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正文

人海朝农:共扛乡村振兴大旗

时间:2024-09-11 14:54:01 来源:网友投稿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是党和人民翘首以盼的奋斗目标,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组建一支爱农民爱农业懂农村的乡村振兴队伍,需要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带头引路、留住本土人才发光发热、引进外来能人指点迷津,三方共同蓄力,齐扛乡村振兴大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指日可待。

  打造“任其职尽其责”的干部队伍,践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不悔誓言。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在助推乡村振兴中要做到对党忠诚,不遗余力地在乡村的广袤田野中建功立业,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做老百姓眼中的“好干部”而不是“糊涂官”,做群众心中的“自家人”而不是“外来者”,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自觉地将自己一生的辛劳无私地撒在所驻扎的这片土壤中,切实地将群众路线走好,把人民立场站稳,将农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让农民群众在全面脱贫之后奔赴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发挥农民群众之所长,凝心聚力带动乡村发展,从而实现全方位、多方向的乡村振兴,切实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彰显出自己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和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

  留住“懂农村知农业”的本土人才,汇成“群英还乡,各显神通”的回流暖潮。农村本土人才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生力量,作为“有根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对做好新时期高质量乡村振兴工作、推动乡风文明、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土人才“迈出去”的脚步如何“收回来”“稳得住”,首先,需要改变现有政策的局限,制定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打造经典致富项目,让本土人才有施展舞台,让回流人才在新产业新业态方面的创新创业,打破“富贵不回乡”的壁垒。其次,拓宽“板凳会”规模,让群众坐决策共议的“正席”,积极邀请回流人才成为党委议事的“座上宾”,共同为乡村建设与发展谋出路、找对策;最后,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有胆有识的乡村能人,因此,需要抓实抓牢本土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常态化的继续教育体制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活动,提高回流人才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内外发力、综合推进,唤醒本土人才的思乡情结,夯实吸引乡村本土人才回流的“情感黏性”,实现“北雁南飞”到“群凤还巢”的良好转变。

  引进“深耕第二故乡”的外来能人,吹响“筑巢引凤,花开蝶来”的时代号角。“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乡村振兴既需要大量本土人才,也需要引进更多高素质专业化外来人才,为乡村带来更多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新活力。人才引进务必弄清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一出发点,各地乡村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因地而异,必须根据实际,结合发展方向引进“用得上”的人才。“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解决基层乡村“引不进人、留不住人”的现实难题,需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及时转变新时代的人才观念,敢于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奖项等识别人才的定势思维,不仅挖掘身怀绝技、术业有专攻的专业人才,还要将那些因时代而生的“特殊人才”纳入人才视野,广开进贤之路。同时在“育才”“留才”环节中,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以创新的思维、宽广的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为乡村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