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12篇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篇1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好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工作作风硬、文化水平高”的村干部队伍,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组织保证,也是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奋斗目标的强基之本,富民之路。
对此,以马龙区为例,围绕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研,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农业强不强,全凭“领头羊”,农村美不美,重点靠治理,农民富不富,关键要看“村干部”,调研发现,当前村干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自觉性不强,自我要求不严。全区村“两委”班子中,55岁以上的占16%,初中以下的占40.2%,村干部队伍老龄化、低学历问题较为突出,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赶不上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和步伐。大多数村干部习惯于凭经验办事,遇到问题才翻资料、请教别人,很少自觉主动的去学习新政策、新理论。一些村干部对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还不清楚,在乡村治理中缺乏依法治理理念,工作方式方法粗糙简单,自我要求不严。
2.工作主动性不强,疲于日常应付。有些村干部习惯于上级安排什么就干什么,什么事情急就先干什么事,一拨一转、不拨不转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工作疲于应付,只追求表面成绩,缺乏实干担当的精神。对上级安排的工作,有资金、有项目的跑的紧,落实得快,需要花钱的工作一推再脱。比如:有些村干部在环境卫生治理中,有项目就跟着领导前追后撵,没项目的,村上卫生真真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工作主动性不强。
3.统筹抓落实不强,注重眼前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近两年来,大多数村干部把全部精力集中投入到脱贫攻坚和环保等重点工作,目光仅仅停留在眼前工作,在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繁荣农村文化、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和发展农村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统筹抓落实力度不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统性思维和系统性规划不到位。
4.廉洁自律性不强,利益导向严重。一些村干部对党纪党规敬畏意识不强,心存侥幸心理,一些村干部对党纪党规缺乏认知学习,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违反任何纪律要求,心存杂念,到处伸手,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低保、危房改造等惠民补助资金发放过程中,将党员身份和党的纪律要求抛弃脑后,面不改色,大肆敛财,把群众利益作为谋取自己利益的有效武器,不但违反了党纪党规,而且严重影响了本村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
5.激励机制不完善,工作干劲不足。大多数村干部是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的主要承担者,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村工作重心下移,村干部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加上现在对村干部的管理要求跟机关干部同标准,村干部对家庭经营、孩子教育等基本无暇顾及,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开销严重受到制约。另外,根据目前现有的政策体制,年龄大一点的村干部前途一眼就能望穿,觉得只要不违反纪律,干好干坏都一样,工作信心大幅下降,缺乏有效的鼓励激励机制。
6.政策保障性不强,用人资源缺乏。近年来,国家虽然也出台了鼓励村干部报考公务员的政策,但由于年纪和学历限制,真正能拥有报考资格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长时间忙于村里的日常事务,自身充电和学习的时间不多,在考试中优势不明显。即使有幸被选拔到公务员序列,也是寥寥无几。村里一些优秀青年、高等院校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开展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待遇保障,现有的村干部工资待遇,在外务工人员不到半年时间就能实现相应收入,再加上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优秀人才资源基本上全部流失在外,有思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有的“鱼跃龙门”留在大都市、有的身强体壮进城务工、有的头脑灵活当上了老板,村级干部面临着能人不愿干、常人干不了的尴尬局面,用人资源极度缺乏。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治理能力。乡村振兴,思想引领是关键。依托现有的学校资源,建立农民党校,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每月利用2-3天时间,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农民党校开展学习培训,结合菜单式培训,邀请省市党校知名教师或行业专家到农民党校进行授课,将现任村干部文化水平达到大专以上,电脑技术操作、政策理论掌握基本要达到适应当前工作环境的水平。同时,将农民党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范围,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督导,定期通报,确保村干部能力提升学习培训不打折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村干部依法治理的水平和工作能力。
2.落实主体责任,增强工作积极性。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责任分工明确,乡村振兴才能循序渐进,农村工作头绪多,事复杂,建设一个好支部,把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到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县区党委应认真对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及时制定出符合本县区实际情况、操作方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安排意见,制定各类助推乡村振兴的帮扶政策,落实区级各行业部门主体责任,把乡村振兴战略每一项工作严格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做到部门、乡镇(街道)、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责任分工明确,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顺利推进。
3.用活“三项”机制,强化担当作为。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口号,讲究的是一个“实”字。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乡村振兴路上的催化剂、实干家。县区组织部门应及时制定和出台关于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落实“三项机制”的安排意见,建立乡村振兴干部考核评价指标,制定完善量化考核办法,将村干部与县区部门、乡镇(街道)干部分类考核,真正把扎扎实实工作,勤勤恳恳为民服务的好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把不干事、天天混日子、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及时清除村干部序列,在推动工作落实的同时,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4.注重分类指导,推进齐头并进。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县区要及时组织各行业部门,配合基层乡镇(街道)党(工)委,指导村“两委”班子,围绕顺应农民新期盼,立足本村“三农”实际情况,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帮助健全完善全域化乡村治理体系,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各行业部门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夯实产业基础,强化人才支撑,厚植文化力量,注重生态宜居,发挥组织引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齐头并进,帮助村干部做好村民致富的领路人、管好村务的当家人。
5.加大执纪问责,打造干净队伍。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充分发挥各级纪检部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责,建立更加完善的村干部监督工作机制,促进村干部紧盯纪律红线,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感,努力建设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稳步发展。
6.创新激励机制,提振干部信心。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建立由“基本工资+任期补贴+绩效奖金+养老保险”的报酬体系。积极推选对政治素质好、乡村振兴实施工作能力强、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干部,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增强村干部政治荣誉感、使命感。鼓励支持本村年轻人到村发展,吸引在外青年农民、大学生返乡创业,把他们中的优秀人员及时吸纳入党,建强村级带头人的后备力量,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7.优化待遇保障,筑牢战斗堡垒。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面向乡村振兴中表现优秀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人员中增加招考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比例,适当放宽招考年龄要求,建立村干部参加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县级以上受表彰加分机制,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选拔到乡镇副科级领导班子成员。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篇2
今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决胜之年,也意味着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将与全国人民一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成功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抵达终点前也难免磕磕绊绊,更重要的是,冲刺完成以后的前行方向又该何去何从。
对于脱贫任务和脱贫困难相对集中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应该如何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发挥“1+1>2”的促进作用,需要我们规划措施、具体落实双管齐下。
在措施的规划上,要体现全面覆盖和精准针对的要求。对于重点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保持一定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求总体稳定。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脱贫县,可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因地制宜地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挖掘其自身发展潜力以及巩固脱贫成果。对于返贫问题,健全防止返贫检测和配套的帮扶机制,杜绝贫困户在脱贫和返贫之间的来回挣扎。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推动其积极与乡村振兴同配套适应,确保广大的农村人口有应对风险、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
在具体落实上,制定的政策离不开单位个人的落实,所以乡村振兴离开不专业人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深入脱贫地区了解实情,根据当地特色和优势条件,配套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于“三农”队伍的下乡问题,需要拓宽引才聚智的渠道,如通过现有的公务员招录制度、事业单位招聘制度等方式,将“三农”人才聚集到乡村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贡献力量、发挥作用。对于“三农”队伍的培训问题,需要注重当地人才的训练养成,通过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等提升本地青壮年人才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为乡村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内涵都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属异曲同工之妙。广袤大地上,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已经不再饱受饥寒之苦,如今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将会走上一条愈来愈幸福的道路。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篇3
陕西省脱贫取得决定性胜利,56个贫困县(区)都脱贫摘帽,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完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更大的飞跃是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活跃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办法。在陕西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发生过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从物质层面看,截至2019年底,全省118个市、县(市、区)共有2025处革命遗址,可准确证明属于原来的遗址,有保护利用条件的革命遗址有1959处,其中相当部分分分布在许多乡村。从精神制度层面来看,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精神、事迹、优秀的传统、优秀的作风等遍布三秦大地,鼓励我们不断前进。保护、活化和利用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实践五个坚实,提高乡村经济,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
加强遗产保护利用,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文化是民族、国家的精神和灵魂,乡村振兴首先要振兴乡村文化。通过挖掘红色文化遗产,从历史的深度、文化的厚度、传承的力富乡村文化。第一,以科研攻关、课题研究等形式对遗产从党史、文物、民俗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大重要事件发生地、人物事迹、制度传承等整理和调查。第二,对现有资源进行分类定级,制定不同级别的研究保护政策,特别是对重要、濒临破坏、失传的遗迹、证人、纪念物等加快修复、制作文件、加强保护,为乡村文化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建立乡村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与国内同时发生事件的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数据库,构建现代科技视野下乡村文化的大体系。第四,发挥乡村文化事业单位和人才作用,结合乡风家风建设、乡村史修订完善,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流传在乡村的红歌、故事等,不断加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推进红色文旅融合,激发乡村经济动力。产业化活力注入是红色遗产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2018年文旅融合为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延安精神为核心,打造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带绿色的乡村振兴模式。例如,红军跨境遗址群,地理跨度几乎涉及全省,具有重要的史实价值。已经建立了一些红军过境纪念馆,开展了人气小路、战时场景模拟团建等文化旅游形式的活动,开始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原型。第一,尽快制定完善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政策。以十四五规划制定为契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提出的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交流六大融合等发展途径.第二,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探索社会资本注入模式,引进有感情、负责的旅游企业,以整体、大项目、大产业思路整合现有资源,围绕研究、采摘、颐养、度假、出版等多个领域,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创造新的乡村振兴经济增长点。
扩大红色文化教育,吸引乡村人才聚集。实践证明,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对党员干部、人民大众进行教育训练是可行有效的。在乡村振兴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表现革命精神,讲述新时代消除贫困的故事。第一,对具有红色文化遗产的乡村和地区整体规划,提炼精神内涵,引进高层次红色教育培训项目,建设乡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国史、革命传统教育。以专题讲授、现场教育、情景剧等多种方式,使参加者融入其中,使红色教育进入大脑、入心,表现出高度的参加性和深刻的理论性,表现出特色的训练效果。第二,扩展到红色出版、红色艺能、红色电影等多个相关产业部门,还可以与月光经济等结合开展夜间红色文化活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和人才,以红色文化遗产为依托,建立红色教育体系,吸引与之相关的各类人才,包括管理型、技能型、学术型等核心人才,人才聚集为乡村振兴带来活力。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其为主,能吸引更多上下游产业聚集,形成更长的产业链,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乡村振兴多角度、多层次发展。
加强红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环境质量。环境提高是乡村管理的重要方面,以红色文化遗产辅助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提高乡村居住性和整体风貌。第一,对于具有红色遗产体积大、意义重大等特点的乡村,根据小而精的原则,建设红色文化特色城镇,照金红色旅游城镇是我们探索的成功案例。第二,对于红色遗产相对分散或不能单独构成系统的乡村和地区,紧紧围绕纪念馆、展览馆建设,结合美丽乡村标准,建设辅助基础设施,包括绿道、自营营地等建设,推进公共卫生设施、文化设施落地建设,加强乡村特色风貌引导,提高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要创新理念、大胆探索、科学规划,推动陕西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篇4
根据会议安排,由我来为大家讲一堂党课,主题是:迎接考验,抢抓机遇,在乡村振兴中彰显组织担当。
一、读懂政策,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考试卷”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中央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鲜明态度,也表明了党中央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准确概括,同时也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的问题导向,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二是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三是农村基础实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四是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五是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就当前全乡工作来说,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以及重点项目推进等息息相关,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仗,顺利实现区摘帽、村出列、户脱贫,确保到2020年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发展乡村旅游、电商淘宝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保护好绿水青山;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发挥各类人才、新乡贤等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二、建强支部,夯实服务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当前,村“两委”换届正在稳步推进,面对“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目标,党支部能否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施。
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表率作用。农村党支部的中心工作就是服务群众,要把上级规定的一些好政策、好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脚踏实地帮助困难群众增强造血功能,为乡村发展出力又出功。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出发点,抓好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支部带头人;以责任使命为主题,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更加凸显农村党支部引领地方发展的主导地位;以公开、公正、公平的民主方式,用为民服务来赢得群众信任、取得群众支持,成为村民群众的当家人。
其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不仅要让群众实现物质富裕,还要达到精神富有。为此,农村党支部应以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评选“最美人物”、“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升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主观意识。再则,还应重视日常矛盾的排查与化解,支部牵头,鼓励党员干部“家访”,排查处理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村居。
再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作用。在产业发展上要“指挥”得当、不偏不倚,努力使产业发挥最大效益。在人才建设上要积极培育后备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留下来、稳定住,为乡村发展凝聚前行动力。在村级综合治理上要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村党支部为中心、村民会议与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各类群团组织优势,进一步推动形成“合作共治”的良好局面。
三、担当作为,吹响投身乡村振兴的“先锋号”
乡村要全面振兴和发展,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带头和奉献,离不开党员干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新担当新作为,要做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好干部的价值追求、行动方向。基层党员干部往往是政策执行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肩上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唯有始终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威信才能真正树起来,党的战略部署才能顺利推进。
新担当新作为,要做知进知止的人。党员干部应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知进知止。在勇于处理他人不想做的棘手事、敢于担当负责的同时,绷紧纪律这根弦,坚守底线;在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存在冲突时,能够果断舍弃个人利益,不计名利得失、甘于奉献牺牲。
新担当新作为,更要争做带头人。基层党员干部就像大树的树根,深入群众中,扮演着党组织和广大群众桥梁的角色,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吃准,并宣传到每一个角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深入群众,自觉做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的楷模,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起示范表率作用。
同志们,乡村振兴既是一项轰轰烈烈的历史性工程,也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件件润物细无声的具体工作,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大考”,我们只有用心工作、担当作为,正视问题、迎难而上,才能向党和政府交上一份合格答卷,才能诠释基层党员干部的忠诚担当。
谢谢大家!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篇5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好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工作作风硬、文化水平高”的村干部队伍,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组织保证,也是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奋斗目标的强基之本,富民之路。
对此,以马龙区为例,围绕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研,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农业强不强,全凭“领头羊”,农村美不美,重点靠治理,农民富不富,关键要看“村干部”,调研发现,当前村干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自觉性不强,自我要求不严。全区村“两委”班子中,55岁以上的占16%,初中以下的占40.2%,村干部队伍老龄化、低学历问题较为突出,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赶不上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和步伐。大多数村干部习惯于凭经验办事,遇到问题才翻资料、请教别人,很少自觉主动的去学习新政策、新理论。一些村干部对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还不清楚,在乡村治理中缺乏依法治理理念,工作方式方法粗糙简单,自我要求不严。
2.工作主动性不强,疲于日常应付。有些村干部习惯于上级安排什么就干什么,什么事情急就先干什么事,一拨一转、不拨不转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工作疲于应付,只追求表面成绩,缺乏实干担当的精神。对上级安排的工作,有资金、有项目的跑的紧,落实得快,需要花钱的工作一推再脱。比如:有些村干部在环境卫生治理中,有项目就跟着领导前追后撵,没项目的,村上卫生真真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工作主动性不强。
3.统筹抓落实不强,注重眼前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近两年来,大多数村干部把全部精力集中投入到脱贫攻坚和环保等重点工作,目光仅仅停留在眼前工作,在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繁荣农村文化、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和发展农村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统筹抓落实力度不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统性思维和系统性规划不到位。
4.廉洁自律性不强,利益导向严重。一些村干部对党纪党规敬畏意识不强,心存侥幸心理,一些村干部对党纪党规缺乏认知学习,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违反任何纪律要求,心存杂念,到处伸手,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低保、危房改造等惠民补助资金发放过程中,将党员身份和党的纪律要求抛弃脑后,面不改色,大肆敛财,把群众利益作为谋取自己利益的有效武器,不但违反了党纪党规,而且严重影响了本村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
5.激励机制不完善,工作干劲不足。大多数村干部是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的主要承担者,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村工作重心下移,村干部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加上现在对村干部的管理要求跟机关干部同标准,村干部对家庭经营、孩子教育等基本无暇顾及,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开销严重受到制约。另外,根据目前现有的政策体制,年龄大一点的村干部前途一眼就能望穿,觉得只要不违反纪律,干好干坏都一样,工作信心大幅下降,缺乏有效的鼓励激励机制。
6.政策保障性不强,用人资源缺乏。近年来,国家虽然也出台了鼓励村干部报考公务员的政策,但由于年纪和学历限制,真正能拥有报考资格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长时间忙于村里的日常事务,自身充电和学习的时间不多,在考试中优势不明显。即使有幸被选拔到公务员序列,也是寥寥无几。村里一些优秀青年、高等院校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开展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待遇保障,现有的村干部工资待遇,在外务工人员不到半年时间就能实现相应收入,再加上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优秀人才资源基本上全部流失在外,有思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有的“鱼跃龙门”留在大都市、有的身强体壮进城务工、有的头脑灵活当上了老板,村级干部面临着能人不愿干、常人干不了的尴尬局面,用人资源极度缺乏。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治理能力。乡村振兴,思想引领是关键。依托现有的学校资源,建立农民党校,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每月利用2-3天时间,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农民党校开展学习培训,结合菜单式培训,邀请省市党校知名教师或行业专家到农民党校进行授课,将现任村干部文化水平达到大专以上,电脑技术操作、政策理论掌握基本要达到适应当前工作环境的水平。同时,将农民党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范围,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督导,定期通报,确保村干部能力提升学习培训不打折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村干部依法治理的水平和工作能力。
2.落实主体责任,增强工作积极性。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责任分工明确,乡村振兴才能循序渐进,农村工作头绪多,事复杂,建设一个好支部,把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到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县区党委应认真对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及时制定出符合本县区实际情况、操作方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安排意见,制定各类助推乡村振兴的帮扶政策,落实区级各行业部门主体责任,把乡村振兴战略每一项工作严格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做到部门、乡镇(街道)、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责任分工明确,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顺利推进。
3.用活“三项”机制,强化担当作为。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口号,讲究的是一个“实”字。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乡村振兴路上的催化剂、实干家。县区组织部门应及时制定和出台关于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落实“三项机制”的安排意见,建立乡村振兴干部考核评价指标,制定完善量化考核办法,将村干部与县区部门、乡镇(街道)干部分类考核,真正把扎扎实实工作,勤勤恳恳为民服务的好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把不干事、天天混日子、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及时清除村干部序列,在推动工作落实的同时,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4.注重分类指导,推进齐头并进。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县区要及时组织各行业部门,配合基层乡镇(街道)党(工)委,指导村“两委”班子,围绕顺应农民新期盼,立足本村“三农”实际情况,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帮助健全完善全域化乡村治理体系,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各行业部门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夯实产业基础,强化人才支撑,厚植文化力量,注重生态宜居,发挥组织引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齐头并进,帮助村干部做好村民致富的领路人、管好村务的当家人。
5.加大执纪问责,打造干净队伍。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充分发挥各级纪检部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责,建立更加完善的村干部监督工作机制,促进村干部紧盯纪律红线,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感,努力建设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稳步发展。
6.创新激励机制,提振干部信心。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建立由“基本工资+任期补贴+绩效奖金+养老保险”的报酬体系。积极推选对政治素质好、乡村振兴实施工作能力强、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干部,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增强村干部政治荣誉感、使命感。鼓励支持本村年轻人到村发展,吸引在外青年农民、大学生返乡创业,把他们中的优秀人员及时吸纳入党,建强村级带头人的后备力量,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7.优化待遇保障,筑牢战斗堡垒。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面向乡村振兴中表现优秀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人员中增加招考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比例,适当放宽招考年龄要求,建立村干部参加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县级以上受表彰加分机制,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选拔到乡镇副科级领导班子成员。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篇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不仅要统一规划,还要有突破的精神,不断进行方法创新和探索。在我区,许多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象征,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只有激活承载着许多红色文化的乡村地区人们的红色记忆,激发改造乡村的奋斗意识,才能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突破。
那么,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呢?
产业是动力。紧扣本身红色文化优势,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唱响红色文化歌曲,建设红色文化高地,拓展红色文化产品,创意运用红色旅游发展形势,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红色文化产业链。我区许多乡镇红色资源丰富,各地应充分发挥这些红色资源优势,致力于建设以红色要素为主体的特色城镇。根据地区科学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计划,从挖掘整理、修理保护、线路计划、景点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制定顶级设计,共同实施红色旅游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形成红色旅游拳品牌。
人才是关键。红色文化的专家是传播和开发红色文化的主力军。因此,培养一批道德水平高尚、专业素质优秀、业务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是推广红色文化的关键。政府应给予政策和资金充分支持,保障红色文化员工在职培训。同时,鼓励红色文化乡村地区村民宣传红色文化,给红色文化领域特别贡献的优秀人才奖励,调动文化工作者的参与热情,为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是核心。传统的红色文化很难吸引当今消费者,特别是以青少年为中心的新兴消费者群体的关注,动画、动画、歌曲等多种形式符合这部分人普遍对时尚感到敏锐的心理特征和对新鲜感到好奇的审美心理。因此,可以尝试将经历风雨、沧桑的战场等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旧居等纪念馆、革命前辈使用的遗物等纪念物,以动画形象制作文化创造产品,形成红色创造产业,通过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街向国内外销售。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篇7
根据会议安排,由我来为大家讲一堂党课,主题是:迎接考验,抢抓机遇,在乡村振兴中彰显组织担当。
一、读懂政策,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考试卷”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中央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鲜明态度,也表明了党中央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准确概括,同时也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的问题导向,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二是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三是农村基础实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四是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五是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就当前全乡工作来说,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以及重点项目推进等息息相关,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仗,顺利实现区摘帽、村出列、户脱贫,确保到2020年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发展乡村旅游、电商淘宝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保护好绿水青山;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发挥各类人才、新乡贤等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二、建强支部,夯实服务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当前,村“两委”换届正在稳步推进,面对“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目标,党支部能否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施。
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表率作用。农村党支部的中心工作就是服务群众,要把上级规定的一些好政策、好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脚踏实地帮助困难群众增强造血功能,为乡村发展出力又出功。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出发点,抓好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支部带头人;以责任使命为主题,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更加凸显农村党支部引领地方发展的主导地位;以公开、公正、公平的民主方式,用为民服务来赢得群众信任、取得群众支持,成为村民群众的当家人。
其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不仅要让群众实现物质富裕,还要达到精神富有。为此,农村党支部应以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评选“最美人物”、“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升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主观意识。再则,还应重视日常矛盾的排查与化解,支部牵头,鼓励党员干部“家访”,排查处理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村居。
再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作用。在产业发展上要“指挥”得当、不偏不倚,努力使产业发挥最大效益。在人才建设上要积极培育后备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留下来、稳定住,为乡村发展凝聚前行动力。在村级综合治理上要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村党支部为中心、村民会议与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各类群团组织优势,进一步推动形成“合作共治”的良好局面。
三、担当作为,吹响投身乡村振兴的“先锋号”
乡村要全面振兴和发展,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带头和奉献,离不开党员干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新担当新作为,要做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好干部的价值追求、行动方向。基层党员干部往往是政策执行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肩上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唯有始终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威信才能真正树起来,党的战略部署才能顺利推进。
新担当新作为,要做知进知止的人。党员干部应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知进知止。在勇于处理他人不想做的棘手事、敢于担当负责的同时,绷紧纪律这根弦,坚守底线;在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存在冲突时,能够果断舍弃个人利益,不计名利得失、甘于奉献牺牲。
新担当新作为,更要争做带头人。基层党员干部就像大树的树根,深入群众中,扮演着党组织和广大群众桥梁的角色,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吃准,并宣传到每一个角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深入群众,自觉做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的楷模,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起示范表率作用。
同志们,乡村振兴既是一项轰轰烈烈的历史性工程,也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件件润物细无声的具体工作,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大考”,我们只有用心工作、担当作为,正视问题、迎难而上,才能向党和政府交上一份合格答卷,才能诠释基层党员干部的忠诚担当。
谢谢大家!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篇8
今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决胜之年,也意味着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将与全国人民一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成功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抵达终点前也难免磕磕绊绊,更重要的是,冲刺完成以后的前行方向又该何去何从。
对于脱贫任务和脱贫困难相对集中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应该如何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发挥“1+1>2”的促进作用,需要我们规划措施、具体落实双管齐下。
在措施的规划上,要体现全面覆盖和精准针对的要求。对于重点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保持一定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求总体稳定。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脱贫县,可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因地制宜地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挖掘其自身发展潜力以及巩固脱贫成果。对于返贫问题,健全防止返贫检测和配套的帮扶机制,杜绝贫困户在脱贫和返贫之间的来回挣扎。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推动其积极与乡村振兴同配套适应,确保广大的农村人口有应对风险、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
在具体落实上,制定的政策离不开单位个人的落实,所以乡村振兴离开不专业人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深入脱贫地区了解实情,根据当地特色和优势条件,配套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于“三农”队伍的下乡问题,需要拓宽引才聚智的渠道,如通过现有的公务员招录制度、事业单位招聘制度等方式,将“三农”人才聚集到乡村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贡献力量、发挥作用。对于“三农”队伍的培训问题,需要注重当地人才的训练养成,通过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等提升本地青壮年人才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为乡村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内涵都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属异曲同工之妙。广袤大地上,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已经不再饱受饥寒之苦,如今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将会走上一条愈来愈幸福的道路。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篇9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篇10
今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决胜之年,也意味着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将与全国人民一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成功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抵达终点前也难免磕磕绊绊,更重要的是,冲刺完成以后的前行方向又该何去何从。
对于脱贫任务和脱贫困难相对集中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应该如何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发挥“1+1>2”的促进作用,需要我们规划措施、具体落实双管齐下。
在措施的规划上,要体现全面覆盖和精准针对的要求。对于重点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保持一定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求总体稳定。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脱贫县,可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因地制宜地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挖掘其自身发展潜力以及巩固脱贫成果。对于返贫问题,健全防止返贫检测和配套的帮扶机制,杜绝贫困户在脱贫和返贫之间的来回挣扎。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推动其积极与乡村振兴同配套适应,确保广大的农村人口有应对风险、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
在具体落实上,制定的政策离不开单位个人的落实,所以乡村振兴离开不专业人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深入脱贫地区了解实情,根据当地特色和优势条件,配套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于“三农”队伍的下乡问题,需要拓宽引才聚智的渠道,如通过现有的公务员招录制度、事业单位招聘制度等方式,将“三农”人才聚集到乡村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贡献力量、发挥作用。对于“三农”队伍的培训问题,需要注重当地人才的训练养成,通过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等提升本地青壮年人才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为乡村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内涵都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属异曲同工之妙。广袤大地上,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已经不再饱受饥寒之苦,如今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将会走上一条愈来愈幸福的道路。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篇11
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本支持,也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动力之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拓展乡村文化建设的视野,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促进新时代乡村的全面振兴。
巩固党在乡村基层执政的基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是表现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人民和时代的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鼓励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记住使命,与众多农村大众共同努力,建设美丽的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政治标志的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精髓,坚持与大众密切相关的优作风,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不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民务实践风格,获得更深的政治认可。二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精神风采转化为精神动力,坚持抓住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强大的战斗要塞。三要密切关系到基层党群的干部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牢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进群众感情,实践群众路线,掌握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方法,进一步发展。
提高大众工作能力,密切关系基层党群,巩固农村基层党的统治基础。
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红色文化以红色革命之路、红色革命传统和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为一体。红色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首先,我们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本质上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在空间布局、线路布局、产品开发、品牌形象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强内涵的挖掘。激活文化基因,重视内涵挖掘是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关键。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三要重视职业状态的融合。发展乡村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应重视与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合作,建立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促进元素跨境配置与产业有机融合,促进文化创造性、红色教育、乡村民宿、旅游农业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利益,促进乡村产业繁荣。四要关心大众的利益。要始终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立足点和落脚点,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加强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完成。
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乡村人民随着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稳定增收。
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管理中的作用,红色文化是伴随革命而产生、形成、逐渐发展的文化形态,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优质资源,包含丰富的道德建设正能量。红色文化在乡村现代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市民道德建设。结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任务要求,积极打造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库,打造红色文化网络平台,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引导乡村社会价值追求。二是利用红色文化提高社会管理。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功能、教育功能、创新功能和整合功能。要将红色文化融入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管理中,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三要利用红色文化滋养社会心情。从社会心理层面来看,红色文化包括公众无私、自强、乐观的精神气质。在乡村社会变革的发展过程中,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私、消费主义、奢侈等不良社会心情,依靠红色文化培养公共理性精神,培养自尊心、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情。
创造具有红色基础的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宝贵的财富,也是创造美丽人居环境的重要优势。分布在乡村的红色文化革命遗迹等物化形态,寄托着乡村人对革命前辈的无限悲哀
已经成为乡村精神的象征。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相辅相成,增加了美丽乡村文化的厚重感和生态灵性。必须进行资源调查。在区域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中,要普查红色文化资源,确定一些需要修复和保护的红色文化遗迹,作为建设红色乡村的重要内容。第二,制定村庄规划。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加快乡村自然资本增值,实现人民财富、生态美的统一。第三,创造红色公共空间。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区民族特征。围绕红色革命遗迹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作为红色乡村旅游的重要节点,作为村庄的红色标志。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篇12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振兴 引领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怎么写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心得体会800字 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讲座心得体会 红色村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对乡村振兴作用问卷 红色文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红色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 红色教育与乡村振兴 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