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学习强国 > 正文

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7-25 10: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20xx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认真落实党管人才责任,通过优环境、强队伍、搭平台“三位一体”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实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1

  20xx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认真落实党管人才责任,通过优环境、强队伍、搭平台“三位一体”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实施,以人才驱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优化引才环境,倾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该县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障人才政策“落地开花”。落实引进优秀人才政策,用好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发布招聘公告,举办校园双选招聘会,吸引108名引进人才到扶绥就业创业。建立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出台《关于加强扶绥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鼓励乡村人才做大做强经济项目,引导乡村人才创建乡村品牌,对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三带”方面具有显著成绩的乡村人才,给予资金资助发放、职称晋升奖励、县委联系服务等支持。建立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组织县四家班子领导、处级领导干部担任规上企业服务专员,研究打造“网聘直通车平台”,帮助14508人实现务工就业。

  强化队伍建设,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该县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政府、高校、企业多方联手,对人才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培养。通过“校地合作”订单培养党政人才,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乡镇挂职锻炼,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与高校生“一对一”结对联系,发挥传帮带作用,切实提升高校生解决基层事务的能力水平。通过“医联共体”定向培养实用人才,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结成紧密型医联体,开辟“绿色通道”公开招聘卫生技术人才49名。通过“县乡联动”合力培养教育人才,印发《扶绥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县城区优质中小学校及非义教学校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学校进行为期1年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累计送教下乡53次,培训乡镇教师10557人次。

  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创新创业良好生态。该县通过搭建集试验示范、教学科研、技术交流、服务社会于一体的新型协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全方位合作,搭建科技创新中心,引进建设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西研究院,依托研究院强大的科研优势,建设“国家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繁育基地”,支持广西久洋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设,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和综合栽培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本地种植模式变革。产学研融合,建立科技服务平台,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联盟在扶绥县甘蔗种植协会(扶绥县渠黎镇雷达现代农业合作社联合社)设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广西扶绥甘蔗科技小院”。科技小院引进了以罗献宝教授为首的专家3人、学生7人,开展土壤样品分析、甘蔗长势研究,指导合作社进行区块差异化甘蔗种植管理,推动甘蔗产业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推动政校企协作,打造特色产业联盟,与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汇创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广西(扶绥)草食动物试验站协议书并挂牌成立校地合作试验站,整合各方现有资源,依托广西大学科研技术优势,促使畜牧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发展。

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2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关键,同时这也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用心用力的一件大事。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在思想上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增强“四力”为抓手,打造人才高地,培育“人才森林”,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选育出党的好干部和群众的贴心人。

  增强“引领力”,加强思想淬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上的弦不绷紧,就会在方向上迷离、轨道上偏离。培育“人才森林”,要坚持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升华思想境界、提升思想能力。要引导干部经常检视自身的思想言行,及时掸去思想上的灰尘,不断加强自我净化、自我约束、自我修炼,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潜移默化中补钙壮骨、固本培元,产生“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效果。只有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才能把稳思想之舵、筑牢思想防线,培育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忠实践行者。

  增强“鉴别力”,突出政治历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组织部门要从“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着力,为党内政治生活“大熔炉”续火添柴,将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始终。要将站稳政治立场当成“头等大事”来办,决不犯迷糊、搞动摇。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以政治分析和解决问题,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清醒头脑,对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坚定不移地做。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严守纪律,明辨是非,经得住“糖衣炮弹”袭击,摆得脱名缰利锁束缚,做到不为欲所扰、不为贪所绊,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增强“战斗力”,注重实践锻炼。“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实践锻炼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干部最管用的办法。俗话说,“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注重实践锻炼,就要干部多一些接“烫手山芋”、做“热锅蚂蚁”的经历,使其在“吃劲”岗位上磨炼摔打、经受考验,在学习感悟、历练成长中,逐渐练就处理“棘手事”、解决“矛盾窝”的硬功夫。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能检验干部是否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勇气,是否具备应对风险、直面挑战的能力,从事组织工作,一定要把实践锻炼作为重点,选拔培育出更多能战风雨、勇挑重担的优秀人才。

  增强“竞争力”,强化专业训练。“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当前,知识“保质期”越来越短,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部分干部蛰居于一方小天地,沉迷于“坐井观天”“管中窥豹”,妄想用老办法、老套路解决新问题、新挑战,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一事无成。加强专业训练,就是要全面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要以“本领恐慌”“能力危机”的忧患意识,跳出“闭门造车”的怪圈,勤于进行知识更迭。要拿出“燕子垒窝”恒劲,练就一番过硬本领,让干部在补短板、强软肋、扫盲区中,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为各部门单位中的“金招牌”“活字典”。

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3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才是新时代推进“三农”工作、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建设美丽农村的主力军,要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向农村集聚,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强化人才回引,激活“增量”。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人”的要素必须先活跃起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要打好“乡情牌”,大力宣传乡情乡貌乡音,强化政策吸引力,积极搭建返乡创业平台和建设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吸引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优秀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激发他们反哺家乡的情感和意愿。要强化服务保障力度,提供创业就业全程指导,结合本地优势资源、特色资源和个人意愿,悉心为返乡创业者提供项目咨询、项目创建、项目包装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创业者与创业项目精准对接。要提升自主创业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开展经营管理、产品销售、实用技能等分类培训,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典型,建立帮带模式,帮助更多群众实现致富增收。

  聚焦农民主体,盘活“存量”。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培养成素质高、能力强、懂发展的乡村人才。要做好底数摸排,将正在从事或有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创业者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范畴,结合个人实际需求,采取线上线下学习、案例观摩交流、产业园区实践等方式,重点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家庭农场等内容,引导高素质农民拓宽增收渠道,提升带富致富能力。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产业扶持、金融保险等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搭建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鼓励高素质农民抱团发展,让农村涌现出一大批乡村工匠、致富能手。

  畅通下乡渠道,用活“变量”。乡村振兴的过程是资源集聚的过程,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更要加速向基层、向乡村流动。各地要在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上细化具体措施,大力推动“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战略,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引导人才转变观念、转变身份,主动向乡村进发,参与振兴发展。要鼓励支持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领域和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一线工作,以到村任职、聘用“顾问”等“弹性”方式留住人才,并优化落实好待遇保障。要探索创新“校地”“企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推动涉农院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创办助农项目,引导各类专家人才到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提供智力支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各地要进一步树立良好的人才导向,大力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到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建功立业,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4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地区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人才。近年来,“抢人大战”在各地循环上演,各地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纷纷推出人才新政。“筑巢”是引才的基础,但“如何引”,也有不小的学问。

  着力创新,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瓶颈”。创新引才模式是解决不少中西部地区或者不发达小城镇引才难的新技能。以“人博会”“数博会”为平台,以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城乡“三变”等中心工作为载体,开展线上线下引才模式,不断提升引才岗位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精准性。人才引进的方向也需要转变,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及时将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人才管理服务等政策送上门。针对基层引才难、成本高等问题,就要注重柔性引才,破除全时全职工作观念,采用“打短工”“候鸟型”模式引进并聘请优秀专家,帮助区域内企业提升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和管理水平,以智力优势促产业发展,补齐产业链条,从而形成良好的引才生态。

  重视培养,打造高层次人才成长“快车道”。人才既要“引”也要“养”,做好培养,才能保证引得来、留得住、能干事、干成事。各地应拓宽建言渠道,建立主要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定期走访慰问优秀专家人才,及时听取对区域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对引进人才做充分分析,选贤举能,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锻炼。同时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考察,掌握人才的思想动态、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及时解决好人才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制定相应的人才成长计划,除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专题培训外,还要定期选派人才队伍赴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国外、科研院校进行专题学习,时刻为人才队伍充好电、蓄好能。

  搭建平台,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直通车”。加强校地合作,各地应充分发挥本地高校聚集地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推进与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加强科研院所、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等的建设,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纽带,打造出更多便捷高能的“众创空间”。办好引才活动,围绕本地区经济转型和发展路线,积极参加并远赴知名高校开展引进人才活动,跨区引才。加强平台建设,新建一批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小镇”“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实现人才集群,打造人才“智高地”,建设好产业创新基地。

  “筑巢引凤”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紧需工作,解当下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更要有长远之谋。“筑巢”与“引才”是两条腿,步调一致才能走得稳。引才的同时也要注意挖潜,只有引育并举,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5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拓宽来源渠道,提升能力素质,确保才尽其用,让乡土人才成为“香饽饽”。

  唯才是举,拓宽来源渠道。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既需要高科技人才、专家、学者,同样也需要熟悉本土环境、具有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可以说,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金种子”。这就需要从“选、育、管、用”入手,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基层组织部门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将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电商达人、“土专家”等各类乡土人才全方位摸排识别。按照发展领域、生产规模等制定衡量标准进行分类,将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纳入后备人才信息库,进行跟踪培养、规范管理,为乡土人才成长搭建“破土而生”的环境。要坚持重心向基层一线集聚、政策向乡土人才倾斜,提升乡土人才“获得感”。要通过内部培养、对外回引,多渠道识别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实训促学,提升能力素质。乡土人才大都集中在乡村一线种养殖业、手工业、服务业中,在带强产业发展、带领技艺传承、带动群众致富方面发挥着“引擎”作用。要通过举办农村实用人才专题培训、农业经纪人培训等,抓好乡土人才孵化,搭建好“乡土人才”培养快车道,不断健全乡土人才“成长链”。乡土人才大多来自基层一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培训内容设置上,要有针对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贴当地实际,力争“点菜”下单,做到向上“接天线”,传达好党和国家的政策;向下“接地气”,针对各项产业发展具有实操性指导,“温度”“深度”并存,差异化、精准化培养。基层组织部门要对带动群众致富、产业发展,业绩突出的乡土人才高度重视,激发其乡土情怀,提升干事创业的激情。

  精准识才,确保才尽其用。乡土人才,引进、培育是手段,使用才是最终目的。当下,部分乡土人才有技术、有手艺,但因发展、观念等限制,往往是“单打独斗”“小打小闹”,难以规模化发展。才尽其用,要结合实际,制定人才奖励和考核机制,通过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鼓励支持各类乡土人才领办创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种养殖示范基地,吸纳群众入股,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同时,建立乡土人才“传帮带”机制,为乡土人才明确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专家“结对帮带”,分类分批、实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