗的人去,旬阳县坚持选好派好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县委对干得好的,从政治上、精神上和物质上进行鼓励激励,让第一书记有盼头、有奔头。对干得不好的,从帮教上、纪律处分上进行惩戒。在县委的鼓励和激励下,全县169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已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为了下沉干部力量聚焦脱贫攻坚,旬阳县今年优化推行了“两个指挥体系一个帮扶体系一支专业驻村工作队”的脱贫攻坚队伍模式,即县级领导担任指挥长、镇党委书记担任责任指挥的脱贫攻坚战区指挥体系,县级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主责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责任副指挥兼办公室主任的脱贫攻坚专项指挥体系,科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包村包组帮户帮扶体系,同时向贫困村优化选派了169支专业的驻村工作队,县镇村拧成一股绳,对全县2万多户贫困户和300个村1795个村民小组“全覆盖”帮扶。
村看村、户看户。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旬阳县注重发挥党员当先锋、基层干部作示范的作用。仁河口镇段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孔令山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带动村民,投资100余万元创办肉牛养殖场并成立了合作社,首批将20头小牛免费发放给贫困户放养,并提供技术培训,按期收购贫困户出栏肉牛,吸纳贫困劳动力60余人,为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达65万余元。
该县积极引回在外创业能人和致富带头人,回乡回村创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动员外出务工经商党员,为家乡提供信息、就业、农畜产品销售等服务。神河镇丰家岭村党员陈先双,在外创业近30年,可是他认为挣到了钱,应该回到自己的家乡干一番事业,带动村里的困难群众共同致富。村支部动员他投入资金260万元,成立了先锋专业合作社,他采取“送羔还羊、让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和送技术上门”等形式,帮助贫困户解决增收的问题,为丰家岭等3个村的68户贫困户发放种羊196只,带动周边农户分散养殖500余只,解决就业50余人。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旬阳县的党员干部、第一书记、创业能人和致富带头人,都满怀热情,带着责任,融入农村,走进群众,成为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尖兵和生力军。
变“输血”为“造血”
旬阳县积极探索“支部+X+贫困户”发展模式、党建+新民风建设、党建+三变改革等,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如果不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仅靠外部力量,帮扶再多,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脱贫。旬阳县针对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以党组织为单位,组织群众开展新民风建设和“道德评议会”, 教育引导贫困户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增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勇气、勤劳致富的志气。
在组织开展“道德评议会”时,党组织首先来确定主题、政策引导、整体把控,组织群众从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推选道德评议委员会委员,目前, 6376名“乡村精英、贤达人士”组成305个委员会,成为群众精神脱贫的“裁判员”。
针对全县贫困人口多、很多贫困群众无致富能力的现状,旬阳县推进“党支部+X+贫困户”发展模式,建强党支部、做大X、优化联结方式,目前,653个“X”载体把12068户贫困户组织起来,让他们以劳力、土地和资金等方式入股,抱团发展,稳定增收。
双河镇平河村党支部,借助隆科现代农业园区,实行“政府定额奖补,园区无偿转租,贫困户管理受益”的“借棚致富”模式,将园区54个已规范栽植的葡萄大棚免费提供给贫困户,达到一户一棚,园区负责技术培训、跟踪指导和订单回收。根据葡萄长势和产量,按当年每棚不低于2000元的保底政策让贫困户自主管理。
该县有效利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以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生产经营作为主要形式,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力等资源,加大“三变”改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了,也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解决了缺乏发展后劲的问题。
小河镇龙王滩是该县确定的第一个土地入股试点村,村党支部引进致富能人吴永虎领办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创新开展股份制经营,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方式确保入股农户财产性收入。村民吴高金是合作社的老社员,家中3人在合作社种植基地长期务工, 农民变工人,月月有收入;去年他果断入股3亩土地、1万元钱,又成为了股东。今年,合作社决定按照每亩土地600元、每万元股金1000元的标准进行分红。吴高金高兴地说:“土地入股比流转划算,资金入股比存款划算,就近务工比只耕种自家的土地划算,三个人一年收入六七万。”目前,像小河镇“三变改革”、甘溪镇光伏发电等一个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模式,很多贫困村也在不断探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