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小区管理制度1 为深入贯彻**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疫情防控新形势以及分区分级管理、卡口管理、复工复产等新要求,健全人防、技防、制度防“三防合一”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小区管理制度3篇,供大家参考。
疫情小区管理制度1
为深入贯彻**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疫情防控新形势以及分区分级管理、卡口管理、复工复产等新要求,健全人防、技防、制度防“三防合一”防控网络,更精准落实“五个100%”“十个一律”“四个重点”要求,现就进一步优化强化社区联防联控工作,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优化强化设卡围合
(一)对围合区域面积较大、人口数量较多、住户离出入卡口较远的小区(城中村,下同),应结合居民出行需要,合理增设和调整出入卡口。出现疫情传播的,应落实“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实行更严格的封闭管理和限制措施。
(二)为解决反复测量体温带来的通行阻滞和排队聚集问题,应通盘考虑,统筹住宅小区围合设卡与产业园区、工厂企业、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工作和生活场所的设卡测温安排,原则上只在进入时测一次体温;除特殊需要,同一围合场所不层层设卡测温。
(三)增强卡口管理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在上下班高峰时段或容易拥堵卡口,视条件增加通道或错开查验,或配置红外热成像智能体温检测系统,提高检测效率。
(四)卡口设置应确保消防、救护等特种车辆顺利进出。因围合管理需要封堵的进出口,应采用可移动栅栏等障碍物,并加强巡查把守,出现紧急情况时,允许消防车、救护车通过。
(五)城中村内的工厂企业等要履行防控主体责任,进行设卡围合、封闭管理。来往工厂企业的车辆和员工,可凭通行证或工作证免检通过城中村卡口,由工厂企业设立的卡口查验测温。
(六)社区要加强对网格排查工作的领导,确保排查工作常态化,不漏一户一人,管控不留死角。社区每天要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一次分析研判,着重盯住确诊人员、疑似人员、密接人员、隔离人员、发热人员、新增人员、返岗人员等八类本社区人员,查找排查管控工作的不足和漏洞,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二、优化强化查验放行
(一)住户凭“i深圳”认证图码进入小区。初次返抵深人员进入小区必须通过“i深圳”*台如实申报,并提供“i深圳”或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近14天运动轨迹查询数据。
(二)外来人员和车辆一般不得进入小区,属于生产生活需要进入的车辆、人员,要经卡口工作人员确认或经住户同意,并进行信息登记、检测体温、轨迹查验,符合防控要求的方可进入。
(三)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以及抗疫工作车辆、运输医疗救护物资和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货车、不搭载外来人员的住户车辆,对司机、乘员测温后放行。
(四)打通城市交通“微循环”,对通过社区小区和城中村的市政道路,不能作为其中一部分进行围合管理,确实无法避免围合的,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车辆顺畅通行。
(五)进出住宅小区的时段应保持过往常态,不因疫情防控而打破常规限时进出,不得采取简单粗暴的措施。
三、优化强化隔离措施
(一)认真落实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工作的“两个指引”,把各项隔离工作做实做细。对有疫情高发地区旅居史的新返抵深圳人员,具有与其他住户隔离的居住、生活条件的,即自有住房或单独租房、且目前无其他人居住,实行14天的居家隔离;其余有疫情高发地区旅居史的新返抵深圳人员,实行14天的集中隔离。
(二)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实行14天的集中隔离。
(三)对所有居家隔离人员做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继续居家隔离;结果为阳性者送指定医院,一起生活的其他人员送到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
(四)规范对隔离人员的关爱,落实五个“仁爱之心”,即:服务周全的仁爱之心,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代购物品、收集垃圾、送餐上门和其它特殊需要的服务;关怀慰问的仁爱之心,以市委市*名义送一个水果篮、一支体温计、一封慰问信;心理援助的仁爱之心,公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组织心理专家和工作者致电居家隔离人员特别是老、弱、病、残、孕和青少年,开展心理干预,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疫情,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扶老助幼的仁爱之心,对因家庭成员居家隔离、集中隔离、感染病毒等导致无人照顾的老人、小孩等,要组织专门力量照顾;科普引导的仁爱之心,制作微视频、短广播、小故事等,定人、定时通过微信推送给隔离人员。
(五)每天两次电话向居家隔离人员了解身体健康、体温情况,出现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情况的,及时交由卫健部门处理。
四、优化强化社企联动
(一)以街道、社区党建与非公企业党建互联互动为牵引,建立街道党工委、与企业党组织的疫情防控协调机制,推动社区与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协调、联防联控,做到经验互鉴、机制互动、措施互联、信息互通、设施互用。小区或企业出现疫情时,关涉的企业与街道社区要“两头通”,及时掌握情况,共同采取联控行动,确保生活、工作两个场所都同步管住管好,严防出现群体性感染,严防小区与企业交叉感染。
(二)把企业员工列入社区网格排查范围,搞好外来人员居住信息与企业员工信息的互相验证和对表。市派到街道的指导服务组、各区派到社区的援助工作组在做好社区小区防控工作的同时,把协助企业加强防控措施、有序复工复产列为重要任务,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三)对隔离点不足或不具备设立隔离点条件的企业,街道、社区要早盘算早准备,当企业出现员工隔离需求超出自身能力时,能够及时予以支持,提供符合要求的隔离场所,做到该隔离的严格隔离,一个不漏。
(四)协调对接深圳对口帮扶地区、劳务输出大省,采取统一组织、统一体检、统一包车、统一跟车服务、统一防护保障的措施,组织点对点的专列、专车免费输送务工人员来深就业。
(五)对居家或集中隔离期满人员,应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居家隔离及集中隔离工作的补充指引》的要求,及时开具解除隔离的告知书,各区各部门和用人单位要互认,相关人员可以凭告知书正常上班、找工作。
(六)区、街道要利用法律资源,围绕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用工、合同、*、房屋租赁等问题,帮助指导企业依法妥善处理疫情防控工作带来的劳资纠纷,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良好条件。
五、优化强化基层基础
(一)充实社区小区力量,下沉街道、社区的干部原则上不临时调离,扩充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切实解决基层防控力量不足问题。
(二)建立社区一线防控人员轮休机制,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的人员安排强制休息,对因参加疫情防控未能休假的人员安排补休。
(三)在落实防护用品、临时性补助等保障基础上,为一线防控人员购买防疫专项保险等,统筹做好一线防控人员、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走访慰问活动。
(四)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积极解决疫情给一线防控人员带来的心理问题。
(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清当前疫情形势,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强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采取对生产生活影响最小的严防严控措施,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工作本领,咬紧牙关,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六)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深入分析基层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加快补齐城中村、老旧小区在卫生防疫、社区服务等方面短板,提高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水*,夯实基层基础。
疫情小区管理制度2
1、施工单位要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严格落实每日早班会制度,要求所有分包商单位每日组织所有作业人员召开早班会,将疫情防控内容纳入每日早班会教育内容。
2、在工地出入口处、各楼栋安全通道处、作业面等醒目位置张贴宣传图片和宣传标语,在入口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防控疫情标语和宣传片。
3、分包商对工人进行防疫交底、教育,教育时长不少于15天且教育不得将人员集中在一起开展,可通过微信、腾讯会议等线上方式进行教育、交底。
4、教育施工人员在工余时间尽量避免外出,尤其不能到人群集聚地活动。
5、要对测温、消毒等作业人员进行测温、消毒等工作的专项培训交底,对保安、保洁等人员进行防疫知识培训、测温仪器使用和消毒注意事项培训,消毒液配比和消毒液使用区域范围交底等。(注:84消毒液与酒精不得混用)。
6、体温测量人员需要穿防护服、佩戴护目镜,与入场人员签订健康承诺书。将入场教育、防疫教育等资料整理归档。
7、做到科学防控,要以各参建单位、班组为单位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确保人人知晓,人人做到。同时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疫情小区管理制度3
1、宿舍成立疫情管理小组,建立疫情报告体系。设置专人监督,检查宿舍的疫情管理及消毒情况,积极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2、每天对住宿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体温高于37.3℃时,及时通知项目部疫情领导小组,进行隔离观察或住院治疗。
3、宿舍实行日报制度,每天不少于两次,上报体温及人员出行情况。
4、宿舍住宿人员不得私自将无关人员带进宿舍住宿。
5、进出生活区必须佩戴口罩,并每天进行更换,防止细菌感染。
6、宿舍公共区域有专人进行每天不少于2次的.消毒,重点部位如宿舍门把手、餐桌、碗柜、卫生间等,应重点消毒,增加消毒频率。
7、宿舍住宿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各宿舍住宿人员严格执行宿舍管理制度。
8、宿舍内注意通风及用电、用水、用火安全,做到人走灯关、水关、火灭。
9、保证饭前及便后洗手,碗筷、水杯、毛巾不混用。
10、食堂必须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扎堆,防止感染。
11、就餐时,必须认真洗手,不得在就餐时扎堆,避免面对面就餐,避免就餐时说话。
12、进入宿舍生活区,在就餐时最后一刻才能摘下口罩。
13、有电梯宿舍,乘坐电梯必须佩戴口罩,每天对电梯按钮进行消毒,按压电梯后手指请勿接触口鼻及揉眼,更不得接触口罩,到达楼层后及时洗手才能防止感染。
14、宿舍专人负责消毒、清扫、垃圾统一地点存放、统一外运,严禁私自乱扔,清扫人员必须做好防护各项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