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正文

关于微党课主题2022【二篇】

时间:2022-05-14 1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课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微党课主题2021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微党课主题20212篇

微党课主题2021篇1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青春与理想做伴,理想与未来相联。人生理想是人生目的的最高体现,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全面了解理想和信念的涵义、特征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对于热切追求理想、渴望充实人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人生奋斗目标

人生是一个在实践中奋斗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无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

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2、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挑三拣四太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动力。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

  3、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信念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杨善洲同志也说过:“理想信念是革命者的精神支柱,有了这个精神支柱,就会产生勇敢和毅力,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就能经得起生死的考验。”正是因为有“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的精神在“撑腰”,有“共产党员说话要算数,不能糊弄群众”的誓言在“壮行”,他退休不褪色,扎根大亮山一干就是22年,硬生生把一片荒山变成了万亩绿洲,用自己的行动擦亮了“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的精神武器。

1.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导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科学预见。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一切有志于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大学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积极贡献力量。

李林森同志之所以感动我们,就是因为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把工作当命,把事业当命,把命令当命,得了绝症后仍然不下“火线”,直至燃尽最后的生命之火。他这种“拼命”精神同样来源于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支撑与激励,来源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热爱。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有人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国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可能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奋斗。实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励志警句。例如,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这里的“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

  立志做大事。新时代的大学生生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真正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设计与追求,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之中,通过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来实现个人理想,是大学生的正确选择。

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中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迎高潮而大上,乘顺风而快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方式;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将压力变成动力之所为。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因此,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持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应当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坚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品质。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理想是现实的反映,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不但包含着现实中应待发展的因素,也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意志条件。追求崇高的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追求理想目标需要有执著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人生实践中,青年仅仅有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社会发展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对科学理想的实现坚信不疑。只有确信自己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正确无误的,才谈得上真正具备了崇高的理想并且形成了坚定的信念,也才能确信自己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是能够实现的,并将理想落实到行动上,全身心地投入,最终成功地实现理想。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要学习和掌握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更加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对艰苦奋斗精神要不断赋予新的意义和时代内容。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成就理想的根本途径。  

微党课主题2021篇2

2021年“四史”主题教育党课宣讲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史和新中国史就是一座精神富矿、一所文化乐园、一个智慧宝库。今年前不久,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党史和国史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必须坚定不移的学好、用好。

学习党史国史要目标明确。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过程中,把握一些切入点,认识历史事件当中的重大事件,认清重要的历史人物,坚定共产党的历史,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历史脉络,坚信理想信念;在学习过程中,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正确评价和看待历史,把自己摆进去,真学深学,学有所获。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学习党史国史要没有止境。老一辈革命家无往不胜的信心信念,让人佩服。小平同志在四十多年前就讲,要用长远的眼光看世界,坚信社会主义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现在回过头来看,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速度,正像小平同志所预言的。学习党史国史,就要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四史主题教育党课宣讲稿

近日,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诚然,不忘来路,始知归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鉴古观今,方能释放最强动力。翻开历史的漫漫长卷:毛主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启蒙了我们青春的抱负;夏明翰的“只要主义真,必有后来人”坚定了我们对理想的忠诚;陈云章“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激昂了我们迎难而上的斗志;钱学森“学成必归,报效祖国”囊括了我们拳拳的爱国情。英雄虽然已经逝去,但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幕幕鲜活的情景,历史会记得,后人也将永远铭记。“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读懂了建党的里程,就将领悟党和人民的鱼水情深,读懂了长征,就将明白信仰的力量,读懂了改革开放,就将拥有自强自信的底气。读史懂史是我们寻根的历程,更是我们向历史人物借智慧,从历史长河汲取成长力量的朝圣之旅。

以史为鉴,方能明辨是非对错。读史使人明智!经历风雨者,从苦难中辩得黑白是非;学史明史者,无需风雨亦能擦亮慧眼,明家国之坚厚力量,悉安全稳定之弥足珍贵。XXX事件中,就可发现越是年纪大的人越支持祖国,想来是因为亲历过殖民统治的黑暗,切身体会过生如浮萍的卑微,才深刻领悟到了“有国才有家”。而XXX这群不历疾苦,不解国情,不清史实的荒唐废青,随波逐流地推英崇美,双目血红却空洞无物,根本不知振臂高呼的“追求自由,守护未来”到底谓何。正因他们心中无历史为照镜,才会如此疏于思考,易于煽动。读史、学史是年轻人涵养价值观,树立是非观的重要途径。需知,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而行。

不忘来路,方能知晓向何而生。“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从各种救国救民的探索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我们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从“实事求是”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政治初心,我们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思想的正确性;从淌着石子过河的摸索到改革开放40余年的辉煌成就,我们坚定了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从中国骨子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和西方文化传统中“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淡漠的对比中,我们坚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优势。回望我们来时的路,历史带着鲜活的印迹告诉我们,是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成就了新中国。重学党史、国史,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是向历史致敬,向先烈致意,更是从历史中寻找方向,坚定“四个自信”,廓清思想的迷雾,向未来壮行!四史主题教育党课宣讲稿

党史波澜壮阔,浩瀚无比。在我们有限的精力和条件下,在搞好科研的同时需要把握关键、聚焦重点,然后以点带面,了解全局。这里要选择好旗帜型人物和标志性事件。比如毛泽东、邓小平,比如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后,比如党的指导思想或者某一项具体政策。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党史的切入点,以此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充满了辩证和哲学,也是我们体会哲学思想、发展正确历史观的机会。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和方法去学习知识,看待和处理问题。

学习党史也有一个立场问题。立场不同学习的态度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直至导致不同的结论和不同的行动。我们提倡学习党史的起码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也是中国的,而不能是别的。比如,坚持中国的立场就是不要戴上有色眼镜对自己的事情吹毛求疵,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学习党的历史,也要学习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先进人物。沈浩就是其中经典的例子。他鞋底总是沾满泥土;他同村民一起修路,双手磨满了水泡;他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忠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的基层干部的楷模,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