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繁殖障碍性综合征,是猪繁殖阶段发生的一种常见疾病,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早产或者死胎,对养猪行业发展十分不利。该文对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控措施,以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促进养殖行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因;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7.038
0 引言
养猪业已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爆发率也越来越高,且已成为影响养猪效益的主要疾病,几乎所有的养殖场都会出现该病,严重影响猪群的健康繁殖和品种改良。因此,加强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控成为养猪行业的首要任务,养殖户必须充分了解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对症下药,对该病进行综合防治。
1 发病原因
1.1 非传染因素
(1)先天因素。如果母猪生殖器官未发育良好,或出现生殖器官畸形等问题,可能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是指母猪卵巢较小、子宫角绌,导致母猪配种时屡配不孕。生殖器官畸形是指母猪没有子宫角,或子宫颈闭锁、子宫畸形等,阻碍母猪的正常生育,或导致产仔量降低。
(2)身体机能。如果母猪患有卵巢囊腫,或卵巢中有黄体,则将有可能造成母猪不发情。另外,如果母猪患有子宫内膜炎,母猪也可能不发情或难以受孕。同样,种公猪也可能出现繁殖障碍,如性欲减退、不能交配繁殖等。
(3)营养不足。母猪繁殖期间对营养的需求很高,如果养殖场的饲料搭配不当导致营养不足,也会导致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如给母猪饲喂变质的饲料,可能引起慢性中毒,使母猪的身体机能下降;饲料中含能量过多,生成的过多脂肪将堆积于输卯管、子宫角、卵巢中,导致卵泡变性,进而影响母猪生育。反之,如果饲料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不充足,也将导致母猪不发情、妊娠困难。
(4)饲养管理问题。饲养管理问题是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外界因素,养殖行业需要十净、清洁的圈舍环境,但是有的猪舍建没不合理,卫生条件太差,对母猪造成一定影响。如猪舍空气内存在大量如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母猪健康,也会对生殖功能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密度过高,母猪怀孕后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可能会造成流产。另外,如果受精方式为人工授精,则可能因为技术不过关、器具消毒不彻底等原因,造成母猪生殖器感染,引发不孕[1]。
1.2 传染因素
传染因素相比非传染因素更加普遍,是引发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第一大原因。
(1)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属于常见猪繁殖障碍性,产生原因就在于母猪感染了伪狂犬病病毒,这种疾病将严重威胁猪的健康。若母猪感染病毒,则可能会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流产、死胎,其中最常见的是死胎。感染该病的新生仔猪死亡率极高,出生后第2天开始发病,3-5d内死亡,且病死率100%。其中哺乳仔猪最易染病。通常断奶仔猪发病率约40%,死亡率约20%。主要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等。该病毒也可能感染育成猪,但是育成猪的症状以及病死率都相对较轻。
(2)猪细小病毒病。该病由猪细小病毒感染造成,是猪繁殖障碍病首要诱发因素,这种病毒传播途径广泛,不仅能在饲料、养殖环境中传播,还可能在交配、人工授精中传播,如果猪本身带毒,购入后可能引起爆发性流行。该病传染性极强,如果母猪怀孕期间感染该病,死胎率可达到90%左右,严重时100%,初产母猪尤其易染病。一旦患病,必定会出现流产、死胎、胎儿发育畸形、产仔量减少等诸多问题。
(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该病也被称为蓝耳病,在养猪行业中十分常见,当猪感染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后,临床症状为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这种病不具季节性,怀孕母猪、1月龄仔猪最易爆发,如果育肥猪患病,则其症状很轻,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怀孕母猪一旦患病,就将发热、食欲下降、嗜睡,而若是妊娠后期染病,则将出现流产、早产等问题。有部分病猪皮肤发绀且变成蓝紫色,且耳尖颜色变化最突出,但是发绀时间很短。康复后母猪的产仔数量减少,受胎率下降15%左右,新生仔猪的体温逐渐升高,最高可达到41℃,断乳仔猪的死亡率达30%[2]。
(4)猪弓形体病。猪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由龚地弓形虫引起,通常每年6-9月高发。怀孕母猪感染该病会引起流产、产死胎、畸形胎,或者产出的仔猪不能成活。母猪分娩后该病可自动痊愈,3-5月龄幼猪感染该病后呈现急性病症,1周内死亡。
2 防控措施
2.1 开展科学、有效的养殖管理
在日常养殖中要加强管理,从源头上减少各种病毒的传播,减少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由于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其中一个病因是外界环境不清洁,所以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杀菌,通常每隔5 d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对于出现过病猪的养殖区域还应加大消毒频率。养殖中要确保猪舍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对不同日龄的猪分开饲养。另外,饮食是保护猪群健康的首要因素,猪的食物、饮水受到病毒污染后也会导致猪群受到感染,出现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所以要加强饮水和食物管理,对猪群的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使猪群的营养更全面、更充足,确保猪群的饲料符合标准,饮水清洁。而且要及时清除养猪场中的垃圾、粪便等污秽物,做好灭蚊、蝇、鼠等工作,禁养猫、狗、禽等,加强卫生管理,从源头上减少病毒感染与传播。由于母猪是感染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群体,感染时期主要是孕期,所以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给猪以足够的生存空间。
2.2 注重检疫与防疫
(1)加强引种检疫。养猪中应注意分析猪群情况,去除其中患有先天不育疾病或自身有机能性繁殖障碍的猪,留下良种,力求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面引进种猪,如果必须要引进种猪,则要防止从疫区引进,对于引进的种猪,也必须要加强检疫,隔离饲养15 - 20d,经过检疫没有传染病后才可将其混入原猪群饲养。
(2)制定合理的检疫计划。定期针对猪群展开临诊检查。如在检查中发现母猪有流产、不孕等问题存在,必须要立即采取血清样本进行相应检测,明确疾病类型和原因,去除血清为阳性的猪,同时针对未染病猪使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3)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制度。对流行病学进行研究,全面分析该猪场乃至该地区内这种疫病的发生、流行现状,同时制定出适合本猪场的免疫接种计划,对养猪场内的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进行免疫,通常种猪场以灭活苗为主。在猪免疫10 d后,需再次展开血清学检验工作,分析猪体内血清抗体的消长走势,分析本次疫苗免疫成果是否达标,若不达标,则要补免[3]。
3 结束语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在养猪行业中十分常见,造成该病的原因有传染性与非传染性因素,养猪中必须要明确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诱发因素,及时做好防控,加强日常管理,做好检疫与接种免疫,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l]纪洪刚,石锡芬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农业丌发与装备,2015(1):167
[2]于芳.猪繁殖障碍综合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控策略[J]斋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4):78-79
[3]周廷欣.母猪繁殖障碍病因及预防措施[J].北京农业,2015(14):194.
作者简介:李艳武(1972-),男,大专,兽医防治员(技师),长期从事动物产地检疫及规模养殖场生猪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