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宣讲稿(全文),供大家参考。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在此我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按照县委“榜样进乡村宣讲乡村振兴”工作安排,今天在这里与各位老乡相识、相聚,交流的主题为: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丰都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中,这既是对我个人的鞭策和激励,也为我提供了一个与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感到非常高兴、非常荣幸。说实在的,接到这个宣讲主题的时候,自己感觉任务艰巨、压力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在座的各位都是长期在最基层、最一线工作,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宏大的维度亲身经历了农村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一本“活历史”;
而且,我一直认为,基层农村的干部和群众都是一群能人,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农村工作的经验不可以说是不丰富的。与大家相比,自己虽然也是农村出身,又工作在基层,但毕竟在空间和时间经历上与大家还是有差距的。
其二,乡村振兴是一个很宏大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因为它是国家层面的一项大战略,相关工作的时间跨度很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一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实施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去年12月23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以上重要论述和论断对我们实践工作指导意义重大,我们都是基层抓落实的,在顶层设计正在进行时的背景下谈实践的完成时,谈具体工作的落实,感觉还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谈一些理论和政策的东西,一方面可能谈不全、谈不深,另一方面,大家听着也可能比较枯燥。其三,就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乡村振兴大环境,如何通过基层党组织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是个大问题。我们大家都身处最基层,对一些制约瓶颈都感同身受,可以说许多问题就摆在那里,但是解决的对策、解决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的明显,这倒不是大家工作不努力、不走心,而是许多问题具有历史性、系统性和复杂性。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都知道,农民要富,产业就要兴,但这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农村发展的两个本质问题的解决,一个是土地产出值的问题,另一个是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城市的资源优势和工业经济背景,使得我们的土地产出物竞争力几乎为零,农民的土地收入很少,农村的积累严重不足,也就制约了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即农民就业岗位的开发。而且,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原来需要好多人做的工作和事情,现在基本靠机械和很少的人来完成,像我们原来种水稻,一般都是牛耕,全家齐上阵,盖房要请许多小工,需要很长时间,但现在,一个人、一台拖拉机、几十分钟,水稻就种上了;
盖高楼大厦,也是一两天一个楼层,速度快到让人惊叹。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就是催生了更多的“失业”农民,更多需要张口吃饭的“嘴”。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许多农民已经在土地上守不出一个美好幸福的生活了,我们丰都的许多农民,也大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一直到现在,背井离乡、很少团聚。我们基层党组织要让农民富裕,就要解决农村发展的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对我们一个镇、一个村来说,力量有限、思路有限、政策有限,难度很大。所以,今天谈基层组织振兴的措施,也不一定能触到大家的兴奋点。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再从大家的实际状况和我自己的角色身份出发,我觉得今天,我们可以一起梳理一下我们对乡村振兴这个概念的直观认识,重点就如何用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全面推进丰都乡村振兴作一个探讨。在这里重点讲下和咱们村里、村民联系比较密切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要围绕什么是乡村振兴、怎么振兴乡村两个方面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学习体会。不妥的地方,我们共同探讨。
一、解读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早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以系统思维和战略眼光对乡村经济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进行科学谋划,提出要积极研究探索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新路子。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心系“三农”工作,到过最偏远、最贫穷的地方,每到一处都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三农”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非常关心“三农”的议题,针对当时工业化、城市化呈进一步加速的趋势,在“之江新语”专栏中写道,“这既是一个有利于‘三农’问题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容易忽视‘三农’利益、导致各种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的足迹遍及全市19个区县,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他深刻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成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报告的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
二、因地制宜全面振兴乡村
(一)要保证粮食安全。一直以来,“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萦绕在人们心头。从吃饱饭到吃好饭,从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到中国饭碗里装中国粮,有关吃饭问题未曾麻痹大意过。如今,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有力回答。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巩固拓展。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如何理解“粮食安全”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五个维度出发。
第一,观察粮食安全,首要的是战略维度。自古以来,粮食安全都是关系国家经济的大账本,关乎国家安全的大战略。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历史上,多少兴旺衰败的教训,都说明了守住天下粮仓的重要性。究其本质而言,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只有清醒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从粮食安、天下安的战略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发展。
第二,守护粮食安全,基础的是资源维度。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土地资源富集,粮食生产就能保供。这意味着,农田就是农田,也必须是良田;
既要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又要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对此,决不允许在耕地上东折腾一下、西折腾一下,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否则,14亿多人的饭碗怎么端得牢!耕地红线不能践踏,保护底线不能突破,守住了耕地红线就是守住了安全线。
第三,确保粮食安全,关键的是科技维度。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技技术提升,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育种能力建设……凡此种种,都需要向科技要生产力。以植保为例,人工作业一天只能作业十几亩地;
采用自走式喷雾机,一天可以作业500亩地;
使用无人机飞防作业,一天可以作业1000多亩地。只需要设定好程序,无人机可以自主喷洒,作业完成后自动飞回,省时省力又高效。所以说,只有坚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才能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第四,扛起粮食安全,重要的是责任维度。人们常说,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围绕粮食安全,我们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怎么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看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不能光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要增强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就是要真正把粮食生产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我们必须要保面积、保产量,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第五,践行粮食安全,日常的是生活维度。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要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好风尚,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强节约粮食工作,狠刹浪费之风,从餐桌抓起、从每个人做起,树立节约观。既要吃得丰富多样,又要吃得适度适量,是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美德的尊崇。对粮食而言,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开源节流”,都是在加重安全的砝码、安心的保障。
(二)要突出产业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近年来,我们**镇在县委政府的带领下,因地制宜构建以肉牛、榨菜、鸡为重点的“一主两辅多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肉牛进口、榨菜出口、藠头出口全市第一,小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出口产品安全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连续3年获全市巩固脱贫成效考核“两好一优”的成绩。多举措带动全镇村民就业创收,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增强,这些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下一步,我们**村应该在巩固提升的基础上,要重点做三个方面的工作:
1.向规模化发展。规模化是效率提升的基本经验之一,农业现代化不可避免地要走向适度规模化,并与机器大农业相结合,加大科技要素投入,从而大大提升劳动效率。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推动农业经营向适度规模化发展,发展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根据经营成本核算来确定合理规模,进而推动先进农机的普遍运用与更新迭代,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比如**村积极发展生态养殖业,设立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创业引导基金,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引导有条件的农户通过直接参与、带动就业、订单种养、“三金”增收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
2.向市场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不能不克服市场的盲目性,也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经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的反复印证,我们认识到,市场是商品生产的生命线。乡村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离开了市场需求,乡村产业发展就会陷入死胡同。如果产销脱节,乡村产业投入越大,损失就会越大。农产品滞销和卖难的问题就会严重打击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因此,乡村产业发展,首先要解决市场需求和销售路子的问题,不能盲目跟风、不能想当然拍脑袋决策。应当结合实际做好前期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积极对接各类市场需求和周边市场经营主体,做到有的放矢,不打无把握之仗。
3.向电商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茶。一根网线,连通城乡,让分散的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畅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升级。一部手机,拉进距离,流量变成“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事,电商销售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支撑,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随着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延伸,乡村振兴的潜能正被不断激发。2014年至2021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0.18万亿元增长到2.05万亿元,增长10倍多。随着一大批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持续壮大,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本地品牌不断形成,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我们村是不是也可以试试走一条农村电商之路,例如目前抖音等短视频异常火热,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拍摄视频,通过直播等方式将我们的农副产品等销售出去。
(三)要建设现代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农业现代化是需要形神兼备的,从“形”看,要有多元的特色产业作支撑,要有现代的生产生活设施作基础;
从“神”看,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更普及,生产生活方式更绿色,生态环境优势凸显,文化繁荣发展,治理有序活力迸发。
1.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切入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得好还是不好:一是思想认识的问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到现在,剩下的难点基本是一些薄弱村、落后村,本身信心就不是很足,如果领导干部再不重视、不去想办法,甚至有放弃的想法,两种负能量的叠加,效果可想而知,任务完不成就成了必然。二是工作标准的问题。“穷则穷办、富则富办、不能不办、办就办好”,这是我们应当遵循和倡导的原则,比如美化方面,有钱可以聘请设计公司高标准进行绿化提升,没钱老百姓种点菜也不错,重点是确保干就干好、干出成效,不盲目贪大求洋。同时,实施现代生活条件改善的项目建设中,完善自下而上的项目申报机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等,由农民提出项目需求,确保政府建的是农民想要的;通过以工代赈、投工投劳等,让农民参与项目建设,避免“干部干、群众看”。三是工作机制的问题。共同缔造的关键是要发动群众参与,比如邻村**都坚持“党建引领、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思路,围绕环境怎么治、房前屋后怎么管等问题,通过湾组夜话会、屋场会,激励群众参与,共享建设成果。
2.抓好乡村公共服务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当前,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去年12月底到春节前的爆发期虽然已经过去,但未来疫情的发展态势都是众说纷纭,这对我们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更要重点抓好农村新冠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返乡务工人员和大中专学生防疫服务,加强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最大程度维护好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要巩固脱贫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壮举,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人间奇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对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全面部署。为确保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完成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这3项重点任务,逐步实现由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带领下庄村村民凿出8公里“绝壁天路”的毛相林说过这样一句话,“脱了贫还要加油干,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精神不能丢!”在这关键时刻,我们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把牢返贫监测和精准帮扶“两个环节”,聚焦壮大特色产业和加大就业帮扶“两个关键”,用好驻村工作队和农村基层组织“两支力量”,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响鼓重锤地抓紧抓好。
(五)要提升治理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农村作为社会治理的难点和薄弱地区,要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一是坚持法治保障,推进乡村治理规范化。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到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和全领域,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加大基层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有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问题稳控在当地。要巩固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形成持续打击的高压态势。要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严厉打击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侵吞集体资产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制止利用宗教等干预农村公共事务;
持续抓好对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等高发犯罪的打击力度,强化农村社会治安整体防控。
二要坚持德治教化,发挥立德树人、以德铸魂的作用。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要落实落细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等约束性措施,深化移风易俗,解决好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推动农村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健康向上的新风正气。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和善村民、和美家庭促进和睦邻里、和谐乡村,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以文化人、以文养德,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涵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营造良好家风,以家风带动党风民风,认真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十星级文明户”,全面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真正把乡风文明贯彻落实到乡村振兴中去。
三要坚持自治强基,依托农民增强乡村治理能力。依托农民的主体力量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使农民有更多的参与感,促进农村自治中的多元参与和良性循环。比如,可以效仿推行人居环境整治“三三制”“湾长制”,“三三制”就是每季度评选出三户文明卫生户,授予红旗表彰,评选后三名农户,给予黄旗通报;
“湾长制”就是村里每个湾子设立一名湾长,负责管理湾子里农户人居环境卫生。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调动群众们的集体荣誉感,使大家都能自觉参与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六)要建强基层组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功能。
一要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筑牢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政治领导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必须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首先,要提升政治站位,把握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播执行的末端。因此,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其次,要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号召力,激发乡村振兴强大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人力、财力、物力全方位的投入和支持。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领导优势、组织优势,充分发动、凝聚农村广大党员及群众的力量,号召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聪明才智,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二要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发挥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思想引领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思想引领优势和精神力量。1.联系实际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党员干部要在自身学习领会透彻的基础上,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事例、能领会的方式,向群众宣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加深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了解、认同,增强他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生成强大的群众基础。 2.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发而为,又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基层党员干部的头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为重点。3.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学法懂法用法,培育文明乡风。
三要打造强大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形成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榜样示范效应。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一方面,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以“党性强、品行端、素质好、能力强”为标准,高要求高标准落实村党支部班子成员选拔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员发展制度,规范党员发展流程,从源头上提升农村基层党支部党员质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此外,创新农村基层人才培养方式,解决农村青壮年外流、发展党员困难等问题,将肯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善干事的人培养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加强培训教育,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和党员在处理好繁琐基层工作的同时,勤于学习,不断增长服务乡村振兴的本领才干。把大力培育土生土长,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现代农业技能和经营服务能力的“新农人”,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新农人”培育提升行动,成立“新农人”互助会,筹建“新农人”专项资金,打造“新农人”会客厅,组建“新农人”服务团,建设“新农人”学校,“新农人+村集体+农户”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正在不断完善,确保集体经济组织有利益联结、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的村(社区)实现翻倍提高。
四要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增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责任担当。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必须结合农村实际,不断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优化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使命和担当,促进乡村振兴。其一,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创新。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高素质、作风硬、重创新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切实把握农民群众的诉求和意愿,着力解决乡村振兴具体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比如,可以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搭建“党建联盟”平台,联合周边的单位、企业,因地制宜调整升级特色农业产业,并由村集体发力,引进企业实现共赢,走出一条致富新路。可以以“党建+村集体公司+企业+农户”的党建联建共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党员带头建项目、建合作社等强化产业发展示范引领。其二,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指导,细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完善监督和保障机制,压实主体责任,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具体工作。其三,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履行责任和担当的长效机制。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广泛调研,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增强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实效性;
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农村基层党建理论,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探索和健全压实农村基层党组织责任和担当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扎实推动乡村振兴。
以上就是我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的全部内容,由于时间仓促,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加上自己研究不深入,基层工作阅历有限等主观原因,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认识不是很到位,理解把握不是很全面,说的不准确或者不对的地方,希望在座的各位多提批评指导意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