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正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12篇

时间:2023-06-12 09:15:05 来源:网友投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12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1

  《办法》为乡村振兴激发干部活力

  乡村振兴既是一项国家战略,也一个发展路径。xx作为农业大省,必然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过如何激发干部活力,不会从政策制度层面引导广大干部去抓好这些工作,这是当前xx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问题。对此xx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相关的考评激励办法,亮出了指挥棒,为干部发力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活力。

  从考评对象来看,直接聚焦各级党委政府及行政村,虽然指向的都是单位组织,但实际上都是把压力传导到了相关责任人头上。无论是先进县,还是先进乡镇,或者是示范村,每一项荣誉背后都离不开各级干部的倾力付出,能够获得荣誉,自然是对广大干部的一种肯定和认可。

  相反如果没有获得荣誉,也会形成一种倒逼。同样的工作,为啥别人能够获得奖励,而自己去却排名靠后。虽然考评激励办法并未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做出要求,但通过正面激励也会起到一种鞭策作用。

  对考评要求来看,这个考评并非是大而化之,而是突出了重点,结合了实际。首先把产业标准放在首位,换句话说乡村振兴必须要把产业发展起来,产业是基础和龙头,离开了产业的乡村振兴就是无水之木,无本之源。比如,先进县的评比,要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水平位列类区前列,示范村的评比,则要求建成优势特色产业专业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60%以上。

  可以说这个《办法》是针对xx乡村振兴发展而量身设定的一套标准,没有搞一刀切,而是采取了分类差异化考评。对于各级干部而言,只要按照这个标准要求去推进乡村振兴,就能够抓出成绩。

  从考评奖励力度来看,这个办法也不是一纸空文,更不是简单的精神鼓励,而是实打实是政策倾斜和经济实惠。既然是指挥棒,就是要起到真正的导向作用。对先进县,我省将一次性给予6000万元财政资金补,对先进乡镇、示范村将分别一次性给予500万元、60万元补助。

  这些奖励可不是小数目,而是大实惠。同时还有相关政策倾斜。简而言之,能够获得奖励可谓是名利双收。对于广大干部而言,自然要奋勇争先,要走在前列。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2

  让代表委员“三招”为乡村人才振兴助力

  一个地区,没有人才做支撑,发挥不出人才的作用挥,经济社会自然就很难赢得主动,更不要说抢占先机了。对于乡村振兴发展而言,也同样如此。实现乡村振兴有三个难题需要解决,即人才短缺、资金短缺、农民增收难。面对农村人才短缺的现状,各地要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并鼓励各类人才下乡。在今年的xx省“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共话发展,为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建设出谋划策。

  在乡村振兴中突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特别是选好、用好、管好村‘两委’带头人。而就目前来看,农村人才队伍匮乏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还面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少、整体素质较低、人员队伍不稳定等短板,正因存在这些短板,致使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引领示范作用发挥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需要。

  针对乡村振兴带头人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省政协委员支招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建设,建议要做好引才、育才、励才“三篇文章”。在引才方面要在回引培育上想对策,研究制定中长期“乡村实用人才计划”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回到农村,充实乡村人才队伍。同时除关注致富带头人之外,更要关注年轻大学生这个群体,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本土大学毕业生投身农村,这样才能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实施振兴乡村绝非易事,关键在培育农村人才,让农村人才成为引领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因此,笔者认为,抓好的把乡村人才引进后,更要重视乡村人才培育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带头人,确保人才数量快速增长,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布局更趋合理,切实满足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而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就必须精细制定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抓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教育培训这个关键,借助多种渠道建立培训基地,既要在“精准”上下功夫,也要在“持续”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培训的精准度和实效性,逐步培养一支有影响力、成长力、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带头人队伍。正如省政协委员、阿坝州汶川县供销社主任张毅建议,可以借助多种渠道建立培训基地,把对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工作系统化、经常化、规范化、实用化。

  事实证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从这个意义上讲,除了吸引更多人才到乡村发展之外,如何留住这部分人才是问题关键。因此,笔者认为,尽管通过引才、育才可以破解人才振兴短板,但励才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否则,就无法激发农业农村人力资源要素尤其是乡村振兴带头人的潜能和活力。对此,在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自贡市沿滩区联络镇高滩村党支部书记曾道群呼吁:适当提高村两委干部待遇。省政协委员、xx农业大学教授李焕秀建议,对成绩得到公认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应该注重“先进表彰”等政治激励,同时也要落实基本保障,千万不能让他们干了工作又寒心。省政协委员、南充市嘉陵区副区长黎萍建议,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实行“村干部职业化”,注重多元化选配、职业化管理、科学化激励,这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固本强基”的有效办法。其实,激励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办法有种种,用对激励方法,就能让乡村振兴带头人感受组织对他们的关注与培养。

  为此,各地要在回引培育上想对策、在跟踪培训上下功夫、在激励保障上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让代表委员的“三招”为乡村人才振兴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3

  以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省

  农业稳则天下安。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不仅是保证实现xx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民增加收入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美好期待。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这也为xx如何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xx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发展与改革的辉煌历程,xx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xx农业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离农业强省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也给xx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带来了机遇。因此,我们一定要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农业强省目标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作为xx而言,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首在抓好产业振兴,这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等名扬天下,这正是xx优势特色产业,当以打造全国优质粮油产品生产基地、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等特色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引领,加快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当地产业振兴优势,为xx农业产业发展筑牢载体平台,夯实产业振兴基础。

  重在抓好人才振兴,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无论是实现乡村振兴还是实现农业强省目标,都必须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而这正是需要大量的人才作支撑。因此,既要下功夫重点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又要想办法引回和引入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继续推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创新创业发展,助力加快构建新型农业体系,提供人才保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4

  让“人才回流”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伟大战略,是在脱贫攻坚基础上的深层推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作了具体部署。乡村振兴,要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要有一个向着幸福奋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使用好人才资源,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而通江县的“人才回流”,是乡村振兴路上的大胆探索,是就近、综合使用人才资源的有效方法。

  如何选拔、使用人才?早在曹操颁布“唯才是举令”之前的战国、秦汉时期,儒家学者们就托名孔子答问,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其中的“选贤举能”实际就是“唯才是举”的意思。因为所举之“才”,不是用来供奉摆设的,而是用来“持家立业”的,在专业方面没有“两把刷子”,无论你“来自何方”,都不能胜任,更不要说取得多大的成就。因此,在人才的选拔、使用上,“能”是基本因素,而从本土“走出去”的“能人”,更具振兴地方之“才”。

  近年来,“招商引资”是发展项目的热词。如何“招”,怎样“引”?在一些具体的用人单位似乎形成了定势,宁可“一掷千金”从外地聘请人才,却不去关注“本土能人”。究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是认为外地人才素质高,有能力,利于工作开展。但从骨子里说,有的领导就是不愿使用“本土能人”,因为当地人群众基础好,对单位、部门“知根知底”,在工作过程中领导干部的“一言堂”作风可能吃不开。再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弄不好稍有不慎就会“引火上身”。在这种与其自找麻烦,不如避而远之的理念下,“本土人才”往往就被忽略了。

  其实,这样的思路完全错了,错就错在总是从领导干部的单方面出发,只考虑到“好管理”,没有从大局出发,更没有深入思考过工作的效率、事业的兴衰。对于“本土能人”来说,只要是真正的“能人”,工作起来有诸多的优势。特别是“群众基础好”的人,很多基层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变以前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让更多“城归族”回到农村投资兴业就显得举足重轻了。那么,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们,就当在如何“筑巢引凤”上下足功夫,打造地方发展的“磁石”,吸引“本土人才”有效回流。

  古人云:“远亲不如近邻”,说的是邻里关系的重要,而对于人才使用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人才的使用上,眼光不能只盯着遥远的天际,要善于从脚下的土地上去发现人才。因此,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实现“人才回流”,把在城市里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造福乡梓,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有效战术,能从根本上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值得全面推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5

  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强筋健骨

  数字背后,既是全面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更是产业兴旺的有力印证。从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面振兴的系统性工程来说,这正是牢牢抓住了乡村振兴的根本。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五个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具体路径。而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经济的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列在首位,是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这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今年不仅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业质量年”,也是xx建设农业强省的关键一年。xx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引领来抓,聚焦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重点任务,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如:汉源县把花椒定为农业拳头产业,实现人均花椒收入增长1.5倍,促进了农村居民的稳定增收。突出产业融合,既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又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如:总销售额突破150亿元的眉山泡菜以及创造“六个全国第一”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当地产业振兴乃至乡村振兴打牢了基础。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推进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必须牢牢抓住三个关键。其一,产业兴旺首先是农业兴旺,发展农业既要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抓住粮油增产、农业丰收这个根本。其二,向农业结构调整要效益。根据市场变化趋势以及区域比较优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在抓好绿色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品牌种养殖业的发展,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育好新业态新产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变身。其三,以产业融合发展增亮点。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绿色观光农业、农村休闲旅游业以及农村电商、现代民宿、养生健康等新业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发展和文化发展,提升乡村颜值和内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6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雁飞千里靠头雁。”对于乡村振兴来说,人才就是“领头雁”。我们要培育和引进创业创新的“新农人”,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突击队。

  凡事必先有人气,才有生机。“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句网络流行语道出了农村日益严重的“空心化”现象。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地区的本土人才“反哺”不足,外部人才参与农村工作的共赢机制不健全,农村人才外流较多,“三农”工作队伍人员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本领恐慌等问题突出。可以说,振兴中的乡村,是发展的黄金期,更是创业的大蓝海、能人的用武地,呼唤各类人才大展身手。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队伍是关键。现在的农村里面最缺什么?以前的传统农业,农民们可能最缺的是一把种子、一方好天气、一袋好肥料,但如今发展现代化农业、绿色农业,要搞好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种植,提升农业产量、质量,减少农业污染,最缺的是技术、是资金,而要学好技术、用活资金的关键还是要看人才。因此,要把培育本土人才与引进外来人才相结合,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淬火磨炼,在回馈乡里、致富乡村中实现人生价值。

  招募英雄不问出处,投身乡村不拘形式。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的人才等要素单向流入城市,人才流失严重,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人才流向乡村的机制方面,在一些常规举措外,特别聚焦公职人员和新乡贤提出创新举措。各地可根据发展需要,研究制定中长期“乡村实用人才计划”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系统谋划,培养和造就善于致富带富的乡村本土人才队伍。鼓励各种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离岗创业,让能把农村发展起来的人才“评得上教授”“涨得了工资”,也要疏通农村工作队伍向上的通道。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让乡村人才振兴起来,需要营造良好环境。要从生活上关心,筑好巢安好窝给予应得的待遇,并且在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关照。要鼓励人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营造公平竞争、自由拼搏的制度环境,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导向,让人才安下心来埋头苦干。要针对他们日常可能面临的工作难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提质提能。要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才通过技术开发、投资入股、成果转让等形式,从事农技推广活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我们要坚持以事业聚人、以环境育人、以发展成人,让那些懂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善经营的“新农人”“农创客”,都能在广袤田野上各显身手、建功立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7

  让“品质租房”谱写乡村振兴新篇

  数据显示,全国有7000万户农房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按照每年每户出租收入5000元计,农村闲置房屋可以孕育3500亿元的巨大市场……如何激活这个庞大的市场呢?

  让闲置的住房“用起来”,不但能够让农村更有生机,也是增加农户收入的一种方式,更是乡村振兴中的一大创新,不过,农村的房却不如城市的房那样紧俏,这中间的差距在哪里?

  政策法规保障不足。随着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需求更加多元化,不但是旅游景区、特色小镇的农房受喜爱,一些围绕“田园生活”而打造的房屋也备受大家的喜欢。不过,这都是一种“散乱式”的存在,正如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欧阳泽华说:“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农村房屋租赁市场,没有专门的法规进行规范和约束。当前国家住房租赁行政立法也没有覆盖农村房屋租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房屋租赁市场的活跃度”。

  房屋现状堪忧。农房虽然闲置的很多,但是房屋的好坏参差不齐,有的房屋因为常年失修,缺乏保养,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外观上也让人看起来不喜,这样的一种房屋也就缺乏了吸引力。

  配套设施不足。不管是旅游地、特色小镇还是休闲山庄,围绕这些而出现的农房出租往往更受大家的喜欢,原因就在于人气高,配套完善,能够让大家在享受生活的时候有更多的获得感。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让闲置的农房被激活起来,还是需要制度的保驾护航,打破城市住房租赁和农村住房租赁统一市场的法规藩篱,让农村和城市在同样的“起跑线”上,为乡村振兴更好地发力。

  说到底,要让闲置农房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在“品质”上下功夫,不管是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还是从农房的整体规划,亦或者是各项配套设施的完善等,这些都是提升农房“含金量”的重要内容,才能够真正地让闲置农房成为乡村振兴的那一把“火”,书写更美好的“乡村故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8

  让民宿成为乡村振兴“金名片”

  民宿是体验乡野情趣的“驿站”,是感受农家气息的“乐园”。它用美丽“点缀”乡村,把欢愉带给游客,兼具“风景”与“钱景”,无疑是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远离城市的喧嚣,亲近乡村的静谧,与城镇日益拥挤的生活空间相比,记忆中潺潺流水、啾啾虫鸣的乡村,升华成一代人对理想生活状态最好的诠释。民宿寄予着人们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追逐和渴望,随着乡村旅游热的兴起而迅速“升温”。就拿xx来说,浮云牧场、禅驿·忆村院子、一水峨眉等10家民宿备受追捧,以大邑县金明山庄、都江堰柳凤休闲岛、什邡正阳天下山庄等为代表,成为乡村旅游民宿体验的热门“打卡”地。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民宿恰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入口。一间民舍,通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改造,不仅改变了“容颜”,而且注入了“情怀”,或古香古色,或风情独特,或文化气息浓厚,给游客带来美好的享受。而洁净的空气、绿色的环境、健康的饮食、安静的生活,都是民宿的“衍生品”,促进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村容村貌、文明素质等大提升,是撬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支点”。

  诚然,打造适合不同消费者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乡村民宿产业体系,是助推xx乡村旅游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精品乡村民宿旅游市场逐渐形成,但存在缺乏规划引导、乡村民宿与农商文旅融合层次低、规模小等问题。因此,在景观设计上,要突出不一样的“颜值”,在功能上,除了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还要带动文化创意、游乐娱乐、度假疗养、生态农业发展,推动民宿由“有”向“优”、由“民”向“名”的方向提升。

  民宿,要先重“民”,再重“宿”。要在突出人文情怀的同时,提升住宿的品质。要让民宿成为旅游目的地,必须独辟蹊径,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游客体验慢节奏、轻松惬意的生活,在忙碌之余回归田园,回归内心,通过良好体验和质朴简单的生活,唤起游客的乡愁,让人们“诗意的栖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9

  乡村振兴要亮出土地整治大抓手

  xx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更是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做好土地文章,这是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日前,xx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将在全省选择一批试点乡,以三年时间为实施周期,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探索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本。这个发展思路结合了xx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增加了土地利用效率。无论是从统筹城乡发展,还是推进乡村振兴,土地都是一种稀缺资源。随着城市规模扩张,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土地成为了发展瓶颈。加上耕地轮休以及农村撂荒地的增加,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既要守住耕地红线,又要增加建设用地,如何破题破局,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引领,按照“土地整治+”理念,编制综合整治方案,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落地上图、具体到地块,这就激活了土地综合整治效益。通过全域整治,让一些撂荒地和闲置地得到了利用,加上集中连片改良提升农田,增加了土地面积,提升了耕地品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土地资源。

  激发了土地整治动力。客观而言,土地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如缺乏灵活的机制,单靠行政手段很难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的作用。《通知》明确指出,整治验收后腾退的建设用地,将不低于实施建设用地复垦总规模的30%统一预留给试点乡,重点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节余建设用地指标省域内流转,指标调剂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依法使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宅基地依法自愿有偿腾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加集体和农民财产性收入。这些措施既可以合理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推进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利用,也可以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注重保留乡村原有风貌,可谓一举多得。

  推进了乡村生态修复。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发展现代农业,也需要推进乡村旅游。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需要对现有的乡村生态进行完善修复。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到道路基础基础设施,从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治理,到乡村院落保护等,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一并解决这些问题。《通知》明确要求,开展乡村国土绿化美化,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农村环境整治,开展整治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评估,分类落实防灾措施。显然,土地综合整治不仅仅是着眼于土地本身,而是对乡村的生态修复具有深远意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10

  让农村“村晚”唱响乡村振兴

  毫无疑问,农村“村晚”不仅是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活动,还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春节期间。各地通过举办社会关注度高,综合性系统性强的“村晚”,不仅能改变乡风民俗,也能带动当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治理新模式。农村群众和游客们除了看“村晚”节目,还可到这里来品年味、游周边景点,尝农家菜、体验山乡民宿,活跃农村经济发展“红利”,助推农村振兴发展。

  农村“村晚”成为农村新年俗,既是农村群众的自发首创,不仅是“精神家园”,也成为“村晚”最好的舞台。在去年1月20日,xx眉山市丹棱县4个省定贫困村的农民们自编自演自办“村晚”。在今年春节期间,xx省眉山市彭山区彭溪街道毛店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农村“春晚”,同样,在今年春节期间,xx自贡吴山村贫困村众筹办村晚,用带泥土味的节目讲述山村巨变。在笔者看来,xx眉山市、xx自贡市的农村群众自办农村“村晚”是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一方面能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把农村群众的生活趣事、乐事等搬上舞台,让充满暖暖的年味儿的“村晚”展示乡村振兴发展新成就;另一方面能为广大农民群众、村内文艺骨干、文化能人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农民通过参与节目表演展现新时代农村风貌及农民群众风采,为群众带来原汁原味、形式灵活多变的充满乡土风情特色的视觉盛宴。

  盘点节目,回顾“村晚”,想必大家已经见得多了。但今年xx各地的农村“村晚”反映出xx改革发展取得新成就,道出各地农村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具有独特的农村味。正像有村干部这样感慨的说,以前过年,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聚在一起,娱乐消遣无非就是划拳喝酒、打牌赌博,现在大家一同练舞唱歌看“村晚”,不仅年味浓了,村风民风也好了。不少民间绝技、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也经由“村晚”舞台,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事实上,通过农村“村晚”上的歌曲、小品、舞蹈、赏花灯这些带有泥土味文艺表演活动,在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不断用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去浸润、感染和引领群众,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农村文化生态、村民生活习惯,使丰富多彩的节目,反映出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村民“钱包”不仅鼓了起来,生活也丰富起来,自办“村晚”能让宁静的农村生活绚丽多彩。

  透过“村晚”这方小舞台,看到的是一出乡村振兴的大戏。振兴乡村,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振兴,更有精神层面的振兴。透过“村晚”这方小舞台,可观察xx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从中,能看到这些年钱包鼓起来的过程,看到我们充满希望的美好新生活,看到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笔者认为,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像“村晚”这样的文化载体,理应发挥更大的功能和魅力。由此,笔者建议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村“村晚”这种文化载体在振兴乡村中的特殊作用,精心办好农村“村晚”,让农村“村晚”唱响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11

  在苦干实干中全面推进xx乡村振兴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的十九大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站在对世情国情农情深刻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之写入党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作为重大的国家战略,必须立足国情农情,顺势而为,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苦干实干,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xx是农业大省,乡村地域广、面积大、人口多、产业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大而不强的特征明显。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省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决定着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振兴发展的质量,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三农”工作只能加强。当前,xx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三农”工作担负重要使命,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的召开,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彰显了省委、省政府用苦干实干全面推进xx乡村振兴的坚强决心。

  登高瞭望,方知远山长;重任在肩,列阵再出发。全省乡村振兴大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再次聚焦“三农”,全面推进xx乡村振兴,为xx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擘画了新坐标、描绘了新蓝图,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做好全省“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势更清、方向更明、信心更足,做好了打硬仗、打攻坚战、打持久战的全面准备。

  不负新时代,再创新业绩。乡村振兴的蓝图,要靠真抓实干来绘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担当有为来奋斗。要在乡村振兴中打好硬仗、打好攻坚战、打好,就必须让蓬勃的朝气、担当的正气、拼搏的锐气、实干的豪气更足更浓,以想干凝聚力量,以敢干展示气魄,以会干增强本领,一切围着使命转,一切朝着目标干,始终保持一种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胆识和智慧,困难面前昂首阔步,压力之下负重前行,一刻也不懈怠、一刻也不停顿、一刻也不放松,真正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实际效果、切身利益。

  乡村振兴,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苦干实干。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树立“干”的导向、弘扬“干”的精神、营造“干”的氛围,及时处理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假干、蛮干、胡干、瞎干、傻干、慢干、怯干等问题,对部署的工作要跟踪督促,督查到位,做到决策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这样,乡村振兴才会有持久的动力基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答卷才会书写得越来越完美、越来越精彩。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当先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法和路径。笔者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的一个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因此,应对其发展愿景有一个先行的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建设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乡村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生活品质极大提升。目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这对具有几千年发展史的农村来说,随着人口的变化,必将带来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的一系列改变。因此,在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以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考虑,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使之其为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既然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做好这一规划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落实乡村规划责任,明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主体,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发挥规划过程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其次,应着力乡村规划人才培养,打造一支能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实质以及目的意义,能了解、吃透乡村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能把脉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特点的乡村规划人才队伍。第三,应强化乡村规划管理,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对乡村振兴的规划,必须要在“美”字上做文章。当然“美”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千秋,正所谓百花齐放春满园。因此,在对乡村发展规划中,应结合各自区域、资源、环境的发展实际,打造出各自的特色。比如,成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规划中,突出“水林田”三篇文章,塑造“山水田园道”的天府水乡格局,营造“田成方、树成簇、水成网”的川西平原美景,打造“山水相融、田林交错、变幻多彩”的秀美大地景观。其正是紧扣了沿山、沃野、丘陵的地形环境特点,并与成都的“东进、西控、南拓、北改、中优”这一城市发展规划的完美融合。

  笔者认为,对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不仅不能离开城市来谈乡村,还应彻底打破城乡功能区域分割形态,使之其与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脱贫、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农村“三权”制度改革和农民增收等相结合,从而真正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给亿万农民带来利益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