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党课讲稿近日,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该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3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党课讲稿,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党课讲稿
近日,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该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当前,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通过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把握本义、领会要义,学出觉悟、学出信仰、学出担当,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结合一段时间以来的研读,我就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浅谈几点自己的理解。
一、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三个没有变”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坐标,强调“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三个没有变”,意味着当前我国总体上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三个前所未有”,标志着当代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正处在从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爬坡过坎发展阶段,这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从国内看,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是,随着世情国情不断变化,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党内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思想、组织、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各项建设全面推进,打出一套治党管党“组合拳”,开辟了党的建设新境界。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反映的时代要求。一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时代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美好生活需要,已经不只是要稳定解决温饱问题和物质文化需要,还包括要满足人们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以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是百年来革命先驱者们所描绘过的民族和人类的理想,也是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有正义感的几代中国人的强烈期盼。二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提出的时代要求。我国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实践,现在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个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新形势下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关键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真正做到“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三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要求。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新常态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机遇,但也面临很多挑战,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开创的新境界。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各国国家治理的经验教训,集中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新水平。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揭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发展,集中体现为他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论述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规律的揭示。此外,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还形成了对“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也是在规律范畴内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二是提出并破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提出的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回答,无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三是提升并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鲜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科学阐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设计和价值取向。
二、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根本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题和主线。
(二)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确立为标志,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的一系列战略和努力都有了明确的方向。
(三)新战略。十九大以来,在指导新实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勾勒出我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愿景,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一战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政治保证有机联系、科学统筹起来,明确了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总框架。
(四)新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新形势下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它们是一个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其中,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要充分认识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不断增强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用新的发展理念规划发展、引领发展、推进发展。
三、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品格特征和根本要求
(一)哲学方法论:六大思维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我们可以领略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善于正确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破解各种难题,这得益于他深厚的历史底蕴、博大的文化精神、高远的思想境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①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善于从全局高度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体现了思考问题的高度、理论研究的深度、知识视野的广度和观察世界的时间跨度。从“战略部署”高度考虑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考虑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从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通盘考虑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思考和分析问题时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②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辩证思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求实的精神,二是辩证的方法,三是协调的观念。③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作用,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他一方面强调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强调理念和制度创新。④法治思维。法治思维崇尚法治、尊重法律,要求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才能做到百姓心安、国泰民安。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⑤历史思维。重视学习和总结运用历史经验,善于从历史规律中寻找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阐述治国理政新理念时都体现了对历史思维的学习和运用。当前,国内外环境变化更加深刻,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更需要我们善于从把握历史规律中寻找正确方向,善于用历史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⑥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即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把握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的底线思维主要体现在风险防范意识和坚守原则意识两个方面。
(二)执政理念:为民、担当、发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各领域形成的丰富理念,集中概括起来就是“为民”“担当”“发展”。其中,为民是核心价值理念,担当是政治责任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理念。为民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为人民服务”摆在执政理念的首要位置,表明为民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紧紧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治国理政,把为民理念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融入执政目标、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所有构成治国理政活动的要素之中。担当集中体现为“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打铁要靠自身硬的豪气和胆气,勇敢担当起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突出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严峻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体现了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可贵品格,为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担当的表率。发展集中体现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通过怎样的发展来强国富民,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发展理念,具体体现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三)根本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奋力推进下,全面从严治党,从实践探索到理论创新、从思想建党到制度治党、从重点反腐到全面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管党治党建党新理论。“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高昂而扎实的工作姿态,在全党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这几年治国理政的经验表明,只要敢于从领导干部抓起,敢于坚持原则,并一以贯之,我们党就一定能保持自己队伍的纯洁性,就一定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
(四)基础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迈出了新步伐、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四、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生态文明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美丽中国建设纳入国家发展大计,上升为国家意志。《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一卷第八专题“建设生态文明”收录了“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生态条件”“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等三篇重要文献。《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二卷第十一专题“建设美丽中国”,收录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我国环保管理体制”“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弘扬塞罕坝精神”等五篇重要文献。这八篇重要文献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道路方向,为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面对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习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要求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方式,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得道公文,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统一,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优势,从而为我们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这里,绿水青山是指环境、自然价值和生态效益,金山银山是指发展、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基本要求是:一方面,发展必须与自然要素过度消耗“脱钩”,通过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放缓生态退化等方式实现发展;另一方面,发展必须与生态化原则“挂钩”,要通过遵循清洁、低碳、循环的原则来实现发展。这样,绿色发展就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抓手和切实途径。从总体上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在承认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指明了环境和发展统一的原则和路径。因此,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按照这一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修复优先的生态优先原则,加快形成生态化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
(二)深刻理解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针对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抽象争论,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顺应人民群众从“求温饱”到“求环保”的热切期待,习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环境需要看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其实,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和内在要求,是金山银山不能代替的。这样,就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划清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绿色资本主义的界限。因此,在新时代,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依法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三)深刻理解和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生态环境治理中各自为政、散兵游勇的弊端,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得道公文,在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习总书记运用系统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必须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在这里,他用“命脉”科学描述了“人—田—水—山—土—树”之间的生态依赖和物质循环关系,用“生命共同体”科学揭示了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之间通过物质变换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性质和面貌。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突出“草”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基础地位;他还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明确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物质变换而构成的有机系统、生态系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化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这样,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就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得道公文,在新时代,我们要遵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将系统思维、生态思维提升和纳入到辩证思维当中,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按照自然、社会和人类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的方式方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荐访问:党课 治国 讲稿 【党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