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正文

浅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时间:2022-10-20 2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对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分析总结了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几个特点,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应主要在人格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两个领域上开展工作。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老课题。本文就此问题谈谈个人认识。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作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有其特殊的活动和发展规律,它引领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方向,在我国社会主义学校中,德育具有特殊意义和地位。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老课题。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各种意识形态互相碰撞的改革开放年代,认真地、冷静地思考这一课题,是具有特殊现实意义的。本文就此问题谈谈个人认识。

一、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代的青少年呈现出与他们父辈迥然不同的精神面貌。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信息能力强,拥有比他们父辈更加优越的生存发展条件。但与此同时,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继续滑坡,不可避免的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崇尚自我、缺乏团队精神、是非善恶标准模糊、知行脱节、责任心不强等方面。对于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社会各方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都应该在青少年的德育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好的条件。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历史学科作为文科,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要求: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德育的内涵

在我们看来,德育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只有道德教育一个维度,也有其外延上的边际。从内容上看,德育主要是指道德、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从德育过程来看,我国许多德育定义都认为德育只是一种由内而外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认为思想道德纯粹是从外部转化进学生的头脑的。德育过程固然是一种价值性的环境或影响,但这一环境或影响起作用的先决条件乃是德育对象具备接受这一影响的内因。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德育应该是环境与生长的统一、社会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建构的统一。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过程。

三、历史教学中德育的特点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它具有依附性、蕴含性、渐进性、多样性、评判性等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是非常必要的。认识和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根据这一原理来看,在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问题上,了解其特点,把握其特点应该是首要任务。它的特殊性是什么呢?我以为主要是:

1.依附性。正如液体从物质微孔中透过一样,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总是离不开事实,总是依附于、寓存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的。历史事实是不依赖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凭证,因而,离开了它,历史教学不仅失去其科学性,也失去其教育性。历史信奉的是事实胜于雄辩。尽管历史科学博大精深,而德育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但说到底是一种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正因为如此,它才烁古照今、叙史载道,若脱离史实,“渗透”就成为空话。

2.蕴含性。又可以说是暗示性,它的育人功能是蕴含在对历史的评述之中的。在历史教学准确完成明确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但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渗透”是一种无为而为、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它刻意追求的是使学生在蕴含性教育中受启发、得教育,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必定要深刻、牢固得多。

3.渐进性。德育的目标宏大而艰巨,一个完善的人,绝对不是一节课一句话就可以造就的。德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德育的目标应该有清晰的层次性,比如:在某个年级的哪个学期应该达到哪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内部又应该细化为哪些内容,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德育目标应该如何协作,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4.评判性。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超阶级、超时代的立场观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站在什么阶级立场,以什么观点标准评述历史,就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而是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在渗透德育问题上,立场观点决定感情态度,因而在评判性的历史教学中是不能不注意立场观点的。

四、人格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是德育渗透的核心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即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第一是人格教育,第二是传统美德教育。因为一个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行为,必定植根于其健康完善的人格。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必要的相关资料,使分析实事求是,评价恰如其分,这是被允许,也是必要的。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历史评述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从而使渗透德育更有力。

多年后,也许历史老师教给他们的精彩故事,他们已经忘记大半了,但是历史故事背后的人生道理,却永远的保留下来,并且成为他们立足于人世间的支柱。这才是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真正应该起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

[2]章年海.论中学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J].历史教学,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