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副市长在全省乡村振兴现场会上发言,供大家参考。
去年以来,*市坚持以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为引领,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靶向施策、攻坚突破,乡村振兴全面起势。被评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全省首批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
一、聚焦培强乡村产业,在抓融合、塑品牌上攻坚突破。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价值达*亿元。高点定位搭平台。加速推进*高效农业产业园、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高端园区,投资*亿元、占地*亩的*高端预制菜食品产业园开工建设,*农谷创建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效引育强动能。引进落户*、*、*、*等头部项目20个,*、*等一批优质项目建成投产,出口农产品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库。建成全国首个三产融合大数据中心,做强全省唯一的跨境电商平台,融入“双循环”,塑造新优势。高标推介强品牌。举办两届*博览会,策划“*”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首批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全省仅有8个。
二、聚焦提升乡村品质,在抓整治、优环境上攻坚突破。高标准收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接续推进五年行动计划。提升基础设施补短板。新修改造重点农村公路*公里、建成旅游道路*多公里,累计完成改厕*户,户户通实现全覆盖。提标环境整治优生态。深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国家级试点,被评为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
探索实行垃圾减量化分类试点,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提档示范标杆增亮点。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个镇村被评为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单位,创建为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聚焦推动乡村增收,在抓创新、增福祉上攻坚突破。去年集体收入过*万元的村达到*个,覆盖率*%。拓宽增收渠道。深化“乡村赋能”工程,免费为村集体、群众开设网店*万个,带动村级增收*余万元。挖掘增收潜力。率先实施“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回引增收人才。依托全省回引在外优秀人才试点,深入实施“雁归兴安”工程,回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人、回村任职*人。
四、聚焦推进乡村善治,在强堡垒、促和谐上攻坚突破。创新推行规范村级组织运行“十五条”,推动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深化“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治理模式,抓实“听证+三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到市、去省访、进京访实现“三下降”。深化文明村镇、美丽庭院创建,常态化开展*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年送戏下乡*余场、放映公益电影*万多场次,文明村镇覆盖率*%。
对标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足:一是在培强农村产业上仍需持续加力。农业大而不强,缺少体量大、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接一连三、促进融合的作用发挥不够;
*、*、*等一批优质项目刚刚起势,尚未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缺乏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乡村旅游品牌、农村电商品牌。二是在提升乡村环境上仍需持续加力。尽管圆满完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行了“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卫保洁模式,但更多注重改善村容村貌,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仍在探索破题阶段。三是在促进群众增收上仍需持续加力。防止返贫任务艰巨,享受政策脱贫人口中,实际务工人口仅占有劳动能力人口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不够,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下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为引领,借势设立国家农综区开放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机遇,高举高打、加力突破,努力在全国出经验、出模式,加快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加快产业从“多业态”向“融合化”迭代。聚焦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加快推进*、*等重点项目和*等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力争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以上;
全力扩大品牌影响,建成农产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持续办好*博览会;
全力提高创新水平,规划建设果蔬贮藏加工技术研究中心,成立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实训中心,年内推广良种良法*项以上。
二是加快生态从“抓整治”向“提品质”升级。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路、*路等重点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提升*个村、*户供水管网,新建改建中低压线路*公里,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聚焦厕污同治、村貌提升、清洁取暖等重点,高标准抓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内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三是加快增收从“探路子”向“创特色”转变。围绕推动集体、群众“双增收”,推广土地托管试点,年内托管土地*万亩,试点村村均增收*万元以上;
加快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扩面提质,推行“村社一体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年内*万元以上村达到*%以上。探索建设返乡入乡人才创业园,指导镇村打造一批孵化基地、电商平台、创业合作社等平台,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四是加快治理从“多领域”向“全领域”覆盖。聚焦提升乡村治理实效,深化“乡风文明”行动,建立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智能化”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网格员队伍、社区工作者三支队伍作用,统筹抓好矛盾化解、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底线红线,持续保持乡村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