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全市工业转型振兴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围绕如何推动全市工业转型振兴,我讲三个问题。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工业转型振兴的责任感、紧迫感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1961年建市以来,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信讲话】市长在全市工业转型振兴大会上讲话(全文),供大家参考。
市长在全市工业转型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围绕如何推动全市工业转型振兴,我讲三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工业转型振兴的责任感、紧迫感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1961年建市以来,我们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形成了以煤炭为龙头,涵盖建材、电力、化工、造纸、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奠定了枣庄工业城市、能源基地的基础。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结构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末统计,全市共有工业企业2.9万家,从业人员72.9万人,占全市城镇人口的36%,占全市职工总数的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06家,实现增加值824.8亿元,占全市GDP的60.6%;工业提供的税收达到82.2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66.8%。枣庄的工业经济,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枣庄工业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靠后,骨干企业规模偏小,大企业集团数量偏少;二是产业层次偏低,资源型传统产业依然占较大比重,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一些企业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三是创新能力不强,知名品牌、知名企业较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亟待加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四是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遗留问题较多,一些体制机制性矛盾尚未消除,制约了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正视问题,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推动工业转型振兴。首先,工业转型振兴是加快城市转型的现实需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首先是产业转型,难点是工业转型。近年来,我们以煤化工为突破口,培植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86.1亿元、利润234.2亿元、利税390.1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7倍、2.5倍和2.3倍。但我市煤炭、水泥两大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仍近1/3;区(市)属18家骨干企业中,有14家是资源型企业,工业转型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其次,工业转型振兴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重要支撑。围绕建设“幸福新枣庄”,我们提出打造“富庶之乡”,实现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五年翻一番,跃居山东省中上游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工业转型振兴,并以此更好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地支撑带动服务业发展,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协调拉动的局面。第三,工业转型振兴是再创枣庄新辉煌的关键所在。枣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这里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中兴公司,并发行了中国第一张股票。无论是计划经济年代,还是改革开放初期,枣庄工业的地位在全省都是举足轻重的。推动工业转型振兴,不仅是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更是重塑枣庄昔日辉煌、提振全市干部群众信心的需要,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第四,工业转型振兴是解决民生问题的迫切需要。目前,全市尚有70多家市属工业企业,由于多方面原因,生产经营困难或已破产倒闭,涉及职工3万多人。区(市)属工业企业,也存在不少类似问题。这些企业职工,曾经为枣庄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如今只能靠领取低保金或做点小生意勉强维持生活,住的也大多是条件简陋的棚户区。迫切需要通过工业转型振兴,创造就业岗位、增加职工收入、改善住房条件,让企业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此,全市上下务必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集中优势力量打好工业转型振兴战役,努力开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二、明确任务,强力攻坚,全面推动工业经济转型振兴
围绕加快城市转型、建设“幸福新枣庄”,最近一段时间,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推进工业转型振兴的实施意见,确定今后五年工业转型振兴的目标为:一是实施工业总量“倍增计划”。工业投资累计超过5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万亿元,五年均实现翻一番以上。二是实施“335”产业培育计划。培育煤化工、装备制造、煤电能源3个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支柱产业,培育新型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3个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支柱产业,培育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新信息、节能环保5个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实施“抓大扶小”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1家、过100亿元的企业6家、过50亿元的企业8家;扶持发展5000家小微企业,培育至少20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四是实施重大工业项目推进计划。每年集中推进10个重大工业项目,各区(市)、枣庄高新区至少新上1至2个投资3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五是实施市属企业改革脱困计划。基本解决市属工业企业改革改制遗留问题,清偿职工权益,盘活企业资产,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老企业焕发新的生机。实施上述五大计划,推动工业转型振兴,就全市来讲,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重点:
第一,坚持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现在和未来的重要财源。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整合各种要素资源,集中力量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优化。煤化工产业要着力拉长产业链条。目前国内煤化工初级产品产能已经饱和,必须加快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要以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水煤浆气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中试,发展煤制烯烃、焦油深加工、新型合成材料等煤化工下游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要依托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以及联想百万吨烯烃、鲁化聚甲醛、国泰丁醇等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和先进技术,新上一批精细化工大项目,增强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要跟进在建、续建煤化工项目,支持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尽快投产达效。装备制造业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要抓住高端数控机床和矿山机械装备两个重点,提升产业规模和数字化水平。要扶持鲁南机床、威达重工、华源数控、华信电缆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带动一批中小企业搞好关联配套。要依托传统优势企业,面向国内外500强企业开展定点招商,借助他们的资本、品牌和市场,实现规模扩张。要积极推进鲁南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矿山机械装备制造。要发挥国家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作用,提高装备制造业数字化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由“数量多”向高端、高质、高效转变。煤电能源产业要稳步扩大装机容量。鼓励企业“走出去”,到市外开发煤炭资源,重点建设一批高产高效矿井。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力争到2016年,市外煤炭产量突破3000万吨。要抓好煤电转化,通过压小上大,腾出能耗空间,重点推进华电十里泉电厂2×60万千瓦机组、枣矿集团热电联产、八一热电二期等项目建设,稳步提高火电装机容量。到2016年,新增火电装机容量23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建材产业要加快整合提升。要抓住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有利时机,引进大企业集团,整合市内水泥企业,把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要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产业,着力培植四大新型建材基地,即以北新建材为依托的石膏板生产基地,以鲁南玻璃城为依托的玻璃深加工基地,以知名建材企业为依托的水泥制品生产基地,以福兴高新材料为依托的纳米级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基地,提升新型建材业发展水平。纺织服装业要打造自有高端品牌。要加快现有企业升级改造,减少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一步提升针织内衣、牛仔面料,以及服装、巾被、饰品等优势产品的竞争力。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和名牌申报,着力培育纺织服装品牌。要加强销售渠道和网络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继续办好“山东枣庄纺织服装交易会”和“中国(枣庄)针织文化衫交易会”,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食品产业要打造特色经济板块。要利用我市火樱桃、马铃薯、石榴、花生、长红枣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引进国内外龙头加工企业,重点开发绿色食品、旅游食品和功能性食品。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化、产加销一体化,实现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市场销售的紧密衔接。要科学规划食品加工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山亭、峄城的果品加工业,薛城、滕州的沿湖禽蛋加工业,峄城、台儿庄的沿运水产加工业,形成特色食品产业板块。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行重点培育、跨越式增长。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新能源领域,要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积极推进醇醚组合燃料的生产和应用;突出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性能蓄电池、超级电容器、高性能车用电池,争创国家级锂电池产业基地;加快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形成完整的锂电产业链条。新医药领域,要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现代中成药,开发生产核糖核酸制剂等生物产品;规划建设三九药业工业园,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中成药生产销售基地。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正负极材料、无铅焊料、纳米材料、高导软磁材料等,加快金封焊宝、拓博塑料等项目建设进度。新信息领域,要抓好滕州“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推进金泰电子、光源集团等电子元器件项目,扶持软件开发、数字应用等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节能环保领域,要重点发展绿色化工、绿色再制造、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装备。
第二,坚持抓大扶小,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要重点培育大企业集团,更好地发挥其在工业转型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现有省、市属及区(市)属大企业,要带头做大做强主业,保持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稳定。资源型骨干企业,要抢抓目前资源尚未枯竭、发展状况较好的机遇,带头向煤化工、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延伸,尽快实现转型发展。要顺应国内外产业调整、资本转移的大趋势,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的联系,积极搭建平台,引进战略投资伙伴,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形式,膨胀规模、加速发展。要以现有优势企业为载体,实施对接央企工程,借力发展、借船出海,实现“对接一家央企、合作一个项目、做大一个产业”。要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成长。中小微企业是工业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的活力所在,是就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只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的健康成长,工业经济才能富有活力,整个经济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要围绕“专、精、特、新”的定位,在财政、税收、工商、土地、融资、人才等方面,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中小微企业培育、成长、创新和提升“四项计划”,开展民营创业带头人活动,造就更多的小老板、小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引导企业通过股权托管交易、发行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着力帮助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要推动中小微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镇、专业村。要定期举办项目对接洽谈会,促进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合作,形成共生共存的良好经济生态。
第三,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要加快市属国有企业脱困步伐。要坚持依法破产、依法改制的原则,全面梳理改革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在法律框架内统一政策,分步推进。法律有规定的不打折扣,法律没有规定的不开口子,做到改制一个、终结一个,确保不引发新的矛盾、不产生新的问题。要以市南工业区建设为突破口,推动老企业“退城进园”,创造新的发展空间。要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关联配套,带动困难企业发展。要盘活现有土地、设备、品牌等资源,通过改革企业产权制度、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等,让老企业焕发新的生机。要积极推进属地化管理,逐步把市属工业企业下放到所在行政区,同时完善财税分配体制,充分调动区级支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要推进国有资本战略重组。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要积极引进大的战略投资者参与股份制改造,鼓励与其他企业开展股权置换,实现产权多元化。要利用市级融资平台,通过收购、控股有关企业股份,理顺股权股本结构,为吸引战略投资者进入奠定基础。要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培育上市后备资源。要加强政策支持与分类指导,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年内实现零的突破。
第四,坚持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搭建坚实发展平台。要提高园区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好经济园区与行政区的职能交叉问题,让园区摆脱繁琐的社会管理职能,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要对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试行专任制,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实行专家治园。要强化对园区项目的管理,凡不符合产业规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入园;对已经入园建设,但技术水平、土地容积率、投资强度、税收贡献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实行强制性退出。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省级开发区实行动态考核,对照国内、省内同类开发区的标准科学定位,引导各园区变压力为动力,形成竞相发展的态势。要增强园区支撑能力。立足开发区现有基础和优势产业,高起点做好产业规划,明确各自的功能和产业定位。特别是枣庄高新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建设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加强园区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通过规划评审的园区,财政给予基础建设贷款贴息扶持。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投资、联营、入股、控股、独资、收购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要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对园区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努力打造一流的投资发展载体。要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开展定点招商、专业招商,重点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对财政贡献大的工业项目。要做好产业招商规划,把工作重点放在产业链的高端和缺失环节上,放在投资数额大、支撑能力强的大项目上,增强项目的带动作用。要搞好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土地、资金等难题,合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
第五,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要着力推动节能减排。严格执行能耗前置审批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要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强制推行能耗对标、超耗能加价等措施,加强对火电、水泥和化工等重点用能、排污行业的监控,提高能源利用水平。要通过开展再就业培训、给予经济补偿、落实社会保险等措施,帮助企业和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年内关闭所有小水泥立窑生产线及小焦化、小钢铁、小造纸企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矿产资源、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及再生资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闭合产业链,进一步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要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对重大技术改造、重大技术创新产业化项目,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奖励。各级政府要积极搭建创新平台,重点建设一批中试孵化基地、国家级实验室和检验检测中心,研发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增强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帮助企业申报重大科技专项,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共建,设立各类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要深刻吸取“7·6”事故教训,以工业转型振兴为契机,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要下决心逐步关闭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石膏矿,彻底消除事故隐患。要加强关闭后的巡查监管,防止企业死灰复燃。要突出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抓好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事故防范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抓好应急演练,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与工业发展水平同步提升,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凝聚力量,狠抓落实,确保工业转型振兴目标的实现
要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市里成立工业转型振兴领导小组,实行定目标、定投入、定进度、定责任、定奖惩的“五定”责任制。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把工业转型振兴摆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督导落实。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大企业集团,实行领导帮包或帮扶机制。投资过10亿元的重点项目,由市级领导帮包;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由市直部门或区(市)主要领导帮包,分工负责、靠上工作。每月要对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度、分析,及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着力加强政策扶持。要按照工业转型振兴实施意见的要求,对工业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在争取上级政策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在建设用地、环境容量、能耗空间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在项目申报、建设过程中提供优先服务。要建立财政投入激励机制,市里设立工业转型振兴专项基金,整合现有各项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集约投放,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投资的效益。各区(市)也要加大财政投入,设立相应的扶持或配套资金,用于工业转型振兴。要加强银企对接合作,市里每年推荐100家工业企业,作为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的对象,并设立“银行发展贡献奖”,奖励业绩突出的金融机构。各金融机构要主动对接企业,制订扶持方案,创新金融产品,保证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要加大工作力度,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办分支机构,为工业转型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要培养高素质企业家队伍。要建立企业家培养、选拔、使用、奖励机制,对企业家在政治上关心、事业上扶持,尽快在全市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企业家队伍。要注重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企业分析、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要举办高层专业培训,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职业经理人,造就一批高层次、专业型企业管理人才。要提高企业家社会地位,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广泛宣传他们的奋斗历程、经营理念和社会贡献,营造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要着力培养青年企业家,为工业发展增添新鲜血液。要完善企业家经营业绩评价制度和管理监督机制,实现责权利相统一、激励与约束相平衡。
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站式办公”和联审代办审批,切实减少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天数。要认真清理面向企业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坚决整治“三乱”行为,推行“扎口”收费。要对企业的执法检查进行统筹安排,集中检查,结果共享,减少对企业的各种干扰,让各个企业心无旁骛地参与市场竞争。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层次问题,创新监督、评议机制,每年组织企业代表对执法部门进行评议。对行政不作为、服务不到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部门、个人,要严肃实行问责,努力营造有利于工业转型振兴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