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正文

西方地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10-23 14:0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地理发展由来已久,自人类出现以后地理就如影随形。西方地理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在徘徊中进步的现象,具体来说分为三部分:古代地理教育经历了从萌芽、起源到分区域发展再到地理教育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阶段,并用三个世纪完成了转变;近代地理教育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的阶段,在促进近代地理学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现代地理学站在前人理论与实践的高地上,开启了关于地理教育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 外国 古代地理 发展历程

地理教育的由来年深月久,只有了解地理教育的发展历程,才能找出其发展变化的深层原因,正确把握其发展规律,从而预测其发展趋势。西方古代地理教育的发展曾遇到一些波折。我们从著名教育学家的思想和著作并结合当时社会发展、历史事件及政府措施等多个方面,可以总结出西方地理教育的发展轨迹。

一、古代地理教育

1.原始社会——地理教育的萌芽阶段。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出于从周围的生存环境中获得所需生活与生产资料及与各种自然灾害做斗争的需求,开始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了解周围的地理现象、事物和环境等。长此以往,逐渐积累了关于周围一定的地理知识。

显而易见,地理知识的起源很早。当时的人们为了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将这些地理知识传承给后代。相应的,地理教育应际而生。只是在原始社会时期,因为人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及积累的地理知识相对粗略且贫乏,甚至一些地理知识的产生伴有迷信色彩,所以这一阶段的地理教育以片面的、缺乏科学性的和片段的口头传授为主,既没有计划性与系统性,又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2.公元前10世纪前后~公元3世纪——地理教育的起源阶段。

在这一阶段,古埃及、中国和古希腊等古代文明中心的地理思想和著作最丰厚,其中以古代中国、古希腊和罗马的成果最著[1]。

在公元前13世纪—前12世纪,由希腊地理学的祖师河马所写,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组成的“荷马史诗”,堪称西方最早的地理记述。古希腊地理学吸收埃及几何学、两河流域数学方面的成就,成为西方地理学发展的起源。奠基人包括: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制定了天体圆周运动的数学法则;公元前五世纪,使地理视野由巴尔干半岛、愛琴海扩大到整个地中海及古代西亚和北非、最早探索历史上的人地关系和区域界限的希罗多德;观察和推测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德谟克利特;最早提出圆的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提出“地球是圆的”概念、创立“地球中心说”的柏拉图及科学地证实大地球形说和划分南北五个气候带的亚里士多德等。

虽然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希腊文明进入衰落期,但是古希腊文明时期为后续罗马帝国地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逐渐出现了专业的地理书籍。

罗马承袭希腊文化,其文化本质具有轻理论重实际、轻形式重内容的特点。在地理志方面很有成就,代表人物有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和托勒密。埃拉托色尼撰写的《大地的记载》、斯特拉波的《地理学》一书与托勒密的《大综合论》、《地理学指南》(八卷)等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理名著。

3.公元4世纪—公元14世纪——地理教育的分区域发展阶段。

相较于中国、阿拉伯等国的地理教育发展进程,欧洲等国家则出现了停歇和倒退现象。

进入中世纪后,欧洲的科学在神学的抑制下发展速度减慢甚至被扭曲和倒置。进入由基督教文化占领统治地位的“黑暗时代”,基督教寺院的学者们竭力把各种文献资料和现实与《圣经》、《创始记》中的经典协调起来,形成以基督教世界观为轴心的宇宙志。如:商人科斯马斯在公元6世纪著的《基督世界地形》,试图用地平说代替球形说。

西方中世纪地理学仅在旅游观察和后期的一些学术研究中还算有些成绩。12世纪以后,由于十字军东征,使欧洲人地理眼界扩宽,来自四面八方的十字远东军的幸存者在战后返回欧洲各地,带回了大量异国的自然风光、风俗人情,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促进了地理教育的发展。如:居住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维京人,于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漂渡大西洋发现了冰岛、格陵兰岛。公元1000年又登上纽芬兰岛和北美大陆东北岸,他们是欧洲人中最早发现新大陆者,但是由于当时认知的限制,这一发现未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注意。

作为个人旅行家的马可·波罗算是中世纪最著名的一员,其《马可·波罗游记》首次较为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了中国,并盛赞了东方的富庶和文明,他的旅行及游记对欧洲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欧洲尤其是北欧的一些商业学校从13世纪开始,争先开设诸如“商业地理”、“殖民地理”等课程。自此,标志着地理教育正式进入学校,地理教育效果有了质的飞跃。

4.公元15世纪—公元18世纪——地理教育的由古转近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各国对原料的需求猛增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等,都促进了商业和航海业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西欧诸国对东方航路的迫切需求催生了西方的地理大发现。这一时期,地理知识和地理教育都各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加快了地理学科独立的步伐。

17世纪中叶以前,地理知识和历史一起混合在一门叫作“国家学”的课程中,并未形成一个单独的学科。17世纪末,终于在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等人的不断努力下,地理被证实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列入西欧普通学校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

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和世界上第一本地理教科书《世界图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同时对学校地理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地理作为一门单独学科在学校中出现,是地理教育发展史上一次飞跃式的发展,也是地理学科自身社会价值的一种体现。

受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地理教材多为百科全书式或古典地方志式的,以罗列各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为主,且主要采用描述的方法,缺乏科学分析,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和学生死记硬背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为主。但不可否认,其发展为欧美近代地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前提。

二、近代地理教育

1.19世纪初—19世纪后期——近代地理教育的产生阶段。

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最杰出的人物是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他们为世界近代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比拟的贡献。洪堡治学涉及地磁学、气候学、生物地理学等各个方面,在地理学贡献尤大。例如:总结出自然地理学和方志学研究的一般原理、制成了世界第一幅平均等温线图及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等。

与洪堡同时代的大师李特尔,在相对于自然地理方面的研究而言,他更专注于人文地理方面的研究与开拓,贡献也更突出。他确立了地理学的概念和体系,非常注重对人的研究,重视人地关系。

2.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近代地理教育的发展阶段。

由于洪堡和李特尔的巨大影响,使德国地理学至少当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西方地理学的中心,极大地影响了近代地理学的发展。如:地理学家兼地质学家阿·彭克、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拉采尔及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奠基人赫特纳等著名地理学家。

赫特纳一生指导了30多篇博士论文、发表过《地理学基本性质和方法》和《区域地理》等论著,称得上是20世纪前半期德国近代地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思想在德国地理界影响很深。

正是以上述这些地理学家为代表的众多地理学家的努力,在促进近代地理学发展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并使其进入了一个更新、更成熟的阶段。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开始大量设立地理系,开始出现如气象学、海洋学、土壤学等分支学科,并出现强调区域或景观的方向及人文化运动,使得人文地理学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地理教育的发展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

三、当代地理教育

21世纪60年代以来,地理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现代地理教育阶段。当前,世界上掀起了规模巨大的教育改革浪潮。与其他学科一样,地理教育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地理教育变革的主要动力是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及教育科学和地理科学的进步等。

为了解决人类当前所面临的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的全球性问题[2],环境科学应运而生;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使得地理教学手段不断革新以适应时代潮流;大量科研成果被引入日常教学之中,促进地理教材内容更新等。

当代地理教育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教育目的更加全面。

在新時代背景下,社会对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地理教育的广博性与实用性在培养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道德及美育教育。如,美国在1994年颁布的《国家地理标准:生活化的地理》中提出: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地理能力培养,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重视知识的应用及中国2011版地理课程标准中“改用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表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特点,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3]等。

2.教学内容更新。

在教育目的的大方向指引下,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第一,教育内容的实用价值被放在重要位置。例如,德国教材增加了诸如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和能源供应等与当代社会和与人类未来发展有着密切的许多重大地理问题,注重与学生和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和日后发展的联系和中国2011版地理课程标准中继续贯彻“构建有用、开放的课程基本理念不变”[3]等。第二,引入许多地理科学的最新研究理论。如美国教材介绍了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学说、食物链理论、城市规划理论等。其他国家也对教材做了很多更新和改变,加入世界观、人口观等观点。第三,构建以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为主的地理教学内容体系。最主要表现在人文地理的比重在地理教学内容中的增加,符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联系日益紧密的发展大趋势。

3.人地关系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刻,理论趋于科学。

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地理环境决定论到、生产关系决定论再到最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人地关系的主导理论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而发生了重大转变。

4.地理教材结构更加新颖。

地理教材内容的更新随之引起教材结构的变革。世界各国地理教材趋于重视教材的智力、品德等方面的隐性结构,而在显形方面趋向于文字与图像两种方法并重。很多国家都力求凡是学生可以自学的,只需启发思考的,则配适当练习作业;凡能用图像能较好表现的地理教学内容,则不在课文中重复;作业做到图文并茂,课本做到色彩丰富、类型多样,有照片、专门地图、归纳性表格、统计图表、遥感图像、大比例尺图等,且所占比例可与文字相比拟。甚至有些国家例如法国中学九年级《地理》教材中,图像所占篇幅还要多于文字。

5.地理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现代化。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强调“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要求由“师传生受”向“师导生学”转变,同时,对地理教材提出了建设“高质量的教和学的材料”的要求,并且要更多地体现由“教材”向“学材”的转变。

同时,现在地理课堂的教学手段趋于多样化,不止使用幻灯机、录像机或卫星图片,还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甚至现在很多学校都建设有自己的地理专用多媒体教室等。

四、结语

西方的地理教育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又曲折的过程。古代地理教育从最开始的萌芽,到后来逐步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再到更加细致的学科分化;近代地理教育发展从以自然地理为主到自然、人文共同发展并且创设一门新的学科——景观生态学;当代地理教育发展从环境决定论到生产关系决定论再到后来的可持续发展论,都经历了漫长且不易的发展阶段。

西方地理教育是质朴的、启迪的和经验的,它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修正、发展、进步,通过自己的改变而影响整个世界的地理教育。传播思想、教化世人、启迪智慧,为今后地理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促进地理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杰弗里·马丁,著.成一农,王雪梅,译.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第4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中国地理学会,编.地理学发展方略和理论建设——世纪之初的回顾与展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71-88.

[3]申大魁.《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实验稿比较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